统编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梳理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梳理(单元练习)
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考点— 生字
1字音
第 13 课 咆哮(páo xiào) 嗓子(sǎng) 沙哑(yǎ) 揪心(jiū)
瞪眼(dèng) 呻吟(shēn) 废话(fèi) 狞笑(níng)
蹿升(cuān) 搀扶(chān) 祭奠(diàn)
第 14 课 汹涌(xiōng yǒng) 澎湃(péng pài) 熄灭(xī) 掀起(xiān)
困难(kùn) 唉(ài) 湿淋淋(lín) 嘿嘿(hēi)
糟糕(zāo) 喇嘛( ma) 皱眉(zhòu) 后脑勺(sháo)
保佑(yóu) 寡妇(guǎ) 忐忑(tǎn tè) 嗯( ng)
魁梧(kuí) 黧黑(lí) 哦(ò)
第 15 课 青稞(kē) 威胁(xié) 搪瓷(táng) 鱼饵(ěr)
收敛(liǎn) 奄奄一息(yǎn) 抽噎(yē)
2易错笔画

“发”不要写成“友”
3会写字组词
第 13 课 咆páo 咆哮 哮 xiào 哮喘 咆哮
嗓 sǎng 嗓子 嗓音 嗓门儿 哑 yǎ 沙哑 哑剧 装聋作哑
揪 jiū 揪心 揪扯 揪耳朵 瞪 dèng 瞪眼 目瞪口呆
呻 shēn 呻吟 废 fèi 废话 废品 废寝忘食
第 14 课 汹xiōng 汹涌 气势汹汹 涌 yǒng 涌流 涌现 风起云涌
澎 péng 澎湃 湃 pài 澎湃
熄 xī 熄灭 熄灯 熄火 掀 xiān 掀起 掀门帘 掀锅盖
困 kùn 困难 困境 内外交困 唉 ài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
淋 lín 淋浴 湿淋淋 淋漓尽致 嘿 hēi 嘿嘿
糟 zāo 糟糕 糟心 乱七八糟 嘛 ma 喇嘛
皱 zhòu 皱眉 皱纹 皱巴巴 勺 sháo 勺子 漏勺 后脑勺
4易混淆形近字
(1)笔画多少不同 (2)加偏旁
勺(勺子) 息(休息)
勾(勾画) 熄(熄灭)
(3)换偏旁
咆(咆哮) 瞪(瞪眼) 呻(呻吟) 澎(澎湃)
袍(长袍) 澄(澄碧) 绅(绅士) 膨(膨大)
考点二 词语
1听写词语
第 13 课 咆哮 嗓子 沙哑 呻吟 废话 惊慌
拥戴 党员 吞没 猛然 跌跌撞撞
第 14 课 困难 糟糕 渔夫 风暴 轰鸣 抱怨
倾听 探望 照顾 阴冷 渔网 忧虑
湿淋淋 后脑勺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自作自受
2近义词
黎明——拂晓 咆哮——怒吼 惊慌——慌张 拥戴——爱戴
清瘦——消瘦 吞没——淹没 顾惜——爱惜 勉强——凑合
清新——清爽 饱满——充沛 抽噎——抽泣
3反义词
惊慌——沉着 清瘦——丰满 沙哑——洪亮 粗糙——光滑
4三字词语、四字词语
(1)三字词语
乱哄哄 白茫茫 湿淋淋
(2)四字词语
势不可当 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汹涌澎湃 干干净净 闪闪发亮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魁梧黧黑 缝缝补补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目不转睛 无边无涯 三长两短 重重叠叠 奄奄一息
子子孙孙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很大,波浪互相撞击,发出巨响。也比喻声势浩大。
心惊肉跳:形容内心十分恐惧不安。也形容预感有灾祸临身而极其担心、忧愁。
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将消亡、湮没或毁灭。
5词语搭配
(受惊)的野马 (清瘦)的脸 (清新)的海风 (乱哄哄)的人们
(饱满)的情绪 (惊人)的毅力 (粗糙)的手 (重重叠叠)的山峰
考点三 重点段仿写
描写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例段: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要点:①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
②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环境烘托等体现人物性格。
③密集使用省略号、问号,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
仿写:①爸爸心爱的瓷瓶被我打碎了。看着满地的碎片,我想:“要承认吗 承认了,怕是免不了被爸爸批评;不承认,要是被爸爸发现了,他一定会更加生气的!”想到这里,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爸爸愤怒的表情……我的呼吸急促起来,手心里也全是汗。
②今天该我做班会的主持人了,我一定要镇定,不能让同学们看出我的紧张。可是,这是我第一次主持班会,万一出错……要不然放弃这次机会吧! ……不行,我练习了这么长时间,一定没问题,要相信自己!
考点四 体会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情节: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长坂桥张飞退曹军)
(1)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形象。“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表现出张飞的粗犷豪迈。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读“睁圆环眼、厉声大喝”时语气要重,节奏要有顿挫感,让人感觉心惊胆战;读到结尾“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时略作停顿,读出震慑的感觉。
考点五 积累背诵
日积月累
回 乡 偶 书
[唐]贺知章 诗意
少小离家老大回, 很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到老才回来,
乡音无改鬓毛衰。 乡音没有改变但两鬓头发已白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 小朋友见到了都不认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笑着问:“客人从哪里来啊 ”
考点六 课文理解
课文整体理解
(1)《桥》
①体裁:小说。
②围绕“桥”产生的四次冲突:
第一次:山洪暴发,村民们慌不择路“逃”向木桥,与老支书如山般地“站”在桥前形成冲突。
第二次:老支书下令“桥窄,党员排在后边”,从而引发其他党员认为“党员也是人”的抱怨,与老支书“一切为了群众”的党性原则产生冲突。
第三次:众人排队过桥时,老支书再次因党性原则,“揪”出了抢在队伍中的一个党员小伙子。
第四次:在木桥摇摇欲毁时,老支书与小伙子为推让对方过桥而再次冲突,但都不幸遇难。
③老汉对小伙子的两次吼:老汉第一次吼是站在“党员”角度,第二次吼是站在“父亲”角度,在对人民群众的大爱中,也深藏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爱。
④老支书的形象: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⑤以“桥”为题的原因:“桥”具有象征意义,是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纽带,是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是老支书和儿子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生命桥。
⑥结尾的作用:作者在前面层层铺垫,在结尾揭示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让读者在震撼中再度体悟英雄的崇高境界。
⑦文章语言特点:短句多,每个自然段也极为简短,多以一两个短句组成;文中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像一根线串联起整个故事;小说的“留白”处很有意味,“党员”形象如暗线贯穿全文。
(2)《穷人》
①体裁:小说。
②文章内容: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③文章设置的悬念及其作用:
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 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
作用: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使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
④文中对穷人生活的三处关键描写:
其一是桑娜丈夫在恶劣的天气下出海捕鱼,深夜未归;
其二是桑娜等待丈夫时的所思,“勉强填饱”“没有鞋穿”“菜只有鱼”,可以看出一家人的生活窘迫;
其三是桑娜到邻居西蒙家探望看到的景象,从“稻草铺”“旧衣服”“旧头巾”的细节中,可以体会到渔民们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要承受疾病的折磨。
⑤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桑娜:勤劳善良、富有爱心和同情心。
渔夫:勤劳善良、爽直、乐于助人。
(3)《金色的鱼钩》*
①体裁:小说。
②文章内容: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
③炊事班长的人物形象: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
④题目的作用:“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又彰显了文章的主旨,“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重点句段理解
(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营造出死亡步步逼近的危机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人物的牺牲埋下伏笔,也为人物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作了背景铺垫。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他像一座山”写出了老汉在村民心中的威望很高。“望”中包含村民的信任和希望。这里可以看出老汉平时在全村人心中是一位一心为群众、说一不二、沉稳干练、深得人心的好干部。
(3)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小屋的温暖舒适,不仅体现桑娜的勤劳持家,也暗指这不只是客观环境的温暖,更是人情的温暖和一家人的善良,为穷苦的生活带来了希望之光,赞美了桑娜夫妇善良、高尚的心灵。同时,此处的环境描写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屋的温暖舒适跟西蒙家的阴冷黑暗形成强烈的对比,让读者更能切身理解桑娜一定要将孩子抱回来的原因。
(4)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段话是对桑娜的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此处着重描绘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但她“不安”的不是要不要把孤儿送回去,而是担忧自己丈夫身上的生活重担,“揍我一顿也好!”更是表达了她宁可受苦也要收留孤儿的决心。这种关键时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让人物显得更加真实、真诚,使桑娜这个穷苦人物身上闪耀着高尚、纯洁的母性光辉,刻画了一位充满爱心、同情心的劳动妇女。
(5)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渔夫一连串的话既是征求妻子的意见,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更体现了渔夫的粗中有细和善良。“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体现了渔夫的憨厚。“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这段话细致描写了渔夫作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6)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此处运用外貌描写,塑造了一位吃苦耐劳的革命老战士形象。“老班长”的“老”一方面指老班长年龄大,一方面体现了炊事班长与战士们特别亲。
考点七 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方法:
(1)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形象。
《穷人》一文,从对桑娜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桑娜对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穷人》一文,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中,可以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
(3)借助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表现出穷人生活的艰难,从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到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