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课件(共37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归园田居》课件(共37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
本特征。
2.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
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3.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陶渊明(365--427)
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作者简介
“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
“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
“靖节先生”(谥号)
“五柳先生”(自号)
早年:28岁前, “大济苍生”
中年:29——41,“误入歧途”
晚年:41岁后, “归隐田园”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凄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看 图 猜 文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
看 图 猜 文
看 图 猜 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看 图 猜 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水田园
诗派发展
脉络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 孟 山水田园诗派
听读诗歌
1.欣赏诗歌朗读,注意音准、节奏和感情。
2.再听朗读,标注生字字音和节奏。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生字正音
羁(jī) 拙(zhuō)
宅(zhái) 荫(yìn)
暧 (ài) 墟(xū)
樊(fán)
新知讲解
少无 适俗 韵, 性 本爱 丘山。
误入 尘网 中, 一去 三十 年。
羁鸟 恋旧林, 池鱼思故 渊。
适应世俗
情调、风度
天性、本性
田园生活
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
这里应是“十三”
笼中鸟
水潭
新知讲解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守正不阿
遮蔽
罗列、排列
暗淡的样子
轻柔的样子
新知讲解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门庭
尘俗杂事
闲静的屋子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指归耕园田
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归园田居”就是“回到田园生活”的意思。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
题眼——“归”
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
标题只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去何处?
4.归去如何?
探究
1.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官场生活
比喻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2.为何而归?
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
“误落尘网中”
“性本爱丘山”
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一次失误。
陶渊明一生做官辞官多次,难道仅仅用一个“误”字就能解释吗?
探究
1.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2.彻底悔悟。
3.也许,是一种托词。
思考探究
3.归向何处?
归向园田
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有哪些?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
品画面,析意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近处:宅院、林木,亲切可即。
远处:村落、炊烟,给人以悠长的遐思。
色彩:桃红、柳绿,环境幽雅美丽。
声音: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宁静和平。
恬静 幽雅 空阔 朦胧
品画面,析手法
景物描写手法
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田园风光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无声
有声
白描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答案示例:诗人站在屋外,由近及远,从近处的茅屋、树木,到远处的村落炊烟,再由视觉到听觉,听到了狗吠、鸡鸣。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勾勒出了一幅朴素自然的乡间景色。
4.归去如何?
思考探究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由此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凸显出一种久违的喜悦、闲适和自由,表达自己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1.从何而归?弃官场
2.为何而归?爱丘山
3.归向何处?归园田
4.归去如何?返自然
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
归前------无奈、后悔
归后------愉悦、豁达、释然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归纳概括
本课小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归园田居
回归自然
田园风光
村居闲适
性本
误落
直抒胸臆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景物优美
心旷神怡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有声无声结合
白描
无尘杂
有余闲
复返自然
呼应开头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内容梳理
我来说说陶渊明
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厌弃官场的高洁,他不仅创作了最美丽的诗文,且塑造了最完美的人格。它的独特艺术个性及高尚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知识反馈
1.下面对《归园田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的原因。
B.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集中描写作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C.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D.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这一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
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D项““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分析错误,“尘杂”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灰尘和杂物,实际上还指尘俗杂事。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诗人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如何理解“守拙”这个词?
【答案】(1).“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明诗人已看透官场的污秽黑暗,对官场极度厌恶。“羁鸟”“池鱼”是诗人自比,意在说明诗人误入官场,深受束缚,因此迫切希望摆脱束缚、回归自然。
(1)“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诗人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拙”本义是笨,又作谦辞,取其引申义,即原始的,本真的。“守”是“坚持”之意。“守拙”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反对虚伪取巧,要返璞归真。
(2)如何理解“守拙”这个词?
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尝试将诗歌改写成散文。

再 见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