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图①~④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和排出Ca2+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Ca2+运输和过程③Na+运输都不消耗能量
B.过程②和过程③的Ca2+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C.过程④Ca2+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不消耗能量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Ca2+的吸收速率受某些脂质的影响
2.哺乳动物体内的某种Rab8蛋白由207个氨基酸组成,可分为“活性”与“非活性”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其转换过程如下图所示,GTP是指鸟苷三磷酸。该种“活性”Rab8与EHBP1蛋白部分结构发生相互作用,进而使其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参与囊泡运输。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该种Rab8蛋白中最多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B.Rab8蛋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其空间结构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蛋白质变性
C.该种Rab8蛋白从“非活性”状态转化到“活性”状态时,接受GTP提供的磷酸使蛋白质结构磷酸化
D.该种Rab8蛋白通过与肌动蛋白部分结构相互作用,转变成“活性”状态,参与囊泡的运输
3.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O2N)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O2N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分别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多肽中至少含3个苯丙氨酸、1个赖氨酸
B.位于四十九肽的16、30、48位的是苯丙氨酸
C.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4条短肽和1个氨基酸
D.短肽D、E的氧原子数之和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同,氮原子数减少2个
4.SREBP前体蛋白在高尔基体中经酶切后,产生有转录调节活性的N端结构域,随后被转运到细胞核,激活下游胆固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S蛋白可协助SREBP前体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白桦酯醇能特异性结合S蛋白并抑制其活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蛋白可直接调节胆固醇合成酶基因在细胞核内的转录过程
B.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也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SREBP前体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需通过囊泡并消耗能量
D.白桦酯醇可减少N端结构域的产生,使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下降
5.在人体中,胆固醇可与载脂蛋白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血液,然后被运送到全身各处细胞。已知细胞摄取LDL有两种途径:一是LDL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被胞吞,之后受体重新回到细胞膜上;二是LDL随机被胞吞(不需要与受体结合)。如图为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细胞对LDL的摄取速率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的胆固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被细胞吸收
B.当胞外LDL浓度大于35μg/mL时,正常细胞的LDL摄取速率改变
C.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通过途径二吸收LDL
D.破坏LDL受体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摄取LDL的相对速率会受影响
6.科学家用离心技术分离得到了有核糖体结合的微粒体,即膜结合核糖体,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研究发现,SRP与SP结合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的前提,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均不含SP,此时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微粒体中的膜是高尔基体膜结构的一部分
B.细胞中每个基因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SP合成缺陷的浆细胞中,抗体会在内质网腔中聚集
D.内质网腔中含有能够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酶
7.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大圆圈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④ D.③和④
8.如下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与糖类相比,其碳和氢元素的比例较高
D.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P
9.免疫球蛋白是由两条重链(H链)和两条轻链(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球蛋白中至少含有4个—NH2和4个—COOH
B.若免疫球蛋白由m个氨基酸形成,则含有m-4个肽键
C.免疫球蛋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不同免疫球蛋白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肽链的折叠、盘曲方式不同
10.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DNA和RNA都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③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细胞中,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④同一细胞的DNA分子中,可能储存着相同的遗传信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反向PCR是利用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对未知序列进行扩增的技术,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CR产物是包含已知序列和未知序列的DNA分子
B.过程②需用DNA连接酶将酶切片段环化以实现对未知序列的扩增
C.过程③需添加引物1和3以便DNA聚合酶从其5′端延伸子链
D.过程③中将温度调至72℃的目的是使引物与模板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
12.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微小RNA(miRNA)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们。RNA干扰通过形成并激活沉默复合体(RISC),降解靶基因mRNA,使靶基因无法表达。利用人工合成的miRNA研究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需依据靶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设计miRNA
B.上述操作过程需要6种酶参与
C.沉默复合体中的miRNA可结合并降解靶基因mRNA
D.RNA干扰可防止外来的有害基因或病毒基因整合到生物基因组中
13.将一段编码序列(CDS)插入一个载体上,将该载体命名为pVN2024。如图A所示,将CDS插入载体的Sacl Ⅱ位点,该位点位于lacZ基因的MCS区(含多个酶切位点),CDS的终止子上游0.8kb处有一个PstI的酶切位点。为确认CDS的大小和插入方向,科研人员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重组质粒并进行电泳,结果如图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pe I酶切可用于判断CDS插入的方向
B.与lacZ基因相比,CDS插入时方向相反
C.CDS长度为2.6kb,在距一端0.5kb处有一个EcoR I识别位点
D.若重组质粒同时用EcoR I和Spe I酶切,电泳能检测到4个不同条带
14.双脱氧测序法(Sangtr法)是第一代DNA测序方法。在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种dNTP和少量的1种ddNTP进行PCR,再把PCR产物变性,利用电泳进行分离,根据结果确定特定碱基的位置。通过该方法测定并比较某疾病患者与对照个体DNA模板链的一段碱基序列,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5'-TAGTGCCGATC-3'为对照个体的一段序列
B.PCR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不需要DNA解旋酶和DNA连接酶
C.上述PCR反应体系中模板链需要足够多
D.患者该段序列中某位点的碱基C突变为T
15.人干扰素(IFN)是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用白细胞生产干扰素时,每个细胞最多只能产生100~1000个干扰素分子,而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原理如图),在1~2天内每个菌体能产生20万个干扰素分子。天然的干扰素在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干扰素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为丝氨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延长保存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核心步骤需要的工具酶有DNA聚合酶、限制酶、DNA连接酶,其作用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键
B.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常用显微注射技术
C.酵母菌或大肠杆菌都可作受体菌,二者生产的干扰素在结构上没有区别
D.为延长保存时间,对干扰素进行改造,需通过改造干扰素基因来实现
二、多选题
16.如图为细胞内某些蛋白质的加工、分拣和运输过程,M6P受体与溶酶体水解酶的定位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水解酶需要高尔基体的分拣和运输
B.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协调统一
C.M6P受体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溶酶体水解酶在内质网内积累
D.若水解酶磷酸化过程受阻,会导致细胞内吞物质的积蓄
17.线粒体胞吐(MEx)是指线粒体通过进入迁移体(一种囊泡结构)被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MEx常作为线粒体受损的重要指标。为研究D蛋白和K蛋白在MEx中的作用,用红色荧光标记了线粒体的细胞进行相应操作,操作及结果如图1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Ex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药物C使线粒体受损,K蛋白可以显著促进正常细胞的MEx
C.在MEx过程中D蛋白和K蛋白的功能具有对抗作用
D.MEx过程中迁移体的移动与细胞骨架有关
18.在神经元中,线粒体在轴突方向的长距离运输需要以细胞骨架为轨道,并依赖马达蛋白进行拖运,衰老的神经元中马达蛋白则多向细胞体运输线粒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骨架是细胞内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网架结构
B.衔接蛋白功能缺失会改变线粒体在神经元中的分布
C.细胞骨架不仅为线粒体运输提供机械支撑,还与轴突的构建有关
D.在衰老的神经元中,线粒体移向细胞体可能与细胞自噬加强有关
19.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与感染性与其表面的R蛋白(血凝素蛋白)密切相关,现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相关疫苗。图甲为构建R蛋白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图乙为重组质粒被相关酶切后的电泳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电泳技术可以用于人类亲子鉴定、生物间亲缘关系的鉴定
B.图甲过程中需要应用到逆转录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C.若构建好的重组质粒长度共2000bp,据图乙可推测BamHⅠ在重组质粒上有4个酶切位点
D.在通过PCR技术从1个cDNA分子中特异性扩增出R蛋白基因时,为得到55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R蛋白基因,理论上应至少进行6次PCR循环
20.Cre-loxP系统能实现特定基因的敲除(如图1)。把几种荧光蛋白基因和Cre酶能识别并切割的序列(loxP1和loxP2)串在一起,构建表达载体T(如图2)。部分荧光蛋白基因会被Cre酶随机“剪掉”,且两个loxP1之间或两个loxP2之间的基因,最多会被Cre酶敲除一次,剩下的部分得以表达,随机呈现不同的颜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re酶切下一个待敲除基因的过程,需要破坏四个磷酸二酯键
B.若小鼠细胞含一个表达载体T(不含Cre酶),其肌肉组织细胞呈红色
C.若小鼠细胞含一个表达载体T(含Cre酶),其脑组织细胞呈红色或黄色或蓝色
D.若小鼠细胞含两个表达载体T(含Cre酶),其一个细胞内可能随机出现两种颜色
三、解答题
21.科研人员将除草剂草甘膦抗性基因转入甘蓝植株,获得抗草甘膦转基因甘蓝植株。培育过程如图1所示。
(1)为便于PCR扩增后的草甘膦抗性基因与质粒连接,需在两个引物的 (填“3”或“5'”)端添加限制的识别序列。扩增产物经酶切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单链突出末端)序列为5'- -3'和5'- -3'。
(2)若目的基因用BamHI和BglII剪切,质粒用BamHI剪切,酶切后的目的基因存在正向与反向两种连接方式,可用 酶对两种重组质粒进行剪切。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产物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样品1和样品2中小片段的长度分别为 kb,图中 (填“样品1”或“样品2”)为所需的基因表达载体。
(3)在过程④的培养基中添加的抗生素为 ,以便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甘蓝植株。鉴定时发现,该过程获得的转基因甘蓝植株有一部分具有草甘膦抗性基因,但没有表现出抗草甘膦性状,原因可能是 (答出1点即可)。
22.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由膜围成的连续的管道系统,与细胞中多种物质的形成有关。

(1)粗面内质网的功能是 。当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腔内积聚时,会引发内质网应激(ERS)。正常状态下,内质网上的膜蛋白 IREl与Bip结合,IREl处于失活状态。当错误折叠蛋白引发ERS时,IREl就会被活化,据图1分析其原因是 。活化的IRE1一方面可促进HacⅠ蛋白的合成,该蛋白通过 (填“促进”或“抑制”)Bip 基因的表达,使错误折叠蛋白在 Bip的协助下运出内质网。另一方面,活化的 IRE1还可通过切割rRNA影响核糖体的装配,进而减少 以缓解 ERS。
(2)光面内质网是磷脂的合成场所,新合成的磷脂通过多种方式转移到其他结构中。研究发现,在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之间,通过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接触位点(MAMs),如图2所示。当破坏MAMs中的某蛋白时,磷脂会在 MAMs的内质网侧积累,这说明线粒体获得磷脂的途径为 。若在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没有类似MAMs的结构,推测内质网合成的磷脂转运到高尔基体的方式最可能是 。
(3)内质网是细胞的“钙库”,已知一定浓度的Ca 可以提高有氧呼吸酶的活性。当ERS发生时,线粒体有助于内质网恢复稳态,据图2分析其机理是 。
23.如图表示植物细胞细胞质中的无活型RagC转化为激活型RagC,并进一步激活核膜上的mTORC1,抑制物质SKN1,从而抑制SKN1对物质ACAD10的激活作用的过程图解。
(1)构成核膜的基本支架是 ,图中支持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的依据是 。
(2)据图分析,无活型RagC转化为激活型RagC发生在 ,该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激活型RagC对细胞的生长起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3)图示细胞内RagC转运所需的ATP的合成场所可能有 。由图综合分析可知,核孔的作用是 。
24.土壤盐化是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会不需能量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请回答:
注:H+泵可将胞内H+排到胞外,形成膜内外H+浓度梯度。膜外H+顺浓度梯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的同时,可驱动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
(1)在盐胁迫下,Na+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
(2)若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其原因是 。
(3)据图分析,在高盐胁迫下,耐盐植物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相关离子转运蛋白的功能:一方面,胞外Ca2+直接 ,减少Na+进入细胞;另一方面,胞外Ca2+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以及通过 ,间接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从而促进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降低细胞内Na+浓度。
(4)根据植物抗盐胁迫的机制,提出农业上促进盐化土壤中耐盐作物增产的措施: (答出一点即可)。
25.滚环扩增技术(RCA)是借鉴自然界中病原生物体环状DNA分子滚环式复制方式发展起来的一种核酸扩增方法,在致病菌、核酸肿瘤标记物、蛋白质、生物小分子和病毒检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图1为RCA原理示意图。具核梭杆菌为一种强粘附性消化道细菌,侵入肠黏膜后可诱导局部炎症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导致结直肠肿瘤的形成。科研人员采用基于RCA的荧光标记滚环扩增检测方法,实现了在微量样品及复杂环境下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图2为荧光标记滚环扩增检测过程示意图,过程②是使锁式探针环化的过程。其中nusG基因为具核梭杆菌的特异性基因,锁式探针为依据nusG基因序列设计出来的单链DNA分子,由两端的检测臂和无关序列组成。只有当环境中存在靶核酸序列时,锁式探针才能完成成环连接反应。检测探针中的荧光基团(FAM)距离淬灭基团(BHQ-1)比较近时,荧光会被淬灭。
(1)由图1推测,Phi29DNA聚合酶的作用是 。与常规PCR相比,RCA缺乏 环节,因此可推测RCA扩增过程中使用的Phi29DNA聚合酶不具有 的特性。
(2)过程②为锁式探针进行连接以实现环化,该过程中需要的酶是 ,过程③中,需添加核酸外切酶进行“消化”,据图分析“消化”的目的是 ,推测核酸外切酶的作用是 ,消化完成后,需将反应体系置于95℃条件下持续20min后再进行RCA扩增,目的是 。
(3)肠道中含有多种微生物,为保证检测的特异性,在设计锁式探针时需保证 ,同时还需注意无关序列中不含 。若检测样品存在具核梭杆菌,检测探针中荧光基团发出荧光的原理是 。该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D
6.D
7.C
8.D
9.D
10.B
11.B
12.D
13.A
14.A
15.D
16.ABD
17.AD
18.BCD
19.CD
20.ACD
21.(1) 5′ GATC GATC
(2) BamH I和EcoR I 20kb、45kb 样品2
(3) 潮霉素 草甘膦抗性基因没有表达
22.(1) 粗面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减少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积累 促进 错误折叠蛋白的合成
(2) MAMs中的某蛋白 以囊泡的形式将磷脂转运到高尔基体
(3)线粒体的有氧呼吸可以为错误折叠蛋白的运输提供能量,从而是内质网腔内的错误折叠蛋白减少,有利于内质网恢复稳态
23. 磷脂双分子层 无活型RagC 进入和激活型RagC 运出细胞核经过核孔时均需消耗ATP,且有些物质不能通过核孔 细胞核 不需要 促进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4.(1)协助扩散
(2)使用ATP抑制剂处理导致ATP合成量减少,排出H+量减少,膜内外H+浓度梯度降低,使得转运蛋白C排出Na+量减少(或Na+转运到细胞外需要消耗能量,ATP抑制剂导致ATP含量减少,故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
(3) 抑制转运蛋白A 胞外Na+与受体结合,促进胞内H2O2浓度上升
(4)增施钙肥
25.(1) 能既需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也能催化氢键的断裂 变性 耐高温
(2) DNA连接酶 去除非成环的核酸序列 催化DNA(核苷酸从末端逐个)水解 使核酸外切酶变性,防止对后续RCA扩增产生影响
(3) 检测臂中含nusG基因的特异性序列 其它微生物的特异性碱基序列 长重复单链DNA与检测探针特异性结合,导致探针两端的FAM与BHQ-1距离增大,发出荧光 长重复单链DNA中可同时结合多个检测探针,从而使荧光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