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神舟十九号从太空带回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等多种细胞样品,太空中的微重力、强辐射等,可能会对细胞内部产生一定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样品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K、Fe、Mn等微量元素B.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科学家普遍认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应用前景不如胚胎干细胞D.太空微重力、强辐射可引起细胞的定向变异2.下图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图a表示线粒体,其基质是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的场所B.图b表示叶绿体,其基质是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的场所C.这两种细胞器都与能量的转换有关,可共存于一个细胞中D.这两种细胞器中都含有生物大分子蛋白质、DNA和RNA3.海洋动物绿叶海天牛啃食绿藻后,会把藻类所含叶绿体贮存进细胞并发挥其功能。在光照下,绿叶海天牛可持续生产有机物满足生存需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叶海天牛和绿藻的主要遗传物质均是DNAB.啃食绿藻的绿叶海天牛细胞中可能有核酸来自绿藻C.绿叶海天牛和绿藻的细胞边界分别是质膜和细胞壁D.未啃食绿藻的绿叶海天牛自身不能生产有机物和ATP4.目前科学家较为认可的衰老机制是线粒体学说。该学说的内容是:在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不仅会对细胞造成直接损伤,还能启动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细胞衰老;线粒体呼吸酶复合物的活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导致ATP生成减少,细胞能量代谢功能下降,从而导致衰老。雌激素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科学家发现在许多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均存在雌激素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ATP合成酶基因表达说明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B.在线粒体产生的氧自由基促进细胞衰老过程中会发生信息传递C.线粒体产生的氧自由基会攻击DNA,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D.雌激素可能通过与线粒体内的受体结合来保护线粒体,发挥抗衰老的作用5.如图为某个高等动物体内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中有一个细胞经历了一次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细胞是精原细胞,其子细胞一定进行减数分裂B.图乙是次级精母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丙细胞的产生既可能是减数分裂Ⅰ异常,也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异常D.甲、乙、丙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4、0、16.亨廷顿氏症又称为舞蹈病,是完全显性的常染色体遗传病,该病目前无法治愈,患者达到一定年龄后身体慢慢失去平衡能力,最后过早死亡。发病年龄取决于基因中CAG的重复次数,如果一个人带有39次重复,那么他有90%的可能在75岁的时候已经成了痴呆,按平均值来看,他会在66岁的时候出现这个疾病的第一个症状;那些带有50次重复的人,平均在27岁就会因病失去正常思维。20世纪70年代晚期,医生韦克斯勒的太太和她的三个兄弟都有这种病,她们的女儿南希远赴委内瑞拉,最终在1993年找到了该病的致病基因。原来基因中非模板链中CAG的重复,使得蛋白质的中部出现一长串谷氨酰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决定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GUCB.48次重复的患者,60岁时一定会发病C.南希患病的概率高于50%D.由于患者无法治愈会致死,亨廷顿氏症终将被自然选择淘汰7.为研究某植物中基因的传递规律,研究人员将基因型为AABB与 aabb的植株杂交,并分别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对A基因和B基因进行荧光标记。统计 中有荧光的花粉粒,结果如下表(注:黄色荧光为红色荧光与绿色荧光叠加所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荧光颜色 黄色 绿色 红色花粉粒数目 1602 196 201A.F1产生的花粉粒基因型有3种B.亲本的A基因与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F1测交的后代中,亲本类型与重组类型的数量接近1:1D.同一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分别被标记为绿色和红色8.热射病是一种在持续高温环境中发生的严重中暑现象,患者体液大量丢失后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和汗液分泌,心、肺、脑等器官的温度迅速升高,导致器官或系统损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以辐射、传导、蒸发等方式散热B.热射病患者高热但无汗,会出现意识障碍,体内醛固酮的含量增加C.热射病患者高热的主要原因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产热过多D.持续高温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大量补充水分即可避免热射病的发生9.图为机体感染HIV一段时间后血浆中HIV含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tO-t1段已经开始发挥作用B.时期Ⅰ血浆中病毒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C.时期Ⅱ病毒含量的上升会促进辅助性T细胞数量增加D.在t2进行治疗比t1更有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10.在玫瑰切花保鲜液中添加微量气体1—甲基环丙烯(1—MCP),可显著延长瓶插寿命。已知1—MCP能不可逆地结合植物细胞的乙烯受体。仅用含蔗糖的保鲜液也有一定效果,但远不如添加1—MCP显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各个部位均能产生乙烯且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高B.1—MCP能阻止乙烯与其受体结合,使衰老信号通路无法启动C.1—MCP具有抑制细胞内乙烯合成,延缓花瓣萎蔫和脱落的作用D.蔗糖作为能源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可以延缓因养分耗竭导致的衰老11.凤眼蓝原产于美洲,最初作为观赏花卉引入我国。数十年后,凤眼蓝逃逸到野外,在湖泊、河流蔓延,造成河道堵塞、水生生物死亡,变成外来入侵种。关于此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外来物种可影响生态系统,但不一定都成为外来入侵种B.凤眼蓝生物量的快速增长,有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C.凤眼蓝扩散到湖泊、河流,改变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D.凤眼蓝蔓延侵害土著生物,影响群落内物种的相互关系12.营养级联效应是指捕食者通过抑制中间营养级,进而对低营养级产生的促进作用(如图1,C通过抑制B而促进A)。一种观点认为,较高的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力)能够支持更高的顶级捕食者生物量,从而产生更强的级联效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由于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较低,因而能量传递效率最终决定了营养级联强度。为探究营养级联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净初级生产力是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同化量B.消费者C的呼吸消耗、死亡等因素导致②一般为10%~20%C.实验结果否定第一种观点,支持第二种观点D.引入天敌防治害虫的效果可基于上述结果进行预测1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指出,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擘画了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中西部地区的森林与草原进行封育,严禁开发和利用B.对其中的珍稀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易地保护C.植树造林可防止水土流失和增强观赏性,体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D.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遵循协调原理,选择当地物种且考虑环境容纳量14.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 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已知 A、B、C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一个染色体组,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得 F 。对其进行基因定位检测。DNA 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如图 1所示,图2 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 酶I和煮沸变性分别破坏的是磷酸二酯键和氢键B.以荧光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 探针C.F 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6个荧光点D.F 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可观察到1、2或4个荧光点15.民间谚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谚语解读,错误的是( )A.“做醋先做酒,做酒先做醅”,说明醋酸发酵一定要依赖酒精作为底物B.“生料不发酵,蒸煮是关键”,蒸煮可灭菌并破坏原料细胞结构利于发酵C.“腌菜不放蒜,营养减一半”,大蒜中的物质能抑菌防腐并调节口味D.“发面没有巧,酵母、温度掌握好”,适宜温度利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气16.中国科研团队采用新的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PGD)阻断Leri—Weill软骨发育不良综合征的遗传,使健康婴儿顺利诞生。婴儿的母亲是含显性致病基因(S基因)的杂合子,且S基因位于染色体交换频率高的区域。故为确保PGD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分别对第一极体、第二极体(仅来自次级卵母细胞)、囊胚进行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操作过程中所用的细胞培养液需加入一定量的动物血清B.若第一极体中检出S基因,则第二极体和囊胚都不含S基因C.若第一极体中未检出S基因,则第二极体和囊胚都含S基因D.通常取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和遗传病筛查二、实验题17.Rubisco羧化酶/加氧酶是一种双功能酶,既能催化C 与二氧化碳的结合,参与光合作用;同时也能催化C 与氧气结合,参与光呼吸。科研团队发现某转基因水稻品系(OE)中,光反应关键基因OsFTR的过表达显著提升了光能转化效率。为探究其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测定野生型(WT)与OE植株的生理指标(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和光呼吸速率均以O2的释放或利用来衡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测量指标 WT OE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22.3±1.2 28.7±1.5呼吸速率(μmol·m-2·s-1) 3.1±0.3 4.8±0.4叶绿素a/b比值 3.2 2.6光呼吸速率(μmol·m-2·s-1) 1.8±0.2 0.9±0.1已知:光呼吸会消耗ATP和NADPH,且与CO2浓度密切相关;OE植株的Rubisco酶羧化效率提高20%。(1)结合表格分析,OE植株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WT的原因可能包括:①叶绿素a/b比值降低,表明叶绿素 (填“a”或“b”)比例增加,增强了对 光的吸收能力。②光呼吸速率降低,减少 的浪费,同时Rubisco酶羧化效率提升促进 。(2)若将WT和OE植株分别置于密闭玻璃罩内24小时,其中12小时光照和12小时黑暗,OE植株的O2净释放量比WT高 %(小数点后保留1位)。(3)科研团队又计划利用酶的专一性原理,设计实验测定水稻的光呼吸强度。已知光呼吸的关键酶(如Rubisco加氧酶或乙醇酸氧化酶)在特定条件下催化专一反应,而暗呼吸(线粒体呼吸)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可进行。请补充以下实验思路:①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水稻叶片均分为两组,A组用 (填“乙醇酸氧化酶抑制剂”或“Rubisco加氧酶抑制剂”)处理,B组用等量蒸馏水处理。②将两组叶片置于 (填“光照”或“黑暗”)条件下,其他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保持适宜且相同。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叶片单位时间内O2的 (填“释放量”或“吸收量”)分别为A和Bμmol·m- ·s- 。④通过A与B的关系式 即可计算出水稻在该条件下的光呼吸速率。18.传统番茄常有颜色不均、不耐储存等问题,番茄果实颜色是由番茄红素、类黄酮及叶绿素等色素共同决定。研究团队期望开发出兼具高营养价值、色泽均匀及耐储存的番茄品种。CRISPR/Cas9系统能针对三对独立遗传的关键基因进行编辑。借助农杆菌将该系统导入红果植株细胞中,筛选出结绿果的三基因突变体(均为隐性突变),经回交、自交,筛选获得含单突变、双突变、三突变等多种颜色番茄(过程如图1)。其中,A基因调控番茄红素合成,突变后结黄果;B基因调控类黄酮积累,突变后结粉果;D基因促进叶绿素降解,突变后结褐果。结合图示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F1植株自交后,F2代为何会出现多种不同颜色的果实 。(2)如何通过简单的一次杂交实验判断F2中某红果植株是否为纯合体?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使用从大肠杆菌中分离的一类DNA连接酶是 ;以卡那霉素作为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农杆菌时,常用 处理农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4)研究人员进一步培育出耐储存的光控型番茄植株,红光信号能调控光控型植株乙烯合成基因E的表达,进而影响A基因的表达;图2是野生型和光控型番茄植株在红光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①利用基因工程实现将野生型植株改造成光控型植株,其中的关键操作是 。②与野生型相比,光控型植株在红光下培育的果实颜色更红、更耐储存的原因是 。19.食物过敏在人群中常见、多发,会反复发生,且可能逐渐加重。卵清蛋白(OVA)作为过敏原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OVA-Ab),引发过敏反应。研究者将野生型小鼠(供体)的脾细胞转移给缺失T、B淋巴细胞的免疫缺陷小鼠(受体),通过系列实验,探究OVA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1)脾脏是 细胞集中分布和特异性免疫发生的场所。(2)用混有免疫增强剂的OVA给供体鼠灌胃,B细胞受刺激后活化、分裂并 。3个月后,通过静脉注射将供体鼠的脾细胞转移给受体鼠,然后仅用OVA对受体鼠进行灌胃,数天后,检测受体鼠血清中的OVA-Ab水平(图中Ⅰ组)。IV组供体鼠不经灌胃处理,其他处理同Ⅰ组。比较Ⅰ、Ⅳ组结果可知,只用OVA不能引起初次免疫,Ⅰ组受体鼠产生的OVA-Ab是 免疫的结果。(3)如图所示,脾细胞转移后,II组受体鼠未进行OVA灌胃,III组供体鼠在脾细胞转移前已清除了辅助性T细胞,其他处理同1组。在脾细胞转移前,各组供体鼠均检测不到OVA特异的浆细胞和OVA-Ab。分析各组结果,在Ⅰ组受体鼠快速产生大量OVA-Ab的过程中,三种免疫细胞的关系是 。(4)某些个体发生食物过敏后,即使很多年没有接触过敏原,再次接触时仍会很快发生过敏。结合文中信息可知,导致长时间后过敏反应复发的关键细胞及其特点是 。20.生境斑块从一种类型逐渐转变为另一种类型,会导致生物多样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研究者在某国家公园中调查了原始林和改造林中地栖蜘蛛丰富度,并基于此数据利用计算机模拟、公式推导等方法,对生境转变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变化进行评估。(1)在原始林和改造林中分别抓取蜘蛛,统计所抓得蜘蛛的物种数,获得原始林和改造林的数据库。随抓取蜘蛛数量增加,蜘蛛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①在生态系统组分中蜘蛛属于 ,这种组分的作用是 。在统计物种数时,一方面使用 法计算物种的相对数量,另一方面给相对数量高的物种更高权重计算物种丰富度。②在抓取蜘蛛达到300~500 只左右时,再继续抓取到的蜘蛛其物种相对数量增加均 (填“较高”或“较低”),判断依据是 。③分析图中结果,有人担心对原始林的过度改造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理由是 。(2)为评估上述担忧,研究者基于上述数据进行模拟:若有20%的栖息地从原始林转变为改造林,则从原始林数据库中随机取80%的蜘蛛、从改造林数据库中随机取20%的蜘蛛,组成新群落,按照同样的方法统计新群落的蜘蛛物种丰富度。以此类推,得到图2所示的模拟数据。由图可知,当原始林向改造林的转换率为 时,群落的蜘蛛物种丰富度将高于最初未转换时,推测原因是①此阶段中原始林丢失的物种为相对数量低的物种,不会引起新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明显下降;② 。 21.2025年,科研团队发现热胁迫抑制植物光合作用的新机制。请结合信息回答问题:研究表明,叶绿体中的MORF8蛋白(与RNA编辑有关)在热胁迫下会形成固态凝聚体,招募PPR等RNA编辑因子进入其中。PPR蛋白能识别并结合靶标RNA,但进入凝聚体后结合能力下降,导致RNA编辑效率降低。这使得光合膜蛋白复合体活性受损,最终降低光合作用效率。此外,水稻、大豆等作物中类似的MORF8蛋白在热胁迫下也有相同表现,机制如下图所示(左右最小字是磷酸戊糖途径,右侧箭头下方是固体凝聚体): (1)若叶绿体中RNA编辑异常,导致光合膜蛋白某氨基酸改变,推测是RNA编辑影响了 过程,使mRNA的 发生变化。(2)补全热胁迫下光合效率降低的过程:MORF8凝聚体→ →RNA编辑效率下降→ →光合效率降低(3)为验证“MORF8蛋白凝聚体是热胁迫抑制光合作用的关键”,现有野生型拟南芥、MORF8基因缺失突变体、抑制MORF8凝聚的小分子化合物X,请完善实验:①将野生型分为A、B两组,突变体为C组;②A组不处理,B组施加 ,C组 ;③热胁迫培养后,测定三组植株的 。预期结果: 。(4)请基于研究,提出一种培育抗热作物的育种策略及原理:策略: ;原理: 。参考答案1.B2.A3.B4.A5.D6.C7.B8.B9.A10.C11.B12.D13.D14.D15.A16.B17.(1) b 蓝紫 ATP和NADPH 暗反应(2)24.5%(3) 乙醇酸氧化酶抑制剂 光照 释放量 A-B18.(1)F1基因型是AaBbDd;F1自交时,这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中会出现不同基因型的组合,F2果实表现为不同颜色(2)将F2中该红果植株与三突变纯合体(绿色植株aabbdd)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果实颜色。(3) E.coli DNA 连接酶 Ca2+(或CaCl2溶液)(4) 将乙烯合成基因E的启动子替换成红光响应启动子 红光下,光控型植株E基因表达减少导致乙烯合成减少,而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因此更耐储存;同时减弱乙烯对A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番茄红素合成增多,使番茄果实颜色更红19.(1)免疫(2) 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OVA 再次激发(3)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OVA-Ab(4)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 分化分新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会快速产生大量抗体20.(1) 消费者 加快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 记名计算 较低 继续增加抓取量后,蜘蛛物种丰富度几乎不再增大 改造林的物种丰富度低于原始林(2) 0~50% 改造林中的相对数量高的物种已经出现,可以提高新群落物种丰富度21.(1) 转录后加工(或RNA修饰) 密码子(2) 招募PPR蛋白并降低其与靶标RNA结合能力 光合膜蛋白复合体活性受损(3) 小分子化合物X 不处理 光合效率 B组和C组光合效率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A组(4)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降低作物中MORF8蛋白的表达量 减少热胁迫下MORF8固态凝聚体的形成,维持RNA编辑效率和光合膜蛋白复合体的正常活性,从而提高作物在热胁迫下的光合作用效率和抗热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