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二中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三学段高一年级学段考试试卷
语文必修上
得分:
考试说明:本次考试共五大题29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满分150分。请务必把答

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笔答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华裔物理学家王中林和其博士生宋金会成功地在纳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下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纳米发电机。这一最新成果开启了纳米科学和技术的新篇章。
近十年来,纳米科学界对纳米材料合成和应用的研究方兴未艾尺寸微小、功耗低、反应灵敏的纳未
器件和纳米机器人,一直是纳米学术界的前沿,因为它们可以完成微观医疗以及遥感等普通人力难以启及!
的使命。但对于全球众多的研究者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不管纳米器械做到多小,仍然不得不依赖庞大的

外接电源。如果真正让这些微小器件工作起来,保持纳米系统微小而且体内可植入等特性,小型化的供电
系统必不可少。只有实现了自带电源的纳米器件才可视为真正的纳米系统,也才能在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
用。
王中林和宋金会巧妙地利用竖直结构的氧化锌纳米线的独特性质,在原子力显微镜的暂助不,研制出

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世界上最小的发电装置一一纳米发电机。他们充分利用了氧化锌纳米线的半导体性
%
能和压电效应:通过外界环境震动,无论是超声波,还是人的行走、潮汐的运动,甚至心脏跳动(如果被
植入人体内部的话),使得纳米线因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动能传导,而产生微小的共振、摆动、变形,从而
在表面积累起电荷,再由纳米线所阳着的电极板输出电流,从而完美地实现纳米尺度的发电功能。据测算,
当时这一纳米发电机竟然能达到17%-30%的发电效率,为自发电的纳米器件奠定了物理基础。
王中林教授早在七年前就敏锐地认识到氧化锌具有独特的半导体、光学和生物特性等其他纳米材料不
可替代的作用。他带领科研小组,一直致力于以氧化锌为基础的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的研究,并且取得
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01年,他们首次合成氧化锌半导体纳米带,这一重大科研成果震动了整个纳米学界。
王中林团队的科研成果表明,纳米发电机的发明势必是纳米科技界的重大科研里程碑,其应用前素不
可估量。
(取材于《纳米发电机问世》)
材料二
摩擦运动产生的微小能量收集起来能不能发电?王中林教授的回答是“能”。2011年,王中林教授发

现表面上修饰着纳米结构的塑料薄膜,互相摩擦就有静电产生,而且这种方式产生的电压电流是过去用压
电产生的几十倍。基于这样的发现,王中林团队研制出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并在2014年将其输出功率提
高了五个数量级。
从2006年开始,王中林团队先后发明了压电式纳米发电机、热势纳米发电机、混合型纳米发电机、
摩擦纳米发电机,用单根氧化锌纳米线实现了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转化。此外,美国另一科学家与中国科学
家联合开发了一种能从汽车车轮与地面的摩擦中收获能量的納米发电机,将车辆的燃油效率提高0%。而
-高一年级语文第三学段考试2025年1月第1页(共8页)-
Quark夸克
高清扫描还原文档北京二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1.C.A项原文为“首次”“相互转换”表述错误;B项“具有功耗低、反应灵敏等特点”的是纳米器件而非纳米发电机;D项应为“在纳米科技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C.“原子力显微镜”是实验所需条件,而非“纳米发电机实现发电所需条件”。
3.B.A项“将其输出功率提高五个数量级”是在2014年;C项可收集“一切能量”,表述错误;D项“纳米发电机一旦装上电池后”,表述错误。
4.B.A项“触及到基础性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表述绝对;C项原文为“人工纳米材料进入环境之后,还可能与环境中的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对环境中的微生物、植物、动物等产生生态毒性效应”。D项逻辑错误。原文中说,如果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去生育后代,从而改变传统的生育方式和人类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方式”,传统的父母双亲的概念就会就消失。
5.共5个得分点,每点1分。应分为两个方向:
【一】积极影响
(1)能源方面:为生物医学、军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或:绿色能源供给的全新途径)
(2)科研方面:几乎涉及到现有的一切基础性科学技术领域
(3)产业方面: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农业等发生革命性变革
【二】消极影响
(4)对生态和人体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5)对社会伦理道德存在潜在威胁
说明:
如未写出“影响”的具体内容,而是只概括了“方面”,则整体扣1分。如,“对生态和人体都可能造成影响 / 影响社会伦理道德”即是不具体的答案。
6.B. A项“冯”同“凭”,C项“采”同“彩”,D 项“函胡”同“含糊”。
7.C.“稍”意为“逐渐”。
8.C.“偻”意为“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9.A. A项均是连词,表修饰。B项“其”分别为代词,他的;代词,其中的。C项“之”分别为动词,到、去、往;代词,它。D项“者”分别为助词,和“也”一起构成判断句;代词,石刻。
10.C. 两个“之”都是助词,取独。A项分别为助词,……的样子;介词,在。B项分别为介词,在;连词,表修饰。D项分别为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11.B. B项名词作动词,A项意动用法,C项方位名词作状语,D项不存在活用。
12.C. 均为名作状。A项使动,使……起舞;名作动,向上升起。B项名作动,攻下;名作状,向西。D项名作动,向东流;名作状,向下。
13.D. D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均为定语后置句。
14.B. B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15.而且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击的方式来寻求用石钟命名的缘由,还自认为得到了那实际情况。
16. A.应为“安定太平的朝代”。
17. B. B都是连词,表转折。(A代词,有的人;副词,或许。C副词,却;副词,才。D介词,比;介词,对)
18.D.应为“这和贼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弯弓射箭是一样的。”
19.(5分)参考答案:袁氏兄弟间的情感不亚于苏氏兄弟;袁氏三兄弟的天伦之乐胜过二苏;作者(袁中道)没有仕途之累;两位兄弟不是功名之人;对苏轼兄弟的覆辙有所鉴戒。
【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3分)C(“批评……”有误)
21.(3分)B(“巴山夜雨涨秋池”属于实写)
22.(6分)
(1)“知君为我新作”一句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建,反客为主,体现词人的诙谐风趣;
(2)“长记平山堂上”五句,以记忆中平山堂之景写眼前若隐若现、空蒙悠远之景(或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描写眼前江面开阔明净),体现词人审美独特高雅【体现词人虽处贬谪之境依然醉情山水或拥有雅趣亦可】;
(3)“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写江面波浪忽起,在狂风巨浪中白头渔翁驾着一叶小舟上下翻舞,奋力搏击风浪的渔翁就是词人的象征,体现词人身处逆境泰然处之的精神;
(4)接着用典,引出对宋玉《风赋》的议论,直抒胸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坦然自适,享受快意雄风,体现了苏轼安然自适、豁达坦荡(或豪迈旷达)的精神。
【上片3分,要点(1)或(2);下片3分,要点(3)或(4)共计6分。引用诗句准确1分,结合诗句分析解说1分,形象特征1分】
23.(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3)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而山上栖鹘;磔磔云霄间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7)磴几不可登
(8)回视日观以西峰
24. B 北宋的范仲淹、元代的黄公望并非归隐。
(1)不可删去。这一段写出了桐庐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程度高(或今天桐庐经济发达、产业丰富)(1分),表明桐庐既有充满萧散淡泊诗意/易使人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的清幽山水(或桐庐不仅有质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氛围),又有现代化经济(1分)。本段承接第⑧段在桐庐的山水原野间徜徉行止,会有一种与大自然亲密而深切的融入感/内心会有一种笃实的家园感(1分),丰富/拓展/补充了内容(或塑造了桐庐多元/完整/立体的形象)(1分),深化主旨(1分),桐庐既保持清幽山水、人文底蕴,又能适应现代发展,不断进取,积极发展经济,二者在桐庐的今天达成了统一(1分)。
(2)可以删去。文章自始至终写桐庐的山水之美(1分)和这种美对人的生命方式的改变、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提升(1分)。而这一段写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1分),游离文章主体内容之外,删去这一枝蔓,不但不影响文章结构的完整,还使文章脉络更加畅通,内容更加集中(1分),更有力地突出主题(1分),表达了作者对桐庐清幽自然山水、深厚人文底蕴的热爱(1分)。
说明:从题型上讲,本题为段落作用题,答题思路为“内容+内容作用(拓展/丰富内容+深化主旨)+结构作用(承接上文)”
26. 内涵:从古到今,大自然始终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能使人萌发对于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具有修复人类心灵、提升生命意义的作用。(2分)
分析:古代,无数文人画家,寄情自然山水,创作出艺术作品以陶冶性情;严子陵固辞不就,灵山秀水给了他自由旷达的生活;范仲淹屡遭贬谪,借自然山水消解功名利禄之心,获得了心灵的安定。(2分)今天,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日渐富足,却往往忽视心灵与精神的涵养,需要“慢生活”,时常在原始朴拙的环境中驻足,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从而感悟到生活的本质,使过于物质化的心灵得以疗救,以获得家园感。(1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喜爱敬仰之情。(1分)
【评分标准】“内涵”2分,“结合内容分析”4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7.C
28.知己/知心人/知音
选择“不肖的孽障”:
理由:见贾雨村精神不振/误听贾环诬告,以为贾宝玉淫辱母婢/与蒋玉菡往来/一贯不读书,不务正业,不走经济仕途之路
分析:不符合父亲的希望,认为宝玉不成器,做出离经叛道之事情。
“混世魔王”:
理由:王夫人在黛玉第一次进家门自己称呼贾宝玉的名号
分析:因为贾母和王夫人溺爱宝玉,至使他十分任性,性情不稳定。(可以用宝玉摔玉,必须要分析其任性恣意的一面)
选择“槛外人”:
理由:妙玉将刘姥姥喝了的酒杯扔掉,却将自己的杯子给宝玉喝/在雪天只有宝玉可以要到妙玉的红梅
分析:妙玉自称“槛外人”,是其清高,脱俗的体现,宝玉鄙视功名利禄,鄙视世俗旧习,与妙玉不谋而合。
选择:“呆子”:
理由:刘姥姥的村姑的故事,只有宝玉听痴了,要去找她/在宁国府的一片喧嚣中,会想着去陪伴那清冷的画中美人/因为凝神于龄官画蔷被大雨淋透而不自知/会因为蕊官、藕官、菂官的情深义重而悲叹欢喜/会在独处时自哭自笑;会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
分析:宝玉的呆不是傻,是真情所致,是天真,纯朴,是对天下事物的理解、包容和多情。
选择“富贵闲人”:
理由:是宝钗给宝玉起的名号,宝钗道:“还是我送你(指贾宝玉)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宝玉笑道:“当不起,当不起!倒是随你们混叫去罢。”
分析:这里的闲既指宝玉的闲散,自由,更
指宝玉不读圣贤书,不走经济仕途之路。
选择“知己”:
理由:宝玉挨打后送给黛玉三张旧帕子,黛玉立刻就懂了对方的心思/俩人一起读禁书《西厢记》/宝玉理解黛玉葬花的心情/湘云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被斥责并说“黛玉从不曾说这混账话”,被黛玉偶听了去
分析:宝黛二人鄙视世俗,反叛封建礼教,心意相通,是为知己
文言文参考译文:
乙未年(万历二十二年),中郎做吴县县令,念及我们兄弟三人有的出仕、有的隐居,分散在四方(不能相见),就取苏轼思念苏辙之意,为自己的休息闲坐之所题写匾额“听雨”。这一年的十月,我去吴县探望他,见到听雨堂后(不由)感叹道:“我看苏轼为官四十多年,在颠沛流离之时,家室妻子全然不顾念,却唯独没有一刻能忘记苏辙,对儿时两人风雨对床的人生乐趣的感念,没有一天没有的,可是最终他也没能和苏辙相聚。
唉!宋朝自宋仁宗以后,都不是安定太平的时代。苏轼高亢耿直,无所保留地进谏忠言,苏辙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他俩都有隐居山林的风骨气度,(本质上)不是迎合世俗谋取功名之人。古代的君子,有一个人了解他,就可以隐居了。何况苏轼、苏辙两人互为知己?两个互为知己的兄弟,一起隐居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论道,在瑞草桥、何村中著书,恐怕也不会太寂寞吧。可是他竟然违背本性,在功名仕途上努力,最终被世人嫉妒,几乎处于死地。那黄州之行也就罢了,元祐初年得以回到阳羡,在那时,富贵功名的滋味已经尝过了;世路坎坷的苦楚,也经历过了;自己的为人,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也大约可见了,可谓历经磨练而富有经验了。或者招苏辙到常州,或者搬家到许昌,或者兄弟二人一起回到故乡,让不能在中年实现的乐趣,在晚年实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八年之间,荣华富贵得到了多少呢?结果是被贬谪惠州、儋州,飘零寂寞,最终不能与苏辙相见。这是我不理解子瞻的地方。人贵在自我了解。陶潜可以做到出仕却不为外物所役(而辞官),是因为他性情刚毅啊。子瞻被贬到海南以后才想学陶渊明,他不在年轻的时候学,却在老年的时候学,这和贼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弯弓射箭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兄弟三人,相亲相爱的程度不亚于子瞻和子由。子瞻没有哥哥,子由没有弟弟,他们的快乐要比我们兄弟三人少。然而我福薄,或许可以免于功名。只是我看两个哥哥修道的根基深,俗世的缘分浅,终究不是功名之人。而且中郎心胸宽广而外显激切,心态平和而行迹孤傲,尤其适宜隐居。现在在吴县担任县令,政令清简,全然不见繁忙,但是他的心中常常好像不快乐。莫非从子瞻的覆辙中有所鉴戒,子瞻想在年老的时候学陶渊明,而中郎想要在年轻的时候学陶渊明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兄弟对床听雨的快乐,不用等到老年就可以实现了,请让我回去等待这一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