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第一章 有理数
2.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1.1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2.会利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一、新知引入
二、新知讲解
三、典型例题
四、当堂巩固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布置
新知引入
在第一章中,我们把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 根据小学阶段学习数的经验,接下来就要研究有理数的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也会遇到有理数的运算问题. 例如:
北京冬季某一天的气温为-3~3 ℃.
问题: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1)
新知引入
(2)李明同学经常对家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并卖出积攒的可回收物. 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零花钱,下表是他某个月零花钱的部分收支情况.
日期 收入(+)或支出(-)/元 结余/元 注释
2日 3.5 18.5 卖可回收物
8日 -6.5 12.0 买中性笔,记号笔
12日 -15.2 -3.2 买科普书,同学代付
问题:这里,“结余12.0”和“结余-3.2”是怎么得到的?
新知引入
(2)李明同学经常对家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并卖出积攒的可回收物. 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零花钱,下表是他某个月零花钱的部分收支情况.
日期 收入(+)或支出(-)/元 结余/元 注释
2日 3.5 18.5 卖可回收物
8日 -6.5 12.0 买中性笔,记号笔
12日 -15.2 -3.2 买科普书,同学代付
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及0的加法运算. 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加法运算呢?
实际问题中,有时也会遇到与负数有关的加法运算. 例如,在上面的问题中,在求“结余”时,需要计算18.5+(-6.5),12.0+(-15.2)等.
新知讲解
思考: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涉及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 0 相加以及 0 与 0 相加. 引入负数后,在有理数范围内,加法有哪几种情况?
正数 0 负数
正数
0
负数
正数+正数
正数+0
正数+负数
0+正数
0+0
0+负数
负数+正数
负数+0
负数+负数
【小结】两数相加共三种类型:
(1)同号两个数相加;
(2)异号两个数相加;
(3)一个数与 0 相加.
想一想:两数相加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新知讲解
下面我们借助具体情境和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一个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做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例如:
将向右运动 5 m 记作 5 m,
向左运动 5 m 记作-5 m.
新知讲解
若将物体的运动起点放在原点O,则可用数轴表示为:
思考:(1)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 5 m,再向右运动 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1 0 1 2 3 4 5 6 7 8
5
3
8
O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8 m. 写成算式就是:
5 + 3 = 8 .
新知讲解
思考:(2)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 5 m,再向左运动 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
-8 -7 -6 -5 -4 -3 -2 -1 0 1
-5
-3
O
-8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 8 m. 写成算式就是:
(-5) + (-3) = -8 .
新知讲解
5 + 3 = 8
(-5) + (-3) = -8
(+5) + (+3) = +(5+3)
(-5) + (-3) = -(5+3)
想一想:根据以上两个算式能否总结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从以上两个算式可以看出: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不变,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新知讲解
探究:(1)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 3 m,再向右运动 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如何用算式表示?你能用数轴表示该算式吗?
-3
5
-3
2
3
4
5
-2
-1
0
1
O
结果是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2 m. 写成算式就是:
(-3) + 5 = 2.
新知讲解
探究:(2)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 3 m,再向左运动 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如何用算式表示?你能用数轴表示该算式吗?
3
-5
-2
3
4
5
6
-1
0
1
2
O
结果是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 2 m. 写成算式就是:
3 + (-5) = -2 .
新知讲解
(-3) + 5 = 2
3 + (-5) = -2
(-3) + 5 = +(5-3)
3 + (-5) = -(5-3)
从以上两个算式可以看出:绝对值不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新知讲解
探究: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 5 m,再向左运动 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你能用数轴表示该算式吗?
5
-5
0
5
6
7
8
1
2
3
4
O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结果为 0.
结果是物体仍在起点处,写成算式就是
5 + (-5) = 0.
新知讲解
探究:如果物体第 1 s 向右(或左)运动 5 m,第 2 s 原地不动,那么 2 s 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 5 m. 如何用算式表示呢?
5 + 0 = 5 (或 (-5) + 0 = -5).
一个数与 0 相加,结果仍是这个数.
归纳小结
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法则:
显然,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一个有理数.
新知讲解
思考:按照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正数及 0 的加法运算,它和小学学过的正数及 0 的加法运算一致吗?
一致!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3)+(-9); (2)(-8)+0; (3)12+(-8);
(4)(-4.7)+3.9; (5)(-)+(+).
解:(1)(-3) +(-9) =
同号两数相加

( 3+9 )
=-12;
取相同符号
把绝对值相加
典型例题
解:(2) (-8)+0 = -8;
例1 计算:
(1)(-3)+(-9); (2)(-8)+0; (3)12+(-8);
(4)(-4.7)+3.9; (5)(-)+(+).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3)+(-9); (2)(-8)+0; (3)12+(-8);
(4)(-4.7)+3.9; (5)(-)+(+).
解:(3)12+(-8)=
( 12 - 8 )
+
= ﹢4;
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典型例题
解:(4) (-4.7)+3.9=
例1 计算:
(1)(-3)+(-9); (2)(-8)+0; (3)12+(-8);
(4)(-4.7)+3.9; (5)(-)+(+).

(4.7-3.9)
= -0.8;
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典型例题
解:(5) (-) + (+) = 0.
例1 计算:
(1)(-3)+(-9); (2)(-8)+0; (3)12+(-8);
(4)(-4.7)+3.9; (5)(-)+(+).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小结】在运算过程中,“先定和的符号,再算和的绝对值”,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归纳小结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
1.先判断加法的类型(同号、异号);
2.再确定和的符号;
3.最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针对练习
1. 用算式表示下面的结果:
(1)温度由-4 ℃ 上升 7 ℃; (2)收入 7 元,又支出 5 元.
解:(1)(-4) + 7 = 3;
(2)7 +(-5) = 2.
【教材P28】
2. 口算:
(1)(-4)+(-6)=_____(2) 4+(-6)=_____(3)(-4)+6=_____
(4)(-4)+4=_____(5)(-4)+14=_____(6)(-14)+4=_____
(7) 6+(-6)=_____(8) 0+(-6)=_____(9)(-8)+ 0=_____
-10
-2
2
0
10
-10
0
-6
-8
针对练习
3. 计算:
(1)15+(-22); (2)(-13) +(-8);
(3)(-0.9) +1.5; (4)+.
解:(1)原式 = -(22 - 15) = -7;
(2)原式 = -(13 + 8) = -21;
(3)原式 = +(1.5 - 0.9) = 0.6;
(4)原式 = - = - .
针对练习
4. 请你用生活实例解释 (-3) + 2 = -1, (-3) + (-2) = -5 的意义.
如:某地中午时的温度为 -3 ℃,下午上升了 2 ℃,则温度变为
-1℃,用算式表示为 (-3)+ 2 = -1;
小红周一支出了 3 元,周二又支出了 2 元,则他一共支出了 5 元,用算式表示为 (-3)+(-2) = -5.
新知讲解
思考: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和与原来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加上一个负数呢?请你先借助数轴直观地得出结论,再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说明.
a
a+b
b
当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时,相当于在数轴上向右移动对应的距离,而数轴上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所以和大于原来的数.
新知讲解
思考: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正数,和与原来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加上一个负数呢?请你先借助数轴直观地得出结论,再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说明.
a-b
a
b
当任何一个数加上一个负数时,相当于在数轴上向左移动对应的距离,而数轴上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所以和小于原来的数.
新知讲解
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说明如下:
一个正数加上一个正数,和取正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显然和大于原来的数;
0加上一个正数,和为正数,和大于原来的数;
一个负数加上一个正数,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若和为正则大于原来的数,若和为负,则和的绝对值小于原数的绝对值,和大于原来的数.
新知讲解
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说明如下:
4. 一个负数加上一个负数,和取负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显然和小于原来的数;
5. 0加上一个负数,和为负数,和小于原来的数;
6. 一个正数加上一个负数,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若和为负则和小于原来的数,若和为正则和的绝对值小于原数的绝对值,和小于原来的数.
典型例题
例2 数a,b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如图所示,则
(1)a + b _____ a;
(2)a + (-b)_____ a;
(3) b+a _____ 0;
(4)b+ (-a) _____0. (填“>”“<”或“=”)




针对练习
已知有理数a和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在横线上填写“>”“=”或“<”.
(1)a+b _____0;
(2)a+(-b) _____0;
(3)-a+b _____0;
(4)-a+(-b) _____0.




当堂巩固
1.计算(-3)+(-4)的结果是(  )
A.-2 B.7
C.-7 D.2
C
2.规定上升为正,下潜为负.已知海平面的高度为 0 m,一艘潜艇从海平面先下潜 40 m,再上升 15 m,则用算式表示现在这艘潜艇相对于海平面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0)+15=-25(m)
当堂巩固
3. 若|m|=3,|n|=4,且m>n,则m+n的值是________.
-1或-7
4.计算:
(1)(+6)+(+4)=________;
(2)10+(-5)=________;
(3)(-7)+(-7)=________;
(4)(-12)+8=________;
(5)50+(-50)=________;
(6)0+=________.
10
5
-14
-4
0
当堂巩固
5. 用“>”、“=”、“<”填空
(1)若a<0,b<0,则a+b____0
(2)若a>0,b>0,则a+b____0
(3)若a<0,b>0,|a|>|b|,则a+b____0
(4)若a<0,b>0,|a|=|b|,则a+b____0




课堂总结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
有理数的
加法法则
判断类型(同号、异号)
计算和的绝对值
同号两数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
一个数与0相加
确定和的符号
作业布置
教材P34 习题2.1 第1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