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一部分(12分)1.(10分)学校开展“文学冀韵 创新传承”主题活动,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追溯过往,文学似①____,在岁月的寂寥中静吐芬芳。当下,河北正以创新为风,将这缕芬芳吹向四面八方。通过省作协《诗选刊》与高校携手打造的“诗歌联合课堂”,让平仄韵律不再困守书斋。当青年诗人笔会的墨香与数字直播的热度交织,诗歌的火种已呈燎原之势,(mí màn)在城市的街巷与乡村的阡陌之间。“知名作家看河北”采风团驰骋山海之间,将秦皇岛的浪涛、衡水的麦浪、唐山的钢花化作笔下的星河。《这么近,那么美》书中的文字,让河北大地的沧桑与新生甲____(历历在目/叹为观止)。《开卷有益》节目里,少年们在镜头前诵读经典的模样,恰似②____,在文化的甘霖中拔节生长。文学传播与大众参与乙____(纷至沓来/相辅相成),正如白瓷与烈火的淬炼。省作协联合作家走进社区、校园开展讲座和沙龙活动,使文化融入大众生活。将基层作者推上舞台,让田间地头的故事与都市霓虹的梦想同频共振。文学不再是高岭之花,而是扎根于生活土壤的常青树。(tiào wàng)未来,我们于燕赵大地聆听文学心跳,在时代长卷续写文学与人民的不朽诗篇。(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追溯 ②驰骋(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①(mí màn) ②(tiào wàng)(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成语,分别填入甲、乙横线处。(2分)甲 乙(4)文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的喻体,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夜空烟花 ②春日幼苗B.①空谷幽兰 ②春日幼苗C.①空谷幽兰 ②晶莹露珠D.①夜空烟花 ②晶莹露珠2.(2分)请结合以下信息,分析“淬”字的含义。第二部分(58分)一、古诗文阅读(一)默写(共7分)3.(7分)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古人常以诗文洞察社会、抒发情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土地平旷,① ,② ”展现理想社会的和谐景致;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里,借“③ ,端居耻圣明”流露积极出仕的渴望;《虽有嘉肴》以“④ ,教然后知困”阐述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饱含对教育的思考;杜甫笔下《石壕吏》的“⑤ ,老妇出门看”,描绘官吏深夜抓丁场面,如实反映战乱时期百姓的苦难生活;白居易在《卖炭翁》中,以“可怜身上衣正单,⑥ ”刻画了卖炭翁的悲惨与无奈,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陆游在《卜算子 咏梅》中,用“零落成泥碾作尘,⑦ ”借梅花的坚韧,自喻在人生逆境中始终坚守气节、不改初心的高尚品格。(二)(7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灵澈上人①刘长卿②苍苍③竹林寺,杳杳④钟声晚。荷笠⑤带斜阳⑥,青山独归远。【注】①灵澈上人:唐代著名诗僧,曾在江南一带云游,既为修行,也为远离尘世纷扰。②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诗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淡泊与超脱。③苍苍:深青色,形容竹林的茂盛。④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此处指钟声悠远。⑤荷(hè)笠:背着斗笠。⑥带斜阳:夕阳余晖照在斗笠上。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友情比作牢固的纽带,跨越空间阻隔。B.乙诗“杳杳钟声晚”以声衬静,营造出空寂悠远的禅意氛围。C.甲诗“无为在歧路”通过劝诫友人莫要伤感,凸显豁达洒脱的情感基调。D.乙诗“荷笠带斜阳”以动态描写刻画友人形象,展现友人远离尘世的从容与自在。5.甲、乙两首诗都写送别,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三)(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节选自《庄子 秋水》)【乙】秦牛缺①径②于山中而遇盗,夺之车马,解其橐笥③,拖④其衣被。盗还反顾之,无惧色忧志,欢然有以自得也。盗遂问之曰:“吾夺子财货劫子以刀而志不动何也?”秦牛缺曰:“车马所以载身也,衣服所以揜形⑤也,圣人不以所养害其养⑥。”盗相视而笑曰:“夫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形⑦者,世之圣人也。以此而见王者,必且以我为事也。”还反杀之。(节选自刘向《淮南子 人间训》)【注】①秦牛缺:战国时期儒生。②径:动词,经过。③橐笥(tuó sì):口袋和箱子,泛指行李。④拖:夺。⑤揜(yǎn)形:遮蔽形体。⑥其养:指生命本身。⑦累形:拖累身体。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全矣②请循其本③盗还反顾之④还反杀之7.下列对乙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吾夺子财货/劫子以刀/而志不动/何也B.吾/夺子财货/劫子以刀/而志不动何也C.吾夺子/财货劫子以刀/而志不动/何也D.吾夺子财货/劫子以刀而志/不动/何也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夫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形者,世之圣人也。9.庄子与秦牛缺在面对他人质疑和现实危机时,分别展现出怎样的处事方式?(2分)二、现代文阅读(一)(1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如何让大脑“培养”出好习惯王欣好习惯人人都想拥有,但培养好习惯并非易事,其中涉及复杂的神经机制。近日,一篇发表在《认知科学进展》上的研究文章,从脑科学的角度探讨了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的过程。该研究将习惯理解为两种大脑调控系统之间的平衡,即刺激反应系统和目标导向系统的信息交流。刺激反应系统鼓励我们高效地重复熟悉的行为,它就像是一种条件反射,当刺激多次出现并导致相同的结果,我们的思维就会形成惯性,下次遇见这个刺激,大脑就会不假思索地做出同样的反应。目标导向系统则是指大脑会思考行为导致的后果,假如我们想达到某种目的或避免某种后果,就会采取与之相对应的行为。好习惯难以培养,根源在于即便此次我们听从了目标导向系统发出的指令,但下次还是会受到刺激反应系统的干扰。刺激反应系统就像地心引力一样无形而常在,随时可以把我们“拖回”原来的生活轨迹。要想超越刺激反应系统的控制,必须将好习惯反复强化,以替换原先的刺激反应系统。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反复的刺激可以在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突触连接,形成新的神经回路。假如原有的神经回路长期不被激活,突触连接也会退化,这也意味着新的习惯一旦建立,旧习惯就失去效用,经过一段时间会慢慢消失。这个“用进废退”的过程和我们锻炼肌肉的过程有些相似,需要不断挥洒汗水或精力。如何通过脑科学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从时间、空间上要避免刺激反应系统的激活。比如你喜欢刷手机,你可以给手机设置一个联网时段,该时段之外,手机只有通话功能;你也可以下班后就把手机放在隔壁房间,这样就不会受到干扰。其次,调节刺激反应系统,即选择替代方案。比如你喜欢吃甜食,但是又不想长胖,下次想吃甜食的时候,可以喝杯花茶或者水果茶,或者吃块含糖低的黑巧克力,这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甜食的渴望,同时降低了长胖的风险。再次,强化目标导向系统,也就是明确目标、强化愿景。请在脑海中思考清楚自己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实现这个目标之后又会获得怎样的幸福快乐,想得越具体、越清晰越好。比如你想健身,就想清楚在体形、体态、体能各方面想得到多大程度的改善,想象健身成功的你挺拔匀称、身姿矫健、活力四射的模样。最后,激活下丘脑的奖赏系统。目标的达成本身就是一种奖赏,会刺激下丘脑的神经元释放多巴胺,引起愉悦感并产生强烈动机。但是目标的达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给自己“制造”一些奖赏,以形成正反馈,建立新的刺激反应系统。比如完成一天的健身计划,就奖励自己一小把坚果,或者洗一个舒服的热水澡。奖励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能够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奖励的频率和大小也应该适度,避免过度消费或养成不良习惯。(选自《科学大观园》2025年4期)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激反应系统会使大脑对熟悉刺激产生惯性反应,类似条件反射。B.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表现为反复刺激能建立新的突触连接,形成新的神经回路。C.给手机设置联网时段或放在隔壁房间,是通过调节刺激反应系统来避免干扰的方法。D.激活奖赏系统时,奖励需积极健康且适度,避免因过度奖励形成新的不良习惯。11.“刺激反应系统”和“目标导向系统”有何本质区别?请简要概括。(3分)1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运用脑科学原理帮助中学生改掉“睡前刷手机”的习惯。(4分)(二)(16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父亲的土地陈世槐年逾古稀的父亲,难舍难离祖辈生存的大山。他把外孙带大以后,毅然回到了已经离开十多年的老屋,重拾那些锈迹斑斑的农具,打理芳草萋萋的庭院,再次扎进土地。他不习惯整天待在一个格子间里无所事事。勤劳惯了的父亲,只习惯和享受劳动的感觉,在他看来,劳动能让他更好地找到自己,也能获得价值和意义。庄稼人没有退休这种说法。父亲回到土地,就像鱼儿回到了大海。他像扎猛子一样把精力和时间扎进了深厚的土地,重拾着劳动的酣畅淋漓。尽管脱离土地多年,可种地的技术丝毫没有生疏。父亲把光滑的锄把握在手中反复校正,把砍刀放到磨石上磨了又磨,从山上砍回新鲜的细竹,再亲手编成竹篮。父亲,就像即将投入战斗的勇士,把武器反复打磨。趁着春光尚早,他把占据土地多年的杂草一点点铲除,把地边粗大的树木旁枝横溢的枝条一一修剪,田间地头渐渐清爽而干净了,就像多年前一样。立夏的第一场雨,带着湿热而新鲜的气息,飘飘洒洒又悄无声息地潜入山林土地。土地有了雨水的滋润,一改冬日的板结僵硬,泥土变得酥酥软软,散发出醉人的清香。父亲赶紧请来亲戚帮忙耕地,旋耕机在土地上轰鸣奔走,所到之处,一块一块沉睡的土地被唤醒了。翻耕过的土地在初夏的艳阳下炙烤,变得更加蓬松酥软,等下一场雨水来临,节令也正好合适,父亲就把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播撒。小时候,父亲反复跟我们讲过一个民间故事。故事大意为:一个懒汉,总是看着别人家的土地只长庄稼不长杂草,而自己的土地却杂草丛生。于是他去问村里的长者,长者告诉他,庄稼要沾染了铁气才肯长。懒汉听了长者的话,就用绳子拴着一个铁锅,仔仔细细把地滚了一遍又一遍,可是他的土地里庄稼还是长不过杂草。等秋收的时候,别人家都丰收了,只有他家的土地什么也没有。父亲反复跟我们说,人哄地一季,地哄人一年,土地是我们劳动和付出的忠实记录者,想要收获累累硕果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我们都明白父亲给我们讲这个故事的良苦用心,而父亲,更是用锄头反复给庄稼沾染铁气的典范。那时的父亲正逢壮年,精瘦的身体蕴含着强大的力量。他可以一个人把五六十公斤的驮子抬到骡子背上,可以一下午不停息地劳作。播种的时候,薅草的时节,割麦拔豆的日子,父亲从早到晚把自己的身体弯成一把弓,谦卑地贴近土地,把如雨的汗水向大地滴洒。父亲薅草的时候,只见他左右手互换着使用锄头,锄头上下翻飞,灵活地避开庄稼,精准地把杂草铲除。收割的时候,镰刀上下舞动,刀刃割断麦秆的声音清脆而坚定。沾够了铁气的庄稼,也从来没有辜负过他的主人。而今,父亲老了,体力和精力不比从前了,对土地的管理也粗枝大叶得过且过了。他不能让庄稼都沾够铁气,在母亲看来,是不合格的庄稼汉,而我却为父亲忙里偷闲的劳动方式欣慰。毕竟父亲老了,他离不开土地,我们也不愿意他在土地上过度操劳辛苦,我们只希望他能在这片土地上安享晚年。有付出就有回报。父亲的土地上长满了玉米、四季豆、南瓜、向日葵、萝卜、土豆,同时也长着鬼针草、酸浆草、铁线草、解放草等,密密匝匝,生机盎然。庄稼和杂草,在夏日的细雨滋润下,在秋日的艳阳晴空里,在那片空间竭力竞争着,嘟嘟囔囔相互推搡挤让,不是此消彼长就是各自寻得一方属于自己的领地,然后就蓬蓬勃勃地长满了整个季节。在父亲的土地上,在那些深深浅浅的茂盛中,枝头草根处,还跳跃着蝗虫、蚂蚱,爬着七星瓢虫、毛毛虫……种类繁多,应有尽有。这让父亲的土地显得有点拥挤了。在暖暖晴空下,朗朗月色里,随时有蛐蛐、蚂蚱等各种昆虫在土地上奏响田园交响乐,父亲的土地显得热闹非凡。父亲的土地,有瓜果香甜,有人生美好,有劳动惬意,有庄稼汉始终无法割舍的依恋,有那份深深根植的质朴情怀。(选自《金沙江文艺》2025年1期)13.请依据提示,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父亲与土地的羁绊贯穿一生:壮年时,他 ;离开土地的十多年,他帮忙带外孙;年逾古稀,他 ,即便耕种方式粗放,却依旧享受其中。1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①父亲回到土地,就像鱼儿回到了大海。(从修辞角度)②父亲把光滑的锄把握在手中反复校正,把砍刀放到磨石上磨了又磨。(从词语运用角度)15.文中插入懒汉种地的民间故事,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2分)16.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3分)17.随着农耕机械化、智能化加速发展,传统农耕文化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请结合文本,谈谈我们应如何传承传统农耕文化。(3分)三、整本书阅读根据你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回答问题。(6分)18.成长的岔路前,① (人名)带来的革命思想,彻底改变了保尔的人生轨迹。当疾病缠身,行动和视力都被剥夺,保尔在病榻上艰难创作《② 》,把自己的经历化作激励他人的力量。(2分)19.保尔一生遭遇重重挫折,仍信念如磐。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你在成长道路上该如何学习他的这份执着。(4分)第三部分(50分)20.(5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窗台上的多肉植物生长缓慢,叶片总是皱巴巴的,毫不起眼。浇水时不过是随手泼洒,甚至在换盆时差点把它遗忘在旧花盆里。直到某个清晨,它竟从气根处长出嫩绿色新芽,在晨光里闪闪发亮。原来在那些被忽视的日子里,它默默扎根,在沉默中积蓄着破土的力量。生活中,总有一些看似平淡的存在,曾被我们匆匆掠过……或许是一种不声张的坚持,或许是一份被忽略的温柔,又或许是生命本身的韧性。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人教版)参考答案1.(1)①sù ②chěng(2)①弥漫②眺望(3)甲历历在目 乙相辅相成(4)删除“通过”或“让”。(5)B2.加热;冷却3.①屋舍俨然(易错字:俨)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易错字:桑)③欲济无舟楫(易错字:楫)④学然后知不足⑤老翁逾墙走(易错字:逾)⑥心忧炭贱愿天寒(易错字:炭)⑦只有香如故4.D【D.有误,乙诗“荷笠带斜阳”是静态描写,描绘了友人背着斗笠,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的形象,展现友人远离尘世的从容与自在,并非动态描写。】5.甲诗表达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惜别之情。乙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友人远离尘世、淡泊修行的赞美之情。6.①完全,完备 ②追溯,顺着 ③回头看 ④同“返”,返回7.A8.①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②那种不因为欲望伤害生命,不因为利益拖累身体的人,是世间的圣人啊。9.庄子以思辨智慧化解冲突,以灵活的思辨技巧化解矛盾,展现出从容善辩、顺应自然的处世智慧。秦牛缺以固执坚守应对危机,他固守理念却缺乏对现实危险的应变能力。10.C11.“刺激反应系统”是基于条件反射,对熟悉刺激产生惯性反应,不思考行为后果;“目标导向系统”是大脑思考行为后果,根据目的或避免后果采取相应行为。12.①从时间、空间上避免刺激反应系统激活,如给手机设置使用时段或睡前把手机放其他房间;②选择替代方案,如用看书、听轻音乐等替代睡前刷手机;③强化目标导向系统,明确刷手机危害,想象改掉习惯后的美好场景;④激活下丘脑奖赏系统,没刷手机时给自己积极适度的奖励。13.辛勤劳作,用汗水和付出收获硕果;重返土地,打理土地并享受劳动。14.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土地的极度适应与依赖,体现了他与土地之间如同鱼儿与大海般密不可分的关系,突出了父亲对土地的深厚情感。②细致描写了父亲对农具的精心打理,表现出他对劳动的认真态度和对土地的重视,体现了他作为庄稼人对耕种的严谨与执着。15.结构上,承接了上文父亲耕种土地的情节,为下文描写父亲壮年时辛勤劳作、坚信劳动价值作了铺垫;内容上,突出了“劳动才能收获”的道理,强化了父亲对劳动的重视,体现了他用故事教育子女的良苦用心,丰富了文章对农耕精神的阐释。16.父亲勤劳执着,一生热爱劳动,将精力投入土地;父亲朴实正直,重视劳动的价值,并用故事教育子女要踏实付出;父亲对土地有着深厚的依恋,离不开生养自己的土地。17.我们应传承传统农耕文化中“勤劳付出”的精神,像父亲一样尊重土地、珍视劳动;应通过家庭传承、口头讲述等方式,将农耕文化中的智慧与道理传递给后代;应在接纳机械化、智能化的同时,保留与土地共生的情感联结,让传统农耕文化中的敬畏自然、踏实肯干等核心精神得以延续。18.①朱赫来 ②暴风雨所诞生的19.学习保尔的执着,需做到:面对困境不退缩,正视挫折并积极应对;以坚定信念为精神支柱,用明确目标指引方向;将执着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持续努力靠近理想。这份执着能助我们从容应对成长挑战,让奋斗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docx 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