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2.1.2 有理数的减法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2.1.2 有理数的减法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
2.1.2 有理数的减法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第二章 · 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减法转加法”的原理。
2.掌握将含减法的算式统一为纯加法形式的规范步骤。
3.熟悉并应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能力目标
1.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培养数学问题中的“化归”思想。
3.灵活运用运算律重组算式结构,实现高效计算。
素质目标
1.养成检查符号、步骤完整性的习惯,减少低级错误。
2.主动尝试不同解法,对比优劣并总结规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将减法转换为加法、简化运算过程
在省略括号后仍能保持各项的正确符号,防止丢项或变号错误
情景导入
1
合作探究
2
抽象概括
3
示范讲解
4
课堂练习
5
课堂小结
6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念
示范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情景激趣
回顾:有理数的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
一个数与 0 相加
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不变,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一个数与 0 相加,结果仍是这个数.
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念
示范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情景激趣
陕北红枣
陕北红枣“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特产之一.
某水果批发公司的仓库4天中陕北红枣进出库的吨数如下(“+”表示进库,“-”表示出库):
进出库记录 进库36吨 出库35吨 出库10吨 进库32吨
记作 +36 -35 -10 +32
思考:经过这6天,仓库里的陕北红枣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列式:36-35-10+32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念
示范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情景激趣
小青蛙
一口深3.5米的深井,一只青蛙从井底沿井壁往上爬,第一次爬了0.7米又下滑了0.1米,第二次往上爬了0.42米又下滑了0.15米,第三次往上爬了1.25米又下滑了0.2米,第四次往上爬了0.75米又下滑了0.1米,第五次往上爬了0.65米.
请问小青蛙爬出井了吗?
爬行天数 1 2 3 4 5
向上爬升(米) 0.7 0.42 1.25 0.75 0.65
向下滑降(米) 0.1 0.15 0.2 0.1 0
列式:0.7 0.1+0.42 0.15+1.25 0.2+0.75 0.1+0.65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念
示范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情景激趣
(1)36-35-10+32
(2)0.7 0.1+0.42 0.15+1.25 0.2+0.75 0.1+0.65
这些算式中既有加法,也有减法.
计算这些算式的过程称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分析问题,寻找对应
“36-35-10+32”
回忆小学学过的加减混合运算法则,同位互说一遍,思考以上问题的解决
方法并计算.
探究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解:36-35-10+32
=1-10+32
=-9+32
=23
回顾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法则:
从前往后依次计算,有括号的
要先算括号里面.
分析问题,寻找对应
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将“36-35-10+32”算式进行改写:
解法探究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解:36+(-35)+(-10)+32
=[36+32]+[(-35)+(-10)]
=68+(-45)
=23
减法法则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a + b - c = a + b +(-c)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36+(-35)+(-10)+32 是 36,-35,-10,+32 这四个数的和.
为书写简单,省略算式中的括号和加号写为:36-35-10+32
这个算式可以读作“36、负35、负10、32的和”,或读作“36减35减10加32”.
分析问题,寻找对应
把下列算式改写为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
(1) (–40)–(+27)+19–24–(–32);(2) (–9)–(–2)+(–3)–4.
分组探究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40–27+19–24+32
=–9 + 2 – 3–4
解:(1) (–40)–(+27)+19–24–(–32)
(2) (–9)–(–2)+(–3)–4
大胆探究:
在符号简写这个环节,有什么小窍门么?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符号简写方法:
1. 一个数前面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2. 一个数前面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
3. 0 前面无论有几个“-”号,结果都为 0.
例题讲解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计算:14-25+12-17.
例1

法一:减法变加法
原式=14+(-25)+12+(-17)
=( 14+12 )+[(-25)+(-17)]
=26+(-42)
=-16
减法法则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例题讲解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计算:14-25+12-17.
例1

法二:去括号法
原式=14+12-25-27
=26-42
=-16
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
有理数加法法则
例题讲解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1)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
(2)省略加号和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分析问题,寻找对应
分组探究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在数轴上,点 A,B 分别表示数 a,b. 对于下列各组数 a,b .
a = 2,b = 6;a = 0,b = 6;a = 2,b = -6;a = -2,b = -6.
(1)观察点 A,B 在数轴上的位置,你能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吗?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4
6
8
4
分析问题,寻找对应
分组探究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在数轴上,点 A,B 分别表示数 a,b. 对于下列各组数 a,b .
a = 2,b = 6;a = 0,b = 6;a = 2,b = -6;a = -2,b = -6.
(2)利用有理数的运算,你能用含有 a,b 的算式表示上述各组点 A,B 之间的距离吗?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4
6
8
4
|2-6| = 4;
|0-6| = 6;
|2-(-6)| = 8;
|(-2)-(-6)| = 4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0
B
A
A、B之间的距离:
用数来刻画直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AB|=|a-b|
差的绝对值
数形结合思想
例题讲解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1)数轴上表示5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 ,如果AB=3,那么x为 .
例2

(1)解:由题意得,数轴上表示5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3-5|=|-8|=8;
(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1-x|=|x+1|;
∵AB=3,
∴|x+1|=3,
x+1=3或x+1=-3,
解得x=2或x=-4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1. 计算:
(1)1-4+3-0.5; (2)-2.4 + 3.5-4.6 + 3.5;
解:1-4+3-0.5
= -4-0.5 + 1 + 3
= -4.5 + 4
= -0.5;
-2.4 + 3.5-4.6+3.5
= -2.4-4.6 + 3.5 + 3.5
= -7 + 7
= 0;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1. 计算:
(-7)-(+5)+(-4)-(-10)
= -7-5 - 4 + 10
= -16 + 10
= -6;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2. 将下列式子先改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再计算:
(1)(-52)-(+37)+(-19)-(-24);
解:(1)原式 = -52-37-19+24 = -108 +24 = -84;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3.已知三个数-7,12,-2,“它们的和”与“它们的绝对值的和"的差为 .
解:(-7)+12+(-2)=3,
|-7|+|12|+|-2|=21,
3-21=-18,
∴“它们的和”与“它们的绝对值的和”的差为-18.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4.计算:
解:(1)原式=-22-4-2+4
=20.
(2)原式=-1.5+1.25-8.5+10.75
=-1.5-8.5+(1.25+10.75)
=-10+12
=2.
对应中考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1.(中考模拟)一个点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再向右移动2个单位,这时该点所表示的数是( )
A.-1 B.2
解:0-3+2=-1
∴该点所表示的数为-1
故选:A.
对应中考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2.(中考模拟)把-2-(+3)-(-4)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正确的是( )
A.-2+3+4
B.-2-3+4
C.-2-3-4
D.-2+3-4
解:-2-(+3)-(-4)
=-2-3+4
故选:B
对应中考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3.(中考模拟)嘉嘉一周内在某支付平台上有4次交易:①购物支出950元;②售卖个人物品存进500元;③购物支出800元;④绩效奖励存进1200元.则这一周嘉嘉在平台上的余额增加了( )
A.1700元
B.900元
C.400元
D.-50元
解:根据题意可得:-950+500-800+1200=-50元.
故选D.
对应中考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4.(中考模拟)手机移动支付给生活带来便捷,如图是小陈某天微信账单的全部收支明细(正数表示收入,负数表示支出,单位:元),小陈当天微信收支的最终结果是(  )
A.收入50元
B.支出40元
C.收入10元
D.支出10元
解:由题意得:50+(-18)+(-22),
=50-18-22,
=10
小陈当天微信收支的最终结果是收入10元.
故选:C.
对应中考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5.(中考模拟)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点B表示的数是3,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解: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1,点B表示的数是3,
A,B两点间的距离是:|3-(-1)|=|-1-4|=4,
故答案为:4.
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我亲历了什么
我知道了什么
我会什么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符号简写
求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1)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
(2)省略加号和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符号简写方法:
1. 一个数前面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2. 一个数前面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
3. 0 前面无论有几个“-”号,结果都为 0.
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0
B
A
A、B之间的距离:
用数来刻画直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AB|=|a-b|
差的绝对值
数形结合思想
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A层: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这节的思维导图并展示.
B层:2.完成学习平台上的知识检测内容.
下 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