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钟声一、新课引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一事件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勿忘国耻!二、新课讲解写作背景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二、新课讲解文体知识新闻评论就是作者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来的那些隐藏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新闻评论的特点: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也就是因时而评,新闻性强;缘事而发,寓理于事;内容贴近,题材广泛;大众视角,公民写作。新闻评论二、新课讲解杀戮( ) 篡改( ) 抵赖( )辱没( ) 呓语( ) 遁形( )彰显( ) 铭记( ) 惨绝人寰( )振聋发聩( ) 初衷( )lùcuànlàimòyìdùnzhāngmínghuán读准字音kuìzhōng二、新课讲解多音字难( )艰难( )遇难nánnàn没( )没有( )辱没méimò二、新课讲解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解析题目1.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2.简明醒目,利于引起读者的关注。二、新课讲解速读课文,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概括了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整体感知二、新课讲解合作探究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 ,明确了我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的目的是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阅读第一段,回答:我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的目的是什么?二、新课讲解第二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第三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快速阅读第二、三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日本右翼分子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人们不仅对日本右翼分子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还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平与正义。结合第四段的内容回答,人们对于日本顽固的右翼分子持怎样的态度?对日本有怎样的要求?二、新课讲解文章第四段交代日内瓦、联合国对待日本的态度有何用意?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7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文章用两个事实,具体验证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知和良知的行为,正义的力量对之反击,进而阐明“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的论断,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二、新课讲解速读最后两段回答问题,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变迁: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变迁的意义:①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②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③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二、新课讲解第五段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有什么作用?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表明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另一方面,与下文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形成对比,突出和平的珍贵。二、新课讲解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和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四、强化训练一.文章围绕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既有全世界正义之士的纪念,又有日本右翼势力的痴心妄想,摆事实,讲道理,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阐明观点,认识有高度,思想针对性强。二.事实清楚,准确性强。在这篇新闻评论中,作者大量运用事实,特别是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的相关事实,来阐明自己的认识,验证观点,并且引用原材料,大大增强了评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使文章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三、归纳小结这则新闻评论针对2017年12月13日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有能力,有力量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四、强化训练第二段列举“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这些事实有什么作用?通过列举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媒体和组织的做法,具体阐明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四、强化训练本文用词简洁精准,针对性强,分析下面划线词语或语句的作用,体会这些特点。1.“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四、强化训练2.“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装睡梦游”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大讽刺。3.“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何等”是多么的意思,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四、强化训练4.“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体会“一以贯之”的作用。“一以贯之”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强调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始终不变。五、拓展延伸“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刚才,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庄严揭幕。我们设置这尊鼎,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此时此刻,我们要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日本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节选)习近平五、拓展延伸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同胞们: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此时此刻,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五、拓展延伸南京大屠杀资料简介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南京大屠杀期间,《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揭露。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15万余人,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六、布置作业1.搜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激发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的坚定信念。2.做一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手抄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