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南宁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西南宁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资源简介

广西南宁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1.(2025七下·南宁期末)为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掌握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近日,某中学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生理健康讲座活动。本次讲座包含的内容有(  )
A.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B.性的发育和成熟
C.情感世界愈加丰富 D.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答案】B
【知识点】青春期及青春期生理变化
【解析】【分析】B表述正确:开展生理健康讲座活动,内容应包含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性的发育和成熟;
ACD排除:认知能力、情感、自我意识等均属于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表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表现。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课堂重要知识点和重点概念理论,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
2.(2025七下·南宁期末)“你眉头开了/所以我笑了/你眼睛红了/我的天灰了……你快乐于是我快乐。”这段歌词告诉我们(  )
A.我们要学会转换消极情感 B.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C.调节情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D.情感能全面提升我们的想象力
【答案】B
【知识点】情感的作用;情绪的表达
【解析】【分析】A与题意无关:歌词没有涉及转换消极情感;
B表述正确:“你眉头开了/所以我笑了/你眼睛红了/我的天灰了……你快乐于是我快乐。”,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具有相互感染的特性;
C与题意无关:歌词没有涉及调节情绪的具体方法;
D与题意无关:歌词没有涉及情感对想象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情绪、情感的相关知识。为什么要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①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人。
②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
3.(2025七下·南宁期末)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陈玮建议,性教育应作为独立课程在学校推广: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建议,将性健康教育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张齐建议,青少年普及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对各级政府健康推进工作的考核……性教育的“呼声”格外响亮是为了(  )
①让中学生避免受到性骚扰和性侵害
②帮助学生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③教育学生对待性问题时要注意边界
④引导学生与陌生人交往时要把握好分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获取性知识的途径;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提高预防和应对性骚扰、性侵害的能力
【解析】【分析】①表述错误:“避免”表述过于绝对,性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帮助他们识别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受害风险;
②③表述正确:性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教育学生对待性问题时要注意边界;
④表述错误:与陌生人交往的分寸属于广义人际交往范畴,并非性教育的直接目标。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会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注意选项中的绝对化词语,如“一切”、“任何”、“避免”等,这些词语往往会使选项变得过于绝对化而容易出错。
4.(2025七下·南宁期末)有的学校会为贫困的学生发放过冬棉衣,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隐私等问题,校方采购时会选取多种款式和颜色,发放时不同年级再次区分,最大化消除撞衫现象,避免给贫困生贴标签。这启示我们要(  )
A.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格
B.尊重他人的习惯,不能侮辱他人
C.呵护他人尊严,答应其一切要求
D.追求表面的荣耀,正确认识自己
【答案】A
【知识点】尊重他人
【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学校为贫困的学生发放过冬棉衣,会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隐私等问题,启示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隐私和人格;
B表述错误:题干没有体现“习惯”或“侮辱”问题;
C表述错误:“答应其一切要求”表述过于绝对;
D表述错误:追求表面荣耀,不可取;材料没有涉及正确认识自己。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相关知识。尊重他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5.(2025七下·南宁期末)课堂上,刘老师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他设计了以下三个子议题。据此判断,刘老师设计的总议题是(  )
子议题1:实力出众的他,为何不敢报名参加数学竞赛
子议题2:先天缺陷的她,为何能破茧成蝶,创造奇迹
子议题3:青春洋溢的你,如何能突破自己,持续奋进
A.自信自强 B.敢为人先 C.青春时光 D.独立思考
【答案】A
【知识点】思维的独立性及其发展;自信及其意义;自强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 A当选:子议题1中的“实力出众的他,为何不敢报名参加数学竞赛”,这反映出他可能缺乏自信,即使有能力也不敢展示;子议题2中的“先天缺陷的她,为何能破茧成蝶,创造奇迹”,这显示出她通过自强不息,克服了先天缺陷,实现了自我超越;子议题3中的“青春洋溢的你,如何能突破自己,持续奋进”,这强调了自信自强对于青春成长的重要性,可以看出都围绕着“自信自强”这一主题展开;
B排除:敢为人先强调的是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新事物的精神,而这三个子议题并没有直接体现这一主题;
C排除:子议题1和子议题2并没有直接涉及青春时光的主题;
D排除:三个子议题并没有直接体现独立思考的主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自信、自强。为什么要自信?
①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②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如何做到自信?
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②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
6.(2025七下·南宁期末)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好,搭歌棚,举办歌会;黎族人过三月三会庆祝丰收,盛装歌舞,预示来年的好兆头;畲族人在三月三会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款待宾客,以驱邪祈福……不同民族的三月三活动(  )
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②是一种传统习俗,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让我们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④秉承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应该推广到所有少数民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解析】【分析】①表述正确: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②表述正确: 不同民族的三月三活动属于传统习俗,参与这些活动有助于理解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美德”;
④表述错误:“ 推广到所有少数民族 ”表述过于绝对,民族文化应尊重多样性。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中华文化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的包容力。
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④★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⑤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增添了国人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⑥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内涵)
⑦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⑧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2025七下·南宁期末)从“光盘行动”倡导餐桌文明,到“碳中和”目标引领绿色转型;从“共享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到“循环利用”减少环境负担,大家共同行动起来,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下列做法符合以上倡导的是(  )
①响应国家号召管理体重,只吃蔬菜不吃荤菜
②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③旧衣多穿,一物多用,克服拜金主义,减少浪费
④外出用餐做好个人卫生,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方面;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
【解析】【分析】①表述错误:“ 只吃蔬菜不吃荤菜 ”表述过于绝对,只吃蔬菜不吃荤菜可能导致营养失衡,且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无直接关联;
②表述正确:降低单位GDP能耗,符合“碳中和”目标引领绿色转型;
③表述正确:旧衣多穿、一物多用直接体现循环利用和减少浪费的理念;
④表述错误: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违背环保倡导。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俭约自守的人文精神。 注意仔细分析设问中的指向性和规定性,明确题目要求选择什么内容。
8.(2025七下·南宁期末)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的是《千里江山图》。舞者化作图中料峭的山层叠的峦,舞出山水相依的美妙,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限山河,深受观众喜爱。该舞蹈诗剧(  )
①具有美妙形态和独特的神韵
②能够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③能丰富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④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解析】【分析】①表述正确:舞者化作图中料峭的山层叠的峦,舞出山水相依的美妙,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限山河,深受观众喜爱,具有美妙形态和独特神韵;
②表述正确: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 ,作为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能够传递民族审美特质;
③表述错误:文化作品主要丰富精神生活,而非直接丰富物质生活;
④表述错误:“最优秀”表述过于绝对,文化无优劣之分。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意选项中的绝对化词语,如“消除”、“最优秀”、“所有”等,这些词语往往会使选项变得过于绝对化而容易出错。
9.(2025七下·南宁期末)2025年3月31日,中央政法委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上榜的见义勇为勇士,有在公共场所挺身而出制服犯罪嫌疑人的任伟、谭亚庆、邹李华等;有在深冬江河、大海中锲而不舍连续救人的张康元、郝正波等……他们的行为体现了(  )
①崇尚社会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②敬业乐群的教化思想
③真实无欺,言行一致的诚信核心思想理念
④崇德向善的中华传统美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华传统美德;“崇正义”核心思想理念
【解析】【分析】①④表述正确:见义勇为勇士有在公共场所挺身而出制服犯罪嫌疑人的任伟、谭亚庆、邹李华等;有在深冬江河、大海中锲而不舍连续救人的张康元、郝正波等…… 是崇尚社会正义的体现,维护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弘扬崇德向善的中华传统美德;
②与题意无关:敬业乐群与见义勇为行为所体现的精神不符;
③与题意无关:材料未涉及真实无欺、言行一致的诚信思想理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注意对于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要进行区分和对比记忆,避免在答题时混淆。
10.(2025七下·南宁期末)漫步山林听水声潺潺,置身山谷看云卷云舒,与孩子家人在户外享受野餐乐趣——如今,露营日益成为广受欢迎的休闲娱乐方式。但在露营时,也有人乱停车辆,随意丢弃垃圾,违规使用明火等。为倡议大家安全文明露营,下列宣传标语合适的是(  )
①露营休闲新时尚,肆意放松理当然
②户外享受大自然,尊重顺应大自然
③森林防火大于天,取缔露营最保险
④自觉约束养习惯,礼义廉耻明荣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传统美德;“尚和合”核心思想理念;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
【解析】【分析】①表述错误:“肆意放松”会鼓励人们不遵守规则,不适合作倡议安全文明露营的标语;
②表述正确:露营本身就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活动,“户外享受大自然,尊重顺应大自然”倡导人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要尊重和顺应自然,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符合安全文明露营的要求;
③表述错误:“取缔露营”过于绝对,忽视了露营放松身心的好处;
④表述正确:“自觉约束养习惯,礼义廉耻明荣辱”强调人们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符合安全文明露营的要求。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礼义廉耻的中华传统美德、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理念。注意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更改第一选择,因为第一选择往往是基于最初的、最直观的判断。
11.(2025七下·南宁期末)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某中学主办了以“中国模联三十年 2025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同学们参与了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进入非正式辩论阶段后,大会主席呈现了下列问题:
《2025年世界社会报告》截选 经济不安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全球超过28亿人日均生活费仅介于2.15至6.85美元之间 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与会各国代表进行磋商并一致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中蕴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你认为下列古语中最适合的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奉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答案】D
【知识点】“讲仁爱”核心思想理念;“守诚信”核心思想理念;“尚和合”核心思想理念;“求大同”核心思想理念
【解析】【分析】 A排除:“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诚信的重要性,与报告中的经济不安全、全球贫困、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问题没有直接关联;
B排除:“奉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强调的是与人为善、友善待人的道德观念,不能直接解决报告中的经济不安全、全球贫困、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问题;
C排除:“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能直接解决报告中的经济不安全、全球贫困等问题;
D当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的是公平、公正和共享的理念,与报告中的经济不安全、全球贫困、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问题紧密相关。通过实现公平、公正和共享,可以缓解经济不安全,减少全球贫困,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求大同的要求。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课堂重要知识点和重点概念理论,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
12.(2025七下·南宁期末)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2025年预安排审议34件法律案。其中,在经济领域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国家发展规划法等;社会、文化领域将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社会救助法等;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方面,将继续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并制定国家公园法和原子能法……这说明(  )
A.我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我国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
D.我国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立法步伐
【答案】A
【知识点】法治的要求;建设法治中国
【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2025年预安排审议34件法律案,表明我国通过立法填补各领域空白,推动法律体系更加完备;
B表述错误: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C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强调宪法是法律体系的核心;
D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提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相关立法。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法律的本质、法治的相关知识。法治
(1)必背选择: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意义: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方式。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⑤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社会公平、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⑥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13.(2025七下·南宁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于2025年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这是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第一条规定(如下图)体现了(  )
①法律的生命在于判断是非曲直
②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管理都离不开法律
③法律为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秩序提供指引
④通过立法,我国的生态环境将不会受到污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①表述错误: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非判断是非曲直;
②③表述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颁布,体现了法律为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秩序提供指引,说明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管理都离不开法律;
④表述错误:“不会受到污染”表述过于绝对,夸大了立法的作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重点)
1、规范作用。
法律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保护作用。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14.(2025七下·南宁期末)祁门县人民法院2025年第一轮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发布后,小广的爸爸很生气,对小广说:“人民法院未经我同意就擅自曝光我的照片和个人信息,现在我寸步难行,他们侵犯了我的肖像权、隐私权,我要找他们算账!”如果你是小广,你会(  )
A.劝阻爸爸,忍一时海阔天空
B.支持爸爸,人民法院的做法违法
C.支持爸爸,要维护自己的权利
D.劝阻爸爸,反省自身要自觉守法
【答案】D
【知识点】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
【解析】【分析】 A排除:劝阻爸爸是正确的,但“忍一时海阔天空”这种说法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即爸爸因失信行为被曝光,而非单纯的人身权利被侵犯;
B排除:人民法院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依法进行的,旨在督促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权威,并非违法行为;
C排除:材料中爸爸的权利并未被真正侵犯,而是因为他自己的失信行为导致的后果;
D当选:劝阻爸爸是正确的态度,因为人民法院的行为是合法的,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同时,提醒爸爸反省自身,自觉守法,也是正确建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 (重点)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解决问题要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5.(2025七下·南宁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该法确立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等六大基本原则。对以下违反民法典基本原则的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
①某商家强行要求游客购买其旅游纪念品——自愿原则
②某商贩出售以鸡骨泥为原材料的淀粉烤肠——诚信原则
③马某吃“霸王餐”逃跑摔伤反向餐馆索赔——绿色原则
④甲公司以“性别”为由拒绝了某大学生的面试——公序良俗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解析】【分析】①表述正确:强行要求游客购买其旅游纪念品违背了交易自愿原则;
②表述正确:出售以鸡骨泥为原材料的淀粉烤肠违背了诚信原则;
③表述错误:马某吃“霸王餐”逃跑摔伤反向餐馆索赔,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无关;
④表述错误:甲公司以“性别”为由拒绝了某大学生的面试违背了平等原则,而不是公序良俗。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七大基本原则是民事活动的核心准则,体现了法律对公平、自由、正义的追求:
平等原则
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无论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均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无特权或歧视。
自愿原则(意思自治)
民事主体有权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独立选择、协商并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不受强迫或欺诈。
公平原则
民事活动应遵循公平理念,合理确定各方权利义务,避免显失公平(如合同条款显失公正时可撤销)。
诚信原则(帝王条款)
民事主体应恪守承诺、诚实守信,不得滥用权利或规避法律义务,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秩序。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如公共道德、社会风尚),否则行为无效。
绿色原则(生态保护)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环保合同、侵权责任中的生态修复)。
公平分配权利义务原则(补充性原则)
在法律无明确规定时,法官可依据公平理念,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实现实质公平。
16.(2025七下·南宁期末)王爷爷临终前留下合法遗嘱,将全部财产留给了一直赡养和照顾自己的女儿。对于有赡养能力,却不尽赡养义务的儿子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为此,儿子向法院起诉,要求继承遗产,最终法院驳回了儿子的起诉。这说明(  )
A.儿子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B.法定继承的效力优先于遗嘱继承
C.遗嘱继承中被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D.继承人没有和被继承人订立合同,所以儿子无权继承遗产
【答案】C
【知识点】民法典的认识
【解析】【分析】A表述错误:儿子属于被继承人的第一顺序继承人;
B表述错误:遗嘱继承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
C表述正确: 遗嘱继承中被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法院驳回儿子起诉正是基于遗嘱的效力;
D表述错误:继承权基于法律规定而非合同关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继承法中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关系。注意熟记遗嘱继承原则:尊重被继承人真实意愿,优先于法定继承(无遗嘱时适用)。
17.(2025七下·南宁期末)下列能够正确反映事物内在逻辑和顺序的是(  )
A.初中生骑电动车上学→违反刑事法律法规→承担行政责任
B.多次逃学、夜不归宿→行政违法行为→罚金
C.制作假冒他人署名的书籍→民事违法行为→警告记过处分
D.因食品安全问题餐馆被责令停业→侵害生命权和健康权→承担法律责任
【答案】D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了解刑法、犯罪与刑罚
【解析】【分析】A错误:初中生骑电动车上学一般违反的是行政法律法规,而不是刑事法律,需承担行政责任;
B错误:多次逃点、夜不归宿属于违反学校规定的不良行为,不直接构成行政违法,不适用罚金处罚;
C错误:制作假冒他人署名的书籍属于民事侵权行为,“警告记过”属于行政处分,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行为和处分不一致;
D正确:餐馆因食品安全问题被责令停业,侵害消费者生命健康权,需承担法律责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刑罚的种类。违法行为分类: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一般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小,触犯了刑法以外其他法律、法规,其中有民事违法(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违法(受到行政处罚或处分);犯罪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 无期、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18.(2025七下·南宁期末)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直观方法。下列选项的概念关系能用下侧图示表示的是(  )
①I一般违法 II犯罪
②I人文精神 II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I刑罚 II管制
④I违法行为 II犯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了解刑法、犯罪与刑罚;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
【解析】【分析】图示中I包含II,属于包含关系。
①表述错误: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属于并列关系,不属于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②表述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人文精神,应该I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I是人文精神,选项本末倒置;
③表述正确: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和管制属于包含关系;
④表述正确: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犯罪,违法行为和犯罪属于包含关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刑罚的含义和种类、中华人文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般
违法 民事违法 承担民事责任 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小
触犯了刑法以外其他法律、法规
行政违法 受到行政处罚或处分
犯罪
刑事违法 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 无七、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本质特征
触犯刑法 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 后果
19.(2025七下·南宁期末)【筑梦奋进青春万岁】青春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从1919到2025,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用无数个答案、无限多可能,诠释了最美的青春,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
在2025年的五四青年节,某校开展了“五四精神传薪火青春奋斗正当时”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环节一:青春访谈】同学们分别对家人、老师、同学展开访谈调查,了解他们的青春时光。访谈前,班长对本次活动的步骤进行了梳理,并向同学们展示出来。
①形成访谈的详实调查报告②确定此次访谈目的和方案
③记录整理访谈情况和数据④深入访谈并调研访谈对象
(1)同学们发现这个步骤不够合理。请你重新调整一下此次访谈活动的步骤。
【环节二:汲取青春力量】下列青春人物虽然他们的成长轨迹各不相同,却用行动标注着共同的精神目标和人生高度。请你认真品读他们的青春故事,获得前行的力量。
我是王兴兴,我和团队研发了宇树机器人。我们这一代人幸运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能做更强的AI、更好的机器人、更火的电影。我相信我们真的可以!为了这个信念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学习…… 我是张立洁,曾经是一位网瘾少女,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戒除网瘾后考入政法大学。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亲身经历,致力于推动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工作…… 我是李娟,因罹患脊髓性空洞症导致全身瘫痪,仅头部可有限活动。面对老天爷给我开的这个玩笑,我不断和命运抗争,我用嘴衔触控笔操作手机,通过电商帮助家庭销售滞销水果,带动周边贫困户共同脱贫……
(2)请你认真品读他们的青春故事,简要谈谈获得了哪些前行的力量?
【答案】(1) ①确定此次访谈目的和方案②深入访谈并调研访谈对象③记录整理访谈情况和数据④形成访谈的详实调查报告
(2) ①王兴兴及其团队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出更强的AI、更好的机器人、更火的电影体现了自信的品质。自信是一种“我能行”的信念,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正是这种“我能行”,让我们充满希望和力量,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轻言放弃,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我们应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专注当下,积极行动;勇于探索,增强底气;要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坚定民族自信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做自信的中国人。
②张立洁从网瘾少女转变为积极参与公益的大学生,她通过自我救赎重新找回了自尊,自尊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能够积极地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学会不断提升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③李娟面对身体的严重残疾,没有选择放弃或依赖他人,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价值、帮助他人体现了自强的优秀品质。自强是自我勉励、发愤图强。自强是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在生活中,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知识点】中国人自信的底气;自信及其意义;自强及其意义;做自尊的人;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活动步骤的调整,学生结合实际按照先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再执行访谈、收集数据,最后整理分析、形成报告的逻辑顺序进行调整即可。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自尊、自信、自强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①:王兴兴及其团队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出更强的AI、更好的机器人、更火的电影→可链接自信让人乐观坚定+做自信的人的要求。关键词②:张立洁从网瘾少女转变为积极参与公益的大学生→可链接自尊的人的表现+做自尊的人的要求。关键词③:李娟面对身体的严重残疾,没有选择放弃或依赖他人,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价值、帮助他人→可链接自强的含义+做自强的人的要求。
【点评】考查自尊、自信、自强、学习。注意在答题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材料内容,避免脱离材料空谈理论。同时,要注意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答案。
20.(2025七下·南宁期末)【传承优秀文化,赓续文化血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名句代代相传,体现了“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下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与“和”相关的素材,请你参与完成相应的任务。
【素材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当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素材二】南宁市南湖社区成立“老友议事会”,积极构建和谐社区,鼓励居民相互理解包容,协商解决社区问题,组织居民植树添绿,营造了和谐、温馨的社区环境。
【素材三】联合国确立的首个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治理区”正在“双碳”目标战略引领下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转变。 【素材四】虽然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同时,在处理南海等争端问题时,中国与东盟国家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以上四个素材,分别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的哪些内涵?
(2)任选以上三个素材,结合素材分别点评“和”的现实价值。
【答案】(1)素材一体现了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和”的文化内涵;素材二体现了和为贵、协商共治的“和”文化内涵;素材三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的文化内涵;素材四体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和”的文化内涵。
(2)素材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天下一家”理念,体现了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理念。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只有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各国才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的和平与繁荣。
素材二:“老友议事会”通过协商解决社区问题,体现了“和为贵”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协商机制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推动社区治理从“政府主导"向“居民共治”转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素材三:“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实现了“人沙和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念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
素材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对话协商,体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念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合作,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具有重要的国际价值与外交意义。
【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分析】(1)本问的设问主体为我国,需要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关键词①:素材一习近平多次强调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应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联系体现了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和”的文化内涵;关键词②:素材二南宁市南湖社区成立“老友议事会”鼓励居民相互理解包容,协商解决社区问题→联系体现了和为贵、协商共治的“和”文化内涵;关键词③:素材三联合国确立的首个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加速转型,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转变→联系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的文化内涵;关键词④:素材四中国与东盟虽存在差异,但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等→联系体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和”的文化内涵。
(2)本问的设问主体为我国,需要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关键词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天下一家”理念→联系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理念。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只有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各国才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的和平与繁荣。关键词②:“老友议事会”通过协商解决社区问题→联系“和为贵”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协商机制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推动社区治理从“政府主导”向“居民共治”转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③:“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实现了“人沙和谐”→联系“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念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④: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对话协商→联系“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念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合作,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具有重要的国际价值与外交意义。
【点评】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意根据题目的分值来判断需要答几个要点,一般来说,分值越高的题目需要答的要点也越多。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要点都能得到充分的阐述。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我国,需要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素材一习近平多次强调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应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联系体现了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②:素材二南宁市南湖社区成立“老友议事会”鼓励居民相互理解包容,协商解决社区问题→联系体现了和为贵、协商共治的“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③:素材三联合国确立的首个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加速转型,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转变→联系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④:素材四中国与东盟虽存在差异,但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等→联系体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和”的文化内涵。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我国,需要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天下一家”理念→联系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理念。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只有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各国才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的和平与繁荣。
关键词②:“老友议事会”通过协商解决社区问题→联系“和为贵”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协商机制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推动社区治理从“政府主导”向“居民共治”转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③:“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实现了“人沙和谐”→联系“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念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④: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对话协商→联系“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念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合作,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具有重要的国际价值与外交意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2025七下·南宁期末)【守护生活与法同行】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社会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对此,某中学准备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请你参与。
【招募审判长】万众期待的模拟法庭来啦!即日起面对全校学生进行招募(见下图)。
招募令!寻找最靠谱的“法锤掌控者” 1.招募对象:本校全体学生 2.面试时间:2025年6月24日下午17:30 3.面试地点:学校一楼会议室 4.招募角色:模拟法庭审判长 5.招募条件:……
(1)请你根据要求续写两条招募条件。
【解决民忧】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案件,模拟法庭根据该案件进行了依法审理。
案件事实 法律依据 法院判决 案件追踪
温某和秦某是邻居,两家屋顶的公共露台相邻且相连。2025年4月,秦某擅自在公共露台上浇筑水泥柱用来种约2米高的绿植。温某认为,秦某擅自搭建的行为严重影响自家房屋的采光,在多次协商无果后,温某将秦某诉至法院。 民法典第288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要求秦某停止侵害、恢复原状,拆除其建在公共露台上的栏杆、绿植、水泥柱,将其生活阳台恢复至收房时原状。 两天过后,温某的生活阳台恢复了原状。温某感慨:“民法典护我们幸福生活!法律为我们排忧解难!”
(2)案件中秦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3)请你结合案件,运用所学分析温某的感慨。
【答案】(1) 具备扎实法律知识基础;具备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
(2) 秦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规定,构成了对温某相邻权的侵犯,因此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3) ①民法典护我们幸福生活体现了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②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③法律为我们排忧解难体现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为我们的成长营造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环境,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④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⑤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树立法治意识;民法典的认识;实施民法典的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模拟法庭的招募条件,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结合实际作答即可。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违法行为的分类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秦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规定,被判处承担民事责任→可链接民事违法行为。
(3)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民法典的含义及实施意义、法律的作用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①:民法典护我们幸福生活→可链接民法典的含义+实施意义。关键词②:法律为我们排忧解难→可链接法律的作用。
【点评】考查树立法治意识、民法典的含义及实施意义、违法行为的分类、法律的作用。注意在答完题目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查。检查答案是否完整、准确,是否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同时,也可以检查卷面的整洁度和字迹的清晰度,确保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22.(2025七下·南宁期末)【学法用法健康成长】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近日,某市检察院组织干警深入辖区中学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以法治利剑守护校园净土。
【看数据析原因】以下是干警搜集到的某地区“关于青少年(已满14周岁)过往不良行为类型及比例”
(1)请简要分析出现数据中出现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看案例想对策】干警向同学们展示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件:周末,小西和同学在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经过停车场,发现有一男子在其中看似在散步但是边走边左瞄右看,趁四周无人便不时尝试用手里的暗器撬小车门。依据示意图2。
(2)根据图示2和所学知识,分析小西最为妥当的做法是什么并写出依据。
【听讲座齐努力】讲座即将结束时,干警语重心长地说:“建设法治中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一定共同努力。
(3)“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请你从2个不同角度谈谈具体的努力措施。
【答案】(1)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冲动,自控力较差,且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无法正确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不良行为。
(2) 记住嫌疑人的体貌特征,然后悄悄离开,去停车场门卫处向门卫寻求帮助并及时拨打110报警。
依据:①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②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3) 国家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惩处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青少年应树立法治意识,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知识点】情绪及情绪的作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敢于、善于应对犯罪
【解析】【分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青春期情绪的特点、树立法治意识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可链接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冲动+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要求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和依据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小西和同学在停车场发现有一男子用手里的暗器撬小车门,且停车场离停车场门卫处最近→可链接记住嫌疑人的体貌特征,然后悄悄离开,去停车场门卫处向门卫寻求帮助并及时拨打110报警+我们要敢于斗争+我们要善于斗争。
(3)本题考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要求,为开放性试题,学生从不同主体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考查青春期情绪的特点、树立法治意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要求、预防犯罪的要求。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出关键信息和核心观点。将提炼出的信息与教材知识相联系,找出材料所体现的知识点或道理。
1 / 1广西南宁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1.(2025七下·南宁期末)为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掌握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近日,某中学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生理健康讲座活动。本次讲座包含的内容有(  )
A.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B.性的发育和成熟
C.情感世界愈加丰富 D.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2.(2025七下·南宁期末)“你眉头开了/所以我笑了/你眼睛红了/我的天灰了……你快乐于是我快乐。”这段歌词告诉我们(  )
A.我们要学会转换消极情感 B.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C.调节情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D.情感能全面提升我们的想象力
3.(2025七下·南宁期末)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陈玮建议,性教育应作为独立课程在学校推广: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建议,将性健康教育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张齐建议,青少年普及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对各级政府健康推进工作的考核……性教育的“呼声”格外响亮是为了(  )
①让中学生避免受到性骚扰和性侵害
②帮助学生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③教育学生对待性问题时要注意边界
④引导学生与陌生人交往时要把握好分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5七下·南宁期末)有的学校会为贫困的学生发放过冬棉衣,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隐私等问题,校方采购时会选取多种款式和颜色,发放时不同年级再次区分,最大化消除撞衫现象,避免给贫困生贴标签。这启示我们要(  )
A.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格
B.尊重他人的习惯,不能侮辱他人
C.呵护他人尊严,答应其一切要求
D.追求表面的荣耀,正确认识自己
5.(2025七下·南宁期末)课堂上,刘老师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他设计了以下三个子议题。据此判断,刘老师设计的总议题是(  )
子议题1:实力出众的他,为何不敢报名参加数学竞赛
子议题2:先天缺陷的她,为何能破茧成蝶,创造奇迹
子议题3:青春洋溢的你,如何能突破自己,持续奋进
A.自信自强 B.敢为人先 C.青春时光 D.独立思考
6.(2025七下·南宁期末)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好,搭歌棚,举办歌会;黎族人过三月三会庆祝丰收,盛装歌舞,预示来年的好兆头;畲族人在三月三会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款待宾客,以驱邪祈福……不同民族的三月三活动(  )
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②是一种传统习俗,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让我们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④秉承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应该推广到所有少数民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5七下·南宁期末)从“光盘行动”倡导餐桌文明,到“碳中和”目标引领绿色转型;从“共享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到“循环利用”减少环境负担,大家共同行动起来,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下列做法符合以上倡导的是(  )
①响应国家号召管理体重,只吃蔬菜不吃荤菜
②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③旧衣多穿,一物多用,克服拜金主义,减少浪费
④外出用餐做好个人卫生,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5七下·南宁期末)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的是《千里江山图》。舞者化作图中料峭的山层叠的峦,舞出山水相依的美妙,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限山河,深受观众喜爱。该舞蹈诗剧(  )
①具有美妙形态和独特的神韵
②能够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③能丰富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④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5七下·南宁期末)2025年3月31日,中央政法委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上榜的见义勇为勇士,有在公共场所挺身而出制服犯罪嫌疑人的任伟、谭亚庆、邹李华等;有在深冬江河、大海中锲而不舍连续救人的张康元、郝正波等……他们的行为体现了(  )
①崇尚社会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②敬业乐群的教化思想
③真实无欺,言行一致的诚信核心思想理念
④崇德向善的中华传统美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5七下·南宁期末)漫步山林听水声潺潺,置身山谷看云卷云舒,与孩子家人在户外享受野餐乐趣——如今,露营日益成为广受欢迎的休闲娱乐方式。但在露营时,也有人乱停车辆,随意丢弃垃圾,违规使用明火等。为倡议大家安全文明露营,下列宣传标语合适的是(  )
①露营休闲新时尚,肆意放松理当然
②户外享受大自然,尊重顺应大自然
③森林防火大于天,取缔露营最保险
④自觉约束养习惯,礼义廉耻明荣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5七下·南宁期末)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某中学主办了以“中国模联三十年 2025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同学们参与了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进入非正式辩论阶段后,大会主席呈现了下列问题:
《2025年世界社会报告》截选 经济不安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全球超过28亿人日均生活费仅介于2.15至6.85美元之间 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与会各国代表进行磋商并一致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中蕴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你认为下列古语中最适合的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奉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2.(2025七下·南宁期末)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2025年预安排审议34件法律案。其中,在经济领域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国家发展规划法等;社会、文化领域将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社会救助法等;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方面,将继续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并制定国家公园法和原子能法……这说明(  )
A.我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我国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
D.我国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立法步伐
13.(2025七下·南宁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于2025年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这是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第一条规定(如下图)体现了(  )
①法律的生命在于判断是非曲直
②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管理都离不开法律
③法律为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秩序提供指引
④通过立法,我国的生态环境将不会受到污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5七下·南宁期末)祁门县人民法院2025年第一轮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发布后,小广的爸爸很生气,对小广说:“人民法院未经我同意就擅自曝光我的照片和个人信息,现在我寸步难行,他们侵犯了我的肖像权、隐私权,我要找他们算账!”如果你是小广,你会(  )
A.劝阻爸爸,忍一时海阔天空
B.支持爸爸,人民法院的做法违法
C.支持爸爸,要维护自己的权利
D.劝阻爸爸,反省自身要自觉守法
15.(2025七下·南宁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该法确立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等六大基本原则。对以下违反民法典基本原则的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
①某商家强行要求游客购买其旅游纪念品——自愿原则
②某商贩出售以鸡骨泥为原材料的淀粉烤肠——诚信原则
③马某吃“霸王餐”逃跑摔伤反向餐馆索赔——绿色原则
④甲公司以“性别”为由拒绝了某大学生的面试——公序良俗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5七下·南宁期末)王爷爷临终前留下合法遗嘱,将全部财产留给了一直赡养和照顾自己的女儿。对于有赡养能力,却不尽赡养义务的儿子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为此,儿子向法院起诉,要求继承遗产,最终法院驳回了儿子的起诉。这说明(  )
A.儿子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B.法定继承的效力优先于遗嘱继承
C.遗嘱继承中被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D.继承人没有和被继承人订立合同,所以儿子无权继承遗产
17.(2025七下·南宁期末)下列能够正确反映事物内在逻辑和顺序的是(  )
A.初中生骑电动车上学→违反刑事法律法规→承担行政责任
B.多次逃学、夜不归宿→行政违法行为→罚金
C.制作假冒他人署名的书籍→民事违法行为→警告记过处分
D.因食品安全问题餐馆被责令停业→侵害生命权和健康权→承担法律责任
18.(2025七下·南宁期末)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直观方法。下列选项的概念关系能用下侧图示表示的是(  )
①I一般违法 II犯罪
②I人文精神 II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I刑罚 II管制
④I违法行为 II犯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5七下·南宁期末)【筑梦奋进青春万岁】青春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从1919到2025,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用无数个答案、无限多可能,诠释了最美的青春,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
在2025年的五四青年节,某校开展了“五四精神传薪火青春奋斗正当时”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环节一:青春访谈】同学们分别对家人、老师、同学展开访谈调查,了解他们的青春时光。访谈前,班长对本次活动的步骤进行了梳理,并向同学们展示出来。
①形成访谈的详实调查报告②确定此次访谈目的和方案
③记录整理访谈情况和数据④深入访谈并调研访谈对象
(1)同学们发现这个步骤不够合理。请你重新调整一下此次访谈活动的步骤。
【环节二:汲取青春力量】下列青春人物虽然他们的成长轨迹各不相同,却用行动标注着共同的精神目标和人生高度。请你认真品读他们的青春故事,获得前行的力量。
我是王兴兴,我和团队研发了宇树机器人。我们这一代人幸运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能做更强的AI、更好的机器人、更火的电影。我相信我们真的可以!为了这个信念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学习…… 我是张立洁,曾经是一位网瘾少女,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戒除网瘾后考入政法大学。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亲身经历,致力于推动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工作…… 我是李娟,因罹患脊髓性空洞症导致全身瘫痪,仅头部可有限活动。面对老天爷给我开的这个玩笑,我不断和命运抗争,我用嘴衔触控笔操作手机,通过电商帮助家庭销售滞销水果,带动周边贫困户共同脱贫……
(2)请你认真品读他们的青春故事,简要谈谈获得了哪些前行的力量?
20.(2025七下·南宁期末)【传承优秀文化,赓续文化血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名句代代相传,体现了“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下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与“和”相关的素材,请你参与完成相应的任务。
【素材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当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素材二】南宁市南湖社区成立“老友议事会”,积极构建和谐社区,鼓励居民相互理解包容,协商解决社区问题,组织居民植树添绿,营造了和谐、温馨的社区环境。
【素材三】联合国确立的首个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治理区”正在“双碳”目标战略引领下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转变。 【素材四】虽然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同时,在处理南海等争端问题时,中国与东盟国家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以上四个素材,分别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的哪些内涵?
(2)任选以上三个素材,结合素材分别点评“和”的现实价值。
21.(2025七下·南宁期末)【守护生活与法同行】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社会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对此,某中学准备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请你参与。
【招募审判长】万众期待的模拟法庭来啦!即日起面对全校学生进行招募(见下图)。
招募令!寻找最靠谱的“法锤掌控者” 1.招募对象:本校全体学生 2.面试时间:2025年6月24日下午17:30 3.面试地点:学校一楼会议室 4.招募角色:模拟法庭审判长 5.招募条件:……
(1)请你根据要求续写两条招募条件。
【解决民忧】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案件,模拟法庭根据该案件进行了依法审理。
案件事实 法律依据 法院判决 案件追踪
温某和秦某是邻居,两家屋顶的公共露台相邻且相连。2025年4月,秦某擅自在公共露台上浇筑水泥柱用来种约2米高的绿植。温某认为,秦某擅自搭建的行为严重影响自家房屋的采光,在多次协商无果后,温某将秦某诉至法院。 民法典第288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要求秦某停止侵害、恢复原状,拆除其建在公共露台上的栏杆、绿植、水泥柱,将其生活阳台恢复至收房时原状。 两天过后,温某的生活阳台恢复了原状。温某感慨:“民法典护我们幸福生活!法律为我们排忧解难!”
(2)案件中秦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3)请你结合案件,运用所学分析温某的感慨。
22.(2025七下·南宁期末)【学法用法健康成长】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近日,某市检察院组织干警深入辖区中学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以法治利剑守护校园净土。
【看数据析原因】以下是干警搜集到的某地区“关于青少年(已满14周岁)过往不良行为类型及比例”
(1)请简要分析出现数据中出现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看案例想对策】干警向同学们展示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件:周末,小西和同学在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经过停车场,发现有一男子在其中看似在散步但是边走边左瞄右看,趁四周无人便不时尝试用手里的暗器撬小车门。依据示意图2。
(2)根据图示2和所学知识,分析小西最为妥当的做法是什么并写出依据。
【听讲座齐努力】讲座即将结束时,干警语重心长地说:“建设法治中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一定共同努力。
(3)“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请你从2个不同角度谈谈具体的努力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青春期及青春期生理变化
【解析】【分析】B表述正确:开展生理健康讲座活动,内容应包含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性的发育和成熟;
ACD排除:认知能力、情感、自我意识等均属于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表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表现。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课堂重要知识点和重点概念理论,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
2.【答案】B
【知识点】情感的作用;情绪的表达
【解析】【分析】A与题意无关:歌词没有涉及转换消极情感;
B表述正确:“你眉头开了/所以我笑了/你眼睛红了/我的天灰了……你快乐于是我快乐。”,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具有相互感染的特性;
C与题意无关:歌词没有涉及调节情绪的具体方法;
D与题意无关:歌词没有涉及情感对想象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情绪、情感的相关知识。为什么要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①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人。
②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
3.【答案】C
【知识点】获取性知识的途径;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提高预防和应对性骚扰、性侵害的能力
【解析】【分析】①表述错误:“避免”表述过于绝对,性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帮助他们识别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受害风险;
②③表述正确:性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教育学生对待性问题时要注意边界;
④表述错误:与陌生人交往的分寸属于广义人际交往范畴,并非性教育的直接目标。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会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注意选项中的绝对化词语,如“一切”、“任何”、“避免”等,这些词语往往会使选项变得过于绝对化而容易出错。
4.【答案】A
【知识点】尊重他人
【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学校为贫困的学生发放过冬棉衣,会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隐私等问题,启示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隐私和人格;
B表述错误:题干没有体现“习惯”或“侮辱”问题;
C表述错误:“答应其一切要求”表述过于绝对;
D表述错误:追求表面荣耀,不可取;材料没有涉及正确认识自己。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相关知识。尊重他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5.【答案】A
【知识点】思维的独立性及其发展;自信及其意义;自强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 A当选:子议题1中的“实力出众的他,为何不敢报名参加数学竞赛”,这反映出他可能缺乏自信,即使有能力也不敢展示;子议题2中的“先天缺陷的她,为何能破茧成蝶,创造奇迹”,这显示出她通过自强不息,克服了先天缺陷,实现了自我超越;子议题3中的“青春洋溢的你,如何能突破自己,持续奋进”,这强调了自信自强对于青春成长的重要性,可以看出都围绕着“自信自强”这一主题展开;
B排除:敢为人先强调的是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新事物的精神,而这三个子议题并没有直接体现这一主题;
C排除:子议题1和子议题2并没有直接涉及青春时光的主题;
D排除:三个子议题并没有直接体现独立思考的主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自信、自强。为什么要自信?
①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②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如何做到自信?
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②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
6.【答案】A
【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解析】【分析】①表述正确: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②表述正确: 不同民族的三月三活动属于传统习俗,参与这些活动有助于理解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美德”;
④表述错误:“ 推广到所有少数民族 ”表述过于绝对,民族文化应尊重多样性。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中华文化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的包容力。
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④★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⑤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增添了国人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⑥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内涵)
⑦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⑧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答案】C
【知识点】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方面;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
【解析】【分析】①表述错误:“ 只吃蔬菜不吃荤菜 ”表述过于绝对,只吃蔬菜不吃荤菜可能导致营养失衡,且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无直接关联;
②表述正确:降低单位GDP能耗,符合“碳中和”目标引领绿色转型;
③表述正确:旧衣多穿、一物多用直接体现循环利用和减少浪费的理念;
④表述错误: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违背环保倡导。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俭约自守的人文精神。 注意仔细分析设问中的指向性和规定性,明确题目要求选择什么内容。
8.【答案】A
【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解析】【分析】①表述正确:舞者化作图中料峭的山层叠的峦,舞出山水相依的美妙,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限山河,深受观众喜爱,具有美妙形态和独特神韵;
②表述正确: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 ,作为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能够传递民族审美特质;
③表述错误:文化作品主要丰富精神生活,而非直接丰富物质生活;
④表述错误:“最优秀”表述过于绝对,文化无优劣之分。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意选项中的绝对化词语,如“消除”、“最优秀”、“所有”等,这些词语往往会使选项变得过于绝对化而容易出错。
9.【答案】B
【知识点】中华传统美德;“崇正义”核心思想理念
【解析】【分析】①④表述正确:见义勇为勇士有在公共场所挺身而出制服犯罪嫌疑人的任伟、谭亚庆、邹李华等;有在深冬江河、大海中锲而不舍连续救人的张康元、郝正波等…… 是崇尚社会正义的体现,维护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弘扬崇德向善的中华传统美德;
②与题意无关:敬业乐群与见义勇为行为所体现的精神不符;
③与题意无关:材料未涉及真实无欺、言行一致的诚信思想理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注意对于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要进行区分和对比记忆,避免在答题时混淆。
10.【答案】D
【知识点】中华传统美德;“尚和合”核心思想理念;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
【解析】【分析】①表述错误:“肆意放松”会鼓励人们不遵守规则,不适合作倡议安全文明露营的标语;
②表述正确:露营本身就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活动,“户外享受大自然,尊重顺应大自然”倡导人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要尊重和顺应自然,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符合安全文明露营的要求;
③表述错误:“取缔露营”过于绝对,忽视了露营放松身心的好处;
④表述正确:“自觉约束养习惯,礼义廉耻明荣辱”强调人们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符合安全文明露营的要求。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礼义廉耻的中华传统美德、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理念。注意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更改第一选择,因为第一选择往往是基于最初的、最直观的判断。
11.【答案】D
【知识点】“讲仁爱”核心思想理念;“守诚信”核心思想理念;“尚和合”核心思想理念;“求大同”核心思想理念
【解析】【分析】 A排除:“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诚信的重要性,与报告中的经济不安全、全球贫困、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问题没有直接关联;
B排除:“奉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强调的是与人为善、友善待人的道德观念,不能直接解决报告中的经济不安全、全球贫困、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问题;
C排除:“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能直接解决报告中的经济不安全、全球贫困等问题;
D当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的是公平、公正和共享的理念,与报告中的经济不安全、全球贫困、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问题紧密相关。通过实现公平、公正和共享,可以缓解经济不安全,减少全球贫困,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求大同的要求。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课堂重要知识点和重点概念理论,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
12.【答案】A
【知识点】法治的要求;建设法治中国
【解析】【分析】A表述正确: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2025年预安排审议34件法律案,表明我国通过立法填补各领域空白,推动法律体系更加完备;
B表述错误: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C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强调宪法是法律体系的核心;
D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提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相关立法。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法律的本质、法治的相关知识。法治
(1)必背选择: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意义: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方式。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⑤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社会公平、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⑥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13.【答案】C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①表述错误: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非判断是非曲直;
②③表述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颁布,体现了法律为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秩序提供指引,说明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管理都离不开法律;
④表述错误:“不会受到污染”表述过于绝对,夸大了立法的作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重点)
1、规范作用。
法律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保护作用。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14.【答案】D
【知识点】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
【解析】【分析】 A排除:劝阻爸爸是正确的,但“忍一时海阔天空”这种说法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即爸爸因失信行为被曝光,而非单纯的人身权利被侵犯;
B排除:人民法院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依法进行的,旨在督促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权威,并非违法行为;
C排除:材料中爸爸的权利并未被真正侵犯,而是因为他自己的失信行为导致的后果;
D当选:劝阻爸爸是正确的态度,因为人民法院的行为是合法的,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同时,提醒爸爸反省自身,自觉守法,也是正确建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 (重点)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解决问题要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5.【答案】A
【知识点】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解析】【分析】①表述正确:强行要求游客购买其旅游纪念品违背了交易自愿原则;
②表述正确:出售以鸡骨泥为原材料的淀粉烤肠违背了诚信原则;
③表述错误:马某吃“霸王餐”逃跑摔伤反向餐馆索赔,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无关;
④表述错误:甲公司以“性别”为由拒绝了某大学生的面试违背了平等原则,而不是公序良俗。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七大基本原则是民事活动的核心准则,体现了法律对公平、自由、正义的追求:
平等原则
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无论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均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无特权或歧视。
自愿原则(意思自治)
民事主体有权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独立选择、协商并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不受强迫或欺诈。
公平原则
民事活动应遵循公平理念,合理确定各方权利义务,避免显失公平(如合同条款显失公正时可撤销)。
诚信原则(帝王条款)
民事主体应恪守承诺、诚实守信,不得滥用权利或规避法律义务,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秩序。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如公共道德、社会风尚),否则行为无效。
绿色原则(生态保护)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环保合同、侵权责任中的生态修复)。
公平分配权利义务原则(补充性原则)
在法律无明确规定时,法官可依据公平理念,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实现实质公平。
16.【答案】C
【知识点】民法典的认识
【解析】【分析】A表述错误:儿子属于被继承人的第一顺序继承人;
B表述错误:遗嘱继承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
C表述正确: 遗嘱继承中被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法院驳回儿子起诉正是基于遗嘱的效力;
D表述错误:继承权基于法律规定而非合同关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继承法中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关系。注意熟记遗嘱继承原则:尊重被继承人真实意愿,优先于法定继承(无遗嘱时适用)。
17.【答案】D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了解刑法、犯罪与刑罚
【解析】【分析】A错误:初中生骑电动车上学一般违反的是行政法律法规,而不是刑事法律,需承担行政责任;
B错误:多次逃点、夜不归宿属于违反学校规定的不良行为,不直接构成行政违法,不适用罚金处罚;
C错误:制作假冒他人署名的书籍属于民事侵权行为,“警告记过”属于行政处分,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行为和处分不一致;
D正确:餐馆因食品安全问题被责令停业,侵害消费者生命健康权,需承担法律责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刑罚的种类。违法行为分类: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一般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小,触犯了刑法以外其他法律、法规,其中有民事违法(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违法(受到行政处罚或处分);犯罪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 无期、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18.【答案】D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了解刑法、犯罪与刑罚;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
【解析】【分析】图示中I包含II,属于包含关系。
①表述错误: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属于并列关系,不属于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②表述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人文精神,应该I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I是人文精神,选项本末倒置;
③表述正确: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和管制属于包含关系;
④表述正确: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犯罪,违法行为和犯罪属于包含关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刑罚的含义和种类、中华人文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般
违法 民事违法 承担民事责任 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小
触犯了刑法以外其他法律、法规
行政违法 受到行政处罚或处分
犯罪
刑事违法 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 无七、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本质特征
触犯刑法 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 后果
19.【答案】(1) ①确定此次访谈目的和方案②深入访谈并调研访谈对象③记录整理访谈情况和数据④形成访谈的详实调查报告
(2) ①王兴兴及其团队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出更强的AI、更好的机器人、更火的电影体现了自信的品质。自信是一种“我能行”的信念,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正是这种“我能行”,让我们充满希望和力量,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轻言放弃,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我们应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专注当下,积极行动;勇于探索,增强底气;要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坚定民族自信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做自信的中国人。
②张立洁从网瘾少女转变为积极参与公益的大学生,她通过自我救赎重新找回了自尊,自尊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肯定自己的价值。能够积极地表现自己,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学会不断提升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③李娟面对身体的严重残疾,没有选择放弃或依赖他人,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价值、帮助他人体现了自强的优秀品质。自强是自我勉励、发愤图强。自强是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在生活中,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知识点】中国人自信的底气;自信及其意义;自强及其意义;做自尊的人;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活动步骤的调整,学生结合实际按照先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再执行访谈、收集数据,最后整理分析、形成报告的逻辑顺序进行调整即可。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自尊、自信、自强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①:王兴兴及其团队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出更强的AI、更好的机器人、更火的电影→可链接自信让人乐观坚定+做自信的人的要求。关键词②:张立洁从网瘾少女转变为积极参与公益的大学生→可链接自尊的人的表现+做自尊的人的要求。关键词③:李娟面对身体的严重残疾,没有选择放弃或依赖他人,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价值、帮助他人→可链接自强的含义+做自强的人的要求。
【点评】考查自尊、自信、自强、学习。注意在答题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材料内容,避免脱离材料空谈理论。同时,要注意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答案。
20.【答案】(1)素材一体现了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和”的文化内涵;素材二体现了和为贵、协商共治的“和”文化内涵;素材三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的文化内涵;素材四体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和”的文化内涵。
(2)素材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天下一家”理念,体现了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理念。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只有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各国才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的和平与繁荣。
素材二:“老友议事会”通过协商解决社区问题,体现了“和为贵”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协商机制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推动社区治理从“政府主导"向“居民共治”转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素材三:“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实现了“人沙和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念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
素材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对话协商,体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念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合作,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具有重要的国际价值与外交意义。
【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分析】(1)本问的设问主体为我国,需要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关键词①:素材一习近平多次强调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应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联系体现了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和”的文化内涵;关键词②:素材二南宁市南湖社区成立“老友议事会”鼓励居民相互理解包容,协商解决社区问题→联系体现了和为贵、协商共治的“和”文化内涵;关键词③:素材三联合国确立的首个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加速转型,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转变→联系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的文化内涵;关键词④:素材四中国与东盟虽存在差异,但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等→联系体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和”的文化内涵。
(2)本问的设问主体为我国,需要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关键词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天下一家”理念→联系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理念。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只有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各国才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的和平与繁荣。关键词②:“老友议事会”通过协商解决社区问题→联系“和为贵”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协商机制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推动社区治理从“政府主导”向“居民共治”转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③:“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实现了“人沙和谐”→联系“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念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④: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对话协商→联系“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念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合作,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具有重要的国际价值与外交意义。
【点评】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意根据题目的分值来判断需要答几个要点,一般来说,分值越高的题目需要答的要点也越多。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要点都能得到充分的阐述。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我国,需要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素材一习近平多次强调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应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联系体现了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②:素材二南宁市南湖社区成立“老友议事会”鼓励居民相互理解包容,协商解决社区问题→联系体现了和为贵、协商共治的“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③:素材三联合国确立的首个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加速转型,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转变→联系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④:素材四中国与东盟虽存在差异,但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等→联系体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和”的文化内涵。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我国,需要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天下一家”理念→联系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理念。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只有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各国才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的和平与繁荣。
关键词②:“老友议事会”通过协商解决社区问题→联系“和为贵”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协商机制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推动社区治理从“政府主导”向“居民共治”转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③:“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实现了“人沙和谐”→联系“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念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④: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对话协商→联系“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念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合作,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具有重要的国际价值与外交意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答案】(1) 具备扎实法律知识基础;具备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
(2) 秦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规定,构成了对温某相邻权的侵犯,因此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3) ①民法典护我们幸福生活体现了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②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③法律为我们排忧解难体现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为我们的成长营造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环境,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④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⑤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树立法治意识;民法典的认识;实施民法典的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模拟法庭的招募条件,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结合实际作答即可。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违法行为的分类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秦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规定,被判处承担民事责任→可链接民事违法行为。
(3)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民法典的含义及实施意义、法律的作用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①:民法典护我们幸福生活→可链接民法典的含义+实施意义。关键词②:法律为我们排忧解难→可链接法律的作用。
【点评】考查树立法治意识、民法典的含义及实施意义、违法行为的分类、法律的作用。注意在答完题目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查。检查答案是否完整、准确,是否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同时,也可以检查卷面的整洁度和字迹的清晰度,确保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22.【答案】(1)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冲动,自控力较差,且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无法正确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不良行为。
(2) 记住嫌疑人的体貌特征,然后悄悄离开,去停车场门卫处向门卫寻求帮助并及时拨打110报警。
依据:①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②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3) 国家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惩处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青少年应树立法治意识,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知识点】情绪及情绪的作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敢于、善于应对犯罪
【解析】【分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青春期情绪的特点、树立法治意识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可链接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冲动+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要求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和依据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关键词:小西和同学在停车场发现有一男子用手里的暗器撬小车门,且停车场离停车场门卫处最近→可链接记住嫌疑人的体貌特征,然后悄悄离开,去停车场门卫处向门卫寻求帮助并及时拨打110报警+我们要敢于斗争+我们要善于斗争。
(3)本题考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要求,为开放性试题,学生从不同主体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考查青春期情绪的特点、树立法治意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要求、预防犯罪的要求。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出关键信息和核心观点。将提炼出的信息与教材知识相联系,找出材料所体现的知识点或道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