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用“ASA”或“AAS”判定三角形全等 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用“ASA”或“AAS”判定三角形全等 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用“ASA”或“AAS”
判定三角形全等
第十四章·全等三角形
判定三角形全等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边边边”判定定理: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学会用尺规作图法根据给定的三条线段长度构造唯一的三角形。
能力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如剪纸、拼接)、尺规作图等活动,验证“SSS”的正确性,提升动手实践技能。
2.在探索过程中学会从具体实例中归纳结论,并用演绎法证明猜想,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素质目标
1.渗透数学严谨性与科学态度,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和从猜想到验证的研究方法。
2.激发探究兴趣,鼓励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SSS”判定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尺规作图绘制已知三边的三角形
在尺规作图中精确截取线段长度、保持圆规跨度不变
情景导入
1
合作探究
2
抽象概括
3
示范讲解
4
课堂练习
5
课堂小结
6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念
示范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情景激趣
回顾:SAS判定方法
  SAS判定方法: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①已知两边,找“夹角”;
②已知一角和该角的一边,找这角的另一边.
注意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念
示范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情景激趣
思考
小亮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三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就能去商店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你能说明其中的理由吗?
3
2
1
分析问题,寻找对应
如果满足三个条件,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分组讨论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①三角;
②三边;
③两边一角;(上节课探讨过)
④两角一边.
分析问题,寻找对应
如果满足“两角一边”这三条件,那么能保证三角形全等吗
分组讨论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两角一边”有哪些情况?
①两角及公共的夹边
②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判定三角形全等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如图,直观上,AB,∠A,∠B 的大小确定了,△ABC 的形状、大小也就确定了. 也就是说,在△A'B'C' 与△ABC 中,如果 A'B' = AB,∠A' =∠A, ∠B' =∠B,那么△A'B'C'≌△ABC.
这个判断正确吗?
C
A
B
C'
A'
B'
推导用“ASA”判定三角形全等
判定三角形全等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如图,由 A'B' = AB 可知:
①使点 A 与点 A' 重合,点 B' 在射线 AB 上,那么点 B' 与点 B 重合.
② 由∠A' =∠A, ∠B' =∠B, 可知射线 A'C' 与射线 AC 重合,射线 B'C' 与射线 BC 重合,于是射线 A'C',B'C' 的交点C' 与射线 AC,BC 的交点C重合.
推导用“ASA”判定三角形全等
C
A
B
C'
A'
B'
(A')
(B')
(C')
判定三角形全等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A'B'C' 的三个顶点与△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重合.
△A'B'C' 与△ABC 能够完全重合.
△A'B'C'≌△ABC
推导用“ASA”判定三角形全等
C
A
B
(A')
(B')
(C')
判定三角形全等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知识点 用“ASA”判定三角形全等
两角和它们的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在△ABC 与 △ A′B′C′ 中,
∴△ABC ≌△A′B′C′ (ASA)
∠B =∠B′
BC = B′C′
∠C =∠C′
几何语言:
基本事实:
必须是两夹角的公共边
A
B
C
A'
B'
C'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念
示范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情景激趣
思考
小亮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三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就能去商店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你能说明其中的理由吗?
3
2
1
带①去合适. 由①可确定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据此可确定唯一的三角形(ASA).
判定三角形全等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A' =∠A, ∠B' =∠B,B'C’ = BC,那么△A'B'C'≌△ABC.
这个判断正确吗?
C
A
B
C'
A'
B'
推导用“AAS”判定三角形全等
判定三角形全等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C
A
B
C'
A'
B'
推导用“AAS”判定三角形全等
证明:在△ABC 中, ∠A +∠B +∠C = 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C = 180° –∠A –∠B.
同理∠C' = 180° –∠A' –∠B'.
又 ∠A =∠A', ∠B =∠B',
∴∠C = ∠C'.
在△ABC 和△DEF 中,
∠A =∠A,
AC = AB,
∠C =∠B,
∴△ABC ≌△A′B′C′ (ASA)
判定三角形全等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如图,由 A'B' = AB 可知:
①使点 A 与点 A' 重合,点 B' 在射线 AB 上,那么点 B' 与点 B 重合.
② 由∠A' =∠A, ∠B' =∠B, 可知射线 A'C' 与射线 AC 重合,射线 B'C' 与射线 BC 重合,于是射线 A'C',B'C' 的交点C' 与射线 AC,BC 的交点C重合.
推导用“ASA”判定三角形全等
C
A
B
C'
A'
B'
(A')
(B')
(C')
判定三角形全等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知识点 用“AAS”判定三角形全等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在△ABC 与 △ A′B′C′ 中,
∴△ABC ≌△A′B′C′ (AAS)
∠B =∠B′
∠C =∠C′
BC = B′C′
几何语言:
基本事实:
A
B
C
A'
B'
C'
判定三角形全等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辨析 “ASA”与“AAS”的区别与联系:
已知条件(S 的区别) 书写格式 联系
ASA 已知两角和公共的夹边 夹边相等写在 两角相等的中间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AAS可由 ASA推导得出
AAS 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两角相等写在一起,边相等写在最后 两角一边
两个三角形全等
对应相等
例题讲解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例1

如图,O是AB的中点,∠C= ∠D,△AOC与△BOD全等吗 为什么?
O
A
B
C
D
证明:∵O是AB的中点
∴AO=BO
在△AOC和△BOD中,
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 ( )
∴△AOC≌△BOD(AAS)
∠C=∠D
已知条件
∠AOC=∠BOD
对顶角相等
AO=BO
中点定义
例题讲解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例2

证明:在△ABE 和△ACD 中,
∴ △ABE ≌△ACD(ASA).
∴ AE =AD.
∠B =∠C,
AB = AC ,
∠A =∠A(公共角) ,
如图,点 D 在 AB 上,点 E 在 AC上,AB=AC,∠B =∠C.求证 AD =AE.
分析:需要证明△ABE≌ △ACD
例题讲解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例3

已知:∠ABC=∠DCB,∠ACB= ∠DBC,试说明:△ABC≌△DCB.
∠ABC=∠DCB(已知),
BC=CB(公共边),
∠ACB=∠DBC(已知),
在△ABC和△DCB中,
所以△ABC≌△DCB(ASA ).
B
C
A
D
例题讲解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例4

如图,已知点E,C在线段BF上,BE=CF,AB∥DE,∠ACB=∠F.试说明:△ABC≌△DEF.
∠ABC=∠DCB(已知),
BC=CB(公共边),
∠ACB=∠DBC(已知),
在△ABC和△DCB中,
所以△ABC≌△DCB(ASA ).
B
C
A
D
E
F
因为AB∥DE,
所以∠B=∠DEF,
因为BE=CF,
所以BC=BE+EC=EC+CF=EF.
例题讲解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例5

如图,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试说明:△BDA≌△AEC .
因为BD⊥m,CE⊥m,所以∠ADB=∠CEA=90°,
所以∠ABD+∠BAD=90°.
因为AB⊥AC,
所以∠BAD+∠CAE=90°,
因为∠ABD+∠BAD=∠BAD+∠CAE
所以∠ABD=∠CAE.
在△BDA和△AEC中,
∠ADB=∠CEA=90°,
∠ABD=∠CAE,
AB=AC,
所以△BDA≌△AEC(AAS).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1. 如图,已知∠A =∠D,∠1 = ∠2,要得到△ABC ≌ △DEF,还需要的条件是( )
A.∠E =∠B
B. ED = BC
C. AB = EF
D. AF = CD
D
A
B
C
D
E
F
1
2
2. 在△ABC与△A′B′C′中,已知∠A=44°,∠B=67°,∠C′=69° ,∠A′=44°,且AC=A′C′,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
A.一定不全等  B.一定全等   
C.不一定全等   D.以上都不对
B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3. 如图,在 Rt△ABC 中,∠ACB = 90°,AC = BC,AD⊥CE,BE⊥CE,垂足分别是点 D,E,AD = 7,BE = 3,则 DE = _______.
4
A
B
C
D
E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1)若以“SAS”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____________.
(2)若以“ASA”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_____________.
(3)若以“AAS”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_____________.
4. 已知:如图,∠ABC = ∠DEF,AB = DE.
求证:△ABC≌△DEF,
BC = EF
∠A =∠D
∠ACB =∠F
B
C
A
D
E
F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5.如图,已知∠ACB=∠DBC,∠ABC=∠CDB,判别下面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
不全等,因为BC虽然是公共边,但不是对应边.
A
B
C
D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6.如图,AB⊥BC,AD⊥DC,垂足分别为 B,D,且∠1 =∠2. 求证 AB = AD.
证明:∵AB⊥BC,AD⊥DC,
∴∠B =∠D = 90°
在△ABC 和△ADC 中,
∠B =∠D,
∠1 =∠2,
AC = AC,
∴△ABC≌△ADC(AAS).
∴AB = AD.
A
B
C
D
1
2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7.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 A,B 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 AB 的垂线
BF 上的两点 C,D,使 BC = CD,再画出 BF 的垂线 DE,使点 E 与点 A,C
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 DE 的长就是 AB 的长. 为什么?
A
E
C
D
B
F
解:∵AB⊥BC,DE⊥BF,
∴∠ABC =∠EDC = 90°.
在△ABC 和△EDC 中,
∠ABC =∠EDC,
BC = DC,
∠ACB =∠ECD,
∴△ABC≌△EDC(ASA)
∴AB = DE.
对应中考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1.(2024·镇江)如图, , .
(1)求证: ;
证明:在和 中,
.
(2)若 ,则____ .
解: , ,
.
由(1)知 ,
.
对应中考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2.(2024·长春)如图,在四边形中, ,
是边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 是矩形.
证明:是边 的中点,
.
在和 中,
(ASA), .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是矩形.
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我亲历了什么
我知道了什么
我会什么
两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找两角和公共的夹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用“ASA”或“AAS”判定三角形全等
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辨析 “ASA”与“AAS”的区别与联系:
已知条件(S 的区别) 书写格式 联系
ASA 已知两角和公共的夹边 夹边相等写在 两角相等的中间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AAS可由 ASA推导得出
AAS 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两角相等写在一起,边相等写在最后
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A层:P43:习题14.2:4题.
B层:P43:习题14.2:5题.
下 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