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荣怀小学 2024 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上期末测试卷
本卷设卷面分 3 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5 分)
一、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6 分)
本学期,我们 jīng tàn(①) 于内蒙古大草原的一碧千里,领略到少数民
族同胞的热情 sǎ tuō(②),táo zuì(③)于激荡高昂的《月光曲》,痴迷于
bié chū xīn cái(④)的竹节人,感恩于地球母亲的 kāng kǎi(⑤)无私,也
被狼牙山五壮士 zhǎn dīng jié tiě(⑥)的声音所震撼。
二、 选择题。(12 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蒙古包(méng) 婆娑(suō) 豁开(huō) 惟妙惟肖(xiào)
B. 旗帜(zhì) 参差(cēng) 威胁(xié) 魁梧黧黑(kuí)
C. 收敛(liǎn) 开凿(záo) 干涸(kū) 囫囵吞枣(hú)
D. 苞蕾(bāo) 正月(zhēng) 入场券(quàn) 虎视眈眈(dān)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簿 喧闹 干燥 呆头呆脑
B. 琴键 经历 高梁 一望无际
C. 咆哮 和蔼 沮丧 威风凛凛
D. 制服 滥用 潮汛 自做自受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明做事喜欢搞花架子,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B.梅兰芳一亮相,就赢得了阵阵掌声。
C.大部分京剧演员都是科班出身,这是不容质疑的事实。
D.老师的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十分悦耳。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排比句不仅可以使文章的结构和逻辑严谨,还能有效地描绘场景和传达情感,
增强表现力和影响力。
B.演讲稿不仅要观点鲜明,还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还可以引用生动的故
- 1 -
事增强感染力。
C.倡议书不仅要标题鲜明,而且开头必须有称呼,正文要写清楚倡议的内容,结尾
要署名和写上日期。
D.王羲之精通书法各体,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集序》更是被誉为“天下
第一行书”。
5.下列关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通过抓关键句来把握。
B.可以通过文章的题目来把握。
C.可以通过文中描写的场景来想象画面。
D.可以先了解每个部分的内容,再串联起来。
6.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多处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壮士们的
英雄气概。
B. 《七律·长征》中的“七律”是词牌名,“长征”是题目。
C.《小英雄雨来》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形象。
D. 《书戴嵩画牛》文中“耕 当问奴,织当问婢”告诉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三、 按要求完成句子。(5 分)
1.发挥想象,续写两个与例句相似的句子,使它们成为排比句。(3 分)
如果你是大海,就把宽广传给人们;如果你是树木,就把绿色传献给原野;如果
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在以下情境中选择一种,写出你忐忑不安时的心理活动。⑴老师拿着试卷
走进教室;⑵深夜独自一人在家;⑶打碎妈妈喜爱的花瓶;⑷忘记写作业;⑸和
好朋友吵架。(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积累经典名句与运用。(12 分)
1. 诗情古意。“ ① ,乡音无改鬓毛衰”那是思念家乡的深情;“ ② ,
听取蛙声一片”那是农村夏夜的闲适宜人;“ ③ , ④ ”那是红军历经艰
辛,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锺子期死,伯牙 ⑤ 。终身不复鼓琴, ⑥ 。”
- 2 -
那是对伯牙、锺子期真挚友谊的欣赏。
2. 爱国情怀。李纲说:“祖宗疆土,___①__,不可以尺寸与人。”鲁迅说过:“惟
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② , ③ 。”
3. 《爱的教育》是 ① (国家) ② (作者)所写的一部 ③ (体裁)
小说。
第二部分 阅读实践(32)
(一)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8 分 )
守护“舌尖上的文明”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我们
必须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把节约粮食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
材料二: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从种下一粒麦,到吃到嘴里的馒
头,这个过程凝聚着农民辛勤的汗水。有数据显示,一粒米从春耕到收粮入仓要
经过 40 多道工序、5 个月的生长周期。一粒米、一个馒头都是劳动者用劳动和汗
水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
材料三: 某学校学生“光盘行动”调查结果
是否了解“光盘行动”饭菜是否会吃完 浪费粮食的原因
了解 43.18% 能全吃完 67.09% 饭菜不好吃 48.94%
听说过 52.27% 能吃一半 31.91% 点餐过多吃不完 36.17%
不了解 4.55% 少吃或完全不吃 1.00% 其他原因 14.89%
材料四: 全国多个省份的商务厅、省级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或消费者协会明
确表示要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其中提倡节约,提倡小份菜、半份
菜和提供打包服务是强调的重点。
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某菜馆老板说:“客人在多点菜的时候我们会提醒,
吃不完的东西我们会主动提供打包服务,我们还建立了激励机制,比如光盘可以
换水果。”某大学食堂王主厨说:“我们通过菜品创新,改进烹饪工艺,推行一
料多菜、一菜多味,减少浪费。”
各地区教育部门也要求:各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
- 3 -
的工作举措,不走形式主义,真正形成制止校园浪费的有效机制,让勤俭节约成
为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
1.读完材料后,我们知道标题中的“舌尖上的文明”指___________。(2 分)
2.材料四中,某菜馆老板、某大学食堂王主厨分别提到了哪些减少浪费的方法?
(4 分)
(1)某菜馆老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大学食堂王主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调查结果,让你联想到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你以后打算
怎样做?把你想到的写下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回忆我的父亲鲁迅(12 分)
我的名字是父亲给取的,“先取一个名字‘海婴’吧!‘海婴’,上海生的孩
子,他长大了,愿意用也可以,不愿意用再改再换都可以”。从这一点来看,父亲
很民主,就是这么一个名字,他也很尊重我将来的自主选择。
很多人对父亲在家庭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感兴趣。其实我小时候并没
感觉到自己的父亲跟别人家的有什么不一样,只记得父亲一旦工作,家里一定要
保持安静。四五岁的时候,保姆许妈便带我到后面玩,那时候上海也不大,房子
后面就是农地,父亲觉得百草园有无限乐趣,而我的天地比百草园大得多,有小虫
子,有野花,这里也是我的乐土。
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
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
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多次:
“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我又追问,他是不是
很激动地跟人家辩论?他们告诉我说,他平素就像学校老师一样,非常和善地跟
人讲道理,讲不通的时候也就不讲了。人家说,鲁迅的文章很犀利,嬉笑怒骂皆成
文章之类的,但那是笔战,是和旧社会、旧思想在对抗,必须激烈。过去把鲁迅误
导了,应该把鲁迅归还到他自己的真面目。
父亲跟我讲的是带绍兴口音的话,他喊我“乖姑”,有点像广东话中称呼孩
子的方式。七十年前的上海夏天湿度非常大,又没空调,整天身上、背上都是湿
漉漉的,每年一到夏天,我总要长一身痱子,又红又痒,又抓挠不得。晚饭以后,跑
到二楼,躺在父亲床上,那时天色已暗,但为了凉爽并未开灯。这时候父亲就准备
- 4 -
一个小碗和海绵,把一种药水摇晃几下,用药水把海绵浸湿,轻轻涂在我胸上或背
上,每搽一面,母亲用扇子扇干,因为有机会亲近父亲,可以不怕影响父亲写作而
被“驱赶”,我躺在父母中间,心里无比温暖。直到天色黑尽,父亲又要开始工作
了,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到三楼自己的房间里睡觉,这是我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
有的家庭是严父慈母或是严母慈父,孩子依赖父亲或母亲更多一但我的家庭
没有,就是一种非常温馨、平和的家庭氛围,不是看见父亲就远远地敬畏、蹑手蹑
脚的,没有这种恐惧、害怕的感觉。
1. 本文第三自然段对父亲的称呼有好几处都是直呼其名——鲁迅,你觉得作者
这样称呼的原因是什么 ( )(2 分)
A.表达对父亲鲁迅深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B.这一个自然段讲述的是社会上的人眼中、口中的鲁迅形象。
C.这样称呼更能表现鲁迅与旧社会、旧思想的对抗。
D.作者不喜欢社会上对鲁迅“横眉冷对”的形象塑造。
2.有位同学对下面这句话不理解,收集到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你选择有助于理解
这句话的材料,在后面的括号里打“√”。(2 分)
人家说,鲁迅的文章很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之类的,但那是笔战,是和旧
社会、旧思想在对抗,必须激烈。
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
材料二: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这样写道: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
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
是笑得咳嗽起来。( )
材料三:毛泽东主席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
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
前的民族英雄。( )
3. 本文写了与鲁迅先生相关的四件事,请你用小标题概括。(4 分)
(1)____________ (2)安静工作 (3)待人和善 (4)____________
4. 本文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说“过去把鲁迅误导了,应该把鲁迅归还到他自己
的真面目”。联系上下文,所学课文和其他阅读经历,谈谈作者想还鲁迅怎样的
真面目,至少写出两点(要求分条陈述,有理有据)。(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何晏画地令方(12 分)
- 5 -
何晏七岁,明惠①若神,魏武②奇爱之因晏在宫内③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
④,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⑤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注释】①惠:通“慧”,聪明。②魏武:即魏武帝曹操。③晏在宫内:何晏随母嫁
到曹府,在府内长大。④画地令方:地上画了个方框。⑤庐:房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1)明慧若神:_________ (2)欲以为子:_________
(3)人问其故:__________ (4)即遣还:_____
2. 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 分)
A.魏武知之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何氏之庐也 D.我非生而知之者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 分)
魏 武 奇 爱 之 因 晏 在 宫 内 欲 以 为 子。
4.你认为何晏是个怎样的孩子?请你用“ ”在原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若你
穿越到他面前,你会如何表达?请模仿示例说一说,注意不要出现“说”字。(1
+3 分)
示例:《书戴嵩画牛》中牧童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杜处士这样表达他的想法:
杜处士摸了摸牧童的头,赞叹道:“你真是一个爱观察的孩子,谢谢你发现了画中
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30 分)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与很多人打交道,打交道的同时我们会产生不同的
感受,不同的想法。例如,与同学玩耍我们感受到游戏的快乐……这就是“乐”。
请以“乐”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注意围绕这个中心,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
事例来写。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写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详略得当;③
不少于 400 字。
- 6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