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
道德与法治试题
2025.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包括两部分,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考试形式为开卷,只能翻看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禁止交流和借阅。 3.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 4.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5.在答题卡上,判断题、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6.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1. 初中阶段,是人生美好的年华,也是规划未来之路的重要时期。( )
2. 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 )
3. 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 )
4. 顺境和逆境不可以相互转化,要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 )
5. 在塑造身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品德和文化修养,提升内在美。( )(判断对错)
6. 虽然情绪有时难以驾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情绪的奴隶,任由情绪支配我们。( )
7. 情绪是比情感更为深刻、稳定的内心体验,是人的基本精神需求。( )
8. 自尊者,则人尊之;自贵者,则人贵之。自尊的青春有光彩。( )
9.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
10.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1.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____的决定,这对于规范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12. 某校法治教育宣讲团开展防侵害安全教育时强调:“面对潜在风险,青少年既要学会自我保护,也要掌握正确应对方法”。下列有可能是宣讲内容的是( )
①学会辨别并抵制性骚扰、性侵害,勇敢说“不”
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与异性交往
③遇到性骚扰和性侵害,选择隐忍
④遇到危险时要快速离开,寻求帮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学会调节情绪,化解烦恼
②尊重他人感受,关爱自己
③保持积极心态,健康生活
④避免负面情绪,传递温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故耻为重”,所表达的意思是( )
A. 与人为善,谦虚有礼 B. 关怀他人,扶危济困
C. 行己有耻,闻过即改 D. 自尊自爱,乐观向上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以下行为与“君子义以为上”所体现的理念最相符的是( )
①小丽及时制止小孩向残疾人抛掷杂物的行为
②小明发现某网站有泄露国家机密的内容,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
③小李上学路上看到有人摔倒,怕被碰瓷,绕路而行
④小华看到有人落水,自己不会游泳也马上下水救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下列诗句内涵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对应的是( )
序号 诗句 中华传统美德
① 位卑未敢忘忧国 精忠报国
②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礼义廉耻
③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自强不息
④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孝悌忠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2025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某校组织开展“‘典’亮美好生活”主题活动,以下能够作为活动素材的有( )
①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财产
②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③隐私是公民个人的事,与法律无关
④民法典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下列对违反民法典基本原则的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
①某商家以顾客试穿过衣服为由强迫其购买——自愿原则
②某饭店门口摆放“农民工恕不接待”的牌子,拒绝农民工就餐——诚信原则
③工厂距离居民区太近,引发噪声污染和灰尘污染——绿色原则
④甲公司以“性别”为由拒绝了某大学生的面试——公序良俗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 2025年4月18日,停靠在深圳北站的D2404次列车车门关闭时,吴某因同行人未上车,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焦急的目光,强行用身体阻挡车门,阻止列车关门发车,后铁路警方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危害公共利益,触犯刑法
②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③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④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方向指引,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胡某雇佣他人批量办理手机号用于电信网络诈骗,诈骗金额共计约170余万元。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胡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B.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 有期徒刑和罚金都属于主刑
D. 胡某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40分。
21. 传递情感正能量,让生命更有意义
送外卖时的他,看到一个约5岁的小男孩头卡在2楼外防护栏处,身体悬空不断挣扎,于是他化身“飞天侠”,托举男孩10多分钟,最终成功将小男孩救下。 他是黄山风景区基层工作人员,从事迎客松守护工作,他每年有300多天住在山上,与迎客松朝夕相伴。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 他三十年未能回家,甘做隐姓埋名人;面对国外技术的封锁,带领团队突破重重难关,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深海铸剑”梦。他用行动诠释了“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结合材料,从劳动、奉献、生命等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传递情感正能量,让生命更有意义。
22. 青春时光无比珍贵。为了更好地度过青春期,同学们以“青春”为话题展开讨论。
我认为青春是蓝色的,我们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探索着历史的长河、宇宙的奥秘,如同蓝色海洋深处的神秘世界,吸引着我们不断探寻。
青春还有那神秘的紫色,象征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梦想和幻想。在寂静的夜晚,望着窗外的星空,思绪飘向遥远的未来。
如果青春有颜色,你的青春是什么颜色 说说你的理由。
23. 点燃青春激情,追逐青春梦想。
某校开展“走进青春榜样,感悟青春力量”宣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以下是一位同学撰写的宣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走进青春榜样,感悟青春力量》。 青春充满力量,青春充满渴望,青春充满理想……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拥有成长的无限可能。 进入初中以后,她总是会不自觉地拿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羡慕别人能把平淡无奇的事情讲得津津有味、能轻松解决棘手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她刻苦努力,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在运动会800米决赛中,为班级赢得荣誉,她逐渐变得开朗自信。 高考一结束,他就去妈妈工作的工地帮忙,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攒点大学生活费和学费,为家里减轻负担。他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一些热心人士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想为他捐款。但都被他婉拒。他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他出生时就被诊断患有先天性白化病,除了皮肤对阳光敏感容易晒伤之外,视力也被严重损伤。上课时需要使用望远镜才能看到黑板上的内容,读书时也需要使用放大镜。面对困难,他保持乐观心态,通过努力被理想大学录取。 自尊、自信、自强让我们焕发向上的青春活力。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我将要……
结合材料,请对上述宣讲稿内容进行续写。要求:围绕宣讲主题,运用所学,简明扼要。
24. 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一条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流向未来。长河映照出中华民族几千年不断前行的身影,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印刻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印记。某校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云游”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松的经冬不凋、长青不老,梅的凌霜傲雪、迎寒开放,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被人们赞誉为“岁寒三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些语句讲述了屈原及《楚辞》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的思想精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这些诗作将文人的才情与农人的辛勤劳作融为一体,在泥土的芬芳中探寻生命的真谛,深受后人喜爱。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雪花,雪花,开在阳光下,在故乡,在远方,都一样闪亮。”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写有参赛国家和地区名字的引导牌像一片片小雪花,不断汇聚,组成一朵大雪花,成为本届冬奥会的火炬台。 《荀子》中说:“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句古语。
(2)运用所学知识,请你概括上述材料中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哪些思想理念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程门立雪 杨时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一天,他与游酢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问题。时值隆冬,朔风凛冽。到程颐家时,适逢老师在炉旁闭目养神。他们担心惊扰老师,就在旁边静静等候。程颐觉察后,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但杨时和游酢依然恭敬侍立。
(3)你还知道哪些美德故事,请你写出一个与同学们分享。
25.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某班开展“走进民法典”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以案明理】
中学生小文偶然得知自己被几名同学在微信群中恶意“围剿”。看着恶意满满的言论和P图制作丑化自己的表情包,愤怒的小文鼓起勇气,将此事反映给了学校,并以侵害其名誉权为由,将小辛及五名舍友诉至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1)你支持小文的做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以理导行】
“判得好!”“未成年人不是护身符!”法院的判决得到网友们的一致赞扬和支持。
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我们应该如何与民法典同行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
道德与法治试题
2025.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包括两部分,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考试形式为开卷,只能翻看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禁止交流和借阅。 3.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 4.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5.在答题卡上,判断题、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6.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1题答案】
【答案】正确
【2题答案】
【答案】正确
【3题答案】
【答案】正确
【4题答案】
【答案】错误
【5题答案】
【答案】正确
【6题答案】
【答案】正确
【7题答案】
【答案】错误
【8题答案】
【答案】正确
【9题答案】
【答案】正确
【10题答案】
【答案】正确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D
【20题答案】
【答案】D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40分。
【21题答案】
【答案】①他们身上体现了爱岗敬业、关爱他人、热爱祖国优秀品质。②他们的行为有利于品味美好情感,关怀他人生命,为祖国做贡献。③我们要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在实践中提升情感境界,让情感在不断淬炼中升华为高尚情操,品味美好情感;我们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人世间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④我们要立足岗位作贡献,在奉献社会中创造自身价值,在踏实奋进中绽放人生光彩,成就精彩人生。
【22题答案】
【答案】我认为青春是红色的,每天都很忙碌很充实,充满了朝气。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加速期,我们体会着青春期的美好,也面对着青春期的烦恼。我们每一天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我们迎接新的挑战,在战胜困难中享受人生奋发进取的乐趣。让我们珍惜青春时光,用行动书写人生的华美篇章。
【23题答案】
【答案】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我将要向榜样学习,做自尊的人,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学会不断提升自己,尊重他人;我将要做自信的人,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专注当下,立即行动,勇于探索、增强底气;我将要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树立远大理想,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
【24题答案】
【答案】(1)“岁寒三友”体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楚辞》让我们感受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现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我们要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弘扬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2)二十四节气体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冬奥会千万雪花告诉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告诉我们要重民本,遵循“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
(3)“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负荆请罪、闻鸡起舞、墨悲丝染等。
【25题答案】
【答案】(1)我支持小文的做法。这是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表现。法律维护社会秩序,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民法典保障公民的人身权,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法律保护肖像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法律保护隐私权,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小辛等人的行为侵犯了小文的合法权益,违反了法律,也违背了道德。我也要向小文学习,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依法自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2)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要学习、遵守、维护、宣传民法典,做民法典的主动学习者和积极践行者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