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西欧庄园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西欧庄园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8课 西欧庄园 同步导学案
知识框架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知道西欧庄园兴起与盛行的大致时间(中世纪早期至中期)和主要分布区域(西欧封建王国),能在地图上指出西欧庄园的典型分布范围。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西欧庄园结构图、领主与佃户权利义务的史料片段、庄园法庭案例等,证实庄园的组成结构、阶级关系和法庭运作的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通过对庄园土地构成、领主与佃户关系的分析,解释庄园作为西欧中世纪基本经济和社会组织单位的原因;结合庄园法庭案例,解释其在维护庄园秩序中的作用。
家国情怀:认识西欧庄园是中世纪独特的社会形态,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的多样性;通过了解庄园法庭的运作,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普遍作用,培养对法治精神的初步认同。
唯物史观:理解西欧庄园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封建经济政治单位,认识领主与佃户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是封建生产关系的体现;理解庄园法庭既是维护领主利益的工具,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欧庄园的结构(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法庭的运作特点和作用;庄园作为西欧中世纪社会基础的原因。
难点:理解领主与佃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客观评价庄园法庭的双重影响(维护秩序与维护领主利益);认识庄园在西欧中世纪社会中的核心地位。
基础考点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庄园的出现与发展: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从9世纪开始流行。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庄园的特点: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居民构成:
4.庄园土地的划分:
耕地 自营地 领主直接经营,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份地 是佃户的生活来源,取得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共用地 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
二、庄园法庭
主持者 领主或他的管家
基本情况 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专门的工作人员
惩罚手段 通常是处以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审判依据 习惯法或村法
作用 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维护了领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达标训练
1.“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基本社会单位”指的是(  )
A.西欧庄园 B.中世纪城市 C.穆斯林公社D.日本幕府
2.它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单位。它从九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它是(  )
A.希腊城邦 B.西欧庄园 C.自由城市D.西欧大学
3.“多层分封且土地零散,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所以,封土即采邑实际成为可继承、可转让、可买卖的私人财产和世袭领地。”上述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
A.西欧的庄园经济 B.西周的分封制
C.日本的幕府统治 D.印度的种姓制度
4.王老师展示的PPT上有如下一幅思维导图,据此可得出“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  )
A.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B.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C.推动手工业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D.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5.1300年,英国埃尔顿庄园法庭案卷载有19个茅舍农涉讼的记录。他们被指控没有给庄园主的马车装草。但这些茅舍农认为自己没有装草的义务,除非他们自愿、主动这样做。为此法庭查阅了有关佃户劳役的惯例后确认,这些茅舍农有义务在草地或领主庭院中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这表明(  )
A.庄园法庭根据庄园主意志设置 B.佃户可以利用惯例保护自己
C.领主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D.庄园法庭仅维护佃户的权益
6.中世纪的社会评论家经常认为当时欧洲社会包括三个等级或阶级:祈祷者、作战者和劳作者。其中“劳作者”最可能是(  )
A.伊斯兰教信奉者 B.国王与领主
C.基督教神职人员 D.庄园里的佃户
7.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这里。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
A.西欧庄园 B.自治城市 C.租地农场D.手工工场
8.中世纪西欧庄园能出产日常生活所需的绝大部分产品,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
A.自给自足特征明显 B.农奴生活质量较高
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奢靡浪费之风盛行
9.在中世纪西欧,封君通过授予封臣土地,构建起双方权利与义务交织的社会等级秩序。在同时期的庄园中,领主将土地分配给佃户耕种,佃户通过劳役和缴纳租税来换取土地的使用权。这表明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的共同点是(  )
A.以军事为核心的服务关系 B.以分封为基础的阶级关系
C.以宗教为依托的统治关系 D.以土地为纽带的契约关系
10.在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文明繁荣发展,而东亚的中国则处于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阶段,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A.阿拉伯人对世界做出的贡献 B.农业经济在当时的繁荣发展
C.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D.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与融合
11.《英国庄园生活》是研究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1400年为单位,描绘了中世纪乡村生活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英国,其经济生产模式是庄园经济,它是一种封建主义经济。在庄园中,农奴是最主要的劳动者,他们处于庄园体系中的最底层,是被剥削的对象;领主是庄园的所有者,他们在庄园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是庄园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此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层——自由民,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租种领主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但其境况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农奴。
材料二 庄园经济相对的独立性是庄园法能够保持传统而不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庄园内部有大量旧有的东西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并没有消失,而是得到了不断继承。最为明显的是,在庄园“敞田制”中的集体耕作、公共牧场等,据说“这种习俗是日耳曼保存下来的古代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残余。”
材料三 领主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庄园法庭上的胜诉,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农民的利益了,这是领主获得财富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另一庄园领主的生财之道是收取诉讼者的罚金,这一罚金为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所拥有。
材料四 经济学家托尼曾经估算,“农民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进6个便士。”很显然,如果没有庄园法对农民的保护,这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庄园经济的主要人员构成。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公共牧场”属于庄园经济的哪一种土地类型。
(3) 结合材料三,指出庄园法庭的惩罚手段是什么。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庄园法庭存在的意义或作用。
参考答案
1-10 ABABB DAADC
11.(1)领主、自由民、农奴
(2)共同地
(3)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4)①维抒了庄同的公共秩序.
②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③一定程度上维护佃户利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