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1.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课件(共4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1.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课件(共45张PPT)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2.1.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2a>|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个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2c.
特别注意:
当2a>|F1F2|时,轨迹是椭圆;
当2a=|F1F2|时,轨迹是线段F1F2;
当2a<|F1F2|时,轨迹不存在.
F1 0 F2 X
Y
M
1.椭圆的定义
温故知新
分母哪个大,焦点就在哪个轴上
标准方程
图 形
焦点坐标
a、b、c 的关系
焦点位置的判断
x
y
F1
F2
P
O
x
y
F1
F2
P
O
2.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o
y
x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观图,你看到了什么?
一、椭圆的范围

-a≤x≤a -b ≤y≤b
结论:椭圆位于直线x=±a和y=±b围成的矩形里.
o
x
y
-a
a
b
-b
1、范围:
*
Y
X
O
P(x,y)
P2(-x,y)
P3(-x,-y)
P1(x,-y)
关于x轴对称
关于y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
2、对称性:
*
从图形上看,椭圆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
从方程上看:
(1)把x换成-x方程不变,图象关于y轴对称;
(2)把y换成-y方程不变,图象关于x轴对称;
(3)把x换成-x,同时把y换成-y方程不变,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即标准方程的椭圆是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
练习:1.已知点P(3,6)在 上,则( )
(A) 点(-3,-6)不在椭圆上
(B) 点(3,-6)不在椭圆上
(C) 点(-3,6)在椭圆上
(D) 无法判断点(-3,-6), (3,-6), (-3,6)是否在椭圆上
三、椭圆的顶点
顶点:椭圆与它的对称轴的四个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
o
x
y
B1(0,b)
B2(0,-b)
A1(-a,0)
A2(a,0)
令x=0,得y=?说明椭圆
与y轴的交点为(0,b)、(0,-b)
令y=0,得x=?说明椭圆
与x轴的交点为(a,0)、(-a,0)
3、顶点:
三、椭圆的顶点
长轴、短轴:线段A1A2、B1B2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o
x
y
B1(0,b)
B2(0,-b)
A1
A2
a、b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思考:椭圆的焦点与椭圆的长轴、短轴有什么关系?
焦点落在椭圆的长轴上
长轴:线段A1A2;
长轴长 |A1A2|=2a
短轴:线段B1B2;
短轴长 |B1B2|=2b
焦 距 |F1F2| =2c
①a和b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③焦点必在长轴上;
② a2=b2+c2,
o
x
y
B2(0,b)
B1(0,-b)
A2
(a, 0)
A1
(-a, 0)
b
a
c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a
F2
F1
|B2F2|=a;
注 意
*
巩固提升:1、已知椭圆方程16x2+25y2=400,
10
8
6
80
分析:椭圆方程转化为标准方程为:
a=5 b=4 c=3
o
x
y
o
x
y
它的长轴长是: 。短轴长是: 。
焦距是 。 离心率等于: 。
焦点坐标是: 。顶点坐标是: 。
外切矩形的面积等于: 。
由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再
进行描点画图,只须描出较少的点,
就可以得到较正确的图形.
四、椭圆的离心率
离心率: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 ,叫做椭圆的离心率.
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因为 a > c > 0,所以04、离心率:
因为a>c>0,
所以0 < e <1.
离心率越大,椭圆越扁
离心率越小,椭圆越圆
O
x
y
a
b

c
[2]离心率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1)e 越接近 1,c 就越接近 a,从而 b就越小,
椭圆就越扁
2)e 越接近 0,c 就越接近 0,从而 b就越大,
椭圆就越圆
*
思考:当e=0时,曲线是什么?当e=1时曲线又是 什么?
如果a=b,则c=0,两个焦点重合,
椭圆的标准方程就变为圆的方程:
e=0,这时两个焦点重合,图形变为圆.
e=1,为线段。
[3]e与a,b的关系:
*
结论:离心率e越大,椭圆越扁;
离心率e越小,椭圆越圆.
巩固提升:
1.说出椭圆 的范围,长轴
长,短轴长,焦点坐标,顶点坐标:
2.比较下列每组中两个椭圆的形状,哪一个更扁
根据:离心率e越大,椭圆越扁;
离心率e越小,椭圆越圆
3.已知椭圆方程为 则
它的长轴长是: ;
短轴长是: ;
焦距是: ;
离心率等于: ;
焦点坐标是: (0,) ___;
顶点坐标是: _______;
外切矩形的面积等于: 。
2
x
y

A2
(a, 0)
A1
(-a, 0)
B2(0,b)
B1(0,-b)
一个框,四个点,
注意光滑和圆扁,
莫忘对称要体现.
用曲线的图形和方程
来研究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小结:基本元素
{1}基本量:a、b、c、e、(共四个量)
{2}基本点:顶点、焦点、中心(共七个点)
{3}基本线:对称轴(共两条线)
o
x
y
B1(0,b)
B2(0,-b)
A1(-a,0)
A2(a,0)
︱ ︱
F1 F2
方程


范围
对称性
顶点
离心率
x
y
B1
B2
A1
A2
∣ ∣
F1 F2
A2
A1
B1
B2
0
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
x
y
F1
F2
O
例1.求椭圆16x2 + 25y2 =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坐标.
解:把已知方程化成标准方程
因此,椭圆的长轴长和短轴长分别是
离心率
焦点坐标分别是
四个顶点坐标是
例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经过点 、 ;
(2)长轴长等于 ,离心率等于 .
解:(1)由题意, ,又∵长轴在
轴上,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由已知, ,
∴ , ,∴ ,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或 .
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 ,求 的值
由 ,得:
解:当椭圆的焦点在 轴上时,
, ,得 .
当椭圆的焦点在 轴上时,
, ,得 .
由 ,得 ,即 .
∴满足条件的 或 .
思考:
例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到距地球表面近地点(离地面 近的点)高度约200km,远地点(离地面最远的点)高度约350km的椭圆轨道(将地球看作一个球,其半径约为6371km),求椭圆轨道的标准方程。(注:地心(地球的中心)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且近地点、远地点与地心共线)
例4、如图,在圆     上任取一点P作x轴的垂线段PD,D为垂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解:设点M坐标为M(x,y), 点P的坐标为
P(x’,y’),则
由题意可得:
因为
所以

这就是点M的轨迹方程,它表示一个椭圆。
相关点分析法:即利用中间变量求曲线方程.
o
x
y
P
M
D
1、在下列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中,关于x轴,y轴都对称的是( )
(A)
(B)
(C)
(D)
2、椭圆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离心率 ,长轴长为6,
则椭圆的方程 为( )
(A)
(B)
(C)
(D)


D
C
课堂练习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 a=6, e= , 焦点在x轴上
(2) 离心率 e=0.8, 焦距为8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 应:
先定位(焦点), 再定量(a、b)
当焦点位置不确定时,要讨论,此时有两个解!
4. 椭圆的一个顶点为 ,其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题目没有指出焦点的位置,要考虑两种位置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解:(1)当 为长轴端点时, , ,
(2)当 为短轴端点时, , ,
综上所述,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或
你学会了吗
※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
※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提示?
※对老师说,你有什么疑惑?
标准方程
图 象
范 围
对 称 性
顶点坐标
焦点坐标
半 轴 长
焦 距
a,b,c关系
离 心 率
|x|≤ a,|y|≤ b
|x|≤ b,|y|≤ a
关于x轴、y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 a ,0 ),(0, b)
( b ,0 ),(0, a)
(±c,0)
(0, ±c)
长半轴长为a,短半轴长为b.
焦距为2c;
a2=b2+c2
课外阅读:椭圆第二定义
所以,点M的轨迹是长轴、短轴长分别为10、6的椭圆。
F
l
x
o
y
M
H
d
猜想证明
若动点P(x,y)和定点F(c,0)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l: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0猜想
将上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
0
x
y
P
证明:由已知,得
猜想证明
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P点的轨迹是长轴长为2a
短轴长为2b
的椭圆.
由此可知,当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
线的距离的比是一个常数
时,这个点的
轨迹是椭圆,这就是椭圆的第二定义,定点是椭圆的
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
0
x
y
M
对于椭圆
相应于焦点
的准线
方程是
能不能说M到 的距离与到直线
的距离比也是离心率e呢
)
0
,
(
-c
F

概念分析
由椭圆的对称性,相应于焦点
的准线方程是
O
x
y
P
F1
F2
O
y
x
P
F1
F2
右准线
上准线
下准线
左准线
上焦点(0,c), 上准线
右焦点(c,0), 右准线
下焦点(0,-c), 下准线
左焦点(-c,0), 左准线
焦点准线
例2 求中心在原点,一条准线方程是x=3,
离心率为 的椭圆标准方程.
解:依题意设椭圆标准方程为
由已知有
解得a=
c=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例题讲解
P(x0,y0)是椭圆 (a>b>0)上的一点,F1,F2是左、右焦点,则PF1,PF2叫焦半径,求证∣PF左∣=a+ex0 ∣PF右∣=a-ex0,
例 3
证明:
y
o
P(x0,y0)
x
F1(-C,0)
F1(C,0)
d1
d2
由题意得d1=x0+
d2
=
-
x0
又:
=
=e
=

=ed1=e(x0+
)=
=ed2=e( - x0)=
a+ex0
a-ex0
(法一)
(法二):利用两点距离公式
焦半径:
1)P(x0,y0)是椭圆 (a>b>0)上的一点,F1,F2是左、右焦点,则PF1,PF2叫焦半径∣PF左∣=a+ex0, ∣PF右∣=a-ex0
2)AB过焦点的弦,
=2a+e(XA+XB)
=2a-e(XA+XB)
Rmax=a+c
Rmin=a-c
3)通经:过焦点且与长轴垂直的弦 d
d=
(当焦点在y轴上时----------- )
例2:在椭圆
距离是到右焦点距离的2倍.
=1求一点P使它到左焦点
+
例2:在椭圆
+
=1求一点P使它到左焦点
距离是到右焦点距离的2倍.
解:设P(x0,y0) 由题意得a=5 c=4 e=
=
a+ex0=5+
x0
=5 -
x0

=2

5+ X0
=
2( 5 - X0)

X0=
代入
+
=1
得:y0=±
所以 P(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