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最后一片叶子》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对作者欧·亨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短篇小说家,与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B. 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C. 其作品以“含泪的微笑”风格著称,结局常出人意料D. 一生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琼珊的病情日益严重,她___________地盯着窗外的常春藤叶。② 贝尔曼___________地咆哮道:“我才不会画什么叶子!”③ 那片永不凋零的藤叶___________了琼珊对生命的希望。A. 凝视 愤怒 唤起B. 注视 暴躁 唤醒C. 凝望 生气 激发D. 审视 恼怒 点燃3.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她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B. 贝尔曼的画笔在墙上舞动,仿佛在创作一幅生命的画卷。C. 琼珊的生命像风中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D. 苏艾的安慰如春风般温暖了琼珊的心。4. 文中“我从不直接评改,只在她写‘奶奶的关节炎又犯了’这句话旁画个笑脸,在‘想考本地的大学,离家近’下面画条波浪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避免直接评价,怕伤害林小满的自尊心B. 用温和的方式回应她的心声,给予情感支持C. 暗示对这些想法的不认同,委婉提醒她调整D. 工作繁忙没时间详细评改,只能简单标记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琼珊说:“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我也要去了”。B. 贝尔曼怒吼道:“我才不会画什么叶子,绝不!”C. 苏艾安慰她:“别担心,叶子不会落的”。D. 医生说:“只要有信念,琼珊一定会康复的”!6. 下列对“欧·亨利式结尾”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以悲剧结局为主,引发读者深思B. 结尾突然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C. 结尾平淡无奇,强调生活的真实性D. 以喜剧结尾,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苏艾的悉心照顾,使琼珊逐渐恢复了健康。B. 贝尔曼用生命画出的叶子,挽救了琼珊的生命。C. 琼珊的病情好转,医生感到非常荣誉。D. 苏艾和琼珊的友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8.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美国B. 《麦琪的礼物》——欧·亨利——短篇小说C. 《警察与赞美诗》——契诃夫——俄国D. 《项链》——莫泊桑——法国二、文本探究1. 文章结构:开端:琼珊感染肺炎,生命垂危,将希望寄托于窗外的常春藤叶。发展:琼珊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艾多方劝慰无效。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局:琼珊康复,贝尔曼因画叶染病去世。2. 文章主旨:小说通过老画家贝尔曼为挽救琼珊生命而牺牲自己的故事,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性光辉。三、课内阅读阅读《最后一片叶子》选段,回答问题:“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苏艾说。1. 文中“杰作”指的是什么?有何深层含义?2. 贝尔曼画叶的行为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 琼珊从“等死”到“求生”的转变,反映了什么主题?4. 欧·亨利在结尾才揭示叶子是画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 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片叶子”的象征意义。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角落里的光》晚自习的铃声刚落,高二(3)班的灯就暗了大半。我抱着作业本穿过走廊,看见林小满还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在草稿纸上划拉着,笔杆敲得桌面咚咚响。“还没弄明白?”我走过去,她猛地抬头,眼里的红血丝像蛛网一样密。“这道物理题……”她声音发涩,把卷子往我面前推了推,“看了半小时,还是没头绪。”我接过卷子,路灯的光透过窗户落在她凌乱的发梢上。这孩子总坐在最后一排,成绩中游,不爱说话,校服袖口磨得发毛,却总洗得干干净净。上周家长会,她奶奶拄着拐杖来的,悄悄跟我说:“小满爸妈在外地打工,她晚上自己煮面条,总说作业太多,熬到后半夜。”“你看这里,”我指着受力分析图,“把斜面看作参照物,摩擦力的方向就……”讲了两遍,她还是皱着眉。我忽然想起抽屉里有块薄荷糖,是儿子昨天塞给我的,便掏出来放在她桌上:“先歇会儿,脑子转不动了。”她愣了愣,剥开糖纸,薄荷的清凉气漫开来。“老师,”她小声说,“您每天都这么晚走吗?”我笑了笑:“等你们都弄明白了,我才能踏实回家。”那之后,林小满总在晚自习后来问问题。有时是物理,有时是数学,偶尔也会带一篇周记,字里行间藏着对远方父母的想念。我从不直接评改,只在她写“奶奶的关节炎又犯了”这句话旁画个笑脸,在“想考本地的大学,离家近”下面画条波浪线。期末考前的最后一个晚自习,她抱着卷子来道谢,眼里亮闪闪的。“那道物理题,后来突然就懂了。”她从书包里掏出个布包,“奶奶腌的萝卜干,说让您尝尝。”布是旧的,针脚歪歪扭扭,萝卜干的咸香混着阳光的味道,钻进鼻腔时,我忽然想起自己刚工作那年,也是这样被学生的心意焐热了心窝。成绩出来那天,林小满的物理考了全班第三。她站在办公室门口,手里捏着成绩单,脸涨得通红。“老师,”她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我看着她跑向操场的背影,忽然明白:教育从来不是照亮所有角落,而是当某个孩子困在暗处时,你愿意蹲下来,陪她等一束光慢慢亮起来。就像那晚的薄荷糖,那袋萝卜干,无声无息,却在心里发了芽。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小满成绩中游,性格内向,因父母在外打工而与奶奶同住B. “我”通过画笑脸、波浪线等方式,巧妙回应林小满的周记内容C. 林小满物理成绩的进步,完全得益于“我”的单独辅导D. 文章结尾点明教育的意义:用真诚陪伴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2. 结合语境,分析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她猛地抬头,眼里的红血丝像蛛网一样密。(2)布是旧的,针脚歪歪扭扭,萝卜干的咸香混着阳光的味道。 3. 文中多次提到“薄荷糖”“萝卜干”,有什么作用? 4. 请简要分析“我”的人物形象。 5. 谈谈你对“教育从来不是照亮所有角落,而是当某个孩子困在暗处时,你愿意蹲下来,陪她等一束光慢慢亮起来”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A卷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 D 2. A 3. B 4. B 5. B 6. B 7. B 8. C二、文本探究2. 发展: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高潮: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燃希望。3. 主旨: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赞美了舍己救人的人性光辉。三、课内阅读4. “杰作”指贝尔曼画的叶子,象征生命的希望与牺牲精神。5. 善良、无私、富有同情心。6. 生命的信念与希望的力量。7. 制造悬念,增强情感冲击,体现“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8. 象征生命的顽强、希望的坚守和人性的光辉。四、课外阅读1. C(“完全得益于”表述绝对,林小满的进步还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 2. (1)“蛛网一样密”形容红血丝多而密,表现林小满因熬夜做题而极度疲惫。(2)“阳光的味道”既指萝卜干晒过太阳的香气,也象征着林小满和奶奶对老师的真诚心意,温暖而朴实。 3. ① 是“我”与林小满之间情感交流的载体,体现了老师的关怀和学生的感恩;② 细节生动,让人物形象更真实可感;③ 象征着平凡生活中温暖的善意,深化了文章主题。 4. ① 有耐心:反复讲解题目,等待学生理解;② 细心体贴:关注林小满的生活细节,用温和的方式回应她的周记;③ 热爱教育事业:晚走陪伴学生,真心为学生的进步感到高兴。 5. 这句话点明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必追求轰轰烈烈的效果,而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真诚陪伴和耐心引导,能帮助他们找到希望,实现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