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伐檀》 同步练习A卷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关于《伐檀》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选自《诗经·魏风》,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民歌B. 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C. 运用比兴手法,以“伐檀”起兴引出对剥削者的质问D. 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孔子,体现儒家思想2. 下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坎(kǎn)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干(gān)兮B. 不稼不穑(sè)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xuán)C. 河水清且沦(lún)猗 不狩(shǒu)不猎D. 彼(pǐ)君子兮 不素(sù)餐兮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B. 河水清且涟猗C. 置之河之漘兮D. 不素飧兮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诗歌通过________的劳动场景与________的剥削者对比,________了社会的不公平。A. 艰辛 奢侈 揭露B. 艰苦 奢华 揭示C. 辛勤 浪费 暴露D. 艰难 挥霍 揭发5. 下列对“河水清且涟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描写河水清澈,暗示劳动者的纯洁品质B. 以河水的平静反衬劳动者内心的愤怒C. 象征社会环境的清明与和谐D. 渲染劳动环境的优美,与剥削者形成对比6. 下列诗句中,与“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C.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D.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7. 下列对《诗经》“六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风、雅、颂、赋、比、兴B. 风、雅、颂、诗、书、礼C. 赋、比、兴、礼、乐、射D. 诗、书、礼、易、乐、春秋8.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坎坎伐檀兮——砍伐檀树发出坎坎的声音B.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不打猎,为何你家院子挂着大兽C.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那些君子啊,不会白白吃饭D. 河水清且直猗——河水清澈且泛起涟漪二、文本探究1. 结构分析:全诗共三章,每章均以“伐檀”“伐辐”“伐轮”的劳动场景起兴,形成________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批判力度。2. 主旨概括:诗歌通过描写劳动者的________________与剥削者的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________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不劳而获者的愤怒与讽刺。3. 翻译句子:(1)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2)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三、课内阅读阅读《伐檀》第一章,完成以下题目: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1. 诗中“坎坎”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2. 分析“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的句式特点及作用。 3. 结合全诗,谈谈“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讽刺手法。 四、课外阅读(全文)课外阅读一(《诗经·小雅·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归,复我邦族。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1. 《黄鸟》与《伐檀》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请结合两首诗分析这种结构的共同作用。 2.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此邦之人”(《黄鸟》)和“彼君子”(《伐檀》)的不满,但情感倾向略有不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A卷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 D 2. A 3. C 4. A 5. D 6. B 7. A 8. D二、文本探究 重章叠句辛勤劳作 不劳而获 阶级剥削(1)不耕种不收割,为何获取三百束禾?(2)那些君子啊,不会白吃饭!三、课内阅读 “坎坎”模拟伐木声,表现劳动的艰辛与节奏。反问句式,增强质问语气,突出剥削者的不合理占有。反语,表面赞美“君子”,实则讽刺其不劳而获。四、课外阅读1. 共同作用:① 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便于吟唱;② 通过重复关键意象(如《黄鸟》的“黄鸟”“无集”“无啄”,《伐檀》的“伐檀”“不稼不穑”)强化情感,使不满与控诉更具力度;③ 内容上层层递进,从“粟”到“粱”到“黍”(《黄鸟》)、从“檀”到“辐”到“轮”(《伐檀》),拓展了批判的范围,深化主题。 2. 情感倾向差异:《伐檀》通过反问直接讽刺“彼君子”不劳而获,情感更偏向愤怒的质问;《黄鸟》则通过“不我肯谷”“不可与明”“不可与处”表达对“此邦之人”的失望与疏离,情感更偏向无奈的逃离(“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