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复习学练案(一 ----- 七单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复习学练案(一 ----- 七单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历史单元复习学练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知识建构】
【单元练习】
(  )1(2024·江苏镇江卷)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叙述的是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角锥状陵墓,②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③反映了古埃及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④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结晶。
A.① B.② C.③ D.④
(  )2.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奥秘有
A.国王地位与权力 B.人类的法制传统
C.阿拉伯数字起源 D.罗马帝国的强盛
(  )3. ( http: / / www.m / history2 / report / detail / e0ecbf81-3348-4aaf-a3c4-60703e5c905c" \t "http: / / www.m / _blank )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中美洲则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据此可知
A.中国原始农业的领先性 B.农业文明的多源性
C.区域文明之间的依赖性 D.农业发展的同步性
(  )4.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由于尼罗河流域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有利于修建金字塔
C.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D.适合于农业耕作
(  )5.在伊拉克境内曾经建立的文明古国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  )6.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下列关于这一法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一法典产生于两河流域 ②用象形文字记载 ③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于这一法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7.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A.胡夫 B.伯里克利 C.汉谟拉比 D.穆罕默德
(  )8.“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而那里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却是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和渊源。”“那里”是指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  )9.关于古代印度的早期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源于世界著名的大河流域 B.产生了哈拉帕等早期文明
C.早期文明衰亡的原因长期不为人所知 D.打败了外族入侵,延续了文明
(  )10.吉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家财万贯。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认为他的哪个愿望可能实现
A.向神庙中的婆罗门上供 B.向国家多纳税,寻求国王授予爵位
C.娶一个美丽的公主做妻子 D.雇佣一名武士,保护财物不受侵犯
( )11.“面对雅利安人的等级制度,它以‘众生平等’相对抗,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并在之后传到亚洲其他地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金字塔修建 B.种姓制度传播 C.佛教的发展 D.基督教诞生
( )12.(2024·江苏常州卷)下图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图中这些古代文明发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主要是
A.大河流经 B.环海多山 C.平原很少 D.岛屿众多
( )13.(2025 南岗区三模)古代亚非文明重要成果表(部分),据表格可知,当时古代世界
A.区域文明多元发展 B.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D.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 )14.(2025 东西湖区三模)世界古代四大文明最原始的计数方法使用的进制各有不同,其中古埃及没有统一的进位制,古巴比伦使用六十进制,古印度在公元七世纪前使用多种方法,而中国则较早使用了十进位制。由此说明(  )
A.地理环境决定区域 B.经济水平影响文明交流
C.区域文化在交融中发展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二、材料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1)图1是哪一大河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它的修建反映了古代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什么?请写出其地位。(4分)
(2)图2石柱上雕刻的法典是哪一文明古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请写出这部法典的地位。同时指出该文明古国的一大特征。(3分)
(3)图3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这一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在当时属于哪一等级?请写出这一等级的职责。(4分)
(4)上述图像反映的古代亚非文明成果都是什么政治制度下的产物?从经济角度看什么文明比较发达?(2分)
【答案】
(1)尼罗河流域。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称为“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4分)
(2)古巴比伦王国。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家庭奴隶制。(3分)
(3)制度:种姓制度。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等级:刹帝利。职责: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4分)
(4)奴隶主专制制度。农业文明。(2分)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知识建构】
【单元练习】
( )1.“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古代希腊
A.是欧洲文明之源 B.法学系统完整 C.神话影响广泛 D.哲学成就突出
( )2.公元前5世纪中后前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下列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B.外邦人与本邦公民同等政治权利
C.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 D.“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的实权
( )3.(2025 合肥三模)“它是氏族贵族与平民斗争和奴隶制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度,宣扬全体公民共同具有政治权利和义务”。材料描述的是
种姓制度 B.雅典民主政治 C.元首制 D.封君封臣制
( )4.历史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某同学所作的如图示意图,反映了
A.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B.罗马元老院的产生过程
C.希腊城邦的同盟体制 D.罗马帝国政权运行机制
(  )5.下列叙述属于亚历山大所为的是: ①兵不血刃进入埃及 ②灭波斯 ③打败罗马军队,控制意大利半岛 ④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⑤他在位时,雅典处于全盛时期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③⑤
( )6.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他每征服一个地方就要在当地兴建一座城市,各城市中希腊式的神庙、体育场等建筑也兼具了所征服地区的文化元素。这段话强调了
A.希腊文化的优越性 B.希腊文化的东方化
C.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D.东方文化的希腊化
(  )7.(2025 瑞昌市三模)亚历山大在其征服范围内大力推行“希腊化政策”:介绍希腊典籍,推广希腊语言,建造希腊式建筑,新建一系列希腊式城市,等等。这说明亚历山大的这些政策(  )
传播了民主法制思想 B.促进了文明向外扩散
C.导致其他地区的文明消亡 D.开启了文艺复兴运动
(  )8.(2025 定远县三模)以下是辩论赛中关于某历史事件正反双方的辩词(部分)。其辩论的主题应是(  )
A.种姓制度的是非 B.雅典民主政治的利弊
C.大化改新的成败 D.亚历山大东征的功过
(  )9.(2025 沁阳市一模)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能为此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亚历山大远征记》 B.位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C.传入中国的马铃薯 D.刻有希腊式长袍的印度佛像
(  )10.(2025 昭平县二模)伴随着东征,亚历山大采用波斯的宫廷礼仪,以入乡随俗的态度对待中亚的服饰和饮食等风俗习惯,并建立希腊式城邦。这体现了亚历山大东征(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B.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加强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D.显示了古希腊制度的优越性
( )11.儒略历的诞生可以说是罗马时代比较重要的科学史事件。儒略历是阳历,它比较精确的符合地球上节气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很有利,所以很受人们的欢迎。儒略历的制定者
A.凯撒 B.屋大维 C.伯里克利 D.亚历山大
( )12.古代罗马法律制度比较完备,《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法典》分别属于哪一时期的成就?
A.①③ B.②③ C.②⑤ D.④⑤
( )13.[2025南京鼓楼二模]屋大维执政期间不仅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而且还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据此可判断屋大维执政时期罗马建立了
A.城邦制 B.议会制 C.联邦制 D.元首制
( )14.柏拉图认为,古埃及人的激情更多是追求物质的富饶,他们没有希腊人这种对知识的热爱。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及建立种姓制度 B.埃及法学系统完整
C.希腊发展海外贸易 D.希腊哲学成就突出
( )15.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
B.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
C.东方文明发明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D.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 )16.根据现有史料可知,人类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古代文明。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域,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它们各有特点,自成体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
A.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 B.体现明显的多元特点
C.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 D.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知识建构】
【单元练习】
( )1.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读表,该单元的目录应该是
第三单元 ______________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第8课 西欧庄园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走向近代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 )2.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下列国家中,不信仰基督教的是
A.法兰克王国 B.查理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 )3.史料一般分为“史实”与“史论”等类型。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B.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
C.基督教在1世纪创立于巴勒斯坦地区 D.481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 )4.在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一向以司法审判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的角色在乡村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B.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
C.审判依据是习惯法或村法 D.不会维护佃户的利益
( )5.据记载,中国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形同井字,称为井田。一井分为9个方块,周围的8块田由8户耕种,谓之私田,私田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中间是公田,由8户共耕,收入全归封邑贵族所有。由材料可知,井田制与西欧庄园的土地制度有何共同点
A.土地都属于国家所有 B.土地都来自于上级分封
C.都存在劳役地租形式 D.都属于封建土地所有制
( )6.“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材料中的“链条”是指
A.城市自治 B.西欧庄园 C.封赐土地 D.金钱赎买
( )7.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庄园里的佃户承担的义务不包括
A.为领主耕种“自营地” B.向教会缴纳“什一税”
C.按规定出席庄园法庭 D.为领主开垦“共用地”
( )8.自由的城市是“中世纪底最鲜艳的花朵”。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A. 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B. 封建主日益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C. 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D. 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 )9.“仅1100 -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可能
A.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 B.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 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 )10.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 )11.“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他们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推断材料中“他们”的身份是
A.古代日本的部民 B.租地农场的农民
C.西欧庄园的佃户 D.雅典的公民
( )12.“中世纪城市和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培育了全新的文化精神和教育事业。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因为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材料表明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A.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B.是建设西欧庄园的需求
C.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结果 D.是强化王权的政治力量
( )13.[2025南京市鼓楼二模]西欧“封建主的禁用权受到严格的限制,城市每年按固定的数额向封建主纳税,后者不得再随意设关卡、不得收市场税、不能有专卖权、不得欠债不还。”材料体现了“城市”
A.具有一定自由和特权 B.依据习惯法限制领主
C.摆脱了国王领主控制 D.手工业者和商人分化
( )14.[2025南京鼓楼二模]拜占庭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采用罗马式建筑技术,但其内部镶嵌画却以希腊神话人物形象描绘基督教故事,壁画中还融入了波斯风格的几何图案。这体现拜占庭文化具有
A.融合性 B.民族性 C.野蛮性 D.世俗性
( )15.“它对中世纪西方有非凡贡献:罗马法、希腊典籍、基督教同盟;海上贸易也刺激了西方经济中心的苏醒。”“它”是
A.雅典城邦 B.罗马共和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二、材料题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① 图②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商业、手工业提供了比较充足的粮食、原料,刺激了消费,从而扩大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从9世纪末起,西欧城市就已开始逐渐增多,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大量出现,许多旧城市也增加了人口、扩大了规模。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①的名称并说明该仪式明确的双方关系的特点;分析图②所反映的组织形式及其所有者;据图②指出全体佃户都可以使用的共用地。(5分)
(2)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旧城市”的影响;列举一例“新城市”并说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5分)
(3)综合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1世纪时,西欧发展的状况。(2分)
16.(12分)
(1)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1分);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起;契约性;1分);庄园(1分);领主(1分);林地(1分);
(2)农业生产的进步(农业为商业、手工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消费);商品市场的扩大,推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分);人口增加(规模扩大1分);巴黎位于塞纳河畔,交通便利(伦敦位于泰晤士河边,交通便利:2分)
(3)(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出现了许多城市(1个角度1分;2分)。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
【知识建构】
【单元练习】
( )1.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明治维新
( )2.以下关于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②改革后天皇制度被废除
③特点是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 ④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②④
( )3.日本某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用“遣唐使把中国搬到了日本”来形容日本对隋唐文化的移植。这次“文化移植”使日本发生的实质变化是
A.引进了隋唐的先进制度 B.幕府掌握了实权
C.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D.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4.下面是某同学研究性学习资料内容。由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彼得一世改革罗斯福新政
A.古代欧亚国家的发展 B.近代资本主义的扩展
C.现代政治制度的变化 D.世界各国的改革创新
( )5.8世纪,帝国疆域最大,帝国内人才辈出、巨著联珠、群星璀璨,更重要的是它承前启后、沟通东西,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欧亚文明的发展,此国家是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查理曼帝国
( )6.“他采用协议的形式规范来自麦加的穆斯林与麦地那穆斯林的关系,……共同组成统一的社会群体。”材料叙述的是
A.领主对佃户的管理 B.西欧城市自由与自治
C.国家对部民的统治 D.阿拉伯国家雏形产生
( )7.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的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阿拉伯人
A.发明了这套数码 B.传播了西方文化
C.创立了伊斯兰教 D.推动了科学发展
( )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其历史公众号上推送了探究性学习资源包,请你为该资源包命名
①图片集:《武士道的传承》②书籍:《先知的故事汇编》③视频:《孝德天皇的抉择》④论文:《真假“阿拉伯数字”》
A.古代欧洲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古代亚非文明 D.封建时代的亚洲
( )9.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②伊斯兰教创立
③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④穆罕默德占领麦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二、材料题
10.(11分)公元8世纪前后,帝国闪耀,群星璀璨。法兰克王国、阿拉伯帝国、中国唐朝等同时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给历史留下了不同的印记。请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改新派执政后……废除部民制代之以班田收授制,为新国家奠定了基础,从而改变了政权性质,使之成了为新的封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改新确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大大削弱了他们(氏族豪强)的传统特权,限制了为争夺土地和人民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世界史 古代史编》
材料三 9世纪初到11世纪初,……帝国臻于极盛……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同样很重要,……君士坦丁堡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8世纪历史地图》,指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是哪个国家?伴随着这一帝国的扩张,哪一宗教不断向外传播?(2分)
(2)这一帝国在医学和文学上的突出成就分别是什么?(举两例)(2分)
(3)依据材料二,归纳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依据材料三指出“帝国臻于极盛”的原因是什么?该帝国灭亡于哪一年?列举一个君士坦丁堡在法学上“保存”的事例。(3分)
(5)综上,归纳古代文化发展的特性。(2分)
【答案】
(1)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
(2)《医学集成》、《医典);《天方夜谭》。
(3)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4)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1453年;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或《法学汇纂》。
(5)多元性(独特性),共容性(传承性、交融性),发展的不平衡性。(言之有理即可)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
【知识建构】
【单元练习】
( )1.“14世纪后……一些富有眼光和胆识的农民利用土地的贬值承租或购买土地,并面向市场经营。”材料描述的是
A.西欧庄园的流行 B.城市的重新兴起
C.租地农场的产生 D.手工工场的出现
( )2.如图所示是13世纪欧洲出现的新现象。这说明
A.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化 B.租地农场的出现
C.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性 D.工业革命的兴起
( )3.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该运动兴起奠定经济基础的是
A.西欧封君封臣制普遍实行 B.庄园经济盛行一时
C.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 D.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 )4.“这场运动……之后扩展到西欧各国,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扩展”后的代表人物有
A.但丁 B.莎士比亚 C.哈格里夫斯 D.达尔文
( )5.从“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西方传承了一种文明特质。这一“特质”的内涵是(  )
A.人文精神 B.契约精神 C.法律至上 D.分权制衡
( )6.“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人文主义”与“海外冒险”分别体现的事件是(  )
A.文艺复兴和光荣革命 B.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和三角贸易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 )7.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有学者认为全球化始于如图所示的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线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8.他率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穿越了大西洋,后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接下来三个月的航行,风平浪静。他在菲律宾群岛被土著杀死,剩下的船员经印度洋,绕过非洲返回西班牙。该航行
A.最早到达印度 C.开启三角贸易 B.发现美洲大陆 D.穿越了太平洋
( )9.马克思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里,马克思旨在
A.肯定英国殖民统治的积极性 B.凸显欧洲殖民侵略的破坏性
C.指出西方殖民活动的双重性 D.体现西方生产方式的建设性
( )10.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结论。
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欧洲殖民者从事黑奴贸易,赚取高额利润
B.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C.欧洲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D.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居民采取种族灭绝政策
( )11.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历史。如果从这种角度看待殖民扩张,下列表述合适的是
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D.“带着血泪的进步”
( )12.如图是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学习成果汇报卡。它的研究主题应是
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 B.郑和下西洋与物种交流
C.新物种与明清人口增长 D.殖民掠夺与三角贸易兴起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格(每空1分)。
(2)综上所述,概括西欧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转变。(2分)
答案:
(1)①基督;②土地的封赐;③庄园;④手工业(商业);⑤商业(手工业);⑥市民;⑦大学;⑧租地农场;⑨手工工场;⑩资本主义。
(2)由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知识建构】
【单元练习】
( )1.下面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14世纪前后 14—16世纪 1492年 1688年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哥伦布到达美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A.欧洲的社会转型 B.欧洲的思想解放
C.欧洲的革命运动 D.欧洲与世界的联系
( )2.理清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如图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序示意图,其中“光荣革命”应该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3.下列关于《独立宣言》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B.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但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
C.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事实上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D.宣告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平等的,且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4.如图是小史同学阅读的某本历史书的目录,第三章的标题最可能是
A.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
B.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C.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后果
D.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 )5.美国建国者从历代的相关制度中获得借鉴,并把它们加以改造,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据此可知,美国政体的特征是
A.联邦制 B.分权制衡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
( )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对进口货物或出口货物征收任何税款。同时最高法院还进一步解释了关于联邦对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管辖权,尤其强调联邦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而非各州。材料主要反映1787年宪法
A.强化联邦政府的权力 B.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
C.赋予最高法院征税权 D.剥夺地方的立法权力
( )7.“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18 世纪,“这个国家”爆发的战争
A.沉重打击了本国封建势力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推动了法国大革命 D.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8.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对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比较,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都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C.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D.都产生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 )9.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影响。下列对法国革命进程中的大事评述正确的是
A.颁布《人权宣言》,成为当今很多国家民法典的参照蓝本
B.制定1791年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C.处死路易十六,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
D.颁布《拿破仑法典》,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文献
( )10.林 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中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人权文献。下列关于上述三部人权文献共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在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颁布
C.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原则 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 )11.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都体现了
A.确立民主共和国的希塑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的诉求 D.反对殖民压迫的要求
二、材料题
12.(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
——《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二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郑重宣布;……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作为自由独立的国家,有权宣战、缔和、结盟、通商和独立国家有权去做的一切行动。
——《独立宣言》
材料三 “1791年宪法”在正文中宣布: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在选举制度上,宪法规定年满25岁的男子享有公民权,但又按其财产多少将他们划分成有选举权的“积极公民”和无选举权的“消极公民”。
——《法国通史》
请回答:
(1)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于哪部文献颁布后?据材料一,指出“这些制度”的作用。(3分)
(2)《独立宣言》发表于哪场战争中?据材料二,写出这场战争的性质。“我们”独立后通过哪部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体?结合所学知识,这部宪法有什么不足之处?(5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1791年宪法”是哪场革命的产物?它落实了这场革命中哪一文献的原则?指出材料所体现出的这部文献的基本原则。(3分)
(4)综上所述,概括早期资产阶级获取和巩固政权的方式。(2分)
【答案】
(1)《权利法案》;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
(2)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不足之处: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
(3)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权等基本原则。
(4)获取政权的方式: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巩固政权的方式:通过立法的手段。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知识建构】
【单元练习】
( )1.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出现三股进步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这主要缘于(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 )2.“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与陆地轨道运输的结合,使人类社会进入铁路运输时代。”开启“铁路运输时代”的是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 )3.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770年的45%降到了1841年的22%,工业则从24%上升至34%,由此可以推断出英国
A.已经完全实现了工业化 B.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C.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 D.工业化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 )4.19世纪英国和爱尔兰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如图)。他们每早挨家挨户拜访客户,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办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叫醒工”这一职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B.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C.人们时间观念增强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5.西方“步入近代”的过程: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  )
A.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 )6.如图为19世纪中期英国的一幅漫画,画面中肮脏不堪的泰晤士河老爹将他的三个“子女”,即“白喉”(diphtheria)、“淋巴结核”(serofula)和“霍乱”(cholera)献给伦敦美女城。该图主要讽刺了
A.建造大楼劳民伤财,铺张浪费
B.泰晤士河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
C.工业革命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
D.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
( )7.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材料评述的是工业革命的(  )
A.原因 B.背景 C.过程 D.影响
( )8.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致赞同了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原理,并委托他俩起草宣言,1848年宣言正式出版。该宣言
A. 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 导致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
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 标志着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 )9.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他还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 B.资本原始积累具有残酷性
C.资本主义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D.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生产力
( )10.列宁认为:“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在这里,他阐述了
A.《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条件 B.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C.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D.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 )11.1880年,恩格斯写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后,这一著作陆续被译为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这说明,当时欧洲
A.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B.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 各国无产阶级已经实现联合 D. 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
( )12.“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前行唱了百余年的这首歌有着永恒的精神感召。因为只要世界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不等,人民存在着对生命自由的渴望,这首歌就有存在的共鸣环境。”材料中的“这首歌”是
A.《马赛曲》 B.《国际歌》 C.《英雄交响曲》 D.《义勇军进行曲》
二、材料题
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5-185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产量由4000万码增加到20亿码……煤炭产量增加到4950万吨……生铁产量在1847-1848年达到270万吨。19世纪中叶,英国的钢铁产量与棉布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煤炭产量则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总和的两倍。1860年,英国的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英国生产的工业品却占世界工业品的40%-50%。
——《世界现代化历程 总论卷》
材料二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仅仅为改善生活条件反对个别资本家的经济斗争,发展到为争取政治权利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既迫切地要求革命理论的指导,又为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世界史 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英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并概括其共同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5分)
(2)材料二中“新的阶段”指的是什么?写出“革命理论”的名称和该理论诞生的标志。(3分)
(3)综上所述,概括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的特性。(2分)
【答案】
(1)棉纺织业、钢铁工业、煤炭工业。产量增加。英国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
(2)争取政治权利,进行政治斗争。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加剧,工人运动逐渐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