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卷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妖娆(ráo) 亵渎(xiè) 箴言(jiān) 矫揉造作(jiǎo)B. 濡养(rú) 诓骗(kuāng) 恣睢(zì) 前仆后继(pū)C. 褴褛(lǚ) 端详(xiáng) 拮据(jù) 根深蒂固(dì)D. 栈桥(zhàn) 阔绰(chuò) 勾当(gōu) 孜孜不倦(zī)2.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做事总是鸠占鹊巢,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B. 这篇文章语言矫揉造作,读来令人耳目一新。C.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前仆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D. 他的一番高谈阔论,让在场的专家都自惭形秽。(二)古诗文积累(10分)3. 默写填空(6分)(1)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3)《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古诗词鉴赏(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这首词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比少年与"而今"对"愁"的不同感受,表达了词人________的情感。(2分)(2)简析"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深层含义。(2分)二、阅读理解(6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12分)《精神的三间小屋》(节选)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5. 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6.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3分)7. 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作者说安放自身的小屋"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3分)8.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精神小屋"的理解。(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12分)《敬业与乐业》(节选)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9.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0.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敬业"?(3分)11. 文中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什么作用?(3分)12.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乐业"的理解。(4分)(二)古诗文阅读(2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13.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越明年:________ (2)百废具兴:________(3)不以物喜:________ (4)居庙堂之高:________14. 翻译句子。(4分)(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5. 文中"古仁人之心"指什么?(2分)16.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先忧后乐"精神的理解。(2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7-18题。(6分)《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17. 诗中"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什么?(2分)18. 赏析最后两句的深刻含义。(4分)比较阅读,完成19-21题。(8分)【甲】《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乙】《湖心亭看雪》(节选)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19. 两文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20. 比较两文作者的情感态度。(3分)21. 两文在语言表达上各有什么特色?(3分)(三)名著阅读(10分)22. 根据《艾青诗选》内容完成题目。(5分)(1)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等。(2分)(2)简析《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情感内涵。(3分)23. 根据《水浒传》内容完成题目。(5分)(1)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体现了他________的性格特点。(1分)(2)比较武松与林冲的人物形象差异。(4分)三、写作(60分)2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教材中《精神的三间小屋》告诉我们:"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岳阳楼记》则展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请以"心灵的居所"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 答案:B解析:A项"箴"应读zhēn;C项"据"应读jū;D项"勾"应读gòu。"箴言"指劝诫的话,"拮据"指经济窘迫,都是易错读音。2. 答案:C解析:A项"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居所,与语境不符;B项"矫揉造作"含贬义,与"耳目一新"矛盾;D项"自惭形秽"指因不如别人而惭愧,使用不当。(二)古诗文积累(10分)3. 默写填空(6分)(1)露从今夜白(2)蜡炬成灰泪始干(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本题考查课标要求背诵篇目,注意(3)题要完整写出对偶句,不能只写半句。4. 古诗词鉴赏(4分)(1)对比 饱经沧桑后的无奈与苦涩(2分)解析:上片"少年"与下片"而今"形成时间对比,"不识愁"与"识尽愁"构成情感对比。(2)表面写秋凉,实则含蓄表达心中难以言说的愁苦,体现"欲说还休"的复杂心境。(2分)解析:此句用环境描写代替直抒胸臆,是辛弃疾"以景结情"的典型手法,需结合全词"愁"的主题分析。二、阅读理解(6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5. 答案:①盛放爱恨的情感小屋 ②安放事业的职业小屋 ③树立自我的精神小屋(3分)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需准确提取三个段落的中心句。每个要点1分,顺序可调。6. 答案:运用比喻修辞,将充满爱的小屋比作"金色池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爱的温暖与光明,增强感染力。(3分)解析:修辞判断1分,效果分析2分。要结合"光明温暖"的情感色彩作答。7. 答案: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自我价值,将全部精力投入外界,所以专门为自我保留精神空间反而显得"怪异"。(3分)解析:需联系文本中"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的反问句理解作者的批判态度。8. 答案示例:精神小屋如同心灵港湾,让我们在忙碌生活中保持精神独立。如学习中设立"阅读小屋",每天留出固定时间阅读,滋养心灵。(3分)解析:开放性试题,需包含"比喻理解"和"生活实例"两个要素,言之成理即可。9. 答案:人生在世,要敬业也要乐业。(2分)解析:论点提取题,需综合两个段落的首句概括。10. 答案:①专心致志,心无旁骛;②忠实于所做之事;③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3分)解析:信息筛选题,对应原文"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等句,每点1分。11. 答案:①作为道理论据增强说服力;②引出"乐业"的重要性;③体现传统文化底蕴。(3分)解析:引用作用题,需从论证功能、结构作用和文化价值三个维度作答。12. 答案示例:作为学生,我发现当以快乐心态学习时效率更高。如解数学题,从抗拒到主动钻研,发现逻辑之美后,学习变成享受。(4分)解析:需包含"观点阐述"和"具体事例",体现从"敬业"到"乐业"的升华过程。(二)古诗文阅读(26分)13. 答案:(1)到 (2)同"俱",全、都 (3)因为 (4)指朝廷(4分)解析:文言实词解释题,注意(2)题通假字和(4)题借代用法。14. 答案:(1)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2分)(2)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2分)解析:翻译题需落实关键词:(1)"衔""吞"的拟人化翻译;(2)"先""后"的时间状语位置。15. 答案:不以环境好坏和个人得失而改变的心志,始终忧国忧民的情怀。(2分)解析:内容理解题,要紧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忧其民""忧其君"的关系。16. 答案示例:这种精神在当代体现为社会责任意识。如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正是"先忧后乐"的生动实践。(2分)解析:拓展延伸题,需结合具体社会现象,体现传统精神的当代价值。17. 答案: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重重阻碍。(2分)解析:意象分析题,需结合李白被排挤的政治背景理解象征意义。18. 答案:这两句在反复慨叹"行路难"后陡然振起,表现诗人冲破阻碍的坚定信念。"长风破浪"化用宗悫典故,展现豪迈气概;"济沧海"象征实现理想,整句体现乐观进取精神。(4分)解析:赏析题需从结构作用、用典手法、情感表达三个层面作答,每点1分,表述1分。19. 答案:甲文从宏观到微观,全景式描写;乙文聚焦特写,突出雪后空灵之境。(2分)解析:比较阅读题,甲文"环滁皆山→西南诸峰→醉翁亭"的空间顺序与乙文"上下一白→长堤一痕"的特写形成对比。20. 答案:相同点:都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不同点:欧阳修是与民同乐的豁达,张岱是遗世独立的高洁。(3分)解析:情感比较题,相同点1分,不同点2分。需结合《醉翁亭记》"太守之乐"与《湖心亭看雪》"独往"分析。21. 答案:甲文多用判断句("...也")和递进句式,节奏明快;乙文善用白描,简洁传神,如"上下一白"。(3分)解析:语言风格题,甲文特点1.5分(判断句+递进式),乙文特点1.5分(白描+例句)。(三)名著阅读(10分)22. 答案:(1)土地 太阳(或"黎明""火把")(2分)(2)直抒胸臆,表达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泪水"与"深沉"形成强烈情感张力,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3分)解析:(1)题考查艾青诗歌核心意象;(2)题需分析设问修辞与"土地"意象的象征意义。23. 答案:(1)嫉恶如仇(或"见义勇为")(1分)(2)武松:刚烈果断,主动反抗(如血刃潘金莲);林冲:隐忍退让,被迫反抗(如火烧草料场才彻底觉醒)。(4分)解析:人物比较题,需结合典型情节分析。每人特点2分(性格1分+事例1分)。三、写作(60分)24. 评分标准【一类文(54-60分)】紧扣"心灵空间"主题,能结合《精神的三间小屋》《岳阳楼记》深度思考。如:- 从"情感小屋"谈亲情滋养- 从"不以物喜"谈心灵境界要求:立意深刻,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事例典型。【二类文(45-53分)】主题明确,能联系教材内容。如:- 描述自己的"读书小屋"- 讨论心灵减压的重要性要求:观点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三类文(36-44分)】基本符合题意,但内容较单薄。如:- 简单叙述一个"安静空间"- 对课文理解较浅显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四类文(35分以下)】偏离题意或内容空洞。备注:字数不足300字,评分不超过3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