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新邵广益世才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24七上·新邵月考)太空因宇宙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环境因素,能快速培育出植株高大、果形增大、抗虫害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的“太空蔬菜”。它既可现摘现吃、新鲜美味,又能对密闭仓内的物质循环及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已在海南、新疆等地建立了多个太空育种基地,太空育种的数量和应用范围处于世界第一位。下图示意神舟十七号航天员采摘的“太空蔬菜”。完成下面小题。1.“太空蔬菜”能够种植主要得益于( )A.产量高 B.航天员数量的增加C.科学技术的进步 D.蔬菜的市场需求大2.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太空种子的优势是( )①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②降低育种成本③增强抗病虫害能力④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1.C2.D【知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解析】【点评】太空蔬菜是将普通蔬菜种子搭载于航天卫星,经过太空失重、缺氧等特殊环境变化,内部结构发生激变,返回地面后,经农业专家多年培育而成的一种蔬菜。从安全角度说明中国要推广太空种子的原因:目前我国农田单产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广种植太空良种,可提升作物单产,增加粮食供应,利于保障粮食安全。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太空蔬菜的培育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量高、航天员数量的增加以及蔬菜市场需求大小关联不大。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太空蔬菜” 植株高大、果形增大、抗虫害能力强、生长周期短。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太空种子可以①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③增强抗病虫害能力;④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但推广太空种子需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会②增加育种成本 。故D①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024七上·新邵月考)从认识地球到探索宇宙,中国航天梦正一步步实现。2022年9月1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和刘洋进行了任务中的首次出舱活动,再一次带领我们欣赏浩瀚宇宙。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4.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5.下列天体系统不包含月球的是( )A.地月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可观测宇宙【答案】3.C4.D5.B【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太空探索的意义;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解析】【点评】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3.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②“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是1970年;③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2003;①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是2022年。 即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是②③①。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A不符合题意;B.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不符合题意;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天体是火星,C不符合题意;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球和月亮组成地月系;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是属于可观测宇宙。但月球不属于河外星系。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2024七上·新邵月考)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识点】太空探索的意义【解析】【分析】太空中生物资源并不“丰富”,目前太空探索中,开发利用太空生物资源不是主要意义,且太空环境特殊,生物生存条件严苛,①错误;太空具有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特殊物理环境,可利用这些环境进行科学实验,比如材料科学实验、生命科学实验等,②正确;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有助于人类了解太空环境,为未来太空生存、星际移民等做准备,③正确;人类探索太空过程中,能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包括中国方案在内的智慧与方案,促进太空的和平开发与利用,④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我国探索太空的意义在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太空探索也有助于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为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提供新领域。此外,它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2024七上·新邵月考)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完成下面小题。7.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A.圆形 B.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球体C.椭圆 D.球体8.今天人们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 )A.参加环球航行 B.参与大地测量C.观测月相变化 D.观看地球卫星照片【答案】7.D8.D【知识点】地球的形状【解析】【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在科学不很发达的情况下,有“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后来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通过观察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今天人们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观看地球卫星照片。而 参加环球航行、 参与大地测量 、 观测月相变化都太复杂,也不直观。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2024七上·新邵月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答案】C【知识点】地球的形状【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所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③天圆地方→②观察太阳和月亮推测→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验证→①地球卫星图片直观确认,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一根据太阳和月亮推测地球的形状一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10.(2024七上·新邵月考)关于地球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千米 B.地球的赤道半径约6357千米C.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D.地球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答案】C【知识点】地球的大小【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024七上·新邵月考)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由图可知( )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纬度越高纬线越长C.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圆圈 D.所有经线相互平行12.与图中150°E共同组成经线圈的是( )A.120°W B.30°W C.30°E D.20°W【答案】11.A12.B【知识点】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解析】【点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经线都是半圆形,纬线都是圆形(极点除外);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经线长度都相等,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纬线都相互平行。在地球仪上,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这两条经线必须符合以下特点:度数相加等于180°;一条是西经,另一条必须是东经(0°和180°经线除外)。11.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符合题意;B.纬度越高,纬线越短,B不符合题意;C.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半圆,C不符合题意;D.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纬线相互平行,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这两条经线度数相加之和必须为180°;而且其中一条是西经,另一条是东经,因此与150°E经线相对的经线是30°W。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024七上·新邵月考)读“经纬网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3.丁地的经纬度是( )A.(60°W,40°N) B.(20°N,120°E)C.(20°E,120°N) D.(20°S,120°W)14.甲位于的半球(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15.甲在丁的什么方位( )A.西北 B.正北 C.正南 D.正西【答案】13.B14.A15.D【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解析】【点评】利用经纬网判读方向,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能是正北、正南;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只能是正东、正西。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也不在同一条纬线的两点,要判断两点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的南北方向。13.在经纬网上。纬度向北增大则为北纬,用N表示;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用S表示;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用E表示;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用W表示。故丁地的经纬度是(20°N,120°E),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4.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甲地纬度向北增大,是北纬,位于北半球;甲地经度在20°W一160°E之间,位于东半球,所以甲位于北半球、东半球,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5.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甲和丁在同一条纬线上,甲在丁的正西方,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024七上·新邵月考)2023年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1月3日至5日在西安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以“硬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6.西安的地理位置是( )A.34.1°N,108.5°W B.34.1°N,108.5°EC.34.1°S,108.5°W D.34.1°S,108.5°E17.关于西安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地区C.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地区 D.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地区18.宜宾位于西安的(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答案】16.B17.A18.D【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解析】【点评】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是北温带,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北极圈至北极点是北寒带,南极圈至南极点是南寒带。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16.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N),向南增大为南纬(S);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E),向西增大为西经(W)。符合该范围的选项是34.1°N,108.5°E,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全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安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8.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时,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宜宾位于西安的西南方,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19.(2024七上·新邵月考)贝贝是天文爱好者,晴朗夜晚,贝贝面向北极星站立,他的前方是(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答案】D【知识点】方向判断【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晴朗夜晚,贝贝面向北极星站立,他的前方是北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野外方向的判别,知道北极星指向北方是答题的关键,比较简单。20.(2024七上·新邵月考)小明的爸爸是一名海员,一天他打电话告诉小明数:“我现在的位置北边是北半球,南边是南半球,东边是西半球,西边是东半球。”小明爸爸的位置是( )A.0°,0° B.0°,180° C.0°,20°W D.0°,160°E【答案】D【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线和经度【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明爸爸北边是北半球,南边是南半球,因此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上,其纬度是0°; 东边是西半球,西边是东半球 ,应该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160°E线上。即其位置是 0°,160°E。 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160°E向东至20°W为西半球。21.(2024七上·新邵月考)我们学习利用经纬线网可以( )A.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B.更好的认识地球的形状C.了解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D.认识经纬线长短的变化【答案】A【知识点】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解析】【分析】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可以确定一个点,我们学习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因此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通讯、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但利用经纬网并不能认识地球的形状;半球的划分及经纬线长短的变化都不是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经纬网的主要作用是 精确定位地球表面任意位置 ,并广泛应用于导航、气象、军事等领域。 核心功能 :(1) 定位功能 :通过经度和纬度的交点,可唯一确定地球上任意地点的地理坐标,实现厘米级精度的全球定位。 (2)方向判定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地投影图中,经线呈放射状,便于极区导航。 (3) 距离计算 :同一经线上纬度差1°约111公里;纬线长度随纬度升高递减,需结合余弦函数计算经度差距离。 应用领域 :(1)航海与航空 :实时定位船舶、飞机位置,规划大圆航线(最短路径)。 (2)气象与气候研究 :划分气候带,分析台风路径等空间分布规律。 (3)军事与救援 :精确制导武器定位、灾害救援坐标标定。 (4)时间系统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划分24个时区,协调全球时间。 22.(2024七上·新邵月考)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 )A.0°纬线上 B.0°经线上 C.北纬80° D.南极点【答案】D【知识点】重要经纬线;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解析】【解答】所有的经线都连接南北极点,所以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南北极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的相关知识,属基础题。23.(2024七上·新邵月考)我国北极考察队顺利到达北极,将五星红旗插在北极点上,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是(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答案】C【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端,任何一点都在北极点的南方。因此将五星红旗插在北极点上,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是南方。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4.(2024七上·新邵月考)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吻合的地点是( )A.0°,80°N B.80°E,40°NC.10°E,10°S D.18°W,0°【答案】D【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大小【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坐地日行”是指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八万里”是赤道的周长,为4万千米(8万里)。因此要想“坐地日行八万里”,只有在赤道上才可以实现。综合分析可知,四选项地点中只有D点位于赤道上,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吻合。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25.(2024七上·新邵月考)已知甲点的经纬度为(60°N,130°E),乙点的经纬度为(20°S,90°W),甲在乙的(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答案】B【知识点】利用经纬网定向【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点的纬度为60°N,乙点的经纬度为20°S,因此甲位于乙的北方;甲点的经度为130°E,乙点的经度为90°W,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甲位于乙的西方。综合分析,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 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二、综合题(共3大题,每空2分,共50分)26.(2024七上·新邵月考)根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地理实验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地理实践是学习地理的最好方式。请和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完成地球仪模型的制作。【实践主题】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如图1)。【实践操作】(1)认识地球仪:图1的丙图中端点a是 、端点b是 ,连接ab的地轴是假想的轴。(2)操作步骤:在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注意地轴倾斜与地面成 度角【实践思考】(3)图2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仪模型作品。图中C是 (经/纬)线,D是 (经/纬)线。【实践应用】(4)读图3,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点位于 (东/西)半球;B点位于 (南/北)半球;A点位于B点的 方向。(5)试比较图3中阴影①和阴影②的面积。阴影① 阴影②(填大于/小于/等于)【答案】北极点;南极点;66.5;经;纬;30°N,150°W;西;北;西南;大于【知识点】地球仪;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线和经度【解析】【分析】(1)读图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端点a位于地球的最北端,是北极点; 端点b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南极点;连接ab则为地轴,是假想的轴。(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注意地轴倾斜与地面成66.5度角。(3)读图2分析可知,图中C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因此是经线;D线垂直于经线且为圆圈,因此是纬线。(4)读图3分析可知,A位于赤道以北,是北纬,因此纬度为30°N;经度位于180°经线以东,为西经,因此经度为150°W。即A点的经纬度坐标为(30°N,150°W)。其他为东半球,A点的经度为150°W,位于西经20°W向西至160°E,因此位于西半球。B点位于赤道以北,因此位于北半球;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分析可知,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5)读图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阴影①和阴影②跨经纬度度数相同,但①区域纬度位置比②低,所在纬线比②长,因此实际范围比②大。故答案为:(1)北极点;南极点;(2)66.5;(3)经;纬;(4)(30°N,150°W);西;北;西南;(5)大于。【点评】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叫两极:地球的最北端叫北极,地球的最南端叫南极。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经线都是半圆形,纬线都是圆形(极点除外);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经线长度都相等,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纬线都相互平行。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7.(2024七上·新邵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是 ;B是 ;D是 ;E是 ;H是 ;(2)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 行星。(3)小行星带位于 和 两个行星轨道之间。(填行星名称)(4)太阳是一颗 (恒星/行星)。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 (一致/不一致)。【答案】(1)太阳;木星;天王星;火星;海王星(2)类地行星(3)火星;木星(4)恒星;一致【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分析可知,A是太阳;B是木星,D是天王星,E是火星,H是海王星。(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E是火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火星直径约为6794千米,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火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既稀薄又寒冷;火星表面几乎没有液态水,但存在地下水涌出的现象,并且两极存在大量的水冰 。因此火星的结构特征属于类地行星。(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两个行星轨道之间,聚集了大量的小行星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阳是一颗恒星。 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都是一致的,都是自西向东。故答案为:(1)太阳;木星;天王星;火星;海王星;(2) 类地行星 ;(3)火星;木星;(4)恒星;一致。【点评】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的一个特殊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主要受到太阳和木星的引力作用而保持在特定的轨道上。小行星带的存在是因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火星和木星之间的空当地带未能积聚形成一颗大行星,从而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故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恒星是由高温等离子体构成的天体,其核心通过氢核聚变反应持续释放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向外辐射光和热。恒星的质量通常在0.08至100倍太阳质量之间,核心温度可达数百万至数亿开尔文。典型代表如太阳,是一颗主序星,质量约为1.99×1030千克,核心温度约为1500万K。恒星研究是现代天体物理的基础,对揭示宇宙的物质构成、时间演化、重元素起源以及类地行星系统的形成机制具有核心意义。(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A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太阳;B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5的木星,D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7的天王星,E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4的火星,H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8的海王星。(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E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4的火星,火星的基本参数包括: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直径约为6794千米,约为地球的一半。火星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公转周期约为687天,是地球的两倍 。火星的地形特征显著,表面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火星上最大的火山是奥林帕斯山,最大的峡谷是水手号峡谷 。火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既稀薄又寒冷。火星表面几乎没有液态水,但存在地下水涌出的现象,并且两极存在大量的水冰 。故火星的结构特征属于类地行星。(3)读图结合所学可知,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的一个特殊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主要受到太阳和木星的引力作用而保持在特定的轨道上。小行星带的存在是因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火星和木星之间的空当地带未能积聚形成一颗大行星,从而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故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4)太阳是一颗恒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 具有同向性,即它们都以相同的方向绕太阳公转,从西向东旋转。这一特性使得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此外,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表现出共面性;而它们的公转轨道也近似圆形,表现出近圆性。这些特性共同构成了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基本规律。28.(2024七上·新邵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一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10°S, );B点的地理坐标(20°S, )。从南北半球看,两点均位于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 半球,B点位于 半球。(2)图二中B点的地理坐标是 。【答案】(1)150°E;170°E;东;西(2)(30°S,170°W)【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解析】【分析】(1)读图1分析可知,图中纬度向南越来越大,是南纬;经度向东越来越大,是东经,因此A点的地理坐标是(10°S,150°E),B点的地理坐标(20°S,170°E)。A点经度是150°E,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因此属于东半球;B点经度是170°E,位于20°W以西,160°E以东,因此属于西半球。(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有两条10°纬线,其中北部的为10°N,南部的为10°S,这两条纬线中间的纬线为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因此分析可知,B点位于30°S纬线上;图中C所在经线应为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B点位于180°经线以东,是西经,因此经度是170°W。即B点的地理坐标是(30°S,170°W)。故答案为:(1)150°E;170°E;东;西;(2) (30°S,170°W) 。【点评】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东西半球是以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的,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其经度范围为20°W—0°—160°E;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其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10°S,150°E),B点的地理坐标(20°S,170°E)。地球东西半球是以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的,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其经度范围为20°W—0°—160°E;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其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东半球,B点位于西半球。(2)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B点位于30°S纬线上,170°W经线上,故B点的地理坐标是(30°S,170°W)。1 / 1湖南省新邵广益世才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24七上·新邵月考)太空因宇宙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环境因素,能快速培育出植株高大、果形增大、抗虫害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的“太空蔬菜”。它既可现摘现吃、新鲜美味,又能对密闭仓内的物质循环及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已在海南、新疆等地建立了多个太空育种基地,太空育种的数量和应用范围处于世界第一位。下图示意神舟十七号航天员采摘的“太空蔬菜”。完成下面小题。1.“太空蔬菜”能够种植主要得益于( )A.产量高 B.航天员数量的增加C.科学技术的进步 D.蔬菜的市场需求大2.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太空种子的优势是( )①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②降低育种成本③增强抗病虫害能力④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24七上·新邵月考)从认识地球到探索宇宙,中国航天梦正一步步实现。2022年9月1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和刘洋进行了任务中的首次出舱活动,再一次带领我们欣赏浩瀚宇宙。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4.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5.下列天体系统不包含月球的是( )A.地月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可观测宇宙6.(2024七上·新邵月考)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24七上·新邵月考)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完成下面小题。7.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A.圆形 B.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球体C.椭圆 D.球体8.今天人们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 )A.参加环球航行 B.参与大地测量C.观测月相变化 D.观看地球卫星照片9.(2024七上·新邵月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10.(2024七上·新邵月考)关于地球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千米 B.地球的赤道半径约6357千米C.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D.地球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2024七上·新邵月考)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由图可知( )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纬度越高纬线越长C.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圆圈 D.所有经线相互平行12.与图中150°E共同组成经线圈的是( )A.120°W B.30°W C.30°E D.20°W(2024七上·新邵月考)读“经纬网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3.丁地的经纬度是( )A.(60°W,40°N) B.(20°N,120°E)C.(20°E,120°N) D.(20°S,120°W)14.甲位于的半球(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15.甲在丁的什么方位( )A.西北 B.正北 C.正南 D.正西(2024七上·新邵月考)2023年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1月3日至5日在西安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以“硬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6.西安的地理位置是( )A.34.1°N,108.5°W B.34.1°N,108.5°EC.34.1°S,108.5°W D.34.1°S,108.5°E17.关于西安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地区C.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地区 D.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地区18.宜宾位于西安的(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19.(2024七上·新邵月考)贝贝是天文爱好者,晴朗夜晚,贝贝面向北极星站立,他的前方是(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20.(2024七上·新邵月考)小明的爸爸是一名海员,一天他打电话告诉小明数:“我现在的位置北边是北半球,南边是南半球,东边是西半球,西边是东半球。”小明爸爸的位置是( )A.0°,0° B.0°,180° C.0°,20°W D.0°,160°E21.(2024七上·新邵月考)我们学习利用经纬线网可以( )A.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B.更好的认识地球的形状C.了解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D.认识经纬线长短的变化22.(2024七上·新邵月考)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 )A.0°纬线上 B.0°经线上 C.北纬80° D.南极点23.(2024七上·新邵月考)我国北极考察队顺利到达北极,将五星红旗插在北极点上,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是(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24.(2024七上·新邵月考)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吻合的地点是( )A.0°,80°N B.80°E,40°NC.10°E,10°S D.18°W,0°25.(2024七上·新邵月考)已知甲点的经纬度为(60°N,130°E),乙点的经纬度为(20°S,90°W),甲在乙的(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二、综合题(共3大题,每空2分,共50分)26.(2024七上·新邵月考)根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地理实验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地理实践是学习地理的最好方式。请和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完成地球仪模型的制作。【实践主题】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如图1)。【实践操作】(1)认识地球仪:图1的丙图中端点a是 、端点b是 ,连接ab的地轴是假想的轴。(2)操作步骤:在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注意地轴倾斜与地面成 度角【实践思考】(3)图2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仪模型作品。图中C是 (经/纬)线,D是 (经/纬)线。【实践应用】(4)读图3,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点位于 (东/西)半球;B点位于 (南/北)半球;A点位于B点的 方向。(5)试比较图3中阴影①和阴影②的面积。阴影① 阴影②(填大于/小于/等于)27.(2024七上·新邵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是 ;B是 ;D是 ;E是 ;H是 ;(2)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 行星。(3)小行星带位于 和 两个行星轨道之间。(填行星名称)(4)太阳是一颗 (恒星/行星)。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 (一致/不一致)。28.(2024七上·新邵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一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10°S, );B点的地理坐标(20°S, )。从南北半球看,两点均位于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 半球,B点位于 半球。(2)图二中B点的地理坐标是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D【知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解析】【点评】太空蔬菜是将普通蔬菜种子搭载于航天卫星,经过太空失重、缺氧等特殊环境变化,内部结构发生激变,返回地面后,经农业专家多年培育而成的一种蔬菜。从安全角度说明中国要推广太空种子的原因:目前我国农田单产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广种植太空良种,可提升作物单产,增加粮食供应,利于保障粮食安全。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太空蔬菜的培育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量高、航天员数量的增加以及蔬菜市场需求大小关联不大。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太空蔬菜” 植株高大、果形增大、抗虫害能力强、生长周期短。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太空种子可以①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③增强抗病虫害能力;④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但推广太空种子需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会②增加育种成本 。故D①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答案】3.C4.D5.B【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太空探索的意义;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解析】【点评】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3.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②“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是1970年;③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2003;①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是2022年。 即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是②③①。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A不符合题意;B.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不符合题意;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天体是火星,C不符合题意;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球和月亮组成地月系;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是属于可观测宇宙。但月球不属于河外星系。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答案】B【知识点】太空探索的意义【解析】【分析】太空中生物资源并不“丰富”,目前太空探索中,开发利用太空生物资源不是主要意义,且太空环境特殊,生物生存条件严苛,①错误;太空具有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特殊物理环境,可利用这些环境进行科学实验,比如材料科学实验、生命科学实验等,②正确;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有助于人类了解太空环境,为未来太空生存、星际移民等做准备,③正确;人类探索太空过程中,能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包括中国方案在内的智慧与方案,促进太空的和平开发与利用,④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我国探索太空的意义在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太空探索也有助于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为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提供新领域。此外,它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答案】7.D8.D【知识点】地球的形状【解析】【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在科学不很发达的情况下,有“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后来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通过观察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今天人们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观看地球卫星照片。而 参加环球航行、 参与大地测量 、 观测月相变化都太复杂,也不直观。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9.【答案】C【知识点】地球的形状【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所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③天圆地方→②观察太阳和月亮推测→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验证→①地球卫星图片直观确认,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一根据太阳和月亮推测地球的形状一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10.【答案】C【知识点】地球的大小【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答案】11.A12.B【知识点】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解析】【点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经线都是半圆形,纬线都是圆形(极点除外);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经线长度都相等,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纬线都相互平行。在地球仪上,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这两条经线必须符合以下特点:度数相加等于180°;一条是西经,另一条必须是东经(0°和180°经线除外)。11.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符合题意;B.纬度越高,纬线越短,B不符合题意;C.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半圆,C不符合题意;D.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纬线相互平行,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这两条经线度数相加之和必须为180°;而且其中一条是西经,另一条是东经,因此与150°E经线相对的经线是30°W。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答案】13.B14.A15.D【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解析】【点评】利用经纬网判读方向,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能是正北、正南;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只能是正东、正西。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也不在同一条纬线的两点,要判断两点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的南北方向。13.在经纬网上。纬度向北增大则为北纬,用N表示;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用S表示;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度,用E表示;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度,用W表示。故丁地的经纬度是(20°N,120°E),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4.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甲地纬度向北增大,是北纬,位于北半球;甲地经度在20°W一160°E之间,位于东半球,所以甲位于北半球、东半球,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5.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甲和丁在同一条纬线上,甲在丁的正西方,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16.B17.A18.D【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解析】【点评】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是北温带,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北极圈至北极点是北寒带,南极圈至南极点是南寒带。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16.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N),向南增大为南纬(S);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E),向西增大为西经(W)。符合该范围的选项是34.1°N,108.5°E,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全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安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8.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时,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宜宾位于西安的西南方,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19.【答案】D【知识点】方向判断【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晴朗夜晚,贝贝面向北极星站立,他的前方是北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野外方向的判别,知道北极星指向北方是答题的关键,比较简单。20.【答案】D【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线和经度【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明爸爸北边是北半球,南边是南半球,因此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上,其纬度是0°; 东边是西半球,西边是东半球 ,应该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160°E线上。即其位置是 0°,160°E。 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160°E向东至20°W为西半球。21.【答案】A【知识点】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解析】【分析】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可以确定一个点,我们学习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因此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通讯、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但利用经纬网并不能认识地球的形状;半球的划分及经纬线长短的变化都不是利用经纬网的目的。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经纬网的主要作用是 精确定位地球表面任意位置 ,并广泛应用于导航、气象、军事等领域。 核心功能 :(1) 定位功能 :通过经度和纬度的交点,可唯一确定地球上任意地点的地理坐标,实现厘米级精度的全球定位。 (2)方向判定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地投影图中,经线呈放射状,便于极区导航。 (3) 距离计算 :同一经线上纬度差1°约111公里;纬线长度随纬度升高递减,需结合余弦函数计算经度差距离。 应用领域 :(1)航海与航空 :实时定位船舶、飞机位置,规划大圆航线(最短路径)。 (2)气象与气候研究 :划分气候带,分析台风路径等空间分布规律。 (3)军事与救援 :精确制导武器定位、灾害救援坐标标定。 (4)时间系统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划分24个时区,协调全球时间。 22.【答案】D【知识点】重要经纬线;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解析】【解答】所有的经线都连接南北极点,所以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南北极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的相关知识,属基础题。23.【答案】C【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端,任何一点都在北极点的南方。因此将五星红旗插在北极点上,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是南方。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4.【答案】D【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大小【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坐地日行”是指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八万里”是赤道的周长,为4万千米(8万里)。因此要想“坐地日行八万里”,只有在赤道上才可以实现。综合分析可知,四选项地点中只有D点位于赤道上,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吻合。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25.【答案】B【知识点】利用经纬网定向【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点的纬度为60°N,乙点的经纬度为20°S,因此甲位于乙的北方;甲点的经度为130°E,乙点的经度为90°W,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甲位于乙的西方。综合分析,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 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6.【答案】北极点;南极点;66.5;经;纬;30°N,150°W;西;北;西南;大于【知识点】地球仪;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线和经度【解析】【分析】(1)读图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端点a位于地球的最北端,是北极点; 端点b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南极点;连接ab则为地轴,是假想的轴。(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注意地轴倾斜与地面成66.5度角。(3)读图2分析可知,图中C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因此是经线;D线垂直于经线且为圆圈,因此是纬线。(4)读图3分析可知,A位于赤道以北,是北纬,因此纬度为30°N;经度位于180°经线以东,为西经,因此经度为150°W。即A点的经纬度坐标为(30°N,150°W)。其他为东半球,A点的经度为150°W,位于西经20°W向西至160°E,因此位于西半球。B点位于赤道以北,因此位于北半球;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分析可知,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5)读图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阴影①和阴影②跨经纬度度数相同,但①区域纬度位置比②低,所在纬线比②长,因此实际范围比②大。故答案为:(1)北极点;南极点;(2)66.5;(3)经;纬;(4)(30°N,150°W);西;北;西南;(5)大于。【点评】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叫两极:地球的最北端叫北极,地球的最南端叫南极。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经线都是半圆形,纬线都是圆形(极点除外);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经线长度都相等,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纬线都相互平行。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7.【答案】(1)太阳;木星;天王星;火星;海王星(2)类地行星(3)火星;木星(4)恒星;一致【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读图分析可知,A是太阳;B是木星,D是天王星,E是火星,H是海王星。(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E是火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火星直径约为6794千米,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火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既稀薄又寒冷;火星表面几乎没有液态水,但存在地下水涌出的现象,并且两极存在大量的水冰 。因此火星的结构特征属于类地行星。(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两个行星轨道之间,聚集了大量的小行星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阳是一颗恒星。 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都是一致的,都是自西向东。故答案为:(1)太阳;木星;天王星;火星;海王星;(2) 类地行星 ;(3)火星;木星;(4)恒星;一致。【点评】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的一个特殊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主要受到太阳和木星的引力作用而保持在特定的轨道上。小行星带的存在是因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火星和木星之间的空当地带未能积聚形成一颗大行星,从而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故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恒星是由高温等离子体构成的天体,其核心通过氢核聚变反应持续释放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向外辐射光和热。恒星的质量通常在0.08至100倍太阳质量之间,核心温度可达数百万至数亿开尔文。典型代表如太阳,是一颗主序星,质量约为1.99×1030千克,核心温度约为1500万K。恒星研究是现代天体物理的基础,对揭示宇宙的物质构成、时间演化、重元素起源以及类地行星系统的形成机制具有核心意义。(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A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太阳;B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5的木星,D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7的天王星,E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4的火星,H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8的海王星。(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E是距离太阳位置排序第4的火星,火星的基本参数包括: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直径约为6794千米,约为地球的一半。火星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公转周期约为687天,是地球的两倍 。火星的地形特征显著,表面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火星上最大的火山是奥林帕斯山,最大的峡谷是水手号峡谷 。火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既稀薄又寒冷。火星表面几乎没有液态水,但存在地下水涌出的现象,并且两极存在大量的水冰 。故火星的结构特征属于类地行星。(3)读图结合所学可知,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的一个特殊区域,聚集了大量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主要受到太阳和木星的引力作用而保持在特定的轨道上。小行星带的存在是因为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火星和木星之间的空当地带未能积聚形成一颗大行星,从而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故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4)太阳是一颗恒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 具有同向性,即它们都以相同的方向绕太阳公转,从西向东旋转。这一特性使得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此外,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表现出共面性;而它们的公转轨道也近似圆形,表现出近圆性。这些特性共同构成了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基本规律。28.【答案】(1)150°E;170°E;东;西(2)(30°S,170°W)【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解析】【分析】(1)读图1分析可知,图中纬度向南越来越大,是南纬;经度向东越来越大,是东经,因此A点的地理坐标是(10°S,150°E),B点的地理坐标(20°S,170°E)。A点经度是150°E,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因此属于东半球;B点经度是170°E,位于20°W以西,160°E以东,因此属于西半球。(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有两条10°纬线,其中北部的为10°N,南部的为10°S,这两条纬线中间的纬线为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因此分析可知,B点位于30°S纬线上;图中C所在经线应为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B点位于180°经线以东,是西经,因此经度是170°W。即B点的地理坐标是(30°S,170°W)。故答案为:(1)150°E;170°E;东;西;(2) (30°S,170°W) 。【点评】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东西半球是以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的,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其经度范围为20°W—0°—160°E;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其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10°S,150°E),B点的地理坐标(20°S,170°E)。地球东西半球是以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的,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其经度范围为20°W—0°—160°E;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其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东半球,B点位于西半球。(2)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B点位于30°S纬线上,170°W经线上,故B点的地理坐标是(30°S,170°W)。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南省新邵广益世才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 湖南省新邵广益世才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