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60分)
1.(2024七上·东莞期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读人类不同阶段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古代的“天圆地方”说、月食发生时月面阴影的边缘呈弧形、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C。
【点评】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024七上·东莞期中)人类自远古时代就对浩瀚的宇宙有着无尽的想象。随着对关键技术的持续攻关,中国逐步具备了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和应用能力。地球是目前已知宇宙中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图示意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太空探索的部分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离太阳最近 B.地球属于太阳系
C.地球不属银河系 D.地球不适合生存
3.读图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B.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C.太阳系 总星系 银河系 地月系
D.总星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答案】2.B
3.B
【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
【解析】【点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2.A、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不是地球,A错误;
B、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属于太阳系,B正确;
C、阳系属于银河系,地球属于太阳系,所以地球也属于银河系,C错误;
D、地球是目前已知宇宙中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是适合生存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3.析地球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因此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正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东莞期中)读下面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点位于②点的______方向(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5.图中①点的经纬度是(  )
A.(60°E,60°N) B.(60°W,60°S)
C.(60°W,60°N) D.(60°E,60°S)
6.关于图中②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②点位于中纬度
B.图中②点有太阳直射现象
C.从东西半球看,②点位于东半球
D.从南北半球看,②点位于北半球
【答案】4.A
5.A
6.B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点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4. 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确定方向。因此图中的①位于②的东北方向。
故答案为:A。
5.判读南纬、北纬的方法: ①有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②无赤道,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判读东经、西经的方法: ①有0°经线,则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②有180°经线,则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判读东经、西经的方法:西增西经,东增东经。该点经纬度位置是(60°N、60°E),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故答案为:A。
6.由图可知,图中的②经纬度是(20°S、40°W)。高中底纬的划分:30°纬线是中低纬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的分界线,30°和60°纬线不属于高中低纬度,该点位于低纬度;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有阳光直射现象;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东莞期中)某地理小组在学习中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7.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是(  )
A.面对地球仪,自东向西拨动 B.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
C.从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拨动 D.从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拨动
8.该实验目的是演示(  )
A.五带的划分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四季的变化 D.昼夜更替
9.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旋转180°,会发现图中甲点(  )
A.一直处于白天 B.一直处于黑夜
C.由白天变成黑夜 D.由黑夜变成白天
【答案】7.B
8.D
9.C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间,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
7.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是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顺时针。
故答案为:B。
8.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故答案为:D。
9.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图可知,图中甲点此时正值白天,自西向东缓缓拨动,甲点将由白天变成黑夜。
故答案为:C。
(2024七上·东莞期中)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读图,判断北半球冬至(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11.地球公转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2.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  )
A.时间差异 B.四季变化
C.昼夜交替 D.太阳东升西落
【答案】10.C
11.B
12.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示意图判读:1、确认夏至;2、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确定其他节气;3、在节气旁标注时间和昼夜长短情况。
10.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故答案为:C。
11.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故答案为:B。
1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东莞期中)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启了天问之旅。探测器将绕地飞行约200天并进入火星轨道,之后一台火星车将被降落到火星表面,并工作90天。据之前的探测器发现: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CO2,占95%,氮占3%,水汽含量很少,在火星上可拍摄到呈淡蓝色光的太阳。结合“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天问一号在前往火星的过程中(  )
A.不是天体 B.没有穿越地月系
C.远离太阳 D.需要穿越小行星带
14.地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有高等智慧生命的天体,与火星相比,其优越的自身条件是(  )
A.稳定的太阳光照 B.适宜的大气条件
C.安全的宇宙环境 D.相同的公转轨道
【答案】13.C
14.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太阳系是一个宏大的星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八大行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以及其他天体。太阳不仅是太阳系的中心,也是整个太阳系能量的主要来源,提供了维持行星运动所需的光和热。
13.为从地球到火星,中间是广阔的宇宙空间,存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区域,所以“天问一号”需要穿越这些区域才能到达火星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远离太阳。
故答案为:C。
14.地球之所以成为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高等智慧生命的天体,是因为它具备了一系列独特的自然条件,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东莞期中)下图是小华绘制的学校平面图,但老师发现图中基本信息不够全面,需要补充完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没有指向标,只知道花坛在宿舍楼的西南方向,则图中左上角空白处应绘制的指向标是(  )
A. B.
C. D.
16.在图中量得校门距离花坛3厘米,而实地距离为27米,则该图的比例尺应为(  )
A.1:9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900米
C.1/4500 D.
【答案】15.C
16.A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缺一不可。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花坛在宿舍楼的西南方向”,北方向应指向校门方向。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1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题干中给出校门到花坛的图上距离为3米,实地距离为27米,比例尺=3÷2700=1/900。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2024七上·东莞期中)老师带同学们去了郊区的小鹿山春游,在老师的指导下,华华同学绘制了该山体示意图和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没有表示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陡崖
18.华华给同学们介绍图中山体部位,其中正确的是(  )
A.a与e对应,表示山谷 B.b与h对应,表示山脊
C.c与g对应,表示鞍部 D.d与f对应,表示山峰
19.若同学们想沿河行走,应选择(  )
A.e处 B.f处 C.g处 D.h处
【答案】17.D
18.C
19.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山顶(山峰):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顶。
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就是山脊。
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就是山谷。
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陡崖:数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相交一处时,该处的地形部位为陡崖。
17.图中a为山峰,b为山谷,c为鞍部,d为山脊,e为山峰,g为鞍部,h为山谷,f为山脊。因此没有表现出的地形部位为陡崖。
故答案为:D。
18.A、a与e对应为山峰,A错误;
B、b与h对应为山谷,B错误;
C、c和g对应为鞍部,C正确;
D、d与f对应为山脊,D错误;
故答案为:C。
19.山谷容易发育河流,因此同学们向沿着河流行走,应该选择b或h处。
故答案为:D。
(2024七上·东莞期中)中考新考法地理实验课堂上张老师通过将量杯中的红墨水倒入可存颜料液体的亚克力板的大洲轮廓内,蓝墨水倒入大洲轮廓外的大洋中,观察红、蓝墨水的使用量让学生加深对地球海陆分布特点的认识。读实验结果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  )
A.红、蓝墨水用量一样多
B.红墨水用量少于蓝墨水
C.红墨水用量多于蓝墨水
D.红墨水与蓝墨水的使用比例约为7:3
21.实验结束后,根据红、蓝墨水的分布可以看出(  )
A.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C.海洋和陆地分布很均匀 D.海洋之间彼此相连
【答案】20.B
21.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点评】不论将地球分为怎样两个相等的半球,始终是海洋的面积多于地球,地球的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但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20.地球上的海陆面积比大致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的面积更大;
故答案为:B。
21.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A错误;
B.北半球的陆地面积仍然是小于海洋的,B错误;
C.世界上海陆分布不均,C错误;
D.海洋之间彼此相连,大陆之间不是,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七上·东莞期中)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4月9日18时31分在尼科巴群岛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读尼科巴群岛所处板块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尼科巴群岛发生地震原因是(  )
A.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B.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带
C.位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 D.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3.下列现象中,与板块运动无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大 B.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C.荷兰填海造陆 D.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24.当地震发生时避灾逃生行为可取的是(  )
A.高处跳楼逃生 B.乘电梯快速下楼
C.向窗外大声呼救 D.躲到卫生间墙角
【答案】22.A
23.C
24.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正确的防震措施: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22.读图分析可知,尼科巴群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壳活动活跃,因此该区域多地震。尼科巴群岛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东非大裂谷和红海面积不断扩大是由于板块的张裂拉伸造成的;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是由于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造成的。荷兰填海造陆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与板块运动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震发生时:从高处跳楼逃生、 乘电梯快速下楼 、 向窗外大声呼救都是非常危险的。而卫生间空间小,墙角处建筑物支撑作用强,地震时不易垮塌,所以地震发生时可躲到卫生间墙角。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简答题(共40分)
25.(2024七上·东莞期中)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如何    其周期有多长   
(2)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则②③④对应节气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3)杭州亚运会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与①②③④中的哪一点最近    此时杭州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如何   
(4)当地球公转至④处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哪里    此时的澳大利亚是哪个季节    杭州正午的建筑物影长如何   
【答案】(1)自西向东;一年
(2)夏至,秋分、冬至
(3)③;昼变短,夜变长
(4)南回归线;夏;最长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
(1)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地球公转示意图判读:1、确认夏至;2、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确定其他节气;3、在节气旁标注时间和昼夜长短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3)由题干可知,杭州亚运会期间是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此时地球公转到秋分和冬至之间,位于③附近,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杭州白昼时间正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
(4)当地球公转至④处时,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澳大利亚正值夏季,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日影达到一年中最长。
故答案为:(1)自西向东;一年(2)夏至;秋分;冬至(3) ③ ;昼变短,夜变长(4)南回归线;夏;最长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1)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叫作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读图分析,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日期分别是3月21日前后、6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分别对应二分二至日,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3) 读图分析,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日期分别是3月21日前后、6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杭州亚运会期间是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地球公转至③附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杭州白昼时间正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
(4)当地球公转至④处时,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南半球获得的光热丰富,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夏季,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建筑物的日影达到一年中最长。
26.(2024七上·东莞期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小明与爷爷一起住在杨家镇,他们决定重阳节当天一起去登山。小明准备了杨家镇附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图)。
(1)考虑到爷爷年岁较大,不宜消耗过多体力,出发当天,小明用等高线地形图知识向爷爷推荐的哪条路线   (在线路“I”或“Ⅱ”之中)是最好的 小明向爷爷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2)在登山途中,爷爷指着山上一段古长城告诉小明,“因地形,用险制塞”和“就地取材”是历代修筑长城的重要经验,该段长城是沿哪种地形部位修建的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明与爷爷登上山顶看见了他们俩居住的杨家镇,利用地形图判断杨家镇在山顶的什么方向    通过计算,小明告诉爷爷,他们俩站的山顶与杨家镇的高差大约是多少   
(4)小明最后带爷爷在山顶附近观赏自然风光,忽然听到水流撞击岩石的声音,他们循声走过去,在甲处可以看到什么景观    晚上回家后,小明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绘制了如下四幅地形剖面图,请你判断下图中哪条是沿着图中纬线40°42'绘制的   (填序号)
【答案】(1)I;Ⅰ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登山省力
(2)山脊;山脊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符合“用险制塞”的原则;山脊上石头等材料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进行修建。
(3)东南;550-600米
(4)甲;①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
(1)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小明推荐I线作为与爷爷共同登山的首选路线,理由是I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更安全省力。
(2)该段长城是沿山脊修建的。山脊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符合“用险制塞”的原则;同时,山脊上石头等材料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进行修建。
(3)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确定方向。由图可知,杨家镇在山顶的东南方向。同一等高线地形图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为等高距,地点地面某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图中等高距为50米。山顶的海拔位于550-600米之间,杨家镇的海拔位于50-100米之间,故山顶与杨家镇的高差大约是450-550米之间。
(4)图中甲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且位于山谷中,可形成瀑布。读图可知,沿着图中纬线40°42',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只有①图符合,故选①。
故答案为:(1) I ; I 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登山省力 (2) 山脊 ; 山脊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符合“用险制塞”的原则;同时,山脊上石头等材料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进行修建 (3)东南;550-600(4)甲; ①
【点评】山顶(山峰):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顶。
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就是山脊。
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就是山谷。
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陡崖:数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相交一处时,该处的地形部位为陡崖。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小明推荐I线作为与爷爷共同登山的首选路线,理由是I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更安全省力。
(2)由题干可知,该段长城是沿山脊修建的。判断的依据是“因地形,用险制塞”和“就地取材”这两个原则。山脊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符合“用险制塞”的原则;同时,山脊上石头等材料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进行修建。
(3)带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来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知,杨家镇在山顶的东南方向。图中等高距为50米。山顶的海拔位于550-600米之间,杨家镇的海拔位于50-100米之间,故山顶与杨家镇的高差大约是450-550米之间。
(4)依据位置,图中甲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且位于山谷中,可形成瀑布。读图可知,沿着图中纬线40°42',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只有①图符合,故选①。
1 / 1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60分)
1.(2024七上·东莞期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读人类不同阶段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2024七上·东莞期中)人类自远古时代就对浩瀚的宇宙有着无尽的想象。随着对关键技术的持续攻关,中国逐步具备了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和应用能力。地球是目前已知宇宙中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图示意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太空探索的部分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离太阳最近 B.地球属于太阳系
C.地球不属银河系 D.地球不适合生存
3.读图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B.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C.太阳系 总星系 银河系 地月系
D.总星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2024七上·东莞期中)读下面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点位于②点的______方向(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5.图中①点的经纬度是(  )
A.(60°E,60°N) B.(60°W,60°S)
C.(60°W,60°N) D.(60°E,60°S)
6.关于图中②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②点位于中纬度
B.图中②点有太阳直射现象
C.从东西半球看,②点位于东半球
D.从南北半球看,②点位于北半球
(2024七上·东莞期中)某地理小组在学习中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7.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是(  )
A.面对地球仪,自东向西拨动 B.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
C.从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拨动 D.从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拨动
8.该实验目的是演示(  )
A.五带的划分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四季的变化 D.昼夜更替
9.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旋转180°,会发现图中甲点(  )
A.一直处于白天 B.一直处于黑夜
C.由白天变成黑夜 D.由黑夜变成白天
(2024七上·东莞期中)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读图,判断北半球冬至(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11.地球公转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2.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  )
A.时间差异 B.四季变化
C.昼夜交替 D.太阳东升西落
(2024七上·东莞期中)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启了天问之旅。探测器将绕地飞行约200天并进入火星轨道,之后一台火星车将被降落到火星表面,并工作90天。据之前的探测器发现: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CO2,占95%,氮占3%,水汽含量很少,在火星上可拍摄到呈淡蓝色光的太阳。结合“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天问一号在前往火星的过程中(  )
A.不是天体 B.没有穿越地月系
C.远离太阳 D.需要穿越小行星带
14.地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有高等智慧生命的天体,与火星相比,其优越的自身条件是(  )
A.稳定的太阳光照 B.适宜的大气条件
C.安全的宇宙环境 D.相同的公转轨道
(2024七上·东莞期中)下图是小华绘制的学校平面图,但老师发现图中基本信息不够全面,需要补充完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没有指向标,只知道花坛在宿舍楼的西南方向,则图中左上角空白处应绘制的指向标是(  )
A. B.
C. D.
16.在图中量得校门距离花坛3厘米,而实地距离为27米,则该图的比例尺应为(  )
A.1:9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900米
C.1/4500 D.
(2024七上·东莞期中)老师带同学们去了郊区的小鹿山春游,在老师的指导下,华华同学绘制了该山体示意图和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没有表示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陡崖
18.华华给同学们介绍图中山体部位,其中正确的是(  )
A.a与e对应,表示山谷 B.b与h对应,表示山脊
C.c与g对应,表示鞍部 D.d与f对应,表示山峰
19.若同学们想沿河行走,应选择(  )
A.e处 B.f处 C.g处 D.h处
(2024七上·东莞期中)中考新考法地理实验课堂上张老师通过将量杯中的红墨水倒入可存颜料液体的亚克力板的大洲轮廓内,蓝墨水倒入大洲轮廓外的大洋中,观察红、蓝墨水的使用量让学生加深对地球海陆分布特点的认识。读实验结果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  )
A.红、蓝墨水用量一样多
B.红墨水用量少于蓝墨水
C.红墨水用量多于蓝墨水
D.红墨水与蓝墨水的使用比例约为7:3
21.实验结束后,根据红、蓝墨水的分布可以看出(  )
A.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C.海洋和陆地分布很均匀 D.海洋之间彼此相连
(2024七上·东莞期中)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4月9日18时31分在尼科巴群岛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读尼科巴群岛所处板块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尼科巴群岛发生地震原因是(  )
A.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B.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带
C.位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 D.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3.下列现象中,与板块运动无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大 B.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C.荷兰填海造陆 D.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24.当地震发生时避灾逃生行为可取的是(  )
A.高处跳楼逃生 B.乘电梯快速下楼
C.向窗外大声呼救 D.躲到卫生间墙角
二、简答题(共40分)
25.(2024七上·东莞期中)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如何    其周期有多长   
(2)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则②③④对应节气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3)杭州亚运会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与①②③④中的哪一点最近    此时杭州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如何   
(4)当地球公转至④处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哪里    此时的澳大利亚是哪个季节    杭州正午的建筑物影长如何   
26.(2024七上·东莞期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小明与爷爷一起住在杨家镇,他们决定重阳节当天一起去登山。小明准备了杨家镇附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图)。
(1)考虑到爷爷年岁较大,不宜消耗过多体力,出发当天,小明用等高线地形图知识向爷爷推荐的哪条路线   (在线路“I”或“Ⅱ”之中)是最好的 小明向爷爷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2)在登山途中,爷爷指着山上一段古长城告诉小明,“因地形,用险制塞”和“就地取材”是历代修筑长城的重要经验,该段长城是沿哪种地形部位修建的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明与爷爷登上山顶看见了他们俩居住的杨家镇,利用地形图判断杨家镇在山顶的什么方向    通过计算,小明告诉爷爷,他们俩站的山顶与杨家镇的高差大约是多少   
(4)小明最后带爷爷在山顶附近观赏自然风光,忽然听到水流撞击岩石的声音,他们循声走过去,在甲处可以看到什么景观    晚上回家后,小明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绘制了如下四幅地形剖面图,请你判断下图中哪条是沿着图中纬线40°42'绘制的   (填序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古代的“天圆地方”说、月食发生时月面阴影的边缘呈弧形、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C。
【点评】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2.B
3.B
【知识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
【解析】【点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2.A、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不是地球,A错误;
B、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属于太阳系,B正确;
C、阳系属于银河系,地球属于太阳系,所以地球也属于银河系,C错误;
D、地球是目前已知宇宙中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是适合生存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3.析地球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因此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正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答案】4.A
5.A
6.B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点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4. 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确定方向。因此图中的①位于②的东北方向。
故答案为:A。
5.判读南纬、北纬的方法: ①有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②无赤道,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判读东经、西经的方法: ①有0°经线,则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②有180°经线,则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判读东经、西经的方法:西增西经,东增东经。该点经纬度位置是(60°N、60°E),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故答案为:A。
6.由图可知,图中的②经纬度是(20°S、40°W)。高中底纬的划分:30°纬线是中低纬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的分界线,30°和60°纬线不属于高中低纬度,该点位于低纬度;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有阳光直射现象;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故答案为:B。
【答案】7.B
8.D
9.C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间,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
7.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是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顺时针。
故答案为:B。
8.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故答案为:D。
9.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图可知,图中甲点此时正值白天,自西向东缓缓拨动,甲点将由白天变成黑夜。
故答案为:C。
【答案】10.C
11.B
12.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示意图判读:1、确认夏至;2、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确定其他节气;3、在节气旁标注时间和昼夜长短情况。
10.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故答案为:C。
11.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故答案为:B。
1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所以太阳公转也会给我们带来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故答案为:B。
【答案】13.C
14.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太阳系是一个宏大的星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八大行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以及其他天体。太阳不仅是太阳系的中心,也是整个太阳系能量的主要来源,提供了维持行星运动所需的光和热。
13.为从地球到火星,中间是广阔的宇宙空间,存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区域,所以“天问一号”需要穿越这些区域才能到达火星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远离太阳。
故答案为:C。
14.地球之所以成为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高等智慧生命的天体,是因为它具备了一系列独特的自然条件,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故答案为:B。
【答案】15.C
16.A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缺一不可。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5.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花坛在宿舍楼的西南方向”,北方向应指向校门方向。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16.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题干中给出校门到花坛的图上距离为3米,实地距离为27米,比例尺=3÷2700=1/900。故A正确,B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17.D
18.C
19.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山顶(山峰):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顶。
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就是山脊。
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就是山谷。
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陡崖:数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相交一处时,该处的地形部位为陡崖。
17.图中a为山峰,b为山谷,c为鞍部,d为山脊,e为山峰,g为鞍部,h为山谷,f为山脊。因此没有表现出的地形部位为陡崖。
故答案为:D。
18.A、a与e对应为山峰,A错误;
B、b与h对应为山谷,B错误;
C、c和g对应为鞍部,C正确;
D、d与f对应为山脊,D错误;
故答案为:C。
19.山谷容易发育河流,因此同学们向沿着河流行走,应该选择b或h处。
故答案为:D。
【答案】20.B
21.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点评】不论将地球分为怎样两个相等的半球,始终是海洋的面积多于地球,地球的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但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20.地球上的海陆面积比大致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的面积更大;
故答案为:B。
21.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A错误;
B.北半球的陆地面积仍然是小于海洋的,B错误;
C.世界上海陆分布不均,C错误;
D.海洋之间彼此相连,大陆之间不是,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22.A
23.C
24.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正确的防震措施: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22.读图分析可知,尼科巴群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壳活动活跃,因此该区域多地震。尼科巴群岛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东非大裂谷和红海面积不断扩大是由于板块的张裂拉伸造成的;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是由于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造成的。荷兰填海造陆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与板块运动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震发生时:从高处跳楼逃生、 乘电梯快速下楼 、 向窗外大声呼救都是非常危险的。而卫生间空间小,墙角处建筑物支撑作用强,地震时不易垮塌,所以地震发生时可躲到卫生间墙角。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5.【答案】(1)自西向东;一年
(2)夏至,秋分、冬至
(3)③;昼变短,夜变长
(4)南回归线;夏;最长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
(1)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地球公转示意图判读:1、确认夏至;2、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确定其他节气;3、在节气旁标注时间和昼夜长短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3)由题干可知,杭州亚运会期间是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此时地球公转到秋分和冬至之间,位于③附近,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杭州白昼时间正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
(4)当地球公转至④处时,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澳大利亚正值夏季,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日影达到一年中最长。
故答案为:(1)自西向东;一年(2)夏至;秋分;冬至(3) ③ ;昼变短,夜变长(4)南回归线;夏;最长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1)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叫作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读图分析,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日期分别是3月21日前后、6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分别对应二分二至日,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3) 读图分析,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日期分别是3月21日前后、6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杭州亚运会期间是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地球公转至③附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杭州白昼时间正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
(4)当地球公转至④处时,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南半球获得的光热丰富,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夏季,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建筑物的日影达到一年中最长。
26.【答案】(1)I;Ⅰ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登山省力
(2)山脊;山脊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符合“用险制塞”的原则;山脊上石头等材料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进行修建。
(3)东南;550-600米
(4)甲;①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
(1)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小明推荐I线作为与爷爷共同登山的首选路线,理由是I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更安全省力。
(2)该段长城是沿山脊修建的。山脊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符合“用险制塞”的原则;同时,山脊上石头等材料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进行修建。
(3)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的地图,按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确定方向。由图可知,杨家镇在山顶的东南方向。同一等高线地形图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为等高距,地点地面某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图中等高距为50米。山顶的海拔位于550-600米之间,杨家镇的海拔位于50-100米之间,故山顶与杨家镇的高差大约是450-550米之间。
(4)图中甲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且位于山谷中,可形成瀑布。读图可知,沿着图中纬线40°42',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只有①图符合,故选①。
故答案为:(1) I ; I 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登山省力 (2) 山脊 ; 山脊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符合“用险制塞”的原则;同时,山脊上石头等材料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进行修建 (3)东南;550-600(4)甲; ①
【点评】山顶(山峰):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顶。
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就是山脊。
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就是山谷。
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陡崖:数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相交一处时,该处的地形部位为陡崖。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小明推荐I线作为与爷爷共同登山的首选路线,理由是I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更安全省力。
(2)由题干可知,该段长城是沿山脊修建的。判断的依据是“因地形,用险制塞”和“就地取材”这两个原则。山脊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符合“用险制塞”的原则;同时,山脊上石头等材料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进行修建。
(3)带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来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知,杨家镇在山顶的东南方向。图中等高距为50米。山顶的海拔位于550-600米之间,杨家镇的海拔位于50-100米之间,故山顶与杨家镇的高差大约是450-550米之间。
(4)依据位置,图中甲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且位于山谷中,可形成瀑布。读图可知,沿着图中纬线40°42',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只有①图符合,故选①。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