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

资源简介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024七上·桂林月考)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下图示意太阳系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八大行星的公转中心是(  )
A.太阳 B.地球 C.水星 D.金星
2.地球在太阳系中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3.地球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分别是(  )
A.自东向西;一年 B.自西向东;一天
C.自东向西;一天 D.自西向东;一年
(2024七上·桂林月考)2024年4月24日,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科普系列展览上,人们排队体验VR太空探索、触屏感受未来月球科研站、漫步在航天产业成就展区,开启奇妙的“太空之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人们在体验VR太空探索时,可以看到地球的形状为(  )
A.圆弧 B.圆柱体 C.球体 D.正方体
5.科普讲解员为人们描述地球的大小可以通过(  )
①赤道所在位置②地球平均半径③地表海洋深度④地球表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在航天产业成就展区,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太空探索成就不包括(  )
A.建成“天宫”空间站 B.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C.成功发射“天问一号” D.高速铁路快速发展
7.我国不断探索太空的意义有(  )
①迅速占领地外空间②促进科技进步③寻找地外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④为战争做准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七上·桂林月考)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极地曙光号科考船途经图中的甲地时,收到一段来自(20°S,160°W)的座头鲸发声信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座头鲸发声信号的来源地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9.科考船上的队员从甲地前往座头鲸发声信号的来源地考察,行进方向应为(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024七上·桂林月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5座科学考察站。2024年2月7日,秦岭站建成并宣布开站,这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读南极上空俯视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顺时针 B.逆时针 C.自东向西 D.从南向北
11.图中我国纬度最高的南极科考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12.下列有关秦岭站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处北寒带 B.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C.地处南温带 D.位于南极点的北方
(2024七上·桂林月考)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世界上的四大湾区。下图为全球某时刻昼夜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四大湾区中,所在纬线最长的是(  )
A.纽约湾区 B.旧金山湾区
C.东京湾区 D.粤港澳大湾区
14.图中时刻(  )
A.纽约湾区正值日出 B.旧金山湾区正值日落
C.东京湾区处于深夜 D.粤港澳大湾区正值午后
15.(2024七上·桂林月考)北京时间2024年4月15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四维高景三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该卫星发射时,地球大致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
A.①②之间 B.①④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二、综合题(共4小题,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
16.(2024七上·桂林月考)读世界局部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小林和小红分别位于A点和B点,其中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填字母)点。
(2)小林所在的A点属于五带中的   ,该地   。
A.气候终年炎热 B.气候终年寒冷 C.四季变化明显 D.太阳终日不出
(3)小林与小红的说法中,可信的是   ,判断依据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分别为   经线和   经线。
(4)若小林与小红以相同的速度和相反的方向沿所在纬线环绕地球行走,他们能否相遇?请说明原因。
17.(2024七上·桂林月考)读经纬网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位于南半球的是   (填字母)。
(2)国庆节当天,地球在图2所示公转轨道中的位置最接近   (填序号),此时图1所示A、B、C、D四地中,昼夜平分的是   。
(3)当地球公转到图2所示③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纬线),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于   季,此后的一个月内,图1中A地白昼时间逐渐   (变长/变短)。
(4)图1中A、B、C、D四地,一天中最早看到太阳的是   地,这是因为地球自转方向为   ,位于   侧的地点能够较早看到日出。
18.(2024七上·桂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之后,江西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观察物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下表为同学们在冬至日不同时间测量并记录的竹竿影长,下图为同学们在活动期间绘制的竹竿影长示意图。
时间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竹竿影子长度/米 8.6 3.2 2.4 3.2 8.6
活动一:影长的日变化
(1)据表可知,一天中竹竿影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推测此现象与地球的________(运动方式)有关。
(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下列时间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是____(单项选择)。
A. 8:00 B. 10:00 C. 12:00 D. 14:00
活动二:影长的年变化
(3)某组同学分别在夏至日和冬至日进行观察并测绘了图1,但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和方向,推测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________(节气)日;A、B两图中的影子均朝向________方。
活动三:影长的地区差异
(4)冬至日这一天,家住南昌市的小明邀请家住北京市的表弟一起测量高度相同的两栋楼的正午影长,并绘制出图2。图中C、D两图影子长短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的________(经度/纬度)不同。由此推断,为了更好地采光,与南昌市相比,北京市的楼间距应该更________(大/小)一些。
19.(2024七上·桂林月考)暑假期间,小明跟随家人前往北极三岛旅行。读北极三岛旅游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站:冰岛。该岛地处   (低/中/高)纬度地区,优美独特的风景令小明印象深刻。
(2)第二站:格陵兰岛。小明一家从冰岛向西抵达格陵兰岛,该岛全年   (有/无)阳光直射,小明旅行期间该岛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3)第三站:斯瓦尔巴群岛。小明参观了位于该岛的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小明旅行期间,黄河站会出现   (极昼/极夜)现象。
(4)结束旅行后,请你结合“北极三岛”寒冷多风、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帮小明总结出旅行注意事项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探索太空
【解析】【点评】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1.读图分析可知,八大行星公转的中心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读图分析可知,甲是火星,乙是地球,丙是金星,丁是木星。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4.C
5.D
6.D
7.C
【知识点】探索太空
【解析】【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在科学不很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太空探索可以激发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人类的思考和创新。 太空探索也可以带来许多美好的体验和记忆,例如,月球登陆、空间行走等历史性事件,已经成为了人类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太空探索,人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宇宙,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和力量,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太空探索对人类有着重要的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和文化意义。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而人们在体验VR太空探索时,只能看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球的大小主要通过地球的平均半径、极半径、赤道半径、地球的表面积和赤道周长等数据表示。而赤道位置和地表海洋深度不能体现地球的大小。故D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我国的太空探索成就包括: 建成“天宫”空间站、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等。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属于陆地交通的发展,不属于太空探索。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我国不断探索太空 ,是为了②促进科技进步,③寻找地球外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而不是为了①迅速占领地球外空间,也不是④为战争做准备。故C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8.D
9.B
【知识点】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向
【解析】【点评】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8.根据题意可知, 座头鲸发声信号的来源地的经纬度是(20°S,160°W)。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点的经纬度为(20°N,160°E);②点的经纬度为(20°N,160°W);③点的经纬度为(20°S,160°E);④点的经纬度为(20°S,160°W)。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读图,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座头鲸发声信号的来源地在图中④地。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因此④点位于甲的东南方向。所以科考队要前往座头鲸发声信号的位置考察,其前行方向为东南。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10.A
11.C
12.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
【解析】【点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中国南极科考站现在有五个,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第五个科考站秦岭站。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 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 昆仑站建成于2009年1月27日; 泰山站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2024年2月7日,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城的第五座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10.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南极科考站中,昆仑站距离南极点最近,因此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南极科考站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秦岭站:
A.位于南极圈以南,属于南寒带,A不符合题意;
B.地球的最南端是南极点,B不符合题意;
C.位于南极圈以南,属于南寒带,C不符合题意;
D.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3.D
14.B
【知识点】纬线和纬度;昼夜更替
【解析】【点评】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有无数条,除两极外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纬线都自成圆圈(极点除外),都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南北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度数越大,长度越短。晨昏线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1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纬线长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即纬度越低,纬线越长。读图分析可知,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的纬度最低,因此所在的纬线最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纽约湾区正处黑夜,A不符合题意;
B.旧金山湾区正处于昏线上,因此正值日落,B符合题意;
C.东京湾区处于白天,C不符合题意;
D.粤港澳大湾区正值上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解析】【分析】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根据题意可知,卫星发射时间是2024年4月15日,处在春分至夏至之间,即图中①②之间。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6.【答案】(1)B
(2)热带;A
(3)小红;20°W;160°E
(4)不能;原因:二人位于不同的纬线,所有纬线相互平行,因此他们无法相遇。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经线和经度;五带划分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B两点都位于赤道以北,是北纬,因此A点纬度是20°N,位于低纬度;B点的纬度约是50°N,位于中纬度地。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A点位于20°N,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气候终年炎热。故A符合题意。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至160°E为西半球,20°W以东至160°E为东半球。读图分析可知,A点经度是0°,位于东半球;B点经度为110°E,位于东半球。因此故小红的说法是可信的。
(4)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小林和小红位于不同的纬线上,所有纬线相互平行,因此他们 以相同的速度和相反的方向沿所在纬线环绕地球行走,是无法相遇的。
故答案为:(1)B;(2)热带;A;(3)小红;20°W;160°E;(3) 不能;原因:二人位于不同的纬线,所有纬线相互平行,因此他们无法相遇。
【点评】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所有小于20度的西经度和小于160度的东经度都位于东半球,所有大于20度的西经度和大于160度的东经度都位于西半球。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经线都是半圆形,纬线都是圆形(极点除外);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经线长度都相等,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纬线都相互平行。
(1)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图中A点位于20°N,B点约位于50°N,因此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B点。
(2)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图中A点位于20°N,属于热带,获得太阳光热多,气候终年炎热。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A点经度是0°,在东半球;B点经度为110°E,在东半球;故小红的说法可信。
(4)由于纬线是互相平行的圆圈,所以小林与小红若同速同向沿所在的纬线环地球行走,他们不能相遇。
17.【答案】(1)C
(2)②;B
(3)南回归线;夏;变长
(4)D;自西向东;东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南北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BCD四点中,C位于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AD位于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B位于赤道上,地跨南北半球。
(2)读图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国庆节是10月1日,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最接近②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读图1 分析可知, 图中A、B、C、D四地中,B地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AD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C地位于南半球,昼长夜短。
(3)读图,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2所示③位置时,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正处于夏季。此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图1中A地位于北半球,因此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因此产生了时间的差异。读图分析可知, 图1中A、B、C、D四地中,D地位于最东侧,因此一天中最早看到太阳。
故答案为:(1)C;(2)②;B;(3)南回归线;夏;变长;(4)D;自西向东;东。
【点评】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即所有北纬度都在北半球,所有南纬度都在南半球。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C位于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AD位于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
(2)国庆节10月1日最接近②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A地和D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的C地昼长夜短,位于赤道的B地昼夜平分。
(3)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2所示③位置时,此时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于夏季,此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图1中A地位于北半球,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4)读图可知,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时间的差异,位于东侧的地点能够较早看到日出。四地中D地位于最东侧,因此一天中最早看到太阳的是D地。
18.【答案】(1) 先变短、后变长 自转
(2) A
(3) 冬至 北
(4) 纬度 大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信息分析可知,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短,下午影子变长。即一天中竹竿影长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后变长。这是因为随着地球的自转运动,一天中太阳高度发生变化,由低-高-低。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影子最长的时候,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四选项时间点中,早晨8点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较长的时候,因此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故A符合题意。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夏至日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正午影子最短的时间;冬至日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时间,也是一年中正午影子最长的时间。读图分析可知,A图影子最长,因此绘制时间是冬至日前后。根据题意可知,测绘地点位于江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在南面,因此影子始终朝向北方。
(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C、D两图影子长短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C北京市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因此影子长;D南昌市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因此影子短。即C、D两地影子长短不同是因为两地纬度不同。由此可以判断,与南昌市相比,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正午相同高度的物体影子长度较长,为了更好地采光,北京市的楼间距应该更大一些。
故答案为: (1) 先变短、后变长;自转;(2) A;(3) 冬至 ;北;(4) 纬度;大。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影子的长短和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因此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19.【答案】(1)高
(2)无;昼长夜短
(3)极昼
(4)防寒保暖;垃圾统一带走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1)纬度划分:0°一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冰岛的纬度大致在60°N一70°N之间,属于高纬度地区。
(2)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格陵兰岛位于60°N到80°N之间,该岛全年无阳光直射现象,小明暑假期间旅行,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3)在小明旅行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旅行期间,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黄河站位于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
(4)北极三岛寒冷多风,所以要注意防寒保暖,携带足够的保暖衣物、设备等;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当地生态,旅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统一带走,避免污染环境。
【点评】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1)冰岛纬度范围大致在北极圈到60°N,60°N—90°N是高纬度范围,因此冰岛位于高纬度。
(2)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格陵兰岛位于60°N到80°N之间,该岛全年无阳光直射现象,小明暑假期间旅行,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3)在小明旅行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旅行期间,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黄河站位于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
(4)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要带防风保暖衣物;为了保护环境,旅游时产生的垃圾统一带走;北极三岛地理环境特点是寒冷多大风;自净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
1 / 1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024七上·桂林月考)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下图示意太阳系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八大行星的公转中心是(  )
A.太阳 B.地球 C.水星 D.金星
2.地球在太阳系中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3.地球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分别是(  )
A.自东向西;一年 B.自西向东;一天
C.自东向西;一天 D.自西向东;一年
【答案】1.A
2.B
3.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探索太空
【解析】【点评】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1.读图分析可知,八大行星公转的中心是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读图分析可知,甲是火星,乙是地球,丙是金星,丁是木星。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4七上·桂林月考)2024年4月24日,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科普系列展览上,人们排队体验VR太空探索、触屏感受未来月球科研站、漫步在航天产业成就展区,开启奇妙的“太空之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人们在体验VR太空探索时,可以看到地球的形状为(  )
A.圆弧 B.圆柱体 C.球体 D.正方体
5.科普讲解员为人们描述地球的大小可以通过(  )
①赤道所在位置②地球平均半径③地表海洋深度④地球表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在航天产业成就展区,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太空探索成就不包括(  )
A.建成“天宫”空间站 B.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C.成功发射“天问一号” D.高速铁路快速发展
7.我国不断探索太空的意义有(  )
①迅速占领地外空间②促进科技进步③寻找地外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④为战争做准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4.C
5.D
6.D
7.C
【知识点】探索太空
【解析】【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在科学不很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太空探索可以激发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人类的思考和创新。 太空探索也可以带来许多美好的体验和记忆,例如,月球登陆、空间行走等历史性事件,已经成为了人类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太空探索,人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宇宙,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和力量,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太空探索对人类有着重要的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和文化意义。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而人们在体验VR太空探索时,只能看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球的大小主要通过地球的平均半径、极半径、赤道半径、地球的表面积和赤道周长等数据表示。而赤道位置和地表海洋深度不能体现地球的大小。故D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我国的太空探索成就包括: 建成“天宫”空间站、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等。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属于陆地交通的发展,不属于太空探索。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我国不断探索太空 ,是为了②促进科技进步,③寻找地球外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而不是为了①迅速占领地球外空间,也不是④为战争做准备。故C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4七上·桂林月考)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极地曙光号科考船途经图中的甲地时,收到一段来自(20°S,160°W)的座头鲸发声信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座头鲸发声信号的来源地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9.科考船上的队员从甲地前往座头鲸发声信号的来源地考察,行进方向应为(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答案】8.D
9.B
【知识点】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向
【解析】【点评】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8.根据题意可知, 座头鲸发声信号的来源地的经纬度是(20°S,160°W)。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点的经纬度为(20°N,160°E);②点的经纬度为(20°N,160°W);③点的经纬度为(20°S,160°E);④点的经纬度为(20°S,160°W)。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读图,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座头鲸发声信号的来源地在图中④地。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因此④点位于甲的东南方向。所以科考队要前往座头鲸发声信号的位置考察,其前行方向为东南。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桂林月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5座科学考察站。2024年2月7日,秦岭站建成并宣布开站,这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读南极上空俯视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顺时针 B.逆时针 C.自东向西 D.从南向北
11.图中我国纬度最高的南极科考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12.下列有关秦岭站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处北寒带 B.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C.地处南温带 D.位于南极点的北方
【答案】10.A
11.C
12.D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
【解析】【点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中国南极科考站现在有五个,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第五个科考站秦岭站。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 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 昆仑站建成于2009年1月27日; 泰山站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2024年2月7日,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城的第五座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10.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南极科考站中,昆仑站距离南极点最近,因此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南极科考站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秦岭站:
A.位于南极圈以南,属于南寒带,A不符合题意;
B.地球的最南端是南极点,B不符合题意;
C.位于南极圈以南,属于南寒带,C不符合题意;
D.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4七上·桂林月考)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世界上的四大湾区。下图为全球某时刻昼夜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四大湾区中,所在纬线最长的是(  )
A.纽约湾区 B.旧金山湾区
C.东京湾区 D.粤港澳大湾区
14.图中时刻(  )
A.纽约湾区正值日出 B.旧金山湾区正值日落
C.东京湾区处于深夜 D.粤港澳大湾区正值午后
【答案】13.D
14.B
【知识点】纬线和纬度;昼夜更替
【解析】【点评】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有无数条,除两极外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纬线都自成圆圈(极点除外),都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南北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度数越大,长度越短。晨昏线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1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纬线长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即纬度越低,纬线越长。读图分析可知,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的纬度最低,因此所在的纬线最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纽约湾区正处黑夜,A不符合题意;
B.旧金山湾区正处于昏线上,因此正值日落,B符合题意;
C.东京湾区处于白天,C不符合题意;
D.粤港澳大湾区正值上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2024七上·桂林月考)北京时间2024年4月15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四维高景三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该卫星发射时,地球大致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
A.①②之间 B.①④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解析】【分析】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根据题意可知,卫星发射时间是2024年4月15日,处在春分至夏至之间,即图中①②之间。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二、综合题(共4小题,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共30分。)
16.(2024七上·桂林月考)读世界局部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小林和小红分别位于A点和B点,其中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填字母)点。
(2)小林所在的A点属于五带中的   ,该地   。
A.气候终年炎热 B.气候终年寒冷 C.四季变化明显 D.太阳终日不出
(3)小林与小红的说法中,可信的是   ,判断依据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分别为   经线和   经线。
(4)若小林与小红以相同的速度和相反的方向沿所在纬线环绕地球行走,他们能否相遇?请说明原因。
【答案】(1)B
(2)热带;A
(3)小红;20°W;160°E
(4)不能;原因:二人位于不同的纬线,所有纬线相互平行,因此他们无法相遇。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经线和经度;五带划分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B两点都位于赤道以北,是北纬,因此A点纬度是20°N,位于低纬度;B点的纬度约是50°N,位于中纬度地。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A点位于20°N,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气候终年炎热。故A符合题意。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至160°E为西半球,20°W以东至160°E为东半球。读图分析可知,A点经度是0°,位于东半球;B点经度为110°E,位于东半球。因此故小红的说法是可信的。
(4)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小林和小红位于不同的纬线上,所有纬线相互平行,因此他们 以相同的速度和相反的方向沿所在纬线环绕地球行走,是无法相遇的。
故答案为:(1)B;(2)热带;A;(3)小红;20°W;160°E;(3) 不能;原因:二人位于不同的纬线,所有纬线相互平行,因此他们无法相遇。
【点评】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所有小于20度的西经度和小于160度的东经度都位于东半球,所有大于20度的西经度和大于160度的东经度都位于西半球。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经线都是半圆形,纬线都是圆形(极点除外);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经线长度都相等,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纬线都相互平行。
(1)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图中A点位于20°N,B点约位于50°N,因此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B点。
(2)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图中A点位于20°N,属于热带,获得太阳光热多,气候终年炎热。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A点经度是0°,在东半球;B点经度为110°E,在东半球;故小红的说法可信。
(4)由于纬线是互相平行的圆圈,所以小林与小红若同速同向沿所在的纬线环地球行走,他们不能相遇。
17.(2024七上·桂林月考)读经纬网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位于南半球的是   (填字母)。
(2)国庆节当天,地球在图2所示公转轨道中的位置最接近   (填序号),此时图1所示A、B、C、D四地中,昼夜平分的是   。
(3)当地球公转到图2所示③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纬线),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于   季,此后的一个月内,图1中A地白昼时间逐渐   (变长/变短)。
(4)图1中A、B、C、D四地,一天中最早看到太阳的是   地,这是因为地球自转方向为   ,位于   侧的地点能够较早看到日出。
【答案】(1)C
(2)②;B
(3)南回归线;夏;变长
(4)D;自西向东;东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南北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BCD四点中,C位于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AD位于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B位于赤道上,地跨南北半球。
(2)读图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国庆节是10月1日,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最接近②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读图1 分析可知, 图中A、B、C、D四地中,B地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AD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C地位于南半球,昼长夜短。
(3)读图,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2所示③位置时,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正处于夏季。此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图1中A地位于北半球,因此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因此产生了时间的差异。读图分析可知, 图1中A、B、C、D四地中,D地位于最东侧,因此一天中最早看到太阳。
故答案为:(1)C;(2)②;B;(3)南回归线;夏;变长;(4)D;自西向东;东。
【点评】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即所有北纬度都在北半球,所有南纬度都在南半球。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C位于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AD位于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
(2)国庆节10月1日最接近②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A地和D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的C地昼长夜短,位于赤道的B地昼夜平分。
(3)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2所示③位置时,此时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于夏季,此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图1中A地位于北半球,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4)读图可知,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时间的差异,位于东侧的地点能够较早看到日出。四地中D地位于最东侧,因此一天中最早看到太阳的是D地。
18.(2024七上·桂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之后,江西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观察物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下表为同学们在冬至日不同时间测量并记录的竹竿影长,下图为同学们在活动期间绘制的竹竿影长示意图。
时间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竹竿影子长度/米 8.6 3.2 2.4 3.2 8.6
活动一:影长的日变化
(1)据表可知,一天中竹竿影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推测此现象与地球的________(运动方式)有关。
(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下列时间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是____(单项选择)。
A. 8:00 B. 10:00 C. 12:00 D. 14:00
活动二:影长的年变化
(3)某组同学分别在夏至日和冬至日进行观察并测绘了图1,但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和方向,推测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________(节气)日;A、B两图中的影子均朝向________方。
活动三:影长的地区差异
(4)冬至日这一天,家住南昌市的小明邀请家住北京市的表弟一起测量高度相同的两栋楼的正午影长,并绘制出图2。图中C、D两图影子长短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的________(经度/纬度)不同。由此推断,为了更好地采光,与南昌市相比,北京市的楼间距应该更________(大/小)一些。
【答案】(1) 先变短、后变长 自转
(2) A
(3) 冬至 北
(4) 纬度 大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信息分析可知,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短,下午影子变长。即一天中竹竿影长的变化规律是先变短后变长。这是因为随着地球的自转运动,一天中太阳高度发生变化,由低-高-低。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影子最长的时候,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四选项时间点中,早晨8点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较长的时候,因此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故A符合题意。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夏至日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正午影子最短的时间;冬至日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时间,也是一年中正午影子最长的时间。读图分析可知,A图影子最长,因此绘制时间是冬至日前后。根据题意可知,测绘地点位于江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在南面,因此影子始终朝向北方。
(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C、D两图影子长短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C北京市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因此影子长;D南昌市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因此影子短。即C、D两地影子长短不同是因为两地纬度不同。由此可以判断,与南昌市相比,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正午相同高度的物体影子长度较长,为了更好地采光,北京市的楼间距应该更大一些。
故答案为: (1) 先变短、后变长;自转;(2) A;(3) 冬至 ;北;(4) 纬度;大。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影子的长短和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因此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19.(2024七上·桂林月考)暑假期间,小明跟随家人前往北极三岛旅行。读北极三岛旅游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站:冰岛。该岛地处   (低/中/高)纬度地区,优美独特的风景令小明印象深刻。
(2)第二站:格陵兰岛。小明一家从冰岛向西抵达格陵兰岛,该岛全年   (有/无)阳光直射,小明旅行期间该岛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3)第三站:斯瓦尔巴群岛。小明参观了位于该岛的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小明旅行期间,黄河站会出现   (极昼/极夜)现象。
(4)结束旅行后,请你结合“北极三岛”寒冷多风、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帮小明总结出旅行注意事项   。
【答案】(1)高
(2)无;昼长夜短
(3)极昼
(4)防寒保暖;垃圾统一带走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1)纬度划分:0°一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冰岛的纬度大致在60°N一70°N之间,属于高纬度地区。
(2)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格陵兰岛位于60°N到80°N之间,该岛全年无阳光直射现象,小明暑假期间旅行,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3)在小明旅行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旅行期间,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黄河站位于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
(4)北极三岛寒冷多风,所以要注意防寒保暖,携带足够的保暖衣物、设备等;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当地生态,旅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统一带走,避免污染环境。
【点评】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1)冰岛纬度范围大致在北极圈到60°N,60°N—90°N是高纬度范围,因此冰岛位于高纬度。
(2)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格陵兰岛位于60°N到80°N之间,该岛全年无阳光直射现象,小明暑假期间旅行,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3)在小明旅行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旅行期间,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黄河站位于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
(4)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要带防风保暖衣物;为了保护环境,旅游时产生的垃圾统一带走;北极三岛地理环境特点是寒冷多大风;自净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