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教材】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 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 单 元 第一单元教学分析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部编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过好节假日》中的第三课。本课时聚焦中秋节,通过“这样过中秋”和“中秋节,团圆夜”两个板块,介绍中秋由来、各地习俗以及团圆内涵。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丰富的图片、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中秋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一般对“吴刚折桂”“嫦娥奔月”等中秋传说故事有一些了解;对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也都有生活体验。但是对于中秋节有别于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却缺乏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拥有感恩的心,好好珍惜拥有的这份幸福。学情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性格活泼,形象思维能力强,并且有过中秋节的生活经历与记忆;但是因为年纪尚小,对中秋节的认知更多停留于外在的形式,不了解中秋佳节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更深层次的体会中秋节的团圆之意,感受合家欢乐的美好亲情与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学习目标:1.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加深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2.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3.通过情境创设法提高对中华民族节日传统文化含义的感知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教学难点 感受中秋节团圆的意义。了解更多与月亮和中秋节有关的诗句。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前资料收集与整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图片+文本学习:猜一猜又扁又圆,又香又甜, 平时少见,中秋多见。(打一中秋食品) 谜底——月饼想一想,说一说:(1)你们知道在什么节日里要吃月饼?(2)中秋节是在一年中的哪一天呢?(3)你们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故事吗?3.小结并板书课题:团团圆圆过中秋 用“猜一猜”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想一想,说一说”中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中秋节时的情景,内心深处也想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故事及为什么要吃月饼的问题。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了解中秋节1.图片+文本学习: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一词呀,最早出现在一本很有名的叫《周礼》的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节日,从宋朝到清朝,人们都很爱过中秋节,把它看成和元旦一样重要了。到了今天,中秋节已经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了。2.素材:中秋节的由来3.图片+文本学习:中秋节为何叫“中秋” 中秋节的由来与古代祭月的习俗有关。在古代历法中,每个季节被分为三个月,分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位于秋季的第二个月,因此被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处于秋季的中间,所以被称为中秋。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4.图片+文本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教学环节二:不同的中秋节习俗1.文本学习: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各地有不同的中秋节习俗。2.文本学习:你知道哪些习俗呢?3.图片+文本学习:中秋节的习俗(1)挑选月饼过中秋(2)中秋赏灯猜谜(3)点亮灯笼祈福(4)海外华人敲锣打鼓庆中秋(5)吃月饼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的种类①按产地分类:京式月饼、台式月饼、港式月饼、潮式月饼、滇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等②按馅料分类:豆沙月饼、蛋黄月饼、火腿月饼、黑芝麻月饼、五仁月饼(五仁寓意:“仁、 义、 礼 、智、 信”传统美德。)4.素材:中秋节的习俗5.图片+文本学习:中秋节的习俗(1)喝桂花酒农历8月,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古人用桂花酿酒,正好中秋时拿来饮用,一边登台赏月一边饮酒,称为“月饮”。(2)中秋赏月(3)中秋烧塔(4)中秋观潮(5)中秋祭月6.图片+文本学习:各地的中秋习俗(1)广州坐游船赏月迎中(2)成都中秋放河灯(3)澳门小朋友玩花灯迎中秋(4)香港舞火龙迎中秋6.图片+文本学习:在你的家乡,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7.素材:全国各地庆中秋8.图片+文本学习:中秋节的传说(1)嫦娥奔月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2)玉兔捣药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伴嫦娥,并捣制长生不老药。(3)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教学环节三:中秋节,团圆夜1.文本学习:我国各地过中秋节有着不同的习俗,但是中秋团圆是永恒的不变的主题,每到中秋节,远方的亲人都会回到家乡,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赏月、聊天,温馨和谐的氛围在餐桌上弥漫,欢声笑语萦绕在耳边。2.图片+文本学习:团团圆圆过中秋中秋节,我们全家去看望爷爷奶奶。晚上,一家人围 坐在院子里赏月,吃着奶奶做的月饼,有说有笑,真是高兴啊!爷爷给我们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在香港的姑姑打来了问候的电话。 我想,如果每年中秋节都能团团圆圆,那该多好啊!3.文本学习: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团聚与思念,都是中秋的味道。4素材:唱中秋节5.图片+文本学习:古诗词中的月(1)古诗词中有很多咏月思亲的佳句。(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3)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6.图片+文本学习:除了上面这些名句,你还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呢,一起来分享一下,写下自己知道的诗句。(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7.文本学习: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满江红(中秋)[宋代] 辛弃疾 美景良辰,算只是、可人风月。 况素节扬辉,长是十分清彻。 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8.图片+文本学习:儿歌中的月亮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9.图片+文本学习:月球真面目宇航员登上月球发现,月球的表面是坑坑洼洼的。10.图片+文本学习: 月球背面其实是一大片环形山在嫦娥四号到来之前,已有五座环形山以中国人名字命名!其中四座以天文学家名字命名:分别是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郭守敬环形山。11.素材:“神十四”乘组在中国空间站的首个中秋节 让学生知道“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一本很有名的叫《周礼》的书中。现在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了。知道中秋节为何叫“中秋”在古代历法中,每个季节被分为三个月,分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位于秋季的第二个月,因此被称为仲秋。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文本直接点明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各地有不同的中秋节习俗。人们过中秋节的方式:准备象征团圆的月饼,举家赏月,点起团圆之灯,海外华人打鼓过节。引导学生从庆祝方式中,感受人们赋予中秋节的情感,并回顾自己和家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从准备到庆祝都做了哪些事情。初步了解月饼的种类按产地分类按馅料分类喝桂花酒在于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特别是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在文化的意义上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到中秋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分享,使学生了解各地的过节习俗,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从学生过中秋的方式与经验出发,引导他们了解不同家庭、不同地方过中秋的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内涵。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中秋节的传说玉兔捣药中秋节的传说吴刚折桂点明中秋节不同的过法和传统习俗,这一栏目聚焦中国人的文化情结-团圆。中秋日记,描述了家人期盼中秋节团圆的心情和愿望。通过让学生读此短文,引导他们讲述自己和家人过中秋节时的内心体验,体会“中秋节,团圆夜”的中秋文化味道。引用了中国古诗词中咏月的诗歌《静夜思》和《望月怀远》,旨在以诗句的形式表达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怀,说明赏月思亲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情结。中秋之月往往是古代文人的吟诵对象,我们也可组织学生举办诗词大会,让学生在读诗、品诗中感受中秋文化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进而唤起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此教学环节以留白结尾,提示学生可以续写诗歌。这是一个开放的话题,学生既可以继续朗读自己已知的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句,也可以自己创作一两句儿歌,表达自己对中秋文化的理解。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儿歌中的月亮让学生初步了解月球真面目宇航员登上月球发现,月球的表面是坑坑洼洼的。月球背面其实是一大片环形山三、课堂小结 八月十五中秋的月亮是圆的。团圆是中国人追求的最大梦想,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承载着中国人对团圆和睦的美好追求,更蕴含着浓浓的故乡、家国情怀。 总结升华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四、布置作业 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总结秋天还有哪些其他节日以及相关习俗,各民族秋天还有那些节日,相关习俗分别又是什么。下节课分享。五、板书设计 第 3 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六、教学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说到这个节日,学生一般对《嫦娥奔月》等中秋传说故事多有了解,对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也都有过生活体验。但是对中秋节有别于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却缺乏更深入的了解。中秋节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节日,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让教学更有效第一单元 过好节假日第一课时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第 3 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www.21cnjy.com【新教材】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让教学更有效Contents目录01教学目标02新知导入03新知讲解04课堂小结05作业布置06板书设计01素养目标【学习目标设计】1.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加深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2.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3.通过情境创设法提高对中华民族节日传统文化含义的感知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难点:感受中秋节团圆的意义。了解更多与月亮和中秋节有关的诗句。02新知导入猜一猜又扁又圆,又香又甜,平时少见,中秋多见。(打一中秋食品)谜底——月饼想一想,说一说1.你们知道在什么节日里要吃月饼?2.中秋节是在一年中的哪一天呢?3.你们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故事吗?03新知讲解这样过中秋了解中秋节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一词呀,最早出现在一本很有名的叫《周礼》的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节日,从宋朝到清朝,人们都很爱过中秋节,把它看成和元旦一样重要了。到了今天,中秋节已经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了。素材:中秋节的由来_中秋节为何叫“中秋”中秋节的由来与古代祭月的习俗有关。在古代历法中,每个季节被分为三个月,分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位于秋季的第二个月,因此被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处于秋季的中间,所以被称为中秋。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了解中秋节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了解中秋节这样过中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过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各地有不同的中秋节习俗。不同的中秋节习俗这样过中秋中秋节的习俗挑选月饼过中秋中秋赏灯猜谜这样过中秋中秋节的习俗点亮灯笼祈福海外华人敲锣打鼓庆中秋这样过中秋中秋节的习俗吃月饼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这样过中秋中秋节的习俗月饼的种类按产地分类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滇式月饼港式月饼潮式月饼这样过中秋按馅料分类豆沙月饼黑芝麻月饼蛋黄月饼这样过中秋月饼的种类火腿月饼五仁月饼五仁寓意:“仁、 义、 礼 、智、 信”传统美德。这样过中秋特殊的含义素材:中秋节的习俗农历8月,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古人用桂花酿酒,正好中秋时拿来饮用,一边登台赏月一边饮酒,称为“月饮”。这样过中秋喝桂花酒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赏月中秋烧塔这样过中秋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观潮中秋祭月这样过中秋中秋节的习俗各地的中秋习俗广州坐游船赏月迎中秋成都中秋放河灯这样过中秋这样过中秋澳门小朋友玩花灯迎中秋香港舞火龙迎中秋各地的中秋习俗在你的家乡,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赏月 祈求吉祥平安;月圆人团圆……吃月饼 团圆……这样过中秋家乡的中秋习俗素材:全国各地庆中秋嫦娥奔月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这样过中秋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传说玉兔捣药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伴嫦娥,并捣制长生不老药。这样过中秋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中秋节的传说这样过中秋我国各地过中秋节有着不同的习俗,但是中秋团圆是永恒的不变的主题,每到中秋节,远方的亲人都会回到家乡,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赏月、聊天,温馨和谐的氛围在餐桌上弥漫,欢声笑语萦绕在耳边。中秋节,团圆夜团团圆圆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中秋节,我们全家去看望爷爷奶奶。晚上,一家人围 坐在院子里赏月,吃着奶奶做的月饼,有说有笑,真是高兴啊!爷爷给我们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在香港的姑姑打来了问候的电话。我想,如果每年中秋节都能团团圆圆,那该多好啊!团团圆圆过中秋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团聚与思念,都是中秋的味道。中秋节,团圆夜团团圆圆过中秋素材:唱中秋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中秋节,团圆夜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秋节,团圆夜除了上面这些名句,你还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呢,一起来分享一下,写下自己知道的诗句。中秋节,团圆夜古诗词中的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古诗词中的月中秋节,团圆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古诗词中的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中秋节,团圆夜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古诗词中的月满江红(中秋)[宋代] 辛弃疾美景良辰,算只是、可人风月。况素节扬辉,长是十分清彻。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倩飞廉、得得为吹开,凭谁说。弦与望,从圆缺。今与昨,何区别。羡夜来手把,桂花堪折。安得便登天柱上,从容陪伴酬佳节。更如今,不听尘谈清,愁如发。中秋节,团圆夜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中秋节,团圆夜儿歌中的月亮认识月球月球真面目宇航员登上月球发现,月球的表面是坑坑洼洼的。月球真面目认识月球在嫦娥四号到来之前,已有五座环形山以中国人名字命名!其中四座以天文学家名字命名:分别是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郭守敬环形山。月球背面其实是一大片环形山素材:“神十四”乘组在中国空间站的首个中秋节04课堂小结八月十五中秋的月亮是圆的。团圆是中国人追求的最大梦想,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承载着中国人对团圆和睦的美好追求,更蕴含着浓浓的故乡、家国情怀。第 3 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05作业布置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总结秋天还有哪些其他节日以及相关习俗,各民族秋天还有那些节日,相关习俗分别又是什么。下节课分享。第 3 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06板书设计第 3 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挑选月饼过中秋中秋赏灯猜谜点亮灯笼祈福海外华人敲锣打鼓庆中秋……这样过中秋: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团圆夜:古诗词里的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让教学更有效www.21cnjy.com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神十四”乘组在中国空间站的首个中秋节.wmv 【2025 新教材】统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3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PPT教学课件.pptx 【2025 新教材】统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3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 中秋节的习俗.wmv 中秋节的由来_.wmv 全国各地庆中秋.wmv 唱中秋节.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