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做功的特点。理解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理解弹性势能,知道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231重点重难点重点4初中我们已经定性地学习了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处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这一节我们来进一步定量地研究重力势能。你认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呢?雪崩雪崩破坏力强大是由于大量积雪处在一定高度而具有巨大能量。这种能量有什么特点?它与积雪所处的高度有什么关系?与重力又有什么关系? 严禁高空抛物!重力做的功一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1的位置A分别按下列三种方式运动到高度为h2的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重力加速度为g):甲由A至B竖直下落乙沿斜面由A至B′再水平移到B丙沿任意曲面由A至B′′然后再水平移到Bh1Δhh2AAABBBB′B′′mgmgmgθl(1)求出图甲、乙、丙三种情形中重力所做的功;图甲中WG=mgΔh=mgh1-mgh2图乙中WAB'=mglcos θ=mgΔh=mgh1-mgh2WB'B=0故WAB=WAB'+WB'B=mgΔh=mgh1-mgh2h1Δhh2AAABBBB′B′′mgmgmgθ甲乙丙lh1Δhh2AAABBBB′B′′mgmgmgθΔh1A1Δh2A2甲乙丙图丙中把整个路径AB″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AA1、A1A2…,由于每一段都很小,每一小段都可以近似地看成一段倾斜的直线,设每段小斜线的高度差分别为Δh1、Δh2…,则物体通过每段小斜线时重力做的功分别为mgΔh1、mgΔh2… 。WAB″=mgΔh1+mgΔh2+…=mg(Δh1+Δh2+…)=mgΔh,WB″B=0故WAB=WAB″+WB″B=mgΔh=mgh1-mgh2。微元法:化曲为直l(2)重力做功有什么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h1Δhh2AAABBBB′B′′mgmgmgθΔh1A1Δh2A2甲乙丙微元法:化曲为直l图甲:WG=mgh1-mgh2图乙:WAB=mgh1-mgh2图丙:WAB=mgh1-mgh21.重力所做的功WG= ,Δh指初位置与末位置的高度差。2.重力做功的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3.物体下降时重力 (选填“做正”“做负”或“不做”)功;物体上升时重力 (选填“做正”“做负”或“不做”)功。4.重力做功的特点可推广到任一恒力做功,即恒力做功的特点是:与具体路径无关,恒力做的功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大小的乘积,跟初、末位置有关。mgΔh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做正做负(1)物体所处的高度只要发生变化,其重力一定做功。( )(2)重力做功多少取决于物体的重力和它通过的路程。( )(3)重力做功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斜面上高为h处的A点滚下,经过水平面BC后,再滚上另一斜面,当它到达的D点时,速度为零,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做功为(重力加速度为g)A. B.C.mgh D.0√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初、末位置高度差为h-=h,故WG=mgh,B正确。重力势能二1.(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总有WG=mgh1-mgh2。可见mgh这个量有特殊意义,我们把它叫作物体的 。重力势能(2)重力势能Ep=mgh具有 ,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其中h是______________的高度。(3)重力势能是 量,但有正负,正负表示重力势能的 。当物体在参考平面下方h处,重力势能Ep= 。(4)重力势能的差值ΔEp与参考平面的选取 ,它的差值是绝对的。(5)重力势能具有 ,重力势能是物体和 共有的。参考平面h重力势能相对性相对参考平面Ep=mghhEp=-mgh标大小-mgh无关系统性地球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WG= =-ΔEp(1)当物体由高处运动到低处时,重力做 功,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2)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重力做 功(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Ep1-Ep2正减少负增加参考平面h1h2ΔhEp1=mgh1Ep2=mgh2ΔEp= Ep2 - Ep1 =-mgΔhWG = Ep1 – Ep2 =mgΔh重力势能Ep=mgh中的“h”与重力做功W=mgΔh中的“Δh”相同吗?若不同,有何区别?不相同。重力势能Ep=mgh中的“h”是物体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重力做功W=mgΔh中的“Δh”是物体初、末位置的高度差,与参考平面无关。参考平面h1h2Δh(1)在参考平面相同时,同一物体在不同高度时,重力势能不同。( )(2)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与路径有关。( )(3)重力做功WG=-20 J,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20 J。( )(4)同一物体的重力势能Ep1=2 J,Ep2=-3 J,则Ep1>Ep2。( )×√×√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距地面的高度为0.8 m,一物体(可看成质点)质量为2 kg,放在桌面上方0.4 m的支架上,则(g取10 m/s2):(1)以桌面为参考平面,计算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并计算物体由支架下落到地面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2)以地面为参考平面,计算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并计算物体由支架下落到地面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3)比较以上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答案 (1) 8 J 24 J (2) 24 J 24 J (3)见解析 (1)以桌面为参考平面,物体距参考平面的高度为h1=0.4 m,因而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为Ep1=mgh1=2×10×0.4 J=8 J物体落至地面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为Ep2=mgh2=2×10×(-0.8) J=-16 J ,ΔEp=Ep2-Ep1=-16 J-8 J=-24 J因此物体在此过程中的重力势能减少量为24 J(2)以地面为参考平面,物体距参考平面的高度为h1'=(0.4+0.8) m=1.2 m,因而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为Ep1'=mgh1'=2×10×1.2 J=24 J物体落至地面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为Ep2'=0在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量为|ΔEp'|=|Ep2'-Ep1'|=24 J;(3)通过上面的计算,说明重力势能是相对的,它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绝对的,它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弹性势能三形变的弹簧、弯曲的杆、拉开的弓等物体都发生了弹性形变,每个物体的各部分之间都有弹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势能。如图所示,物体与水平轻质弹簧相连,物体在O点时弹簧处于原长,把物体向右拉到A处由静止释放,物体会由A向A'运动,A、A'关于O点对称,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1)物体由A向O运动的过程中,弹力做什么功?弹性势能如何变化?(2)物体由O向A'运动的过程中,弹力做什么功?弹性势能如何变化?(3)在A、A'处弹性势能有什么关系?负功,增加。相等正功,减少。 弹性势能1.定义:发生 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 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2.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1)弹性势能跟形变大小有关:同一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簧的弹性势能就 。(2)弹簧的弹性势能跟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在弹性限度内,不同的弹簧发生同样大小的形变,劲度系数 ,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弹性弹力越大越大3.对弹性势能的理解(1)系统性:弹性势能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上所有质点因相对位置改变而具有的能量,因此弹性势能具有系统性。(2)相对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选定的弹性势能为零的位置有关,对于弹簧,一般规定弹簧处于原长时的弹性势能为零。4.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弹性势能的变化只与弹力做功有关,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大,反之则减小。根据胡克定律F=kx,试推导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一般规定弹簧处于原长时的弹性势能为零)。根据胡克定律F=kx,作出弹力F与弹簧形变量x关系的F-x图线,如图所示根据W=Fx知,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弹力F所做的功,即W==kx2所以Ep=kx2FFOxx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与水平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撤去力F后,物体将向右运动。在物体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小B.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由于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撤去力F后,在物体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先恢复到原长,然后继续伸长,弹簧的弹力对物体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重力势能重力做的功WG = mgΔh只与初末状态物体的高度差有关重力势能Ep=mgh,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WG=-ΔEp,同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标量,“正负”号表大小,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共有弹性势能W弹=-ΔEp与k、Δx有关Keep Think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