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友情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以及美好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借主人公“_____________, ”的矛盾心理表达对穷苦百姓的悲悯之情。(3)《桃花源记》用“_____________, ”表现桃花源人安乐幸福的生活状态。(4)《北冥有鱼》中用比喻手法描绘大鹏振翅起飞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福州向海30公里处,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那就是马尾亭江镇闽安村。作为千年古镇,它前扼闽江、东临大海,曾因军事而兴盛,也因良港而繁荣,是福州东部天然的水路门户。站在闽安的江畔,极目远眺,江水( ),远处的山峦( ),与蓝天白云( )。邢港河穿村而过,青石板路沿河岸蜿 ①(yán)伸展,②(bān)驳的墙面诉说着千年沧桑。古桥、古厝、古炮台在时光中静默③(zhù)立。晚风拂过,檐角铜铃轻响,仿佛在低声讲述那些戍守海疆的热血画面。(1)根据拼音填写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浩荡 连绵不断 相映成趣 B.浩渺 连绵起伏 相映成趣C.浩荡 连绵起伏 相得益彰 D.浩渺 连绵不断 相得益彰(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动宾搭配不当,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3.名著阅读。(6分)班级举办“经典名著与现代生活”主题辩论赛,正反双方围绕保尔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展开激烈交锋。反方辩手认为“在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保尔精神已经过时”,请你作为正方辩手对反方的观点进行反驳。要求: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具体情节和当代社会现象,阐述你的见解。二、阅读(67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4~9题。(23分)材料一:题榴花①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②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③。[注]①此诗题于作者好友张十一旅舍,此时作者和张十一都被贬谪。②子:石榴小果。③绛英:这里指落地的石榴花花瓣。材料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材料三: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①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②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③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韩愈《龙说》)[注]①茫洋:辽阔无边际的样子。②感:通“撼”,摇动,震动。③汩:淹没。④神:这里是显示的意思。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可怜此地无车马”中“可怜”蕴含诗人对繁华生活的向往。B.材料二“不以千里称也”,“也”流露作者对千里马无限痛惜之情。C.材料三“云亦灵怪矣哉”,“亦”、“哉”连用,强化了感叹语气。D.以上三则材料运用借物抒怀的方法,抒发了韩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B.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C.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D.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6.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8.请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两句诗所体9.对比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4分)现的情境。(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沩山访瓷 张毅①雨给醴陵蒙上了一层天青色的淡雅轻纱。我与三五好友前往沩山古窑,探访醴陵陶瓷的悠悠古韵。②进入沩山小镇,一路依山傍水。在朦胧的山水间,我们几人仿佛穿行在一幅沉淀千年的古画中:那隐约的几笔浅灰,是画家给我们涂抹的天空颜色;厚重的笔调,是远处如青如黛的静谧深山;那白皙纸面上皱着的几条浅纹,是清风在望仙桥水库荡起的涟漪。③山路依着水库,我们绕行半周,来到一处写着“沩山洞天”的路牌,路牌的一侧是通往群山深处的小道。小道一车见宽,路旁的仿木制栏杆和小路的接轨处,有心人特意镶嵌了一些陶瓷碎片。这些碎片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远远望去,仿佛一条瓷路正引着我们,直往大山深处、时空深处。④我们沿着瓷路向群山进发,一路弯弯绕绕。路的另一边是清幽的溪流,我们向上,溪流向下。树上偶尔飘落的黄叶,像是我们对溪流的问候。溪流偶尔泛起的波澜,便是它与我们的唱和了。⑤几经曲回,转过一个山坳,便豁然开朗。我们倚着路旁的灰白古塔,向沩山古窑址眺望。一座平层古院落栖息在群山之间,是那样的安详,那样的悠然,宛如一位历经千年沧桑的老人,静默地倚卧在群山怀抱中,等待我们去问询、去品读。那黄色的土墙、青色的瓦顶,还有从院落中冒出头的三五株古树,与四周的民居和苍茫群山相互映衬,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油画。⑥古窑址的院落不大不小,有采砂的泥坑,有和泥的案房,有制坯的作坊,有晾晒的坪场,还有一个依地势建成的长长的土窑。当我们走近古窑址,推开那扇等待千年的黑色木门,便走进了那段厚重的历史。⑦湖南醴陵素有“瓷城”之称。善于开拓创新的醴陵人民燃起的窑火,一烧就延绵了数千年。陶瓷这个东方艺术的瑰宝,就着千年窑火在这里烧制出了不同的时代色彩:五代、宋元、明清;青瓷、白瓷、青花……⑧窑火烧啊烧,火光跃动之间,醴陵的历史翻到了新的一页。清末,湖南凤凰人熊希龄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在醴陵创办了湖南官立瓷业学堂与湖南瓷业公司,购置设备,引进工艺,聘请大师,烧制出闻名世界的釉下五彩瓷,写下了醴陵陶瓷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⑨听着介绍,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一百多年前的光景:勤劳的醴陵人民,把他们的善良融进沩山的清泉里,把他们的质朴糅进瓷泥里,用他们心头那股开拓的热火,烧制出精美的扁豆双禽瓶。这件瓷器精品,质地有如白玉,色泽有如明镜,声音有如钟磬。它漂洋过海,来到巴拿马,一举斩获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惊艳世人。⑩从历史中走出来,看着眼前这青山绿水、黄墙青瓦、潺潺流水、乡野人家,我们猛然发现,这不就是一件生动而鲜明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吗 后来,因地理位置和交通的局限,醴陵陶瓷产业逐步转移,燃烧了数千年的窑火也渐渐沉寂。所幸,我们在古窑址展览馆了解到,沩山最为古老的八大土瓷厂中,已有后人继承祖辈事业,成立了陶瓷贸易公司,后来又回醴陵办厂,建设家乡。由此可见,沩山的窑火并没有熄灭,已在无声中蔓延到其他地方。 从古窑址出来,我们原路返回,遇见一位八旬老人站在古窑门前,正用那略显瘦削的手,在刻着“醴陵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个字的黑色石碑上轻轻擦拭着。老人那张满是褶皱的脸上泛着红光:“掬土成坯,火中取宝。这种泥与火的精神,传承了几千年。如今,就看年轻人的了。” 窑火的光彩依然夺目。老人的眼神,此刻竟是如此明亮,仿佛两团未熄的窑火,明晃晃,亮堂堂。(《人民日报》2024年04月03日)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走访醴陵的游踪为行文线索,串联起作者的见闻和感受。B.第③段描写镶嵌陶瓷碎片的小路暗示作者在探寻陶瓷历史的路径。C.文章巧妙插入醴陵陶瓷从古代到清末的发展历史,丰富文章内容。D.文中引用古诗词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体现古朴典雅的语言风格。11.醴陵陶瓷能够闻名世界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3分)12.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4分)一座平层古院落栖息在群山之间,是那样的安详,那样的悠然,宛如一位历经千年沧桑的老人,静默地倚卧在群山怀抱中,等待我们去问询、去品读。(作者把古院落比作“历经千年沧桑的老人”,这样的比喻有什么妙处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13.作者在第⑨段中用大量的笔墨写想象,请简要分析想象的表达效果。(4分)14.文章结尾作者用“未熄的窑火”来形容老人明亮的眼神,请结合文章探究其中蕴含的深意。(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读懂植物的“聊天记录”宋传奎①信息传递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从最初的肢体语言到驿站传书,再到承载海量数据的互联网,信息一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存在。②作为地球上重要的“居民”,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否也存在信息交换呢 答案是肯定的。玉米如果被昆虫啃食,就会及时向同伴释放信号:“注意!害虫来袭!”瞬间,周边其他玉米就会加强防卫。番茄也是如此,它在受到伤害时会群发“茉莉味”的信号,让周边的番茄秒变“苦瓜脸”。这套由挥发性气味小分子编织的“空气互联网”,如同自然界的“聊天记录”传递信息,让不会移动的植物们实现了跨时空的生存协作。③茶树是历史悠久的物种,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有3000多年的种茶史。面对漫长进化中的极端气候挑战,茶树群体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智慧。茶园中存在着精密的寒潮预警体系,使得茶树跨越地质年代存续至今。④像人类一样,每棵茶树都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抗寒能力强,有的却稍微降温就容易“感冒”。当第一股寒流来袭,头号“冻感茶树”就像“瞭望哨”,迅速向同伴发送加密香气小分子——香叶醇和芳樟醇。同伴们收到信号后,会迅速启动自我保护御寒机制,还会把香气信号转化为葡萄糖苷储存在体内,如同在手机里收藏重要信息,方便随时调取以更好地应对寒冷。⑤既然植物能够传递信息,那么新的问题来了:这种交流是单向提醒还是双向互动 接收者是否会做出回应 传统理论认为,植物间的化学通信如同“广播电台”——受胁迫个体单向发射信号,邻近植株被动接收指令。然而,研究发现,与单株植物相比,多株茶树抗寒能力明显增强。基于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受体植株并非被动接收信号,与人类的语言交流类似,植物之间也存在“对话”交流。⑥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了植物间“双向交流、抱团取暖”的秘密:头号“冻感茶树”感知到低温,会立即释放特殊气味分子,邻近的茶树不仅能接收“警报”,还会“投桃报李”,释放名为角鲨烯的神秘物质,促进头号“冻感茶树”体内一种名为油菜素内酯的积累。当角鲨烯回传至受冻植株,其受损伤程度会显著降低,这相当于受助者给施救者披上“防寒服”。可以理解为,茶树群体中存在类似人类社会的“互帮互助”网络,受助者可能通过某种形式反哺信号源,形成互助闭环。⑦植物间的通信如同人类的语言,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作为生命体,人类和动植物间有相通之处。也正因为如此,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破坏自然。⑧随着化学生态学的发展,人类正逐步解码植物王国的“社交密码”,或许有一天,人类能够精准识别植物间的语言,听懂它们的“悄悄话”、了解它们成长丰产的需求,进而为它们遮风挡雨。当茶园的“聊天记录”终于被破译时,我们收获的不只是茶香,更是打开自然界宝库的“金钥匙”——那是万物共生的智慧。(《人民日报》(2025年03月29日)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标题将植物信息传递比作“聊天记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玉米、番茄受到伤害会释放信号进行预警,提醒同伴们加强防卫。C.文章阐述科学内容主要运用专业术语,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D.文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16.文章中茶树群体的寒潮预警体系是如何运作的 请简要概括。(3分)17.为什么说破译植物的“聊天记录”是打开自然界宝库的“金钥匙” 请综合文章与链接材料阐述理由。(6分)链接材料:材料一:巴西橡胶树受到割胶刺激或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乙烯信号,周围的橡胶树接收后,会提前调整自身的代谢过程,增加乳胶产量,提升抗逆能力。这种现象启发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人工释放乙烯类似物,调控橡胶树等经济作物的生长和防御反应。材料二:紫云英通过分泌类黄酮等信号分子吸引根瘤菌,根瘤菌则产生结瘤因子回应,引导根瘤菌侵入植物根毛并形成根瘤。紫云英成熟翻耕还田后,根瘤菌及其固氮产物分解成土壤有机氮,提升土壤肥力,为水稻等后续作物供肥,减少化肥使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田生态循环。(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2分)在完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活动·探究”的任务过程中,同学们开展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撰写演讲稿,除了可以借鉴一般的写作手法,还要体现出演讲的特征。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以此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内容和语言风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写好开头,吸引听众的关注。演讲开头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从问候或感谢语开始,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可以由演讲的缘起、现场的氛围等引入正题;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精心设计结语,提升演讲的效果。在演讲稿的最后,可以重申观点,加深印象;也可以提出号召,鼓舞人心;还可以幽默调侃,逗大家一笑。好的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或将他们的思考引向深入。着力锤炼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演讲稿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风格,或庄重严肃,或轻松活波,但总体来说应该尽可能体现口语化、大众化的特点,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熟悉的文言、方言或生僻词语;多用短句,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此外,还可以通过词语的精心选用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意识地锤炼“金句”,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材料二:材料三:2024年3月11日,90岁的游本昌在人民日报视频号发表《献给春天,也献给你》的演讲。下面是演讲的内容:亲爱的娃娃们:大家好哇!我是演员游本昌。现在,我也是“90后”的一名成员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龙年你们准备好,龙腾虎跃一番了吗 有娃娃说:“时间那么长,梦想离我们那么远,怎么做才能抵达终点呢 ”其实,人生最有意思的,不是抵达终点的那一刻,而是你向前的每一步。你看,我18岁进入文工团开始演话剧,演了大大小小70多个角色,有很多还是无名无姓无台词的所谓“小角色”。但是我知道,每一个角色对我来说,都是我向前的一步台阶。一直到了52岁,我才终于碰上人生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济公。有人说,你大器晚成,可以尽情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了。不,我知道,照着月亮瞄准,总比照着树梢瞄准打得高。所以,我又继续向前。一直到88岁,我遇上了“爷叔”这个角色。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啊!我当然还得再拼搏一把,继续向前。人生就是这样,如登山,但是人生的目的可不是到达山顶哟!上一山,过一山,山山相连。济公是一个山头,“爷叔”又是一个山头。当你到达山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前面还有一座山在等着你向前呢!人生的乐趣,就在这一山又一山之间,是你努力攀登的过程,是你一路上遇到的各种不同的风景。这也就是你,越来越好的自己。如果你累了,又迷茫了,厌倦了,疲乏了,你就来看看我这个“90后”吧!你看,我还在这儿,等着跟你们一起努力向前跑呢!别着急,沉住气。只要咱们勇敢向前,前面的路,一定是繁花盛开!活动一:了解演讲知识1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撰写演讲稿要充分考虑听众特点,以此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和内容。B.撰写演讲词,应在结语部分精心设计,必须提出号召,鼓舞人心。C.演讲者需将“内容”借助媒介(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传递给听众。D.听众是接收方,他的反馈会影响演讲者,也会影响现场效果呈现。活动二:品味精彩演讲19.同学们对游爷爷的演讲展开了积极讨论。请结合材料补全讨论内容。(4分)小语:这篇演讲词能火爆全网,打动人心,是因为游本昌爷爷充分考虑到了听众的心理需求,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做到了(1)_________。(1分)小文:除此之外,游本昌爷爷以“亲爱的娃娃们”开启演讲,(2)___________;(1分)语言(3)______ ____,(1分)很有感染力,让听众产生情感共鸣,深受启发,充满力量。小福:特别是最后一句,饱含着她对年轻人的(4)_____,(1分)鼓舞人心。活动三:学写演讲提纲20.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完成演讲提纲。(5分)标题:(1) (1分)一、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做 1.迷茫困惑时,我们要确定理想目标,破浪前行。2.被嘲讽否定时,我们要(2) 。(1分)3.遭遇挫折阻碍时,我们要保持积极心态,无所畏惧。三、结尾:(3) (3分)三、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到壶口瀑布,感悟民族性格的激昂;观安塞腰鼓,体会生命力量的磅礴;在“时间的脚印”里,触摸自然伟力的印记……人生如旅,行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美妙的艺术殿堂、浩繁的书卷长河、生命的四季轮回……·且行且思间,积淀于心的是山海情怀,是生命的万千体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行走在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3分)1.(8分)(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评分说明:每空一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2.(1)(3分)①蜒②斑③伫(2)(3分)B(3)(3分)晚风拂过,檐角铜铃轻响,仿佛在低声讲述那些戍守海疆的热血故事。3.(6分)【示例】保尔在筑路时以血肉之躯对抗严寒饥饿,瘫痪后用钢笔续写生命意志,其为理想献身的信念、钢铁般的意志、面对苦难的担当精神,在当代仍具锋芒。当下部分学生因考试失利便自我否定,面临困难就轻言放弃,就是因为缺失这种精神。保尔精神恰似刺破迷雾的火炬,指引青年在困顿中坚守初心,让奋斗成为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永不过时。(评分说明:答案要结合具体事例(2分)、社会现象(2分)、个人观点(2分)三个方面,言之有理则可。)二、阅读(67分)(一)(23分)4.(3分)A5.(3分)B6.(3分)(1)本来 (2)穷尽,到达尽头 (3)的确,确实7.(6分)(1)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评分说明:句意正确1分,“食”“者”翻译正确1分。)(2)奇怪啊!龙所依靠的,竟然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呢。(评分说明:句意正确1分,“异”“凭依”翻译正确1分。)8.(4分)【示例】五月,阳光灿烂,如火般的榴花肆意绽放,明艳夺目(2分)。繁茂的枝叶间探出青色的幼果,努力生长,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2分)。(评分说明:紧扣诗意,联想想象合理,语言流畅,意对即可。)9.(4分)(1)被埋没的人才;(1分)(2)能赋予云神力,也需要云的帮助才能显示自己的神异;(1分)(3)强调人才与明君相互依存,表达韩愈盼望朝廷能够尊重人才,选贤与能。(2分)(评分说明:意对即可。)【参考译文】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影,震响雷电,变化神奇异常,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啊!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奇怪啊!龙所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呢。《周易》说:云跟随龙出现。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二)(20分)10.(3分)D11.(3分)①悠久的历史积淀;②工艺精湛,品质卓越;③醴陵人民的工匠精神。(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对即可。)12.(4分)妙处:将古院落比作“历经千年沧桑的老人”,生动形象地写出古院落历史悠久,充满岁月感的特点;(1分)“老人”沉稳、安静的形象特点,也巧妙展现出古院落在群山间安详、悠然的姿态。(1分)情感:体现了作者对古院落的敬重与好奇。(2分) (评分说明:意对即可。)13.(4分)①通过想象展现了醴陵陶瓷辉煌的历史,丰富文章内容;②生动地表现出醴陵人民勤劳、善良、质朴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③虚实结合,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④为后文写醴陵陶瓷精神的传承做铺垫。(评分说明:每点1分,答出4点得满分。言之有理即可。)14.(6分)①展现精神品质;老人眼神如“未熄的窑火”,表明老人对“泥与火的精神”的坚守(或展现出老人对醴陵陶瓷文化的热爱。)。②象征文化传承;“未熄的窑火”象征着醴陵陶瓷文化的传承从未中断。③深化文章主旨;表达了对文化传承者的敬意和对文化传承的赞美。(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意对即可。)(四)(12分)15.(3分)C16.(3分)①当寒流来袭,头号“冻感茶树”迅速向同伴发送加密香气小分子;②同伴收到信号后,启动自我保护御寒机制,并将香气信号转化为葡萄糖苷储存:③“投桃报李”,释放角鲨烯,促进头号“冻感茶树”体内油菜素内酯的积累,降低其受损伤程度,形成互助闭环。(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对即可。)17.(6分)①从科学认知角度,能帮助人类更深入了解自然,从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②从农业生产角度,破译植物“聊天记录”,可以启发农业生产者借助植物间信息传递的规律,促进作物生长,提升农作物产量。③从生态保护角度,减少化肥使用,改善土壤结构,可促进农田生态循环,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评分说明:每点2分,意对即可。)(五)(12分)18.(3分)B19.(4分)(1)心中有听众(或:有针对性,考虑听众心理需求。)(2)亲切自然(或:拉近与观众的距离。)(3)口语化、大众化(或:通俗易懂、亲切自然等。)(4)鼓励(或:期许、激励、鞭策、祝福等。)(评分说明:结合材料一作答,每点1分,意对即可。)20.(5分)(1)【示例】以奋斗之姿,赴青春之约(1分)(评分说明:围绕青春、奋斗等主题,表达简洁明确即可)(2)【示例】坚守自我信念,逆风而上(1分)(评分说明:体现面对嘲讽否定的积极做法,符合语境,表达简洁明确即可,不能抄袭第1、第3的句子,抄袭不得分。)(3)【示例】同学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让我们以无畏之态直面磨砺,以拼搏之行追逐梦想,让青春在奋斗中出彩,让人生因升华而闪耀!未来,定是繁花满径,等我们奔赴!(3分)(评分说明:结合材料一结语设计要求,可重申观点、提出号召,语言有感染力,表达流畅,体现青春奋斗主题即可)三、写作(60分)21.(60分)评分建议:(一)本次作文建议分四个等级打分:一等卷:54-60分,中心突出,细节描写细腻真实,情感真挚,内容充实具体,语言优美流畅。二等卷:45-53分,中心明确,细节描写较细腻,情感较为真挚,内容较为充实具体,语言通顺流畅。三等卷:36-44分,中心基本明确,有细节描写,情感基本真实,内容较单薄,语言基本通顺。四等卷:0-35分,中心不明确,情感虚假,内容不当,语言不通顺。(二)字数达标评分建议:45分切入;偏题,套题不上40分;离题卷30~35分;(三)字数不达标评分建议:(1)只写题目,无正文的,0分;(2)正文少于两行的,作文3分;(3)字数100字左右,10分左右;字数200字左右的,15分左右;字数300左右的25分左右;字数400字左右的,30分左右;(4)字数500字左右的,正常评卷,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四)抄袭试卷内容评分建议:本次考试阅读部分试题内容的文章视其篇幅与程度区别对待。属于化用引用的情况不扣分;全文抄袭比例过半字数达标分数在20分以内;全文抄袭但字数达到600字得5分,未达到字数给2分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