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周 中职同步作业周周练周周练晨读在线1.成语识记【安然无恙】 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出自《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跋山涉水】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出自《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百看不厌】 看了多遍,不感厌倦。出自宋·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搬弄是非】 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出自《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变本加厉】 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变幻莫测】 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出自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别具匠心】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出自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素材诵读苏轼在雨中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显示了他的超脱达观;陆游在雨夜咏叹“尚思为国戍台”,表现了他浓浓的家国情怀;张志和在雨慢吟“斜风细雨不须归”,道出了他的悠闲自得……在行走中我们难免会遇到风雨,也应该学会在风雨中歌唱。3.名句默写(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 , ?(2)“ 。 ”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 , 。(4)《沁园春·长沙》中“ ,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 。巩固提升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浸染(jìn) 逊色(xùn) 炫耀(xuàn) 义愤填膺(yīng)B.青苔(tái) 俨然(yǎn) 悚然(sǒng) 肆意雕琢(zhuó)C.反馈(guì) 国粹(suì) 海棠(táng) 耿耿于怀(gěng)D.广袤(mào) 辖制(xiá) 发酵(jiào) 疾风骤雨(zhò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青睐 桑梓 喧宾夺主 B.松驰 落拓 额首称庆C.瞭望 震憾 再接再励 D.弦律 推敲 美仑美奂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________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大中桥外,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_______着的灯光,_______着的画舫,_______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A、歌舞升平 辉映 交织 飘扬 B、笙歌彻夜 眩晕 纵横 悠扬C、灯红酒绿 荡漾 游荡 飘荡 D、乐声袅袅 弥漫 零乱 飞扬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B.面对人生绝境,双腿残疾的史铁生不屈不挠,“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创作了《我与地坛》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C.多数英国人对特拉斯并不满意,萎缩的经济规模、混乱的施政局面,以及急躁冒进、缺乏群众基础的金融改革,都无法让人再相信她。D.习近平指出,中拉合作本质上是南南合作,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开放包容为特质,以共同发展为目标,顺应世界大势和历史潮流,符合地区国家共同利益。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相关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乡村文艺积极、健康、向上发展。B.修改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了商业秘密的定义、商业秘密的情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主体范围,强化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既体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观,又体现了人类普遍性价值观,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为人类其他文明体所认可和接受。D.党员干部在私下时、细微处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增强政治定力、道德定力、纪律定力,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体现了自律境界的高低。6. 填人下面文段中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水波澹荡,一缕缕甜丝丝的清香在微风吹拂下掠过鼻翼。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这些气息的混合。①草木的芬芳 ②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③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 ④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7. 李白的诗代表唐诗的最高成就,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句至今脍炙人口。请你为“李白诗歌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不少于60个字。二、阅读理解①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②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崇尚理智,就是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同时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③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1638年,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④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数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基本完成。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这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质疑和批判,由此带来认识的多元性。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⑤批判和反驳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哥白尼、伽利略对托勒密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建立起了新的天体力学;拉瓦锡在对传统燃素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创立了氧化说;达尔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建立起了相对论学说;等等。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摘编自刘大椿《论科学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精神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其发展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密切相关。B.崇尚理智,就是既要对任何东西都加以审慎地思考,也要大胆假设,认真求证。C.实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也可提供这些知识更精确的形式。D.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总—分”的结构,阐述了科学精神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辩证的科学态度。B.第④段从科学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论证了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C.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对科学精神展开了论述。D.第⑤段引用哥白尼、拉瓦锡等例是为了证明科学上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通过试错模式获得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体现了科学精神中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B.理性信念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而实证方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C.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D.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意味着错误不可避免,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明理精进【读故事】卑微的伟人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一位百万富翁吗 ”父亲回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又过了一年,父亲又带儿子去了丹麦,到安徒生的故居去参观,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 怎么他生前会在这栋阁楼里 ”父亲回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里。” 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他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世界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二十年后,伊东布拉格在回忆童年时说:“那时我们家除了很穷以外,还是黑人,父母都靠卖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是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也是父亲让我认识到了黑人并不卑微,这两个人的经历让我知道,上帝没有轻看黑人。”【学道理】富有者并不一定伟大,贫穷者也并不一定卑微。上帝是公平的,他把机会撒到每个人的面前,卑微者同样拥有机会。自卑是心灵的钉子,若不拔去,它就总是折磨人。【参考答案】(一)晨读在线1.略2.略3.名句默写(1)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2)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4)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5)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巩固提升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C.“反馈”的“馈”应读作kuì;“国粹”的“粹”应读作cuì。故选C。2.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B.“松驰”的“驰”应改写为“弛”,“额首称庆”的“首”应改写为“手”。C.“震憾”的“憾”应改写为“撼”,“再接再励”的“励”应改写为“厉”。D.“弦律”的“弦”应改写为“旋”,“美仑美奂”的“仑”应改写为“轮”。故选A。3.B【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可以用反面的排除和正面确立的方法,第一空中,“歌舞升平”指太平盛世或粉饰太平,不能用来形容具体的秦淮河,“灯红酒绿”和前文的“灯月交辉”重复,故排除AC;第二空中“辉映”指互相照耀、映射,不合语境;“弥漫”是弥散、笼罩,多用于气体,不合对象;由此排除AD。第三空中“交织”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不合语境;“游荡”多指闲荡、游逛,不合对象;“零乱”明显有句子色彩不合;排除ACD。因此选B。4.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分号使用错误,分句语气比较紧凑、分句内部也没有使用逗号表示停顿,所以两处分号都应改为逗号;B.引用别人的话为自己的话,非直接引用,逗号应放在引号的外面,“歌谣”后逗号放在后引号外面。C.大并列之间不用顿号,“萎缩的经济规模”“混乱的施政局面”“急躁冒进、缺乏群众基础的金融改革”是三个大并列,“经济规模”后顿号改为逗号。故选D。5.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结构混乱,“以……作为”句式杂糅,改成“以……为”或“把……作为”;B.搭配不当,“完善”和“情形”“主体范围”不搭配,可以改为“明确了……情形”“扩大了……主体范围”。D.搭配不当,“境界的高低”和“做到慎独慎微……心存心存敬畏……增强……纪律定力,不放纵……”两面对一面,可改为“体现了自律境界高”。故选C。6.C【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通读四个选项,比较分析可知,这里的“芬芳”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其中根据“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可知,最先感知的是庄稼的芬芳,故②句排第一,接着①句排第二;由“并”这个连词,可知③句紧连②句,故排第三;最后“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上升到抽象的层面,故排第四。因此,正确的语序:②①④③。故选C。7.【举例一】诵读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诵读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二、阅读理解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理解错误。原文第④段说“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文中是说“……要受到严厉批判”,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并非“无法……搞伪科学”,故选项曲解文意了。故选D。2.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C项,“实验方法”理解错误。根据文章第三段开头说“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可见应为“实证方法”,实证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而非“实验方法”,故此项混淆范围了。故选C。3.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B项,“理性信念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理解错误。依据第三段开头“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分析可知,“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C项,“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④段“旧的理论……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可知,语中是说“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可见并没有对经典物理学进行否定。D项,“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⑤段可知,文中是说“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并不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而是“试错模式”。科学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