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6章统计学初步6.3统计图表课件(共5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6章统计学初步6.3统计图表课件(共54张PPT)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课 标 要 求
1.理解形象化地表示有关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及扇形统计图,并会简单应用.
2.掌握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并会灵活应用.
3.能够利用相应的图形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逻辑推理及直观想象能力.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一遍过
知识点一 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的特征:用一个单位长度(如1厘米)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表,称为条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的特征: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单位“1”),用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单位“1”.
3.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称为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发展变化情况.
名师点睛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比较
类别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一般地,条形统计图中,一条轴上显示的是所关注的数据类型,另一条轴上对应的是数量、个数或者比例,条形统计图中每一矩形都是等宽的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用整个圆表示总体,扇形统计图中,每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以及弧长,都与这一部分表示的数据大小成正比
类别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作用及选用情形 能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便于相互比较大小 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及各部分数量的多少.常用来表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当然,也可以用在其他合适的情形中 可以形象地表示出各部分数据在全部数据中所占的比例情况
过关自诊
1.下图是根据某景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月接待游客量(单位:万人)的数据绘制成的折线统计图.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该景区近三年的年接待游客量不断增加
B.该景区近三年的月接待游客量不断增加
C.该景区各年的月接待游客量高峰期大致在7,8月
D.该景区1月至6月游客量相对较少,故应该推出更多活动增加营业额度
B
解析 由图知,年接待游客数呈上升趋势,但具体到每个月有增有减,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每年7、8月为游客高峰期,1月至6月游客量相对较少, C,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小王同学周末复习各学科投入时间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其中在语文学科投入时间为1小时,则她在数学学科投入时间为(  )
小王周末复习各学科投入时间扇形统计图
A.0.5小时 B.1小时
C.1.25小时 D.1.5小时
C
解析 由题知,小王同学周末复习的总时间为1÷20%=5小时,因为复习数学的时间所占百分比为1-20%-10%-30%-15%=25%,所以复习数学的时间为5×25%=1.25小时.故选C.
知识点二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率分布直方图
1.制作频率分布表的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也称为这组数据的极差);
(2)确定       ;
(3)将数据分组;
(4)列         .
2.频率分布折线图
如果将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左边和右边各延长一个分组,取各
            ,用线段顺次连接各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组距和组数
频率分布表
相邻小矩形上底边的中点
名师点睛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区别与联系
(2)联系:横轴意义相同.
过关自诊
1.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率分布直方图有什么不同
提示 频数分布直方图能使我们清楚地知道数据分布在各个小组的个数,而频率分布直方图则是从各小组数据在所有数据中所占的比例大小的角度来表示数据分布的规律.
2.频率分布直方图每一个矩形的面积代表什么,各矩形的面积的和有什么特征
提示 矩形的面积代表频率,各矩形的面积的和为1.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速提升
探究点一 条形统计图的理解与应用
【例1】 某年某高校毕业生中,有本科生2 971人,硕士生2 527人,博士生1 467人,毕业生总体充分实现就业,就业地域分布更趋均匀合理,实现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根据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博士生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就业
B.毕业生总人数超半数选择在北京以外的单位就业
C.到四川省就业的硕士毕业生人数比到该省就业的博士毕业生人数多
D.到浙江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2.8%
D
解析 由图可知博士生有52.1%选择在北京就业,故A正确;
即毕业生总人数超半数选择在北京以外的单位就业,故B正确;到四川省就业的硕士毕业生人数约为2 527×3.2%≈81,博士毕业生人数约为1 467× 3.7%≈54,即到四川省就业的硕士毕业生人数比到该省就业的博士毕业生人数多,故C正确;因为到浙江省就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占各层次总人数的比率均远小于12.8%,所以到浙江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应低于12.8%,故D错误.故选D.
规律方法 条形统计图的理解与应用
(1)根据条形统计图研究问题时应明确以下两点:一是坐标系中横轴和纵轴上坐标的意义,二是横轴上各部分的间距及位置;
(2)在条形统计图中,各个矩形图的宽度没有严格要求,但高度必须以数据为准,它直观反映了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变式训练1
如图是某超市上一周不同品牌矿泉水销售量统计图,品牌1、品牌2、品牌3、品牌4每箱利润分别为12元、8元、10元、13元,则平均每箱矿泉水利润为(  )
A.9元 B.10元 C.11元 D.12元
B
解析 根据图表可得品牌1有30箱、品牌2有45箱、品牌3有25箱、品牌4有10箱,总共30+45+25+10=110箱;
总利润为12×30+8×45+10×25+13×10=1 100(元),
所以平均每箱矿泉水利润为1 100÷110=10(元),故选B.
探究点二 扇形统计图的理解与应用
【例2】 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扇形统计图: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
增加了一倍以上
C.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
增加了一倍
D.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A
解析 设新农村建设前的收入为M,而新农村建设后的收入为2M,则新农村建设前种植收入为0.6M,而新农村建设后的种植收入为0.74M,所以种植收入增加了,所以A项不正确;新农村建设前其他收入为0.04M,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为0.1M,故增加了一倍以上,所以B项正确;新农村建设前,养殖收入为0.3M,新农村建设后为0.6M,所以增加了一倍,所以C项正确;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占经济收入的30%+28%=58%>50%,所以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所以D正确.故选A.
规律方法 求解与扇形统计图有关的问题时应明确以下两点:
(1)扇形统计图各部分所占百分比用对应圆心角的度数表示;
(2)扇形统计图表示总体的各部分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但不同总量下的扇形统计图,其不同的百分比不可以作为比较的依据.
变式训练2
如图是某年各级学校每10万人口中平均在校生的人数扇形统计图,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年有6%的高中生升入高等学校
B.该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6 000人
C.该年各级学校每10万人口平均在校生数中高等学校学生占6%
D.该年高等学校的学生比高中阶段的学生多
C
解析 由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该年各级学校每10万人口中平均在校生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幼儿园占8%,高等学校占6%,高中阶段占12%,初中阶段占26%,小学占48%,A项中应是该年有6%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B项中6 000人应是每10万人口中平均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数量,D项显然错误.因此选C.
探究点三 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与应用
【例3】 如图是某年春运期间十二个城市售出的往返机票的平均价格以及相比去年同期变化幅度的数据统计图,给出下列4个结论.
①深圳的变化幅度最小,北京的平均价格最高;
②深圳和厦门往返机票的平均价格同去年相比有所下降;
③平均价格从高到低位于前三位的城市为北京,深圳,广州;
④平均价格的涨幅从高到低位于前三位的城市为天津,西安,上海.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C
解析 变化幅度看折线统计图,越接近零轴者变化幅度越小,位于零轴下方者表明价格下跌;平均价格看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越高平均价格越高,所以结论①②③都正确,结论④错误.故选C.
规律方法 折线统计图的读图方法
(1)读折线统计图时,首先要看清楚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其次要明确图中的数量及其单位.
(2)在折线统计图中,从折线的上升、下降可分析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从陡峭程度上,可分析数据间相对增长、下降的幅度.
变式训练3
某城市收集并整理了该市2023年1月份至10月份每月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单位:℃)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已知该市每月的最低气温与当月的最高气温两变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则根据该折线统计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每月的最低气温与当月的
最高气温两变量具有相似的
变化性
B.10月份的最高气温不低于
5月份的最高气温
C.月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的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
D.最低气温低于0 ℃的月份有4个
D
解析 由该市2023年1月份至10月份各月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单位:℃)的数据的折线统计图可知,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具有相似的变化性,故A正确; 10月的最高气温为20 ℃,5月的最高气温小于20 ℃,故B正确;由图知,当月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所成线段中,1月份线段最长,则月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的最大值出现在1月,故C正确;最低气温低于0 ℃的月份有3个,故D错误.故选D.
探究点四 频率分布直方图
【例4】 如图所示是总体的一个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且在[15,18)内频数为8.
(1)求样本在[15,18)内的频率;
(2)求样本容量;
(3)若在[12,15)内的小矩形面积为0.06,求在[18,33)内的频数.
解 由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组距为3.
(3)因为在[12,15)内的小矩形面积为0.06,
所以样本在[12,15)内的频率为0.06,
故样本在[15,33)内的频数为50×(1-0.06)=47,
又在[15,18)内频数为8,故在[18,33)内的频数为47-8=39.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促达标
A 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如图是甲、乙、丙、丁四组人数的扇形统计图的部分结果,根据扇形统计图的情况可以知道丙、丁两组人数和为(  )
A.250 B.150
C.400 D.300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则乙组人数是400×7.5%=30(人),
则丙、丁两组人数和为400-120-30=2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某位居民2021年的家庭总收入为80 000元,各种用途占比统计如下面的折线统计图.2022年家庭总收入的各种用途占比统计如下面的条形统计图,已知2022年的就医费用比2021年的就医费用增加了4 750元,则该居民2022年的旅行费用为(  )
A.21 250元 B.28 000元
C.29 750元 D.85 000元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由题意可知,2021年的就医花费为80 000×10%=8 000(元),
则2022年的就医花费为8 000+4 750=12 750(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某人一周的总开支如图1所示,这周的食品开支如图2所示,则他这周的肉类开支占总开支的百分比为(  )
A.30% B.10%
C.3% D.0.3%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多选题)如图为某商场一天营业额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你能得出的信息为(   )
A.该商场家用电器销售额为全商场营业额的40%
B.服装鞋帽和百货日杂共售出29 000元
C.家用电器部所得利润最高
D.副食的销售额为该商场营业额的10%
A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由图可知商场家用电器销售额为全商场营业额的40%,故A正确;由图可知,副食的销售额占比为1-40%-30%-20%=10%,故D正确;由副食的销售额和占比可得商场一天总的营业额为5 800÷10%=58 000元,故服装鞋帽和百货日杂的销售额为58 000×(20%+30%)=29 000元,故B正确;由于图中不涉及利润,因此选项C中的信息不能得出,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的身高(单位:厘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可知a=    .若要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    .
0.03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为了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某校对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共有4个选项可供选择:
A.1.5小时以上 B.1~1.5小时
C.0.5~1小时 D.0.5小时以下
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
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
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本次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
(2)在图1中将选项B对应的部分补充完整.
(3)若该校有3 000名学生,你估计全校有多少名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0.5小时以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 (1)由图1知,选A的人数为60,而图2显示选A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故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60÷30%=200.
(2)由图2知,选B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0%,因此其人数为200×50%=100,图1补充如图所示:
(3)根据图2知: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人数占统计人数的5%,以此估计得3 000×5%=150(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7.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们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继续延长,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下图体现了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变化情况,依据此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
B.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逐渐延长
C.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幅度
略高于女性
D.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幅度略高于男性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为进一步在社会上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某中学学生积极到社会上举行垃圾分类的公益讲座,该校学生会为了解本校高一年级1 000名学生课余时间参加公益讲座的情况,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调查,将数据分组整理后,列表如下:
参加场数 0 1 2 3 4 5 6 7
参加人数
占调查人数
的百分比 8% 10% 20% 26% 18% 12% 4%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列估计该校高一学生参加公益讲座的情况正确的是(  )
A.参加公益讲座次数是3场的学生约为360人
B.参加公益讲座次数是2场或4场的学生约为480人
C.参加公益讲座次数不高于2场的学生约为280人
D.参加公益讲座次数不低于4场的学生约为360人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七次人口普查,这七次人口普查的城乡人口数据如下:
根据该图数据,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城镇人口总数逐次增加
B.乡村人口数达到最高峰是第四次
C.和前一次相比,城镇人口比重增量
最大的是第七次
D.城镇人口数均少于乡村人口数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由图象可得城镇人口总数逐次增加,故A正确;由图可得乡村人口数达到最高峰是第四次,故B正确;第二次与第一次相比,城镇人口比重增量为18.30%-13.26%=5.04%,第三次与第二次相比,城镇人口比重增量为20.91%-18.30%=2.61%,第四次与第三次相比,城镇人口比重增量为26.44%-20.91%=5.53%,第五次与第四次相比,城镇人口比重增量为36.22%-26.44%=9.78%,第六次与第五次相比,城镇人口比重增量为49.68%-36.22%=13.46%,第七次与第六次相比,城镇人口比重增量为63.89%-49.68%=14.21%,所以和前一次相比,城镇人口比重增量最大的是第七次,故C正确;2020年,城镇人口数高于乡村人口数,故D错误.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以下是某手机店根据某手机销售的相关数据绘制的统计图的一部分.请根据图1、图2解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来自该店财务部的数据报告表明,该手机店 1~4月的手机销售总额一共是290万元,请将图1中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2)该店1月份音乐手机的销售额为多少万元
(3)小刚观察图2后,认为4月份音乐手机的销售额比3月份减少了,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请说明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 (1)290-(85+80+65)=60(万元),补图如下图.
(2)85×23%=19.55(万元),
所以该店1月份音乐手机的销售额为19.55万元.
(3)不同意.理由如下:
3月份音乐手机的销售额是60×18%=10.8(万元),
4月份音乐手机的销售额是65×17%=11.05(万元),
而10.8<11.05,
因此4月份音乐手机的销售额比3月份的销售额增多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1.一家大型超市委托某机构调查该超市的顾客使用移动支付的情况.调查人员从年龄在[20,60]内的顾客中,随机抽取了200人,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为推广移动支付,超市准备对使用移动支付的每位顾客赠送1个环保购物袋.若某日该超市预计有10 000人购物,试根据上述数据估计该超市当天应准备多少个环保购物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 根据图中数据,得到如下表格:
年龄段 [20,25)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50,55) [55,60]
使用移
动支付 20 25 25 15 15 10 8 7
不使用移动支付 0 0 4 6 10 10 23 2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