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幻灯片 1:封面标题:10.2.1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授课教师:[你的姓名]幻灯片 2:课程引入展示图片或生活现象:一杯水中放入一勺糖,搅拌后糖 “消失”,水却变甜了。打开香水瓶盖,过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提问:糖为什么会 “消失” 在水中?香味为什么能扩散到整个房间?这些现象是否能说明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幻灯片 3: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早期猜想与现代证实:古代哲学家曾猜想物质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构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工具,已经能够观察到物质内部的微观粒子,证实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说明:分子非常小,直径约为 10 米,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需要借助高倍显微镜。常见的物质,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幻灯片 4:分子的基本特性(一)—— 分子很小数据说明: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 3×10 千克。1 滴水中大约含有 1.67×10 个水分子,若每人每秒钟数 1 个分子,一滴水中的分子需要数几十万亿年才能数完。图示:展示水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分子与宏观物体的大小,直观感受分子的微小。结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幻灯片 5:分子的基本特性(二)——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实例分析:香水瓶打开后,香水分子会扩散到空气中,使人闻到香味。硫酸铜溶液与水混合,一段时间后整杯水会变成蓝色,是硫酸铜分子扩散到水中的结果。实验演示:将墨水滴入清水中,观察墨水在水中的扩散过程。结论: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热运动)。幻灯片 6:分子的基本特性(三)——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实验现象:100mL 水和 10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00mL。压缩针筒中的空气,体积会明显变小。解释: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混合时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间隙。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图示:用分子模型示意图展示分子间隙,说明混合后体积变化的原因。结论: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不同状态的物质,分子间隙大小不同。幻灯片 7:分子的基本特性(四)——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实验现象: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它们会结合起来,甚至能吊起一个钩码。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解释:铅块能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固体和液体难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难拉伸,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规律: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幻灯片 8:固体的微观模型结构特点:固体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的间隙很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宏观特性: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和拉伸。例如:铁块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很难改变其形状和体积。图示:用排列整齐、紧密的小球模型表示固体分子的排列方式。幻灯片 9:液体的微观模型结构特点:液体分子排列较固体疏松,分子间的间隙比固体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宏观特性: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能随着容器的形状而改变。不易被压缩,但比固体容易流动。例如:水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能在容器中流动。图示:用排列较疏松、能自由移动的小球模型表示液体分子的排列方式。幻灯片 10:气体的微观模型结构特点:气体分子排列非常稀疏,分子间的间隙很大(约为分子直径的 10-100 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宏观特性: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充满整个容器。很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例如: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充满整个房间,且容易被压缩进气瓶中。图示:用分布稀疏、自由运动的小球模型表示气体分子的排列方式。幻灯片 11:固、液、气三态微观模型对比状态分子排列分子间隙分子作用力宏观特性固体十分紧密,有规则很小很大有固定形状和体积,不易压缩、拉伸液体较疏松,无固定规则较大较小有一定体积,无固定形状,易流动,不易压缩气体非常稀疏,无规则很大极小(可忽略)无固定形状和体积,易压缩,流动性强幻灯片 12:用微观模型解释生活现象现象 1:冰融化成水微观解释:温度升高,冰分子吸收热量,运动加剧,分子间的间隙增大,分子作用力减小,固体的规则排列被打破,变成液体。现象 2: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微观解释: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间隙急剧增大,分子作用力变得极小,液体变成气体。现象 3: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很难被压缩微观解释:气体分子间隙很大,压缩时分子间隙容易变小;固体分子间隙很小,且分子间斥力大,很难压缩。幻灯片 13:课堂练习选择题: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雪花纷飞 B. 丹桂飘香 C. 尘土飞扬 D. 柳絮飘扬关于物质的微观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 液体分子不能运动 C. 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大 D. 物质的状态变化与分子间隙和作用力有关填空题:物质是由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且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__________。简答题:为什么固体有固定的形状,而液体和气体没有?用微观模型解释。幻灯片 14:课堂总结物质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很小。分子特性: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三态微观模型:固体:分子排列紧密,间隙小,作用力大,有固定形状和体积。液体:分子排列较疏松,间隙较大,作用力较小,有体积无固定形状。气体:分子排列稀疏,间隙大,作用力极小,无固定形状和体积。核心思想:物质的宏观特性是由其微观结构(分子排列、间隙、作用力)决定的。幻灯片 15:课后作业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中关于物质结构微观模型的练习题,巩固分子特性和三态微观模型的知识。实践作业: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如观察不同温度下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度)。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如原子的结构,撰写一篇简短的科普小短文。2024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0.2.1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学习目标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02知道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010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04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形成初步的物质观念。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组成的。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10-10 m草叶上的一颗小露珠,就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假如一个微小动物每秒钟喝掉1万个水分子,喝完这颗露珠大概要用31.7亿年!电子显微镜下的铝合金易拉罐表面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超高分辨率扫描探针显微镜下的水分子内部结构练一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细小的灰层就是分子B.大雾天,我们看到弥漫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是一个个水分子C.将一块铁锉成极细的铁粉,铁粉就是铁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进行观察D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演示:探究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实验现象:两个瓶子全部变成红棕色。能否在一开始把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瓶放在上面呢液体分子的扩散现象演示:探究液体分子的扩散现象实验现象: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固体分子的扩散现象演示:探究固体分子的扩散现象实验现象:铅片和金片之间互相渗入。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会变黑,用笤帚扫都扫不干净。结论1.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称为扩散。2.扩散现象等大量实验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扩散现象也可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间存在间隙演示:探究分子间存在间隙实验现象:50ml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练一练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瀑布流水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C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演示:探究分子热运动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热运动。结 论:分子间的引力演示: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的引力:两个铅块紧密结合不能被钩码分开。实验现象:是什么力使得两块铅柱结合在一起分子间的斥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打气筒在打气时,开始时比较好压缩,这说明了什么?越往后来,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结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距离r r与r0的关系 分 子 力r<r0 引力<斥力r=r0 引力=斥力r>r0 引力>斥力r>10r0 无作用力F斥F引F斥F引F斥F引小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演示:分子的弹簧模型类比法“N95”型口罩(如图所示)对直径为0.075μm±0.020μm的非油性颗粒(如粉尘、PM2.5、飞沫、微生物)具有95%以上的过滤效率,它由三层构成:内层吸水层,中间过滤层,外层疏水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B.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C.中间过滤层能够过滤掉非油性颗粒,是因为颗粒分子间存在斥力D.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飞沫是肉眼可以看到,故不是分子由分子热运动可知任何物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颗粒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不明显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分子,体现的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练一练“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前一句是根据 这一物理知识来判断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变化。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其直径大约是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的2万倍的悬浮颗粒物,它在空中的运动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练一练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不属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间距固体分子间距液体分子间距气体分子间距 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物 态 微观特征 宏观特征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一定形状 有无一定体积固 态 很小 很大 有 有液 态 较小 较大 无 有气 态 较大 极小 无 无知识点12345678110111291.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 cm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D.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C分子动理论2.[2024·连云港中考改编]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花香满园B.尘土飞扬C.雪花飘飘D.落叶纷纷A易错点睛:尘土、雪花、落叶、细菌、病毒等的运动都不是分子热运动。2345678110111293.[立德树人·传统文化 2024·成都中考]成都别称芙蓉城、蓉城,这座以花为名的城市自古与花结缘,大诗人陆游魂萦梦牵的诗中美景“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依旧是成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诗人闻到花香属于________现象。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所蕴藏的物理知识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扩散温度2345678110111294.[2025·郑州模拟]如图甲所示,在注射器中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出后,用橡皮帽将针管的管口封住,再用力推活塞,发现很难把活塞压进去,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如图乙所示,清晨草叶上的两颗露珠相互接近后,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滴,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均填“引力”或“斥力”)斥力引力2345678110111295.[2024·广州模拟]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分子是保持静止的B.图甲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C.图乙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D.图丙分子构成的物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A知识点2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2345678110111296.[2025年1月渭南期末]如图所示的羊肉泡馍是陕西一道地方传统的有名美食,它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营养丰富,食后回味无穷。刚出锅的羊肉泡馍香气四溢,这是因为(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2345678110111297. [2025·深圳模拟]宏观的物理现象能够反映出物质的微观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墨水滴入水中出现扩散现象,这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接触部分的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C.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就越快D.大多数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是由于分子变大了A2345678110111298.如图所示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病毒的照片。 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是分子B.佩戴口罩可预防感染,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C.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D.构成飞沫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D2345678110111299.[2025年1月西安期末]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图1所示,用饭勺盛饭时,有一些饭粒粘在饭勺上,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__。如图2所示,厨师通过闻味道的方式判断食材是否新鲜,这利用了分子不停地做________的运动。如图3所示,往热锅里加入酱油,锅里的菜汤颜色很快变深,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_(填“剧烈”或“缓慢”)。引力无规则剧烈23456781101112910.天然气液化后,其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蒸发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大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3456781101112911. [中考趋势题]小点同学为了探究扩散问题而设计了以下一系列实验:A.观察一滴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B.抽去玻璃板,观察气体扩散的快慢C.将磨得光滑的铅板和金板紧压在一起并观察(1)在做A实验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搅动杯中的水,通过A实验可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234567811011129(2)B实验你认为有什么不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点把上述实验修改后,再把A、B、C三个实验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最后他得出如下结论:①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物质的三种状态中,________态的扩散现象最明显。装空气的瓶子应放在上面,因为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的密度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气23456781101112912. [新考法]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会分开(如图甲所示)。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会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的还是其他引力造成的?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所示),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234567811011129(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___;(2)如果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会分开,则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逐渐减小不能能234567811011129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有间隙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扩散现象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谢谢观看!(共38张PPT)幻灯片 1:封面标题:10.2.2 物体的内能及其变化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授课教师:[你的姓名]幻灯片 2:课程引入复习回顾: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分子有哪些基本特性?(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很小、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不同状态的物质,其分子排列、间隙和作用力有什么特点?(固体分子排列紧密、间隙小、作用力大;液体分子排列较疏松、间隙较大、作用力较小;气体分子排列稀疏、间隙大、作用力极小)展示图片或生活现象:冬天搓手会感到暖和。用热水袋取暖。烧水时,水的温度会升高。提问:这些现象中物体的能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能量与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关吗?如何改变物体的这种能量?幻灯片 3:内能的概念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说明:分子动能: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分子的运动速度有关,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即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因为任何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单位: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J)。幻灯片 4: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分析: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对于同一物体,质量不变时,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大,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分子动能减小,内能减小。注意事项: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有关。例如,质量大的物体含有的分子数量多,内能通常更大;冰熔化成水时,温度不变,但内能会增大(分子势能变化)。不能说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因为内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一杯热水的内能可能小于一座冰山的内能(冰山质量大,含有的分子数量多)。结论: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幻灯片 5: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质量越大,物体内所含的分子数量越多,内能越大。例如,一桶水的内能比一杯水的内能大。温度: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例如,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大。体积和状态: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即体积和状态不同),分子势能不同,内能也不同。例如,一定质量的冰熔化成水时,体积变化,内能变化。物质种类:不同种类的物质,分子结构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在质量、温度等条件相同时,内能可能不同。图示:用柱状图或对比表格展示不同因素对物体内能的影响。幻灯片 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一)—— 做功实验演示 1:压缩空气引火仪实验操作:用力将活塞迅速压下,观察棉花的变化。现象:棉花燃烧起来。解释: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棉花燃烧。实验演示 2:气体膨胀做功实验操作:在瓶内装入少量水,用软木塞塞紧瓶口,加热使水沸腾,观察软木塞的变化。现象:软木塞被冲出,瓶口出现 “白气”。解释:水蒸气膨胀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 “白气”。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即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幻灯片 7: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二)—— 热传递定义: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递。条件:存在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或从高温部分到低温部分),直到温度相同为止。实验演示:将热水倒入冷水中,观察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化。现象:热水的温度降低,冷水的温度升高,最后两者温度相同。解释:热水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给冷水,热水的内能减小,冷水的内能增大。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幻灯片 8:做功和热传递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转化。例如,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膨胀做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量的形式没有改变。例如,用热水袋取暖是热水袋的内能转移到人体。联系: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即对物体做多少功,或物体吸收多少热量,在效果上都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相同的变化。都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举例:要使一杯水的内能增大,可以通过加热(热传递),也可以通过搅拌(做功)。幻灯片 9:热量的概念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 Q 表示。单位: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J)。说明: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 “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 或 “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如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或减小);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不一定减少(如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外界对其做功,内能可能不变或增大)。幻灯片 10:生活中的内能变化实例分析实例 1:冬天搓手取暖方式:做功。能量变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实例 2:用热水袋取暖方式:热传递。能量变化:热水袋的内能转移到人体,热水袋内能减小,人体内能增大。实例 3:烧水时水的内能变化方式:热传递。能量变化: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通过热传递转移给水,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实例 4:钻木取火方式:做功。能量变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木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后燃烧。幻灯片 11: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概念定义单位性质联系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摄氏度(℃)状态量,与分子运动剧烈程度有关1. 温度升高,内能可能增大(吸热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可能减小(放热或对外做功)。2.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传递的是内能,温度是热传递的条件。3.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使温度发生变化。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焦耳(J)状态量,与质量、温度、体积、状态等有关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焦耳(J)过程量,与热传递过程有关幻灯片 12:课堂练习选择题: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的冰块没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晒太阳取暖 B. 用热水袋取暖 C. 搓手取暖 D. 向手哈气取暖填空题: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__。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__________的。简答题:为什么说 “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是有条件的?举例说明。幻灯片 13:课堂总结内能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单位是焦耳。内能影响因素:与质量、温度、体积、状态、物质种类等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相互转化,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热传递:内能的转移,物体吸热内能增大,放热内能减小,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概念: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是过程量,单位是焦耳。核心关系:温度、内能、热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等效方式。幻灯片 14:课后作业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中关于物体内能及其变化的练习题,巩固内能、热量的概念及改变内能的方式。实践作业:列举生活中 3 个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和 3 个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分析其中的能量变化。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如压缩气体使温度升高的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2024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0.2.2物体的内能及其变化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02知道内能的概念和单位,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0103知道机械能与内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察与思考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塞会弹起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内能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呢?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叫作分子动能。内能压缩或伸长的弹簧具有势能,那排斥或吸引的分子之间呢?分子之间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作分子势能。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单位:焦耳,简称焦(J)。各种形式的能量单位均为焦耳(J)。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不能说是个别分子或少数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应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辨 析炽热的铁水有内能吗?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思考冰块也有内能吗?观察与思考冷水热水质量相同的一杯冷水和热水2kg5kg20℃时,两个铁块冰化成水0℃0℃①②③下面每组两个物体中,谁的内能比较大?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同一物体在同一物态下,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质量:同一物质构成的温度相同的物体,质量大的物体内能大。其他:内能大小还与物质的种类、物态等有关。同种物质,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处于气态时的内能大于处于液态时的内能,处于液态时的内能大于处于固态时的内能。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D.-9℃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加D练一练在火炉旁烤火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放热物体吸热或放热过程中所传递的能量,叫作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通常用符号Q表示。认识热量吸热接触探究改变内能的方式在寒冷的冬天,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手的温度升高呢?在火炉旁烤火寒风中搓手热传递本质:能量的转移(能量的形式没有发生改变)。发生条件:存在温度差(不同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1.热量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判断题2.两物体内能相同时,热传递才会停止。热传递做功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演示:水蒸气冲开橡皮塞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硝化棉燃烧做功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瓶内出现白雾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转移与转化的区别强调同种形式的能量的移动强调能量从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热量热量内能机械能(多选)在下列选项中,物体内能的改变是通过做功实现的是( )A.在炎热的夏天,在啤酒中放入一些冰块,啤酒变凉C.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变热B.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的水被晒热D.划火柴,火柴燃烧CD练一练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温 度 热 量 内 能状态 状态量 过程量 状态量单位 ℃ J J表述 “降低、升高”等 “吸收、放出”等 “有,具有、增加、减少”等联系 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吸放热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温度不一定改变内能和温度1.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2.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温度是衡量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动能越大,内能越大。温度/℃时间/min晶体熔化曲线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内能和热量1.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2.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气体在吸热的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会减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和热量1.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也可以通过做功的形式来改变温度2.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温度/℃时间/min晶体熔化曲线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知识点123456781101112131491.关于内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不具有内能B.在空气中飞行的铅球具有动能,不具有内能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D.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C内能2.[2025·洛阳模拟]三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都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其中内能最小的是______杯中的水,内能最大的是______杯中的水。a2345678110111213149c思路点睛:同种物质的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温度、物态。3.[[跨学科·语文 2024·福建中考]“煮”的篆体写法如图所示,表示用火烧煮食物。下列实例与“煮”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相同的是( )A.热水暖手 B.钻木取火C.搓手取暖 D.擦燃火柴A2345678110111213149知识点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4.[立德树人·传统文化]“曲水流觞”是古代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如图所示,酒盏随波流动时,盏中的酒温度降低,则酒的内能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酒的内能。减小2345678110111213149热传递5.如图所示,在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硝化棉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使空气的内能________,温度________,这一过程是用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增大2345678110111213149升高做功6.为了取暖,小丽喝了一杯热牛奶。如图所示的为小丽的妈妈在燃气灶上用奶锅加热牛奶的情景,其中包含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分别是热传导______、对流______、热辐射______。(均填“a”“b”或“c”)a2345678110111213149bc7.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桶水比一杯水含有的热量多B.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C.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就越多D.热量等于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D2345678110111213149知识点3热量易错点睛: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8.从内能、热量和温度中选择一个恰当的物理量填在横线上。(1)“高温物体放热”的“热”是指________。(2)“开水太热”的“热”是指________。(3)“摩擦生热”的“热”是指________。热量2345678110111213149温度内能9.[2025年1月厦门期末]如图所示的是一款创意暖手笔,内装电池,按下按键便会发热,解决了冬天写字时手冷的问题。暖手笔给手取暖的过程中( )A.温度从暖手笔传向手B.暖手笔含有的热量比手多C.手的内能增加了D.常温下和发热时的暖手笔的内能相同C234567811011121314910. [原创题]判断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示例: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理由:物体可能同时对外做功,内能不变或减少。(1)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 理由:_____________。(4)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45678110111213149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可能不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大,温度不变×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11.[2025·南京模拟改编]小南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摄桌面,画面显示桌面上A、B、C位置的温度如图甲所示,接着在A位置用手快速摩擦,在B位置喷上温度为25.5 ℃的酒精,再次拍得画面如图乙所示。比较两幅图,A处温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内能的;B处因为酒精汽化过程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内能________。升高2345678110111213149做功吸热减小12. [高阶思维]如图所示的为晶体的熔化曲线,图中,物质在C点时的内能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于2345678110111213149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热,内能增加13. [新器材]为了探究“做功对物体内能的影响”,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注射器前端筒壁上钻一个小孔,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插入注射器内,用密封胶将小孔密封,读出此时温度传感器的示数。(1)用橡皮帽将注射器的注射口堵住,用力向左推动活塞,传感器的示数逐渐增大,说明活塞压缩筒内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快速取下橡皮帽,注射口喷出“白气”,温度传感器示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增大2345678110111213149变小14. [中考趋势题]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塞紧。如图所示,将绳子缠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动绳子,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请分析软木塞被顶开的原因。答:拉动绳子克服摩擦力做功,金属管内能增大,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的方式,金属管内的酒精吸收热量,内能增加,金属管内酒精蒸气膨胀对软木塞做功,酒精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软木塞被顶开。2345678110111213149内能改变内能的方式定义特点任何温度下的物体都具有内能吸放热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做功影响因素质量、温度、状态(体积)热传递热量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2.1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北师大版(2024).pptx 10.2.2物体的内能及其变化(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北师大版(2024).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