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1.点的位置向量 如图,在空间中,我们取一定点O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P就可以用向量 来表示.我们把向量 称为点P的位置向量. 1.4 空间向量的应用知识点 1 空间中点、直线和平面的向量表示1.4.1 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必备知识 清单破2.空间直线的向量表示式 如图(1),a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在直线l上取 =a,设P是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则点P在直线l上 存在实数t,使得 =ta,即 =t . 如图(2),取定空间中的任意一点O,则点P在直线l上 存在实数t,使 = +ta(i),将 =a代入(i)式,得 = +t (ii).(i)式和(ii)式都称为空间直线的向量表示式. 图(1)图(2) 3.空间平面的向量表示式 如图,取定空间任意一点O,则空间一点P在平面ABC内 存在实数x,y,使 = +x +y(iii).我们把(iii)式称为空间平面ABC的向量表示式. 1.空间直线的方向向量:若l是空间一直线,A,B是直线l上的任意两点,则称 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与 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垂直的直线的方向向量,称为平面的法向量.待定系数法求平面法向量的步骤(1)设法向量为n=(x,y,z);(2)在已知平面内找或求两个不共线向量a=(a1,a2,a3),b=(b1,b2,b3);(3)建立方程组 (4)解方程组:用一个未知量表示其他两个未知量,然后对这个未知量赋特殊值,从而得到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知识点 2 空间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位置关系 向量表示线线平行 设u1,u2分别是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则l1∥l2 u1∥u2 λ∈R,使得u1=λu2线面平行 设u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n是平面α的法向量,l α,则l∥α u⊥n u·n=0面面平行 设n1,n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α∥β n1∥n2 λ∈R,使得n1=λn2知识点 3 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位置关系 向量表示线线垂直 设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u1,u2,则l1⊥l2 u1⊥u2 u1·u2=0线面垂直 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u,平面α的法向量为n,则l⊥α u∥n λ∈R,使得u=λn面面垂直 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1,n2,则α⊥β n1⊥n2 n1·n2=0知识点 4 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知识辨析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是否唯一 2.点A,B 在平面α上,且 ∥ ,能否判定直线CD与平面α平行 3.直线l的方向向量与平面α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都垂直,那么l与α垂直吗 4.若m⊥α,l为平面α的法向量所在的直线,且m,l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则a与b有什么关系 一语破的1.不唯一.直线的方向向量不是唯一的,它们都是共线向量.解题时,可以选取坐标最方便计算的方向向量.一个平面的法向量也不是唯一的,一个平面的所有法向量都共线.在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取.2.不能.题目未说明C、D两点是否在平面α上,所以直线CD可能在平面α内,也可能与平面α平行.3.垂直.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l与α垂直.4.a∥b.因为l为平面α的法向量所在的直线,所以l⊥α,又m⊥α,所以l∥m或l与m重合,所以a∥b.1.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1)几何法:利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问题;(2)基底法:利用基向量进行向量运算,从而解决问题;(3)坐标法:通过建系,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解决问题.基底法和坐标法都是向量法.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灵活选择不同方法,使解题方便,当图形的垂直特征明显且坐标易求时可优先选择坐标法.2.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线平行(1)基底法:分别用基向量表示出要证明的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然后通过线性运算,证明两方向向量共线即可.(2)坐标法: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行证明.定点 1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平行问题关键能力 定点破3.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平行(1)常用方法: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是u,平面α的法向量是n,要证明l∥α,只需证明u⊥n,即证明u·n=0.求解平面的法向量时,对未知数的赋值与相关运算一定要准确.(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定理为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只需在平面内找一向量,证明它与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即可,但需要特别注意已知直线不在平面内.(3)根据共面向量定理进行证明: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只要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能够用这个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线性表示即可.4.利用空间向量证明面面平行(1)向量法: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u,平面β的法向量为v,则α∥β u∥v;(2)转化法: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线线平行.典例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CC1,B1C1的中点.求证:MN∥平面A1BD. 思路点拨: 证明: 证法一: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0,0,0),A1(1,0,1),B(1,1,0),M ,N ,∴ =(1,0,1), =(1,1,0), = .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为n=(x,y,z),则 取x=1,则y=-1,z=-1,∴平面A1BD的一个法向量为n=(1,-1,-1).∵ ·n= ·(1,-1,-1)=0,∴ ⊥n,∵MN 平面A1BD,∴MN∥平面A1BD.证法二: = - = - = ( - )= ,∴ ∥ ,又MN 平面A1BD,DA1 平面A1BD,∴MN∥平面A1BD.证法三: = - = - = - = ( + )- ( + )= - .根据共面向量定理可知,MN∥平面A1BD.1.利用向量方法证明线线垂直(1)坐标法: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相关点的坐标,求出两直线方向向量的坐标,然后通过数量积的坐标运算证明数量积等于0,从而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2)基向量法:利用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及相关运算律,结合图形的几何特征,将与两直线有关的向量分别用基向量表示,然后根据数量积的运算律证明此数量积等于0,从而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用坐标法证明线面垂直的两种思路(1)基向量法: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先用基向量表示直线的方向向量a,然后在平面内找两条相交直线,并分别用基向量表示它们的方向向量b,c,由a·b=0且a·c=0,得该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从而可得线面垂直.定点 2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垂直问题(2)法向量法: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判定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从而可得线面垂直.3.证明面面垂直的三种方法(1)利用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其中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即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2)直接求解两个平面的法向量,证明这两个法向量垂直,从而得到两个平面垂直.(3)证明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典例1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D1B1的中点,求证:EF⊥平面B1AC. 证明: 证法一:设 =a, =b, =c,连接BD,则 = + = ( + ) = ( + )= ( + - )= (b+c-a), = + =a+b.∵ · = (b+c-a)·(a+b)= (b2-a2+c·a+c·b)= (|b|2-|a|2+0+0)=0,∴ ⊥ ,即EF⊥AB1.同理,可证得EF⊥B1C.又AB1∩B1C=B1,AB1,B1C 平面B1AC,∴EF⊥平面B1AC.证法二: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a(a>0),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2a,0,0),C(0,2a,0),B1(2a,2a,2a),E(2a,2a,a),F(a,a,2a),∴ =(-a,-a,a), =(0,2a,2a), =(-2a,2a,0).∵ · =(-a,-a,a)·(0,2a,2a)=-a×0+(-a)×2a+a×2a=0, · =(-a,-a,a)·(-2a,2a,0)=2a2-2a2+0=0,∴EF⊥AB1,EF⊥AC.又AB1∩AC=A,AB1,AC 平面B1AC,∴EF⊥平面B1AC.证法三:由证法二得 =(-a,-a,a), =(0,2a,2a), =(-2a,2a,0).设平面B1AC的法向量为n=(x,y,z),则 即 令y=1,则x=1,z=-1,∴n=(1,1,-1).∵ =-an,∴ ∥n,∴EF⊥平面B1AC.典例2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AB=BC=2,BB1=1,E为BB1的中点,证明:平面AEC1⊥平面AA1C1C. 证明:由题意得BA,BC,BB1两两互相垂直.以B为坐标原点,BA,BC,BB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2,0,0),A1(2,0,1),C(0,2,0),C1(0,2,1),E ,则 =(0,0,1), =(-2,2,0), =(-2,2,1), = .设平面AA1C1C的法向量为n=(x1,y1,z1),则 即 令x1=1,得y1=1,∴n=(1,1,0).设平面AEC1的法向量为m=(x2,y2,z2),则 即 令z2=4,得x2=1,y2=-1,∴m=(1,-1,4).∵n·m=1×1+1×(-1)+0×4=0,∴n⊥m,∴平面AEC1⊥平面AA1C1C.1.存在、判断型 先假设存在,设出空间点的坐标,然后将待求解的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是否有解”或“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的问题.若有解且满足题意,则存在;若有解但不满足题意或无解,则不存在.2.位置探究型 借助向量,引入参数,综合题目中各已知信息列关系式,解出参数,从而确定位置.定点 3 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与平行、垂直相关的探索性问题典例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CC1的中点.在棱CD上是否存在点T,使得AT∥平面B1EF 若存在,求出点T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a(a>0),则B1(2a,2a,2a),E(2a,a,0),F(0,2a,a),A(2a,0,0).假设在棱CD上存在点T(0,t,0),t∈[0,2a],使得AT∥平面B1EF.易得 =(0,-a,-2a), =(-2a,a,a), =(-2a,t,0).设平面B1EF的法向量为n=(x,y,z),则 令z=1,则y=-2,x=- ,∴n= .由题意得 ·n=a-2t=0,解得t= ,∴DT= DC,∴在棱CD上存在点T,使得AT∥平面B1EF,此时点T在DC上靠近点D的四等分点处.1.4 空间向量的应用1.4.1 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1.若P(1,0,-2),Q(3,1,1)在直线l上,则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 )A.(1,2,3) B.(1,3,2) C.(2,1,3) D.(3,2,1)2.已知A(1,2,1),B(0,1,2),C(3,1,1),若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n=(x,y,1),则n=( )A. B. C. D.3.如图,在四棱锥E-ABCD中,AB⊥平面ADE,AC=CD=AE=DE=,AD=2,F为DE的中点.试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求出平面EAF、平面ACF的一个法向量.题组二 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问题4.已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1,2,-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2,4,m),若l∥α,则m等于( )A.5 B.2 C. D.-45.已知e1,e2,e3为空间内三个不共面的向量,平面α和平面β的法向量分别为a=e1+λe2+3e3和b=-e1+2e2+μe3,若α∥β,则λ+μ=( )A.5 B.-5 C.3 D.-36.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m,平面α的法向量为n,则可能使l∥α的是( )A.m=(3,-1,0),n=(-1,0,2) B.m=(-2,1,4),n=(2,0,1)C.m=(2,9,7),n=(-2,0,-1) D.m=(1,-2,3),n=(0,3,1)题组三 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问题7.(教材习题改编)若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1,2,-2),b=(-2,3,2),则l1与l2的位置关系是( )A.l1⊥l2 B.l1∥l2C.l1、l2相交但不垂直 D.不能确定8.已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1,2,m),平面α的法向量为b=(2,n,2),若l⊥α,则m+n=( )A.-1 B.0 C.2 D.59.某三棱锥被平行于底面ABC的平面所截得的几何体如图所示,截面为三角形A1B1C1,若∠BAC=90°,A1A⊥平面ABC,A1A=,AB=AC=2A1C1=2,D为BC的中点.证明:平面A1AD⊥平面BCC1B1.能力提升练题组一 用空间向量研究平行、垂直问题1.(多选题)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2,AD=AA1=2,P,Q,R分别是AB,BB1,A1C上的动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对于任意给定的点P,存在点Q使得D1P⊥CQB.对于任意给定的点Q,存在点R使得D1R⊥CQC.当AR⊥A1C时,AR⊥D1RD.当A1C=3A1R时,D1R∥平面BDC12.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E,F分别为A1C1和BC的中点.求证:(1)平面ABE⊥平面B1BCC1;(2)C1F∥平面ABE.题组二 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且AD∥BC,∠ABC=∠PAD=90°,侧面PAD⊥底面ABCD.若PA=AB=BC=AD.(1)求证:CD⊥平面PAC;(2)在侧棱PA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BE∥平面PCD 若存在,指出点E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平面BCD,底面BCD是以B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BD,E是线段AC上一点.(1)若E为AC的中点,求直线AC与平面BDE所成角的正弦值;(2)是否存在点E,使得平面BDE⊥平面ADC 若存在,请指出点E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1.4 空间向量的应用1.4.1 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基础过关练1.C 2.C 4.A 5.B 6.B 7.A 8.D1.C 依题意,得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3,1,1)-(1,0,-2)=(2,1,3).故选C.2.C ∵A(1,2,1),B(0,1,2),C(3,1,1),∴=(-1,-1,1),=(3,0,-1),∵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n=(x,y,1),∴解得∴n=.故选C.3.解析 取AD的中点O,连接OE,OC,∵AC=CD=AE=DE,∴AD⊥OC,AD⊥OE,∵AB⊥平面ADE,OE 平面ADE,∴AB⊥OE,又AB,AD 平面ABCD,AB∩AD=A,∴OE⊥平面ABCD,又OC 平面ABCD,∴OE⊥OC,因此OA,OE,OC两两垂直,故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由题意可知A(1,0,0),F,C(0,0,1),∴=,=(-1,0,1),设平面ACF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令z=1,得x=1,y=3,∴平面ACF的一个法向量为n=(1,3,1).显然=(0,0,1)是平面EAF的一个法向量.解题模板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平面法向量的步骤(1)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x,y,z).(2)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其中a=(a1,b1,c1),b=(a2,b2,c2).(3)利用建立关于x,y,z的方程组.(4)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组解,即得法向量(注:一个平面的法向量不是唯一的).4.A 因为l∥α,且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1,2,-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2,4,m),所以a⊥n,即a·n=0,则1×2+2×4+(-2)×m=0,解得m=5.故选A.5.B ∵e1,e2,e3为空间内三个不共面的向量,∴{e1,e2,e3}可以作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又平面α和平面β的法向量分别为a=e1+λe2+3e3和b=-e1+2e2+μe3,且α∥β,∴a∥b,设a=tb,t∈R,则e1+λe2+3e3=t(-e1+2e2+μe3),∴解得∴λ+μ=-5.故选B.6.B 根据题意,要使l∥α,则m·n=0,由此分析选项.对于A,m·n=-3≠0,不符合题意;对于B,m·n=-4+0+4=0,符合题意;对于C,m·n=-11≠0,不符合题意;对于D,m·n=-3≠0,不符合题意.故选B.7.A 由题意得a·b=-2+6-4=0,∴a⊥b,故l1⊥l2.故选A.8.D 因为l⊥α,所以a∥b,则有==,解得m=1,n=4,故m+n=5.故选D.9.证明 证法一:以A为原点,,,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则A(0,0,0),B(2,0,0),C(0,2,0),A1(0,0,).∵D为BC的中点,∴点D的坐标为(1,1,0),∴=(1,1,0),=(0,0,),=(-2,2,0),∴·=1×(-2)+1×2+0×0=0,·=0×(-2)+0×2+×0=0,∴⊥,⊥,∴BC⊥AD,BC⊥AA1.又A1A,AD 平面A1AD,A1A∩AD=A,∴BC⊥平面A1AD.又BC 平面BCC1B1,∴平面A1AD⊥平面BCC1B1.证法二:同证法一建系后,得C1(0,1,),=(0,0,),=(1,1,0),=(-2,2,0),=(0,-1,).设平面A1AD的法向量为n1=(x1,y1,z1),平面BCC1B1的法向量为n2=(x2,y2,z2).由得令y1=-1,则x1=1,z1=0,∴n1=(1,-1,0).由得令y2=1,则x2=1,z2=,∴n2=.∵n1·n2=1-1+0=0,∴n1⊥n2.∴平面A1AD⊥平面BCC1B1.能力提升练1.ABD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D1(0,0,2),A(2,0,0),A1(2,0,2),C(0,2,0),C1(0,2,2),B(2,2,0).设P(2,a,0),Q(2,2,b),a∈[0,2],b∈[0,2],设=λ,λ∈[0,1],可得R(2-2λ,2λ,2-2λ).=(2,a,-2),=(2,0,b),·=4-2b,当b=2时,D1P⊥CQ,故A正确;=(2-2λ,2λ,-2λ),·=2(2-2λ)-2λb,取λ=,此时D1R⊥CQ,故B正确;当AR⊥A1C时,·=(-2λ,2λ,2-2λ)·(-2,2,-2)=4λ+12λ-4+4λ=0,解得λ=,此时·=·=-≠0,故C错误;当A1C=3A1R时,λ=,则R,=,=(-2,-2,0),=(0,2,2),设平面BDC1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取y=-1,得x=,z=,∴n=(,-1,),故·n=0,又D1R 平面BDC1,∴D1R∥平面BDC1,故D正确.故选ABD.2.证明 由题意知,,两两互相垂直.以B为坐标原点,,,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设BC=a,AB=b,BB1=c,a>0,b>0,c>0,则B(0,0,0),A(0,b,0),C1(a,0,c),F,E.(1)易得=(0,-b,0),=.设平面ABE的法向量为n=(x,y,z),则即令x=2,则y=0,z=-,∴n=.易知平面B1BCC1的一个法向量为(0,1,0),记n'=(0,1,0).∵n·n'=2×0+0×1+×0=0,∴平面ABE⊥平面B1BCC1.(2)易得=,由(1)知平面ABE的一个法向量为n=,∵n·=2×+0×0+×(-c)=0,且C1F 平面ABE,∴C1F∥平面ABE.3.解析 因为∠PAD=90°,所以PA⊥AD.又因为侧面PAD⊥底面ABCD,且侧面PAD∩底面ABCD=AD,所以PA⊥底面ABCD,又AB 平面ABCD,所以PA⊥AB.由AD∥BC,∠ABC=90°得∠BAD=90°,所以AB,AD,AP两两垂直.以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D=2,则A(0,0,0),B(1,0,0),C(1,1,0),D(0,2,0),P(0,0,1).(1)证明:因为=(0,0,1),=(1,1,0),=(-1,1,0),所以·=0,·=0,所以AP⊥CD,AC⊥CD.又因为AP∩AC=A,AP,AC 平面PAC,所以CD⊥平面PAC.(2)存在.当E为PA的中点时,BE∥平面PCD.证明如下:设侧棱PA的中点是E,则E,=.设平面PCD的法向量是n=(x,y,z),则因为=(-1,1,0),=(0,2,-1),所以取x=1,则y=1,z=2,所以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n=(1,1,2).所以n·=(1,1,2)·=0,所以n⊥.因为BE 平面PCD,所以BE∥平面PCD.故当E为PA的中点时,BE∥平面PCD.4.解析 不妨设AB=2,在平面BCD中作BF⊥BD,以BF,BD,BA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则B(0,0,0),A(0,0,2),D(0,2,0),C(1,1,0).(1)易得=(-1,-1,2),=(0,2,0).因为E是AC的中点,所以点E的坐标为,所以=,设p=(x,y,z)是平面BDE的法向量,则即取x=2,则y=0,z=-1,所以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为p=(2,0,-1).所以|cos<,p>|===,所以直线AC与平面BD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存在,当=2时,平面BDE⊥平面ADC.证明如下:假设存在点E使得平面BDE⊥平面ADC,设=λ.显然=(-1,1,0),=(-1,-1,2).设m=(x1,y1,z1)是平面ADC的法向量,则即取x1=1,则y1=1,z1=1,所以平面ADC的一个法向量为m=(1,1,1).因为=λ,所以点E的坐标为,所以=,=(0,2,0).设n=(x2,y2,z2)是平面BDE的法向量,则即取x2=1,则y2=0,z2=-,所以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为n=.因为平面BDE⊥平面ADC,所以m⊥n,即m·n=0,即1-=0,解得λ=2.所以当=2时,平面BDE⊥平面ADC.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1 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pptx 1.4.1 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