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2024七上·兴宁期中)默写。
(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朱自清《春》)
(3)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观沧海,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观沧海》)中领略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泛江河,从“   ,   ”(《次北固山下》)中感悟匆匆不可待的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6)在《论语》中,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句子是“   ,   ”;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答案】小桥流水人家;欣欣然张开了眼;应傍战场开;正是江南好风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本题中的“桥、傍、灿烂、残、浮”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
(1)小桥流水人家;
(2)欣欣然张开了眼;
(3)应傍战场开;
(4)正是江南好风景;
(5)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024七上·兴宁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公园,坐落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左右。湖面碧波荡漾,游艇穿梭。西湖是镶嵌在揭阳市的一颗明珠。阳春三月,湖边百花dǒu sǒu精神,jiāo mèi斗艳,令人______。夏日走在湖边的林荫小路上,那份清凉惬意让人心旷神怡。秋天的夜晚,月满湖面,那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出一片祥和的夜。冬日则暗香浮动,疏影横斜;虽是冬季,但在西湖游玩的人真是不少,rén shēng dǐng fèi,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西湖的四季之美各有风格,真是让人______啊!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dǒu sǒu   (2)jiāo mèi   (3)rén shēng dǐng fèi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醉 衬托 目不暇接
B.沉溺 衬托 应接不暇
C.沉醉 烘托 目不暇接
D.沉溺 烘托 应接不暇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西湖公园,坐落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
B.西湖公园,位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
C.西湖公园,位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左右。
D.西湖公园,坐落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有22.4公顷左右。
【答案】2.抖擞;娇媚;人声鼎沸
3.C
4.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用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做这类题,就得注意平时积累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2)本题考查学生词语辨析。一、准确判断词义的轻重,选词填空,我们就应该站在出卷老师的角度来想问题,而出卷老师最喜欢在词语的词义轻重程度上使绊子,所以同学们在遇到选词填空题时,一定要在词语上准确判断词语词义的轻重程度,其中在词义轻重上又以近义词的迷惑性最大。 二、注意查看词义的范围,一些近义词在表现特征的轻重上有所区别,而一些近义词在事物的范围上,也是有大有小,这也是我们我们在选词填空题上经常用到的第二个小技巧。(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2.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
(1)“dǒu sǒu”应写作“抖擞”,意思是指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
(2)“jiāo mèi”应写作“娇媚”,意思是撒娇妩媚的样子。
(3)“rén shēng dǐng fèi”应写作“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故答案为:抖擞;娇媚;人声鼎沸。
3.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理解和辨析。
第一空,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沉溺:陷入不良境地(多指坏的生活习惯),不能自拔。结合语境,此处形容形容美丽风景让人迷恋、沉醉,故应用“沉醉”;
第二空,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托:用一种事物陪衬另一种事物,使在对比之下更为明显突出。结合语境,此处形容月色陪衬出祥和的夜,故应用“烘托”;
第三空,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多指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结合语境,此处形容西湖美景太多,看不过来,故应用“目不暇接”;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结合“西湖公园,坐落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左右。”可知,属于用词不当、语义重复。“坐落于”指已确定某一固定地点,“位于”指大概某一地点,根据“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可知,此处指大概某一区域,应用“位于”;其次,“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删去“左右”。
故答案为:B。
(2024七上·兴宁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5.同学围绕“交友之道”积极发言。请你在小肇的发言后,从另一个角度发表自己对友谊的看法。
小肇:交友需要坦诚相待。在交友的过程中,只有多一些信任与沟通,真诚相待,这样的友谊才能长远。
我: 。
6.我们每个人对友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友谊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是    ,    ,愿这份美好的友情伴你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答案】5.交友需要将心比心。在交友的过程中,只有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互相理解,这样的友谊才能长远
6.一条开满鲜花的路;一片浩瀚无垠的海;一首温暖人心的歌,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此类题目,要根据题目要求,就题目所给问题发表看法,观点明确,结合实际阐述理由。
(2)本题考查仿写。仿句是根据已有句子的结构形式仿造内容不同的新句,核心在于句式模仿而非文字重复,涵盖单句与复句。其强调句式结构、修辞手法及语法规则的一致性,需兼顾内容、结构、修辞、语法四要素。
5.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小肇从“坦诚相待”的角度强调了信任与沟通对友谊长远的重要性。那么可以从其他角度思考,比如“互相帮助”“志同道合”“懂得包容”等角度。答题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观点进行简单阐述。例如从“互相帮助”角度:友谊需要互相帮助。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在自己需要支持时,也能得到朋友的回馈,这样的友谊才能更加坚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交友需要志同道合。在交友过程中,只有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人生目标,才能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和奋斗方向,这样的友谊才能更加稳固和持久。
故答案为:交友需要将心比心。在交友的过程中,只有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互相理解,这样的友谊才能长远。
6.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首先分析所给例句“友谊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例句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述友谊。例句的句式为“数量词+形容词+名词”。在仿写时需要遵循这个句式结构,保证句子的形式一致,同时要注意所选的喻体要能合理地体现友谊的某种特点,并且符合逻辑和语言习惯。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一座巍峨耸立的山;一颗璀璨明亮的星。
二、(17分)
(2024七上·兴宁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节选))
【乙】
①司马牛①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
②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颜渊))
(注释)①司马牛,相传为宋国大夫桓魋(tuí)的弟:传说他的哥哥恒魋参与宋国叛乱,失败后逃跑,司马牛也被迫离宋逃亡到鲁。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    (2)三十而立   
(3)学而不思则罔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斯谓之君子已乎/待君久不至,已去
B.与人恭而有礼/与人期行
C.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羊补牢
10.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 夏 曰 商 闻 之 矣 死 生 有 命 富 贵 在 天
11.刚刚开启全新的初中生活,或许也有同学正困扰于暂时没有结交到新的“兄弟朋友”。结合【甲】【乙】选文,说说你将如何劝导有类似困扰的同学。
【答案】7.按时;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意思使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9.C
10.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11.示例:①懂得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②如果自己做人做事坦坦荡荡、符合礼法,问心无愧,那么终将赢得他人认可,不必忧惧暂时的孤独。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指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含义。应对方法包括: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熟悉常见义项、掌握词类活用规律、借助句式对照及工具书辅助解析。
(4)本题考查断句。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读不懂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5)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①摘录法一种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方法。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如果词句符合题意,可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还需要考生去总结。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就必须翻译后再概括作答;②句意(层意)提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考生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的关键点在于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这一句或这一层的内涵与本质。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乙)司马牛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叫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反省而不内疚,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1)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时:按时;
(2)句意: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3)句意: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罔:迷惑,意思使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故答案为:按时;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意思使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重点词:日,每天。三,形容次数多。为:给,替。谋:策划,考虑。这里指考虑事情。 传:传授。此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故答案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相当于“矣”解释为“了”/副词,已经;
B.介词,对/介词,同、跟;
C.都是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
D.通假字,通“无”,没有/动词,丢失;
故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本句句意: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曰”是说,后面都是子夏说话的内容;“商闻之矣”是完整的主谓句,结合句意断句为: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故答案为: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要点。根据文章句子“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可知,可以劝导朋友,不必为没有朋友而烦恼,首先要做到做事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再做到恭敬有礼貌。就不用忧愁没有朋友了。
故答案为:示例:①懂得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②如果自己做人做事坦坦荡荡、符合礼法,问心无愧,那么终将赢得他人认可,不必忧惧暂时的孤独。
三、(14分)
(2024七上·兴宁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睡得好吗”正在取代“吃了吗”成为不少朋友之间见面的开场白。估计没有人会预料到,再日常不过的睡觉在今天会成为一个问题。
中国睡眠研究会之前发布的一份关于国人睡眠状况的报告显示,2012年至2022年这10年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2个多小时,平均睡眠时间由8.5小时缩减到7.06小时。媒体在调查中还发现,我国睡眠障碍人群日益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其实不用这些数据“背书”,日常消费场景中,褪黑素、酸枣仁、蒸汽眼罩、乳胶床垫、监测睡眠质量的穿戴设备等睡眠“周边”产品的持续火热足以说明一切。
(摘编自“光明网”2023.3.23)
【材料二】
睡眠质量不好表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睡醒以后,感到不解乏,疲惫,还想睡;工作的时候难以集中精力,难以专注;学习、上课的时候想打盹,记忆力不好;经常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或者易怒,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的状态,这都是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
对于儿童来说,深睡眠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生长激素。如果孩子的深睡眠时间足够长的话,生长激素才能充分释放,人的个子才会长高。
对于年轻人来说,许多年轻人受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影响比较大,会利用晚间工作。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可能会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睡眠不够,另外一个是由于晚睡晚起而造成生物钟紊乱。长期维持这样的生活方式,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入睡困难。
图一 图二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23.3.21)
【材料三】
“药物永远都不是失眠患者的第一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测查中心主任孟繁强表示,褪黑素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保健品,并不是安眠类药物,也不能替代传统药物治疗失眠。
出现睡眠问题,孟繁强建议,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调整作息,在一个时期内保证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非必要不频繁熬夜。其次是坚持锻炼,例如慢跑、散步、打球等,在增加睡眠动力的同时调节情绪。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运动,才会对睡眠有益。此外,规律的三餐、合理的膳食也非常重要。睡前不过饥或者过饱,睡前七八个小时内尽量不饮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特别注意的是,睡眠问题可能是一种疾病,也可能是身体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出现了骨关节病或者皮肤瘙痒等,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干扰睡眠。解决身体的原发疾病,也是提高睡眠质量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除了自身调整以外,最好是要找专业医生帮助解决,不要随意滥用药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3.3.21)
1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关报告显示,近十年间,国人的入睡时间推迟,平均睡眠时间减少了一个多小时。
B.褪黑素、酸枣仁等睡眠“周边”产品的火热说明当前国人的睡眠质量有所提升。
C.出现睡眠问题时,应根据症状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方法,谨慎使用药物。
D.睡眠问题既可能是一种疾病,也可能是身体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
13.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请写出两条。
14.班级开展了关于“睡眠”的主题班会,就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大家积极发言。请你根据材料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
欣欣: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睡眠问题。
晓敏: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心情愉悦,这样睡眠质量才会好。如果经常出现负面情绪,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干扰,甚至可能形成两者间的恶性循环。
我:①   
小鹏:对了,想要晚上睡得好,白天可以做一些运动,使身体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样晚上就能很快入睡了。
我:②   
梦圆:还要注意三餐规律、合理的饮食,睡前不过饥或者过饱,睡前七八个小时内尽量不饮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老师:无论如何,一旦大家出现了睡眠问题,都应该积极寻找父母、老师和专业医生的帮助,避免自己的身心受到睡眠的影响。
【答案】12.B
13.示例:①大部分人的睡眠时长能达到7小时或7小时以上;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14.此外,我们还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非必要不频繁熬夜;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运动,才会对睡眠有益。
【知识点】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2)本题考查图表分析。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审题目,读懂材料;第二步,分析比较,找出每则材料的中心或共同点;第三步,提炼观点。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结合材料一第二段“2012年至2022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2个多小时,睡眠平均时间由8.5小时缩减到7.06小时。媒体在调查中发现,睡眠障碍人群日益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第三段“日常消费场景中,褪黑素、酸枣仁、蒸汽眼罩、乳胶床垫、监测睡眠质量的穿戴设备等睡眠‘周边’产品的持续火热足以说明一切”可知,当前国人的睡眠质量在逐渐下降。褪黑素、酸枣仁等睡眠“周边”产品的火热说明当前国人的睡眠需要外物的辅助,表明当前国人睡眠质量有所下降,“说明当前国人的睡眠质量有所提升”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图表的分析。
①结合“睡眠时长总体分布表”可知,睡眠时长为7小时的占比30.76%,睡眠时长为8小时的占比45.56%,睡眠时长为9到13小时的占比6.99%,据此可知:大部分人的睡眠时长能达到7小时或7小时以上;
②结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睡眠状况表”可知,18—19岁睡眠时间均为7.61小时,睡眠质量为3.27;20—29岁睡眠时间均为7.66小时,睡眠质量为3.22;30—39岁睡眠时间均为7.48小时,睡眠质量为3.18;40—49岁睡眠时间均为7.41小时,睡眠质量为3.13;50—59岁睡眠时间均为7.27小时,睡眠质量为3.01;60—70岁睡眠时间均为7.01小时,睡眠质量为2.95。据此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故答案为:示例:①大部分人的睡眠时长能达到7小时或7小时以上;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1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结合材料三第二段“出现睡眠问题,孟繁强建议,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调整作息,在一个时期内保证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非必要不频繁熬夜。其次是坚持锻炼,例如慢跑、散步、打球等,在增加睡眠动力的同时调节情绪。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运动,才会对睡眠有益。此外,规律的三餐、合理的膳食也非常重要。睡前不过饥或者过饱,睡前七八个小时内尽量不饮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可知,孟繁强关于睡眠问题给出了三点建议,结合主题班会中小鹏的发言“想要晚上睡得好,白天可以做一些运动,使身体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样晚上就能很快入睡了”和梦圆的发言“还要注意三餐规律、合理的饮食,睡前不过饥或者过饱,睡前七八个小时内尽量不饮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可知,我的第一次发言可以谈孟繁强建议的第一点,故第一空填: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调整作息,在一个时期内保证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非必要不频繁熬夜。
第二空:“我”的第二次发言,需要衔接小鹏的发言“对了,想要晚上睡得好,白天可以做一些运动,使身体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样晚上就能很快入睡了”的发言和梦圆的发言“还要注意三餐规律、合理的饮食,睡前不过饥或者过饱,睡前七八个小时内尽量不饮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梦圆的发言涉及材料三第二段孟繁强建议的第三点建议,小鹏的发言谈到了孟繁强建议的第二点“坚持锻炼”的话题,但材料三第二段“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运动,才会对睡眠有益”没有涉及,故我的发言可补充此内容,故第二空填: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运动,才会对睡眠有益。
故答案为:此外,我们还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非必要不频繁熬夜;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运动,才会对睡眠有益。
四、(16分)
(2024七上·兴宁期中)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来诗意浓
陈爱民
①“立春东风回暖早”,雪雨过后,春的脚步声就已经响起。大地还是一片沉寂,随着日子的深入,积雪加速融化,溪流不断充盈,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空气不断变得清新。几天过去,山上那些瘦削的枝条变得柔软起来,每一棵树都在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太阳的脸庞一天比一天鲜活,奶油般的光泽一天比一天饱和。雨水呢,身段已不再那么生硬,开始飘起来、舞起来,平添了几许婀娜。
②春寒还是料峭,禽鸟却早早收到了季节的消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大清早,鸭子们就在池塘里扑腾翅膀,尽情畅游一段,激起翻滚的水花,然后,一个猛子扎下水去,再冒出灰灰绿绿的身子来。这在冬天是难得一见的。这些温驯的憨憨的鸭子,已振奋着精神,让时光变得灵动起来。因为燕子、寿带、柳莺等候鸟尚未归来,麻雀就当仁不让做起了主角。它们尽可能组成团队,斜斜地掠过空中,又急急降落在田野和山坡。它们还喜欢选一个晴好的中午,在屋檐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叽叽喳喳。那些鸣叫有些嘈杂,但音色褪尽了凛冽天气里的喑哑和低沉,变得圆溜起来,把一个院子浸染得暖暖和和的。至于喜鹊,很明显,身子变圆润了,长长的尾巴翘得老高了,那么一上一下地抖动,颇有劲道,很骄傲的样子。顶着“百舌鸟”光环,乌鸫每天不敢闲着,除了觅食,就是反复练习歌唱,声音婉转且千变万化。对于这位音乐家的天赋,“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这句诗的不吝赞美,真没有吹捧的意思。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的,草木都在萌动。一蓬蓬、一丛丛、一片片的枯草,包括那些蒌蒿,已经在攒劲推陈出新了。过些日子,它们挤出了一茎茎的白色短芽,芽儿又匀出一点点嫩黄。远看,草地确有一种绵延的浅浅的明亮。当然,在返青的日子里,抢占先机的还是柳树。古人说“春风放胆来梳柳”,“放胆”说的是风儿多少有些劲头,而一个“梳”字,倒是道出了春风和杨柳之间的柔意。“吹面不寒杨柳风”,风的亲和与柳的轻盈已揽在一起,真有惬意欢畅之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春光灿烂的光景了,柳树呢,已然一派翩翩的风姿。“柳无春光不精神,春无柳色减三分”,的确,柳树是对得起春天的,它们率先吐出叶芽,一挂挂的枝条晃悠着白色的逗点,接着,河堤上、池塘边就笼住了一团团的轻烟。这样,柳树早早发笔,画出了春日盎然的第一幅画。
④早春,似无盛大的花事。但盛大只是相对的,报春迎春的花朵们顶着寒威绽放,自有其独有的乘性。“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抗争冰雪的重压,孤傲高洁,超脱洒落,吐露灼灼芳华,使春天的序章卓然不凡。迎春花在墙隅、草坪、坡地带雪冲寒,果敢地亮出了一串又一串的金黄,它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山茶花也尤为难得,“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盛开之后,“花繁艳红,深夺晓霞”,它的丰盈和高雅,正是春天的又一种风情。“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特别叫人神摇目夺。当然,“白白红红一树春,晴光炫眼看难真”,一些时候,杏花也显朦胧之美。
⑤人勤春早,对于农家来说,春天的每一天都是不能偷懒的。还在拜年期间,很多农家就忙乎起来。“蓄水如园粮,水足粮满仓”,把田埂和塘坝加固好是十分必要的。要到田间多加巡看,把那些沟渠清理疏通好,可以避免油菜等作物发生渍害。还要把稻种精选几次,选好天气再好好晒上几回。“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勤快的家庭会抢时间把粪肥还有塘泥一担担送往田间,这些可都是上好的肥料。把农具修好,擦得干干净净、锃亮锃亮的。还有,对于犁田机、插秧机等许多现代化农机,也要反复检查,确保它们大闹春耕时欢快有力。“立春栽菜,压断扁担”,无论晴天雨天,菜园里总有忙碌的身影。对于持家人来说,每天要细细照看母鸡抱窝孵仔,争取二月初二前后第一窝鸡仔能破壳而出。这样,那些嫩嫩的鸡雏可以被融融的春光抚照,也可以贪吃着绿茵茵草坪里的虫子。
⑥春天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劲头。这日子打开后,便止不住奔跑的步子,一天天绿意更浓了,诗意也更浓了。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行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B.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描绘出鸭子活泼可爱、憨态可掬的情态。
C.梅花抗争冰雪的重压,孤傲高洁,超脱洒落,它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赞美了充满绿意的春天,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16.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给第②~⑤段描绘的图画拟写恰当的名称。
17.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过些日子,它们挤出了一茎茎的白色短芽,芽儿又匀出一点点嫩黄。(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
(2)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特别叫人神摇目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18.第⑤段中多处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
19.读完选文,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春来诗意浓”拟得好,请加以简析。
【答案】15.C
16.①禽鸟图 ③草木图 ④春花图 ⑤农忙图(意思对即可)
17.(1)本句运用“挤”“匀”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草萌动生长的情态,蕴含着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2)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杏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杏花繁复、绚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8.作用:①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和意蕴,调动了读者的注意力,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使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表现了人们的勤劳能干,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19.①标题“春来诗意浓”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标题“春来诗意浓”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文中描写的几幅春天的图画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之美;③标题“春来诗意浓”蕴含着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对于文章信息提取类题型,我们需要先通读原文,根据语言标志标记重要信息,整体感知原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再仔细审清题目要求,明确题目的意图,从而快速确定筛选信息的范围。最后,通过仔细比较和取舍,写出正确的答案。(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3)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4)本题考查引用谚语作用分析。①引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和生动活泼,为语言增添感染力;②引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可以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③引用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升华文章的主题。
(5)本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标题的作用一般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线索作用,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提示文章主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等。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
ABD.正确;
C.有误,根据第④段“迎春花在墙隅、草坪、坡地带雪冲寒,果敢地亮出了一串又一串的金黄,它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可知,文章中明确提到迎春花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而不是梅花。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②段“春寒还是料峭,禽鸟却早早收到了季节的消息”“因为燕子、寿带、柳莺等候鸟尚未归来,麻雀就当仁不让做起了主角。它们尽可能组成团队,斜斜地掠过空中,又急急降落在田野和山坡”可知,第②段主要围绕着各种禽鸟在春天的活动来展开,如鸭子、麻雀、喜鹊、乌鸫等,重点突出了禽鸟们在春天的表现,用“禽鸟图”能准确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
根据第③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的,草木都在萌动。一蓬蓬、一丛丛、一片片的枯草,包括那些蒌蒿,已经在攒劲推陈出新了”“远看,草地确有一种绵延的浅浅的明亮。当然,在返青的日子里,抢占先机的还是柳树”“这样,柳树早早发笔,画出了春日盎然的第一幅画”可知,第③段着重描写了草木在春天的萌动变化,包括枯草的推陈出新、柳树的率先返青等,“草木图”简洁明了地概括了这段关于草木在春天状态的描绘;
根据第④段“早春,似无盛大的花事。但盛大只是相对的,报春迎春的花朵们顶着寒威绽放,自有其独有的乘性”“梅花抗争冰雪的重压,孤傲高洁,超脱洒落,吐露灼灼芳华,使春天的序章卓然不凡。迎春花在墙隅、草坪、坡地带雪冲寒,果敢地亮出了一串又一串的金黄,它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特别叫人神摇目夺”可知,第④段详细写了梅花、迎春花、山茶花、杏花等各种花朵在春天的绽放以及它们的特点,以“春花图”命名可以很好地涵盖该段核心内容;
根据第⑤段“人勤春早,对于农家来说,春天的每一天都是不能偷懒的。还在拜年期间,很多农家就忙乎起来”“勤快的家庭会抢时间把粪肥还有塘泥一担担送往田间,这些可都是上好的肥料。把农具修好,擦得干干净净、锃亮锃亮的”可知,第⑤段主要叙述了农家在春天里的各种忙碌景象,从田间劳作到准备农资等,突出了春天里农家的繁忙,“农忙图”能精准地体现这段的主题。
故答案为:①禽鸟图;③草木图;④春花图; ⑤农忙图(意思对即可)。
17.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1)结合“过些日子,它们挤出了一茎茎的白色短芽,芽儿又匀出一点点嫩黄。”可知“挤”和“匀”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十分精妙。“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短芽努力生长、突破而出的动态感,仿佛具有一种生命力在往外挤的感觉,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短芽生长的力量;“匀”则细腻地表现出嫩黄颜色慢慢、均匀出现的过程,就好像是很用心、很细致地分配出来的一样,突出了其生长变化的细腻和自然。这两个词使句子富有动态美和画面感,表达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结合“ 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特别叫人神摇目夺 ”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杏花拟人化,赋予它“嫣然含笑”“装扮”等人类的行为和姿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杏花绽放时的娇美姿态和艳丽色彩,以及它好像是在特意展示自己的美丽、吸引人注意的那种情态,使杏花的形象更加鲜活可感,增强了句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故答案为:
(1)本句运用“挤”“匀”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草萌动生长的情态,蕴含着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2)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杏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杏花繁复、绚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8.本题考查引用谚语作用分析。根据第⑤段“蓄水如园粮,水足粮满仓”“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立春栽菜,压断扁担”等谚语可知,谚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具有简洁而深刻的表达特点。引用谚语能让文章语言更丰富、更具文化内涵,提升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从而增强了文采和意蕴,同时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这些谚语来自日常生活,多处引用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氛围和特点,使文章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与劳动相关的谚语,突出了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熟练,表现了他们的勤劳能干,也传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这种优秀品质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作用:①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和意蕴,调动了读者的注意力,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使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表现了人们的勤劳能干,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19.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根据首段“‘立春东风回暖早’,雪雨过后,春的脚步声就已经响起”,第②段“春寒还是料峭,禽鸟却早早收到了季节的消息”,第③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的,草木都在萌动。一蓬蓬、一丛丛、一片片的枯草,包括那些蒌蒿,已经在攒劲推陈出新了”,第④段“早春,似无盛大的花事。但盛大只是相对的,报春迎春的花朵们顶着寒威绽放,自有其独有的乘性”,第⑤段“人勤春早,对于农家来说,春天的每一天都是不能偷懒的。还在拜年期间,很多农家就忙乎起来”可知,文章确实通过对禽鸟、草木、春花、农忙等春天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了春天里各种充满诗意的画面,无论是鸟儿的灵动、草木的萌动、花朵的艳丽还是农人的忙碌,都构成了一幅幅富有诗意的春景图,该标题准确地概括了这些内容;
结合标题“春来诗意浓”字里行间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意浓”三个字更是直接传达出这种情感倾向,很好地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春天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和独特魅力。这样的标题与文章内容紧密结合,高度凝练且富有表现力。
故答案为:①标题“春来诗意浓”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标题“春来诗意浓”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文中描写的几幅春天的图画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之美;③标题“春来诗意浓”蕴含着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五、名著阅读
20.(2024七上·兴宁期中)初一(1)班开展了《西游记》读书交流活动,小语同学设计了幻灯片,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____________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_________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五回中大闹五庄观的是①    (填人名);第二十六回是②   (填人名)复活了被推倒的人参树。
【答案】孙悟空(孙行者);观世音(观音菩萨)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西游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第一空:结合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可知, 唐僧师徒四人离开五庄观,继续西行取经。然而,由于孙悟空之前偷摘并毁坏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镇元大仙派遣弟子追赶并捉拿了唐僧师徒。孙悟空为了救出师父和师弟们,与镇元大仙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孙悟空以智取胜,将锅炸穿,再次带着师父和师弟们逃离了五庄观。据此可得:孙悟空(孙行者)。第二空:结合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可知,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是观世音菩萨复活了被推倒的人参树。据此可得:观世音(观音菩萨)。
故答案为:孙悟空(孙行者);观世音(观音菩萨)。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
21.(2024七上·兴宁期中)班级开展以“成功需要执着追求还是适时而变”的辩论赛。小语的观点是“成功需要执着追求,勇往直前”,小文的观点是“成功需要适时而变,顺势而为”。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下面某一名著陈述理由。
《朝花夕拾》 《西游记》
【答案】示例1:我选择小文观点。在《藤野先生》中,鲁迅赴日学医,但在观影时看到国人的愚昧麻木,他毅然弃医从文,决心用文艺疗救国人的灵魂。鲁迅适时而变,顺势而为,成为用文艺唤醒民众、救国图强的最勇敢、最坚决的践行者。可见,成功需要适时而变,顺势而为。
例2:我选择小语观点。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为了取得真经,历时十三年,从长安直到西天,取回真经,普渡世人。一路上,他们面对着种种磨难,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战天斗地,战胜了各路妖魔,最终取回真经。可见,成功需要执着追求,勇往直前。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开放题。需注意结合名著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我认同小语的观点。《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步一步走到天竺,最终取得真经。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他们没有放弃,执着追求,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凭着这股毅力,最终达成目标。因此,成功需要执着追求,勇往直前。
示例2:我认同小文的观点。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起初因为庸医害死父亲,决心学医,在仙台学医时,因为看到国人的愚昧麻木,适时而变,决定拿笔唤醒国人,选择了弃医从文,正是因为鲁迅适时而变,顺势而为,他才成为了我国伟大的革命者,才一步步走向成功。
故答案为:示例1:我选择小文观点。在《藤野先生》中,鲁迅赴日学医,但在观影时看到国人的愚昧麻木,他毅然弃医从文,决心用文艺疗救国人的灵魂。鲁迅适时而变,顺势而为,成为用文艺唤醒民众、救国图强的最勇敢、最坚决的践行者。可见,成功需要适时而变,顺势而为。
示例2:我选择小语观点。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为了取得真经,历时十三年,从长安直到西天,取回真经,普渡世人。一路上,他们面对着种种磨难,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战天斗地,战胜了各路妖魔,最终取回真经。可见,成功需要执着追求,勇往直前。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该题型一般考查课程标准推荐的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或结合名著中的精彩片段考查作家、作品、主人公、国别、主题等内容。此类题目检测对名著的“真读”情况,既考查了对故事情节、精彩片段的熟悉程度与记忆质量,又考查了概括技巧与表述能力。对推荐的文学名著一定要沉进去“真读”,而不能仅仅是浮光掠影地浏览,了解梗概。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精彩”与“经典”部分的细读并有意识地记忆,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经典文段,并动笔写下来。
六、作文(50分)
22.(2024七上·兴宁期中) 当我们告别小学,走进初中,标志着我们正一天天长大。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在一天天成长,你也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请以“成长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依据本文所选的事情或所定的中心,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例如“快乐”、“烦恼”、“细节”、“浪花”等),使文题完题。
②记叙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
③600字以上。
【答案】 成长的滋味
成长,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但我的成长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着各种风波。对我而言,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我们在不停的长大,然而成长的烦恼也紧随而来。让人整天都笼罩在忧郁中。
“你怎么这么粗心,英语的大写字母写成小写字母;数学不是小数点忘了加,就是死脑筋转不过弯;语文也是,不该错的总是错。……成绩总是没有提 高!”从上初一开始,这类话就常常在我心头萦绕。有时候是父母批评的话语,有时候是我的自训,有时候却是同学的挖苦。
我也想要把成绩提高上去,不过总不能称心如意。不是这一科失手,就是那一科败下阵来。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谁不想考个好成绩,可是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所尽的努力也不同,所以收获的“果实”也有干瘪和饱满之分。因此我也只能说一身一声:“尽力而为!”了。
人生有竞争才会精彩——这是我安慰自己的话。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烦恼让我挥之不去:作为一名学生,我告诉自己成绩不能太差;作为儿子,我告诉自己不能让父母大失所望……因此,烦恼也就日益增多。
可 是反过来想想,如果好成绩那么容易就让我得到,那岂非大失它本身的意义,也失去了人们想要拥有它的欲望吗?这样想想,烦恼固然减少了许多。却有另外一种看 法在脑海中形成——这以上的话虽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太过于幼稚,就有点像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没有努力争取,好成绩是不会送上门来的。所以,烦恼仍 像一个影子,无时无刻都在跟随着我。这也许是庸人自扰,但的的确确,这应该是大部分同学所面临的烦恼。
唯一能解决这个烦恼的办法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在成长的时候,烦恼也随之而来。但我们能招架住所有烦恼的“袭击”,学着在烦恼中健康成长……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填充式的半命题作文。首先要细读题目,把文题补充完整,根据 “快乐”、“烦恼”、“细节”、“浪花”等的提示,可明确应填一个表示自己对成长的感悟的词语,及成长中的感受,再选取成长中最能表现这种感悟的事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如范文,通过叙述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司空见惯的事例,并在此基础上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愿望,显得合情合理,又有真情实感。
1 / 1广东省梅州市兴宁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2024七上·兴宁期中)默写。
(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朱自清《春》)
(3)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观沧海,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观沧海》)中领略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泛江河,从“   ,   ”(《次北固山下》)中感悟匆匆不可待的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6)在《论语》中,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句子是“   ,   ”;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2024七上·兴宁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公园,坐落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左右。湖面碧波荡漾,游艇穿梭。西湖是镶嵌在揭阳市的一颗明珠。阳春三月,湖边百花dǒu sǒu精神,jiāo mèi斗艳,令人______。夏日走在湖边的林荫小路上,那份清凉惬意让人心旷神怡。秋天的夜晚,月满湖面,那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出一片祥和的夜。冬日则暗香浮动,疏影横斜;虽是冬季,但在西湖游玩的人真是不少,rén shēng dǐng fèi,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西湖的四季之美各有风格,真是让人______啊!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dǒu sǒu   (2)jiāo mèi   (3)rén shēng dǐng fèi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醉 衬托 目不暇接
B.沉溺 衬托 应接不暇
C.沉醉 烘托 目不暇接
D.沉溺 烘托 应接不暇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西湖公园,坐落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
B.西湖公园,位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
C.西湖公园,位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左右。
D.西湖公园,坐落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有22.4公顷左右。
(2024七上·兴宁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5.同学围绕“交友之道”积极发言。请你在小肇的发言后,从另一个角度发表自己对友谊的看法。
小肇:交友需要坦诚相待。在交友的过程中,只有多一些信任与沟通,真诚相待,这样的友谊才能长远。
我: 。
6.我们每个人对友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友谊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是    ,    ,愿这份美好的友情伴你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二、(17分)
(2024七上·兴宁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节选))
【乙】
①司马牛①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
②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颜渊))
(注释)①司马牛,相传为宋国大夫桓魋(tuí)的弟:传说他的哥哥恒魋参与宋国叛乱,失败后逃跑,司马牛也被迫离宋逃亡到鲁。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    (2)三十而立   
(3)学而不思则罔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斯谓之君子已乎/待君久不至,已去
B.与人恭而有礼/与人期行
C.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羊补牢
10.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 夏 曰 商 闻 之 矣 死 生 有 命 富 贵 在 天
11.刚刚开启全新的初中生活,或许也有同学正困扰于暂时没有结交到新的“兄弟朋友”。结合【甲】【乙】选文,说说你将如何劝导有类似困扰的同学。
三、(14分)
(2024七上·兴宁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睡得好吗”正在取代“吃了吗”成为不少朋友之间见面的开场白。估计没有人会预料到,再日常不过的睡觉在今天会成为一个问题。
中国睡眠研究会之前发布的一份关于国人睡眠状况的报告显示,2012年至2022年这10年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2个多小时,平均睡眠时间由8.5小时缩减到7.06小时。媒体在调查中还发现,我国睡眠障碍人群日益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其实不用这些数据“背书”,日常消费场景中,褪黑素、酸枣仁、蒸汽眼罩、乳胶床垫、监测睡眠质量的穿戴设备等睡眠“周边”产品的持续火热足以说明一切。
(摘编自“光明网”2023.3.23)
【材料二】
睡眠质量不好表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睡醒以后,感到不解乏,疲惫,还想睡;工作的时候难以集中精力,难以专注;学习、上课的时候想打盹,记忆力不好;经常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或者易怒,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的状态,这都是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
对于儿童来说,深睡眠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生长激素。如果孩子的深睡眠时间足够长的话,生长激素才能充分释放,人的个子才会长高。
对于年轻人来说,许多年轻人受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影响比较大,会利用晚间工作。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可能会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睡眠不够,另外一个是由于晚睡晚起而造成生物钟紊乱。长期维持这样的生活方式,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入睡困难。
图一 图二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23.3.21)
【材料三】
“药物永远都不是失眠患者的第一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测查中心主任孟繁强表示,褪黑素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保健品,并不是安眠类药物,也不能替代传统药物治疗失眠。
出现睡眠问题,孟繁强建议,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调整作息,在一个时期内保证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非必要不频繁熬夜。其次是坚持锻炼,例如慢跑、散步、打球等,在增加睡眠动力的同时调节情绪。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运动,才会对睡眠有益。此外,规律的三餐、合理的膳食也非常重要。睡前不过饥或者过饱,睡前七八个小时内尽量不饮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特别注意的是,睡眠问题可能是一种疾病,也可能是身体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出现了骨关节病或者皮肤瘙痒等,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干扰睡眠。解决身体的原发疾病,也是提高睡眠质量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除了自身调整以外,最好是要找专业医生帮助解决,不要随意滥用药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3.3.21)
1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关报告显示,近十年间,国人的入睡时间推迟,平均睡眠时间减少了一个多小时。
B.褪黑素、酸枣仁等睡眠“周边”产品的火热说明当前国人的睡眠质量有所提升。
C.出现睡眠问题时,应根据症状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方法,谨慎使用药物。
D.睡眠问题既可能是一种疾病,也可能是身体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
13.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请写出两条。
14.班级开展了关于“睡眠”的主题班会,就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大家积极发言。请你根据材料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
欣欣: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睡眠问题。
晓敏: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心情愉悦,这样睡眠质量才会好。如果经常出现负面情绪,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干扰,甚至可能形成两者间的恶性循环。
我:①   
小鹏:对了,想要晚上睡得好,白天可以做一些运动,使身体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样晚上就能很快入睡了。
我:②   
梦圆:还要注意三餐规律、合理的饮食,睡前不过饥或者过饱,睡前七八个小时内尽量不饮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老师:无论如何,一旦大家出现了睡眠问题,都应该积极寻找父母、老师和专业医生的帮助,避免自己的身心受到睡眠的影响。
四、(16分)
(2024七上·兴宁期中)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来诗意浓
陈爱民
①“立春东风回暖早”,雪雨过后,春的脚步声就已经响起。大地还是一片沉寂,随着日子的深入,积雪加速融化,溪流不断充盈,原野的萧索在悄悄隐匿,空气不断变得清新。几天过去,山上那些瘦削的枝条变得柔软起来,每一棵树都在向新一轮葱茏发起冲刺。太阳的脸庞一天比一天鲜活,奶油般的光泽一天比一天饱和。雨水呢,身段已不再那么生硬,开始飘起来、舞起来,平添了几许婀娜。
②春寒还是料峭,禽鸟却早早收到了季节的消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大清早,鸭子们就在池塘里扑腾翅膀,尽情畅游一段,激起翻滚的水花,然后,一个猛子扎下水去,再冒出灰灰绿绿的身子来。这在冬天是难得一见的。这些温驯的憨憨的鸭子,已振奋着精神,让时光变得灵动起来。因为燕子、寿带、柳莺等候鸟尚未归来,麻雀就当仁不让做起了主角。它们尽可能组成团队,斜斜地掠过空中,又急急降落在田野和山坡。它们还喜欢选一个晴好的中午,在屋檐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叽叽喳喳。那些鸣叫有些嘈杂,但音色褪尽了凛冽天气里的喑哑和低沉,变得圆溜起来,把一个院子浸染得暖暖和和的。至于喜鹊,很明显,身子变圆润了,长长的尾巴翘得老高了,那么一上一下地抖动,颇有劲道,很骄傲的样子。顶着“百舌鸟”光环,乌鸫每天不敢闲着,除了觅食,就是反复练习歌唱,声音婉转且千变万化。对于这位音乐家的天赋,“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这句诗的不吝赞美,真没有吹捧的意思。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的,草木都在萌动。一蓬蓬、一丛丛、一片片的枯草,包括那些蒌蒿,已经在攒劲推陈出新了。过些日子,它们挤出了一茎茎的白色短芽,芽儿又匀出一点点嫩黄。远看,草地确有一种绵延的浅浅的明亮。当然,在返青的日子里,抢占先机的还是柳树。古人说“春风放胆来梳柳”,“放胆”说的是风儿多少有些劲头,而一个“梳”字,倒是道出了春风和杨柳之间的柔意。“吹面不寒杨柳风”,风的亲和与柳的轻盈已揽在一起,真有惬意欢畅之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春光灿烂的光景了,柳树呢,已然一派翩翩的风姿。“柳无春光不精神,春无柳色减三分”,的确,柳树是对得起春天的,它们率先吐出叶芽,一挂挂的枝条晃悠着白色的逗点,接着,河堤上、池塘边就笼住了一团团的轻烟。这样,柳树早早发笔,画出了春日盎然的第一幅画。
④早春,似无盛大的花事。但盛大只是相对的,报春迎春的花朵们顶着寒威绽放,自有其独有的乘性。“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抗争冰雪的重压,孤傲高洁,超脱洒落,吐露灼灼芳华,使春天的序章卓然不凡。迎春花在墙隅、草坪、坡地带雪冲寒,果敢地亮出了一串又一串的金黄,它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山茶花也尤为难得,“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盛开之后,“花繁艳红,深夺晓霞”,它的丰盈和高雅,正是春天的又一种风情。“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特别叫人神摇目夺。当然,“白白红红一树春,晴光炫眼看难真”,一些时候,杏花也显朦胧之美。
⑤人勤春早,对于农家来说,春天的每一天都是不能偷懒的。还在拜年期间,很多农家就忙乎起来。“蓄水如园粮,水足粮满仓”,把田埂和塘坝加固好是十分必要的。要到田间多加巡看,把那些沟渠清理疏通好,可以避免油菜等作物发生渍害。还要把稻种精选几次,选好天气再好好晒上几回。“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勤快的家庭会抢时间把粪肥还有塘泥一担担送往田间,这些可都是上好的肥料。把农具修好,擦得干干净净、锃亮锃亮的。还有,对于犁田机、插秧机等许多现代化农机,也要反复检查,确保它们大闹春耕时欢快有力。“立春栽菜,压断扁担”,无论晴天雨天,菜园里总有忙碌的身影。对于持家人来说,每天要细细照看母鸡抱窝孵仔,争取二月初二前后第一窝鸡仔能破壳而出。这样,那些嫩嫩的鸡雏可以被融融的春光抚照,也可以贪吃着绿茵茵草坪里的虫子。
⑥春天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劲头。这日子打开后,便止不住奔跑的步子,一天天绿意更浓了,诗意也更浓了。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行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B.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描绘出鸭子活泼可爱、憨态可掬的情态。
C.梅花抗争冰雪的重压,孤傲高洁,超脱洒落,它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赞美了充满绿意的春天,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16.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给第②~⑤段描绘的图画拟写恰当的名称。
17.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过些日子,它们挤出了一茎茎的白色短芽,芽儿又匀出一点点嫩黄。(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
(2)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特别叫人神摇目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18.第⑤段中多处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
19.读完选文,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春来诗意浓”拟得好,请加以简析。
五、名著阅读
20.(2024七上·兴宁期中)初一(1)班开展了《西游记》读书交流活动,小语同学设计了幻灯片,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____________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_________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五回中大闹五庄观的是①    (填人名);第二十六回是②   (填人名)复活了被推倒的人参树。
21.(2024七上·兴宁期中)班级开展以“成功需要执着追求还是适时而变”的辩论赛。小语的观点是“成功需要执着追求,勇往直前”,小文的观点是“成功需要适时而变,顺势而为”。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下面某一名著陈述理由。
《朝花夕拾》 《西游记》
六、作文(50分)
22.(2024七上·兴宁期中) 当我们告别小学,走进初中,标志着我们正一天天长大。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在一天天成长,你也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请以“成长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依据本文所选的事情或所定的中心,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例如“快乐”、“烦恼”、“细节”、“浪花”等),使文题完题。
②记叙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
③600字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小桥流水人家;欣欣然张开了眼;应傍战场开;正是江南好风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本题中的“桥、傍、灿烂、残、浮”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
(1)小桥流水人家;
(2)欣欣然张开了眼;
(3)应傍战场开;
(4)正是江南好风景;
(5)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答案】2.抖擞;娇媚;人声鼎沸
3.C
4.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用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做这类题,就得注意平时积累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2)本题考查学生词语辨析。一、准确判断词义的轻重,选词填空,我们就应该站在出卷老师的角度来想问题,而出卷老师最喜欢在词语的词义轻重程度上使绊子,所以同学们在遇到选词填空题时,一定要在词语上准确判断词语词义的轻重程度,其中在词义轻重上又以近义词的迷惑性最大。 二、注意查看词义的范围,一些近义词在表现特征的轻重上有所区别,而一些近义词在事物的范围上,也是有大有小,这也是我们我们在选词填空题上经常用到的第二个小技巧。(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2.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
(1)“dǒu sǒu”应写作“抖擞”,意思是指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
(2)“jiāo mèi”应写作“娇媚”,意思是撒娇妩媚的样子。
(3)“rén shēng dǐng fèi”应写作“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故答案为:抖擞;娇媚;人声鼎沸。
3.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理解和辨析。
第一空,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沉溺:陷入不良境地(多指坏的生活习惯),不能自拔。结合语境,此处形容形容美丽风景让人迷恋、沉醉,故应用“沉醉”;
第二空,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托:用一种事物陪衬另一种事物,使在对比之下更为明显突出。结合语境,此处形容月色陪衬出祥和的夜,故应用“烘托”;
第三空,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多指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结合语境,此处形容西湖美景太多,看不过来,故应用“目不暇接”;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结合“西湖公园,坐落于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面积约有22.4公顷左右。”可知,属于用词不当、语义重复。“坐落于”指已确定某一固定地点,“位于”指大概某一地点,根据“揭阳市榕城区西南部”可知,此处指大概某一区域,应用“位于”;其次,“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删去“左右”。
故答案为:B。
【答案】5.交友需要将心比心。在交友的过程中,只有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互相理解,这样的友谊才能长远
6.一条开满鲜花的路;一片浩瀚无垠的海;一首温暖人心的歌,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此类题目,要根据题目要求,就题目所给问题发表看法,观点明确,结合实际阐述理由。
(2)本题考查仿写。仿句是根据已有句子的结构形式仿造内容不同的新句,核心在于句式模仿而非文字重复,涵盖单句与复句。其强调句式结构、修辞手法及语法规则的一致性,需兼顾内容、结构、修辞、语法四要素。
5.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小肇从“坦诚相待”的角度强调了信任与沟通对友谊长远的重要性。那么可以从其他角度思考,比如“互相帮助”“志同道合”“懂得包容”等角度。答题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观点进行简单阐述。例如从“互相帮助”角度:友谊需要互相帮助。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在自己需要支持时,也能得到朋友的回馈,这样的友谊才能更加坚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交友需要志同道合。在交友过程中,只有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人生目标,才能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和奋斗方向,这样的友谊才能更加稳固和持久。
故答案为:交友需要将心比心。在交友的过程中,只有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互相理解,这样的友谊才能长远。
6.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首先分析所给例句“友谊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例句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述友谊。例句的句式为“数量词+形容词+名词”。在仿写时需要遵循这个句式结构,保证句子的形式一致,同时要注意所选的喻体要能合理地体现友谊的某种特点,并且符合逻辑和语言习惯。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一座巍峨耸立的山;一颗璀璨明亮的星。
【答案】7.按时;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意思使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9.C
10.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11.示例:①懂得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②如果自己做人做事坦坦荡荡、符合礼法,问心无愧,那么终将赢得他人认可,不必忧惧暂时的孤独。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指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含义。应对方法包括: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熟悉常见义项、掌握词类活用规律、借助句式对照及工具书辅助解析。
(4)本题考查断句。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读不懂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5)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①摘录法一种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方法。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如果词句符合题意,可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还需要考生去总结。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就必须翻译后再概括作答;②句意(层意)提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考生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的关键点在于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这一句或这一层的内涵与本质。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乙)司马牛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叫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反省而不内疚,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1)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时:按时;
(2)句意: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3)句意: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罔:迷惑,意思使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故答案为:按时;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意思使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重点词:日,每天。三,形容次数多。为:给,替。谋:策划,考虑。这里指考虑事情。 传:传授。此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故答案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相当于“矣”解释为“了”/副词,已经;
B.介词,对/介词,同、跟;
C.都是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
D.通假字,通“无”,没有/动词,丢失;
故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本句句意: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曰”是说,后面都是子夏说话的内容;“商闻之矣”是完整的主谓句,结合句意断句为: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故答案为: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要点。根据文章句子“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可知,可以劝导朋友,不必为没有朋友而烦恼,首先要做到做事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再做到恭敬有礼貌。就不用忧愁没有朋友了。
故答案为:示例:①懂得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②如果自己做人做事坦坦荡荡、符合礼法,问心无愧,那么终将赢得他人认可,不必忧惧暂时的孤独。
【答案】12.B
13.示例:①大部分人的睡眠时长能达到7小时或7小时以上;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14.此外,我们还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非必要不频繁熬夜;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运动,才会对睡眠有益。
【知识点】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2)本题考查图表分析。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审题目,读懂材料;第二步,分析比较,找出每则材料的中心或共同点;第三步,提炼观点。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结合材料一第二段“2012年至2022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2个多小时,睡眠平均时间由8.5小时缩减到7.06小时。媒体在调查中发现,睡眠障碍人群日益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第三段“日常消费场景中,褪黑素、酸枣仁、蒸汽眼罩、乳胶床垫、监测睡眠质量的穿戴设备等睡眠‘周边’产品的持续火热足以说明一切”可知,当前国人的睡眠质量在逐渐下降。褪黑素、酸枣仁等睡眠“周边”产品的火热说明当前国人的睡眠需要外物的辅助,表明当前国人睡眠质量有所下降,“说明当前国人的睡眠质量有所提升”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图表的分析。
①结合“睡眠时长总体分布表”可知,睡眠时长为7小时的占比30.76%,睡眠时长为8小时的占比45.56%,睡眠时长为9到13小时的占比6.99%,据此可知:大部分人的睡眠时长能达到7小时或7小时以上;
②结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睡眠状况表”可知,18—19岁睡眠时间均为7.61小时,睡眠质量为3.27;20—29岁睡眠时间均为7.66小时,睡眠质量为3.22;30—39岁睡眠时间均为7.48小时,睡眠质量为3.18;40—49岁睡眠时间均为7.41小时,睡眠质量为3.13;50—59岁睡眠时间均为7.27小时,睡眠质量为3.01;60—70岁睡眠时间均为7.01小时,睡眠质量为2.95。据此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故答案为:示例:①大部分人的睡眠时长能达到7小时或7小时以上;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1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结合材料三第二段“出现睡眠问题,孟繁强建议,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调整作息,在一个时期内保证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非必要不频繁熬夜。其次是坚持锻炼,例如慢跑、散步、打球等,在增加睡眠动力的同时调节情绪。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运动,才会对睡眠有益。此外,规律的三餐、合理的膳食也非常重要。睡前不过饥或者过饱,睡前七八个小时内尽量不饮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可知,孟繁强关于睡眠问题给出了三点建议,结合主题班会中小鹏的发言“想要晚上睡得好,白天可以做一些运动,使身体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样晚上就能很快入睡了”和梦圆的发言“还要注意三餐规律、合理的饮食,睡前不过饥或者过饱,睡前七八个小时内尽量不饮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可知,我的第一次发言可以谈孟繁强建议的第一点,故第一空填: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调整作息,在一个时期内保证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非必要不频繁熬夜。
第二空:“我”的第二次发言,需要衔接小鹏的发言“对了,想要晚上睡得好,白天可以做一些运动,使身体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样晚上就能很快入睡了”的发言和梦圆的发言“还要注意三餐规律、合理的饮食,睡前不过饥或者过饱,睡前七八个小时内尽量不饮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梦圆的发言涉及材料三第二段孟繁强建议的第三点建议,小鹏的发言谈到了孟繁强建议的第二点“坚持锻炼”的话题,但材料三第二段“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运动,才会对睡眠有益”没有涉及,故我的发言可补充此内容,故第二空填: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运动,才会对睡眠有益。
故答案为:此外,我们还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非必要不频繁熬夜;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时运动,才会对睡眠有益。
【答案】15.C
16.①禽鸟图 ③草木图 ④春花图 ⑤农忙图(意思对即可)
17.(1)本句运用“挤”“匀”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草萌动生长的情态,蕴含着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2)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杏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杏花繁复、绚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8.作用:①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和意蕴,调动了读者的注意力,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使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表现了人们的勤劳能干,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19.①标题“春来诗意浓”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标题“春来诗意浓”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文中描写的几幅春天的图画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之美;③标题“春来诗意浓”蕴含着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对于文章信息提取类题型,我们需要先通读原文,根据语言标志标记重要信息,整体感知原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再仔细审清题目要求,明确题目的意图,从而快速确定筛选信息的范围。最后,通过仔细比较和取舍,写出正确的答案。(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3)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4)本题考查引用谚语作用分析。①引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和生动活泼,为语言增添感染力;②引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可以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③引用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升华文章的主题。
(5)本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标题的作用一般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线索作用,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提示文章主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等。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
ABD.正确;
C.有误,根据第④段“迎春花在墙隅、草坪、坡地带雪冲寒,果敢地亮出了一串又一串的金黄,它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可知,文章中明确提到迎春花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而不是梅花。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②段“春寒还是料峭,禽鸟却早早收到了季节的消息”“因为燕子、寿带、柳莺等候鸟尚未归来,麻雀就当仁不让做起了主角。它们尽可能组成团队,斜斜地掠过空中,又急急降落在田野和山坡”可知,第②段主要围绕着各种禽鸟在春天的活动来展开,如鸭子、麻雀、喜鹊、乌鸫等,重点突出了禽鸟们在春天的表现,用“禽鸟图”能准确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
根据第③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的,草木都在萌动。一蓬蓬、一丛丛、一片片的枯草,包括那些蒌蒿,已经在攒劲推陈出新了”“远看,草地确有一种绵延的浅浅的明亮。当然,在返青的日子里,抢占先机的还是柳树”“这样,柳树早早发笔,画出了春日盎然的第一幅画”可知,第③段着重描写了草木在春天的萌动变化,包括枯草的推陈出新、柳树的率先返青等,“草木图”简洁明了地概括了这段关于草木在春天状态的描绘;
根据第④段“早春,似无盛大的花事。但盛大只是相对的,报春迎春的花朵们顶着寒威绽放,自有其独有的乘性”“梅花抗争冰雪的重压,孤傲高洁,超脱洒落,吐露灼灼芳华,使春天的序章卓然不凡。迎春花在墙隅、草坪、坡地带雪冲寒,果敢地亮出了一串又一串的金黄,它是春天特别称职的信使”“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特别叫人神摇目夺”可知,第④段详细写了梅花、迎春花、山茶花、杏花等各种花朵在春天的绽放以及它们的特点,以“春花图”命名可以很好地涵盖该段核心内容;
根据第⑤段“人勤春早,对于农家来说,春天的每一天都是不能偷懒的。还在拜年期间,很多农家就忙乎起来”“勤快的家庭会抢时间把粪肥还有塘泥一担担送往田间,这些可都是上好的肥料。把农具修好,擦得干干净净、锃亮锃亮的”可知,第⑤段主要叙述了农家在春天里的各种忙碌景象,从田间劳作到准备农资等,突出了春天里农家的繁忙,“农忙图”能精准地体现这段的主题。
故答案为:①禽鸟图;③草木图;④春花图; ⑤农忙图(意思对即可)。
17.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1)结合“过些日子,它们挤出了一茎茎的白色短芽,芽儿又匀出一点点嫩黄。”可知“挤”和“匀”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十分精妙。“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短芽努力生长、突破而出的动态感,仿佛具有一种生命力在往外挤的感觉,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短芽生长的力量;“匀”则细腻地表现出嫩黄颜色慢慢、均匀出现的过程,就好像是很用心、很细致地分配出来的一样,突出了其生长变化的细腻和自然。这两个词使句子富有动态美和画面感,表达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结合“ 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特别叫人神摇目夺 ”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杏花拟人化,赋予它“嫣然含笑”“装扮”等人类的行为和姿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杏花绽放时的娇美姿态和艳丽色彩,以及它好像是在特意展示自己的美丽、吸引人注意的那种情态,使杏花的形象更加鲜活可感,增强了句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故答案为:
(1)本句运用“挤”“匀”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草萌动生长的情态,蕴含着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2)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杏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杏花繁复、绚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8.本题考查引用谚语作用分析。根据第⑤段“蓄水如园粮,水足粮满仓”“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立春栽菜,压断扁担”等谚语可知,谚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具有简洁而深刻的表达特点。引用谚语能让文章语言更丰富、更具文化内涵,提升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从而增强了文采和意蕴,同时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这些谚语来自日常生活,多处引用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氛围和特点,使文章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与劳动相关的谚语,突出了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熟练,表现了他们的勤劳能干,也传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这种优秀品质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作用:①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和意蕴,调动了读者的注意力,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使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表现了人们的勤劳能干,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19.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根据首段“‘立春东风回暖早’,雪雨过后,春的脚步声就已经响起”,第②段“春寒还是料峭,禽鸟却早早收到了季节的消息”,第③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的,草木都在萌动。一蓬蓬、一丛丛、一片片的枯草,包括那些蒌蒿,已经在攒劲推陈出新了”,第④段“早春,似无盛大的花事。但盛大只是相对的,报春迎春的花朵们顶着寒威绽放,自有其独有的乘性”,第⑤段“人勤春早,对于农家来说,春天的每一天都是不能偷懒的。还在拜年期间,很多农家就忙乎起来”可知,文章确实通过对禽鸟、草木、春花、农忙等春天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了春天里各种充满诗意的画面,无论是鸟儿的灵动、草木的萌动、花朵的艳丽还是农人的忙碌,都构成了一幅幅富有诗意的春景图,该标题准确地概括了这些内容;
结合标题“春来诗意浓”字里行间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意浓”三个字更是直接传达出这种情感倾向,很好地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春天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和独特魅力。这样的标题与文章内容紧密结合,高度凝练且富有表现力。
故答案为:①标题“春来诗意浓”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标题“春来诗意浓”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文中描写的几幅春天的图画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之美;③标题“春来诗意浓”蕴含着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0.【答案】孙悟空(孙行者);观世音(观音菩萨)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西游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第一空:结合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可知, 唐僧师徒四人离开五庄观,继续西行取经。然而,由于孙悟空之前偷摘并毁坏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镇元大仙派遣弟子追赶并捉拿了唐僧师徒。孙悟空为了救出师父和师弟们,与镇元大仙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孙悟空以智取胜,将锅炸穿,再次带着师父和师弟们逃离了五庄观。据此可得:孙悟空(孙行者)。第二空:结合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可知,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是观世音菩萨复活了被推倒的人参树。据此可得:观世音(观音菩萨)。
故答案为:孙悟空(孙行者);观世音(观音菩萨)。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
21.【答案】示例1:我选择小文观点。在《藤野先生》中,鲁迅赴日学医,但在观影时看到国人的愚昧麻木,他毅然弃医从文,决心用文艺疗救国人的灵魂。鲁迅适时而变,顺势而为,成为用文艺唤醒民众、救国图强的最勇敢、最坚决的践行者。可见,成功需要适时而变,顺势而为。
例2:我选择小语观点。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为了取得真经,历时十三年,从长安直到西天,取回真经,普渡世人。一路上,他们面对着种种磨难,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战天斗地,战胜了各路妖魔,最终取回真经。可见,成功需要执着追求,勇往直前。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开放题。需注意结合名著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我认同小语的观点。《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步一步走到天竺,最终取得真经。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他们没有放弃,执着追求,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凭着这股毅力,最终达成目标。因此,成功需要执着追求,勇往直前。
示例2:我认同小文的观点。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起初因为庸医害死父亲,决心学医,在仙台学医时,因为看到国人的愚昧麻木,适时而变,决定拿笔唤醒国人,选择了弃医从文,正是因为鲁迅适时而变,顺势而为,他才成为了我国伟大的革命者,才一步步走向成功。
故答案为:示例1:我选择小文观点。在《藤野先生》中,鲁迅赴日学医,但在观影时看到国人的愚昧麻木,他毅然弃医从文,决心用文艺疗救国人的灵魂。鲁迅适时而变,顺势而为,成为用文艺唤醒民众、救国图强的最勇敢、最坚决的践行者。可见,成功需要适时而变,顺势而为。
示例2:我选择小语观点。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为了取得真经,历时十三年,从长安直到西天,取回真经,普渡世人。一路上,他们面对着种种磨难,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战天斗地,战胜了各路妖魔,最终取回真经。可见,成功需要执着追求,勇往直前。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该题型一般考查课程标准推荐的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或结合名著中的精彩片段考查作家、作品、主人公、国别、主题等内容。此类题目检测对名著的“真读”情况,既考查了对故事情节、精彩片段的熟悉程度与记忆质量,又考查了概括技巧与表述能力。对推荐的文学名著一定要沉进去“真读”,而不能仅仅是浮光掠影地浏览,了解梗概。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精彩”与“经典”部分的细读并有意识地记忆,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经典文段,并动笔写下来。
22.【答案】 成长的滋味
成长,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但我的成长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着各种风波。对我而言,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我们在不停的长大,然而成长的烦恼也紧随而来。让人整天都笼罩在忧郁中。
“你怎么这么粗心,英语的大写字母写成小写字母;数学不是小数点忘了加,就是死脑筋转不过弯;语文也是,不该错的总是错。……成绩总是没有提 高!”从上初一开始,这类话就常常在我心头萦绕。有时候是父母批评的话语,有时候是我的自训,有时候却是同学的挖苦。
我也想要把成绩提高上去,不过总不能称心如意。不是这一科失手,就是那一科败下阵来。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谁不想考个好成绩,可是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所尽的努力也不同,所以收获的“果实”也有干瘪和饱满之分。因此我也只能说一身一声:“尽力而为!”了。
人生有竞争才会精彩——这是我安慰自己的话。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烦恼让我挥之不去:作为一名学生,我告诉自己成绩不能太差;作为儿子,我告诉自己不能让父母大失所望……因此,烦恼也就日益增多。
可 是反过来想想,如果好成绩那么容易就让我得到,那岂非大失它本身的意义,也失去了人们想要拥有它的欲望吗?这样想想,烦恼固然减少了许多。却有另外一种看 法在脑海中形成——这以上的话虽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太过于幼稚,就有点像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没有努力争取,好成绩是不会送上门来的。所以,烦恼仍 像一个影子,无时无刻都在跟随着我。这也许是庸人自扰,但的的确确,这应该是大部分同学所面临的烦恼。
唯一能解决这个烦恼的办法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在成长的时候,烦恼也随之而来。但我们能招架住所有烦恼的“袭击”,学着在烦恼中健康成长……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填充式的半命题作文。首先要细读题目,把文题补充完整,根据 “快乐”、“烦恼”、“细节”、“浪花”等的提示,可明确应填一个表示自己对成长的感悟的词语,及成长中的感受,再选取成长中最能表现这种感悟的事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如范文,通过叙述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司空见惯的事例,并在此基础上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愿望,显得合情合理,又有真情实感。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