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驻马店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适用于所有生物的遗传现象
B.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C.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因为基因重组
D.验证分离定律只能通过测交实验
2.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与一株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1∶1,则该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 )
A.DD B.Dd C.dd D.无法确定
3.已知某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让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下列关于F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
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
C.后代中红花∶白花=3∶1
D.F2中出现红花和白花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4.人类的双眼皮(B)对单眼皮(b)为显性,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是( )
A.1/4 B.1/2 C.3/4 D.1
5.某植物的花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C/c)控制,其中A基因控制红色素合成,a基因不控制;B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b基因不抑制;C基因促进B基因的抑制作用,c基因不促进。当植株基因型中同时存在A、B、C时,表现为白色;存在A、B但不存在C时,表现为粉色;存在A但不存在B时,表现为红色;不存在A时,表现为白色。现有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个体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
A.3/16 B.9/64 C.27/64 D.36/64
6.果蝇的灰身(G)对黑身(g)为显性,长翅(L)对残翅(l)为显性,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群灰身长翅果蝇,其中纯合子占1/3,其余均为杂合子(GgLl)。让该群体中的个体随机交配,忽略突变和自然选择,后代中黑身残翅果蝇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
A.1/144 B.1/36 C.1/16 D.1/9
7.人类的ABO血型由I 、I 、i三个等位基因控制,其中I 和I 对i为显性,I 和I 为共显性。某家庭中,父亲为A型血,母亲为B型血,他们生育了一个O型血的孩子。若该夫妇再生育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中一个为A型血、另一个为AB型血的概率是多少?( )
A.1/8 B.3/16 C.3/32 D.5/32
8.如图表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中可看出,DNA复制具有多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
B.S期前期的复制起点启动复制后,直到S期结束才会有新的复制起点启动
C.复制叉处,DNA聚合酶沿模板链移动的方向与DNA复制方向相同
D.若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S期细胞数量将增加
9.如图为某生理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表示DNA的复制
B.图中R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DNA的转录
C.损伤处的修复需要DNA连接酶的参与
D.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结合会导致基因突变
10.如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
B.②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的
C.③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D.①②③都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11.如图表示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B.该变异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C.该变异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D.该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12.如图为某家族镰状细胞贫血的遗传系谱图,已知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II-3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B.Ⅲ-1为杂合子的概率为3/5
C.若Ⅲ-1与一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6
D.Ⅱ-4的基因型一定是Aa
13.如图为百合的育种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东方百合和喇叭百合属于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B.过程①常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OT百合的幼苗或萌发的种子
C.三倍体OT百合高度不育,可能是因为其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
D.四倍体OT百合与二倍体OT百合杂交可得到三倍体OT百合
14.如图表示某植物在遮光前后光合速率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遮光前,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B.遮光后,植物的光合作用立即停止
C.遮光后,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不变
D.遮光后,植物的有机物含量逐渐减少
15.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B.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基因型,进而影响表现型
D.自然选择使适应环境的个体有更多机会产生后代
16.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B.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C.物种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D.基因突变是物种形成的唯一原材料
二、解答题
17.图一是生物膜系统,图二是1的部分过程

(1)在图1中,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质进入不同细胞器,若某蛋白质带有特定信号序列进入线粒体,该过程对应图1中的 (填序号)。
(2)图1中,经过③过程形成的结构是 ,其作用是 。
(3)图2中,甲代表的细胞器是 ,COPⅡ的作用是 。
(4)图2中,乙结构是 ,它在细胞内的作用是 。
(5)图2中,溶酶体的功能是 ,其起源于图中的 (填结构名称)。
(6)图2中,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到细胞外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 → → ,整个过程中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的细胞器是 。
18.已知某二倍体植株的性别有3种,由基因T、TR、TD决定;只要含有TD基因就表现为雌株,只要基因型为TRTR就表现为雄株,TT和TTR个体则表现为雌雄同株(两性株)。宽叶与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将宽叶雌株与窄叶两性株进行杂交实验,F1中出现了宽叶雌株、宽叶两性株和宽叶雄株三种表型。回答下列问题:
(1)宽叶与窄叶中,隐性性状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基因T、TR、TD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遵循 定律,若只考虑性别的遗传,该植株群体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与两性株相比,选用天然雌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时操作更简便,不需进行 处理。
(3)亲本宽叶雌株个体的基因型为 。F1植株随机授粉产生F2。F2将出现 种表型,其原因是 。F2中窄叶雌株所占的比例为 。
(4)选择F2中的植株,设计杂交实验以验证亲本宽叶雌株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 。
19.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是 ,②的完整全称是 。⑧的占比越 (填“高”或“低”),DNA分子结构越稳定,原因是 。
(2)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 (填序号)。⑩表示的结构是 (用图中结构表示),它是在 (填细胞结构)中形成的。
(3)图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其中搅拌的目的是 。
(4)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直接模板是 ,所需要的原料由 提供。
(5)图3菌液分层后,检测后发现试管中a处具有较强放射性,b处有少量放射性。b处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仍有少量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留在沉淀中。
20.读图,回答问题
(1)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两条 ,它们通过 连接在一起。
(2)图中 是染色体上的重要结构,与纺锤体微管的附着有关。
(3) 是一种纺锤体微管,它与染色体的 结合,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细胞分裂过程中, 的分离是染色体分离的关键步骤,而这一过程与 的断裂有关。
(5)染色体的 和 对于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准确分配至关重要。
(6)在细胞分裂后期, 会向细胞两极移动,这一过程依赖于 的牵引。
三、实验题
21.分蘖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统计野生型水稻和S蛋白缺失突变体在高氮条件下的分数,结果如图1所示。
(1)图1是野生型和突变体某植物在移栽后的分蘖数量变化情况,由图可知,随着移栽时间的延长,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分蘖数均逐渐 ,且在相同移栽时间下, 的分蘖数更多。
(2)图2是不同葡萄糖浓度下,实验组和对照组对13C-葡萄糖的摄取速率。由图可知,在一定葡萄糖浓度范围内,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实验组对13C-葡萄糖的摄取速率 ,而对照组的摄取速率 。
(3)①当葡萄糖浓度较低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对13C-葡萄糖的摄取速率差异 (填“较大”或“较小”)。②当葡萄糖浓度超过一定值后,实验组对13C-葡萄糖的摄取速率 ,可能的原因是 。
(4)①结合图1和图2分析,突变体可能在 方面与野生型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②图2中,对照组可能是 (填“未处理组”或“处理组”),实验组可能是 (填“未处理组”或“处理组”),判断依据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A B A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 D C B
17.(1)⑤
(2) 溶酶体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3) 内质网 介导蛋白质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运输
(4) 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5)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高尔基体
(6)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
18.(1) 窄叶 宽叶与窄叶植株进行杂交,F1中仅出现了宽叶性状
(2) 分离 TDTR、TDT 人工去雄
(3) AATDTR 6 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
19.(1) 氢键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高 DNA分子中碱基对G与C之间有3个氢键,而A与T之间有2个氢键
(2) ⑨ 核糖体
(3)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4) 噬菌体的mRNA(或噬菌体DNA转录出的mRNA)  细菌
(5)搅拌、离心不充分
20.(1) 染色单体 着丝粒
(2)动粒
(3) 动粒微管 动粒
(4) 姐妹染色单体 黏连蛋白
(5) 复制 分离
(6) 染色体 动粒微管
21.(1) 增加 突变体
(2) 逐渐增大 基本不变
(3) 较小 不再增加 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载体数量有限
(4) 对葡萄糖的摄取 未处理组; 处理组 实验组对13C-葡萄糖的摄取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