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导学案2)【学习目标】1、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学会动态地认识人地关系。3、培养读图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学习重点】认识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的变化。【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读图1-2-2人类早期的采集和狩猎并填空: (1)影响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气候、 地形、 和 动植物分布。(2)这一时期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3)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崇拜自然。2、农业社会阶段:(此时人类活动主要为农业生产)(1)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因素有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光照。(2)人类早期农业起源地区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3、工业社会阶段:(1)这一时期,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又有资源、交通。(2)这一时期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3)世界上这样的工业区有哪些?煤:鲁尔区;铁:芝加哥、鞍山;石油:阿伯丁、大庆、克拉玛依、东营。交通:日本、新加坡。(4)是否只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才能形成工业区呢?为什么? 不一定,交通便利的地区也可以形成工业区。因为现代交通中运输量与成本不断降低。(5)深度思考:是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就一定能形成工业区呢?为什么? 不一定。必须具有便利的交通。4、后工业化阶段:(1)影响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优越的环境质量(2)这一时期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四季温差小,温度、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无污染或污染很小。(3)分布在这些地区可以 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 。(4)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有:德国慕尼黑、美国硅谷、日本九州。5、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时代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减弱。学习任务二、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海洋对具有 空间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影响着人类活动。2、在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差异?(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阻碍(2)航海技术发达阶段:通道(3)海洋开发技术进步阶段:资源利用4、解读图1-2-12海底石油和锰结核的分布:石油:北海、地中海、几内亚湾、波斯湾、南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锰结核:集中于太平洋。5、解读阅读材料:归纳什么是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岛屿对人类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港口与海洋运输;经济开发价值、旅游观光价值;在政治、国防、军事上的作用。2、在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差异呢?(1)工业化前:经济发展水平低。(2)工业化后:利用港口发展经济,利用海洋旅游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获取专属经济区。【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4-P5,完成下列问题:1、阅读[探索]材料,思考问题:(1)?墙壁厚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西欧海岸靠近大西洋,从温暖的海洋上吹来的西风使沿岸的冬季很暖和,因此气温是越往东越低。(2)这个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3)区域地理环境是一成不变的吗?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4)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分为两方面: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农业社会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有何影响?3、后工业化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有何影响?4、简述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特征。(1)古代:不被重视(2)近现代:越来越重要(3)现代、未来:引发了领海“争夺战”——海洋权益5、叙述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特征(1)工业化前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其地位被忽略;文化技术大多数由大陆传入,经济水平比大陆低(2)工业化 后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而发展(优越的港口条件)商品经济,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如亚洲四小龙)(3)后工业化人民对环境质量及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了,海岛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大批的旅游者,促进了岛屿的经济发展岛屿周围海域的归属权意义 :先占先得,广大海域的领属权【课堂检验】一、单项选择题在欧洲东部的喀尔巴阡山脉是丘陵和平原的联结地带,夏季高温多雨,非常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该地区有这样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即在一个大园中,把土地划分为三块,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并把种田的地也划成几块,实行轮作(既一部分土地种植谷物,一部分土地休耕),这种生产方式叫“三圃制”。据些回答1—2题:1 有利于欧洲发展“三辅制”农业生产方式的人文地理环境是( )A 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 B 平坦广阔的地形C 较小的人口压力 D 合理的产业结构2 根据资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这种农业的生产方式属于混和农业 B 这种种植业和畜牧业并存的形式比单一的种植业或畜牧业更适合当地的地理环境C 该地种植的谷物是水稻D 这种生产方式利于水土保持及土地肥力的恢复3 有关区域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区域发展的基础是资源和环境B 区域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五大要素C 区域地理环境不包括工业区D 环境不能容纳人类的废弃物4 下面哪个阶段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决定性( )A 采集和狩猎阶段 B 农业文明时期C 工业文明时期 D 信息社会5 适宜发展种植业的环境因子有( )(1)平坦的土地 (2)适宜的气候 (3)肥沃的土壤(4)广阔的草原(5)充足的日照 (6)便利的灌溉水源A(1)(2)(3)(4)(5)(6) B (1)(2)(3) C(1)(2)(3)(5)(6) D (1)(3)(5)(6)6 生活在人类社会后工业化阶段的人们,选择的理想居住地是A 山清水秀,飞禽走兽成群结 B 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秀丽B 沃野千里,土壤深厚灌溉便 D 交通便利,矿产丰富人口密集7 下列关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古文明时期,海洋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因此海洋深受人们重视B 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是影响工业布局的唯一 条件C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沿海经济的发展水平逐渐超过了内陆D 后工业化阶段,由于新技术的兴起,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不断下降读右图,回答8~10题:8、图中所示世界著名高新技术产业区对应正确的是( )A、①-美国北硅谷 B、②-俄罗斯新西伯利亚C、③-日本北九州 D、④-英国慕尼黑9 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区布局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环境质量优越 B、高等院校密集 C、有大量廉价劳动 D、靠近高速公路和航空港10、③所示国家在工业社会阶段成为世界重要工业区,主要不是凭借A、优越的地理位置 B、丰富的自然资源C、发达的海运 D、先进的科技读右某小岛归属权益图,回答11-12题:11、下列关于某小岛的归属权说法错误的是( )A、在a区域完全属于主权国家所有B、在b区域其它国家享有无害自由通过权C、在b区域最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是锰结核D、根据国际法规定小岛的归属权遵循先占原则12 许多国家争夺一些小岛的根本原因是( )A 争夺小岛的土地资源 B争夺小岛的淡水资源C争夺小岛的矿产资源 D争夺小岛的周围海域的归属权13 在下列海洋矿产资源中,目前发现只分布于深海底部的是A 锰结核 B 天然气 C 煤炭 D 石油14 海底锰结核蕴藏量最丰富的大洋是( )A 印度洋 B 太平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15 台湾省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A 河流因素 B 气候因素 C 地形因素 D 矿产因素二、综合题:16 读下图,回答:⑴.图一中①所示国家是_________,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洋流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是受盛行风___________的吹动作用而形成的,属于____流(就性质而言).在该小图的图示范围内,它流经的大洋是_________.⑶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其东南部,在图中填注其首都________和最大城市________的地理位置.其人口集中在东南部的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图中8、9两处,海洋表面盐度较高的是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