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A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A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 物理 期末考试 试卷(A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12题,第1题至第8题为单选题,第9题至第12题为多选题。第1题至第5题每题2分,第6题至第8题和第12题每题4分,第9题至第11题每题3分,共35分。)
1.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可能不相同的物理量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动能 D. 回复力
2. 我国“嫦娥一号”探测器借助运载火箭成功升空,在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探测器的机械能不变
B. 探测器的机械能增大
C. 探测器的机械能减小
D. 探测器的机械能变化情况无法确定
3. 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们使用毛巾包好的乒乓球拍和水球进行了奇妙的“乒乓球”比赛。挥动球拍,击打漂浮在空中的水球,水球碰到球拍没有破裂,而是像乒乓球一样被弹开了。关于球拍与水球相互作用的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球拍和水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球拍和水球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C. 球拍对水球的冲量大于水球对球拍的冲量
D. 球拍对水球的冲量小于水球对球拍的冲量
4. 如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摆动可视为简谐运动,振动周期为0.6s,图示的位置为小球运动过程的最左侧位置。现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位置,则一个周期内所记录的小球位置可能是(  )
A. B. C. D.
5. 打羽毛球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如图所示是羽毛球从左往右飞行的轨迹图,图中A、B为同一轨迹上等高的两点,P为该轨迹的最高点,则羽毛球在该轨迹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B两点的动能相等
B. AP段重力的冲量小于PB段重力的冲量
C. 整个飞行过程中经过P点时的速度最小
D. 在PB下落阶段,羽毛球加速度的竖直分量大于重力加速度值
6. 如图所示为干涉型消声器的结构图,声波达到管道A点时,分成两列声波,分别沿半圆管道和直管道传播,在点相遇,因干涉而相消。声波的波长为,则两点距离可能为(  )
A B.
C. D.
7. 一位游客在星海广场码头欲乘坐游船,当日风浪较大,游船上下浮动。可把游船浮动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振幅为,周期为。当船上升到最高点时,甲板刚好与码头地面平齐。地面与甲板的高度差不超过时,游客能舒服地登船。在一个周期内,游客能舒服登船的时间是( )
A. B. C. D.
8. 如图所示,用平行光从侧面照射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它在光屏上的影子将做简谐运动。若从某时刻开始计时,测得影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则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9.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中国东风27超高音速导弹的飞行速度可达到3400m/s,牛顿力学不再适用
B. 地面观察者观测到的在0.7c运行的列车上乘客的手表走时更慢
C. 对于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测得该物体的长度都是一样的
D. 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测得真空中的光速大小依然相同
10. 如图所示,木块A和B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上固定一竖直轻杆,轻杆上端O点系一轻绳,轻绳另一端系一小球C。现将C向右拉起使轻绳水平伸直,并由静止释放C。则(  )
A. 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A、B、C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 运动过程中木块A、B会分离
D. 球C摆到左侧最高点时速度为0
11. 研究运动员竖直跳跃时,脚下传感器记录了运动员与传感器间作用力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1.0s时运动员开始起跳,3.1s时恰好静止于传感器上。将运动员视为质点,不考虑空气阻力,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刚离开传感器时,运动员的速度大小为
B. 起跳过程中,传感器对运动员的冲量为
C. 2.5~3.1s时间内,传感器对运动员平均作用力的大小约为1200N
D. 1.0~1.9s与2.5~3.1s时间内,运动员所受合力的冲量不同
12. 古诗词有言:“兰香滴露啼幽翠,江波粼粼月光碎。”如图所示,平静水面上有两个波源,t=0时刻,O1、O2两波源同时开始振动,振动方程分别为波源O 形成的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2m/s。已知O AO 是水面上边长为2m的等边三角形,连线上的M点与波源的间距为0.9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A振动的频率为10Hz B. 两波源形成的波的波长均为0.4m
C. 振动稳定后,质点A为振动加强点 D. 0~0.75s内,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92cm
二、填空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13. 如图所示,“飞力士棒”是具有弹性且两端带有负重的健身器械。健身爱好者小幅度晃动固有频率为4Hz的“飞力士棒”使其发生受迫振动。当手晃动的频率为5Hz时,该棒振动频率等于______Hz,手晃动的频率从2Hz逐渐增大到5Hz的过程中,该棒振动的幅度______(选填“一直增大”“一直减小”或“先增大后减小”)。
14. 点电荷Q1从1m远处以大小为F的力排斥点电荷q,点电荷Q2从2m远处以大小为3F的力吸引点电荷q,则Q1和Q2是带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Q1与Q2的带电量大小之比是______。
15. 如图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P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圆表示波峰,已知波源的频率为f0,该图表示波源正在向________(选填A、B、C或D)点移动;观察者在图中A点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0.
16. 某国际研究小组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一组A、B双星系统,它们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假设此双星系统中体积较小的A星体能“吸食”体积较大的B星体的表面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且在演变过程中两者球心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双星平均密度可视为相同,则在最初演变的过程中A、B两星体的动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_(填“>”、“<”或“=”),A、B两星体的速率之和______(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保持不变”)。
三、实验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共16分)
17.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时,小明将小锁头栓接在不易形变的细丝线一端,另一端固定在O点,并在细线上标记一点A,如图所示。
(1)将小锁头拉到某一高度(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很小)由静止释放,当锁头第一次到达最低点D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以后锁头每到达D点一次,计数增加1,计数为N时,秒表测出单摆运动时间为t,则该单摆的周期_________;
(2)他保持A点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L以改变摆长,并测出单摆运动对应的周期T,测量多组数据后,作出图乙所示图像,图像纵坐标应为_________(选填“”、“”、“”、“”);
(3)已知图像的斜率为k,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_________。
(4)图线乙明显不过原点,其图像与横轴交点的意义是_________。
18.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保持摆锤释放器在P点位置不变,由静止释放摆锤,分别利用光电门传感器测出摆锤经过A、B、C、D四个位置的挡光时间t,如表格数据所示。已知摆锤的直径,质量。取D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A、B、C三点相对于零势能面的高度如图所示,实验获取的数据如下表:
位置 h/cm t/s
A 15 0.007826 1.022
B 10 0.005598 1.429
C 5 0.004607 ▲
D 0 0.003998 2.001
(1)表格中“▲”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值为______m/s。
(2)实验中该同学发现传感器所测的位置略低于A点,则他经过计算获得的速度数据与真实值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该同学认为,如果分析t与h的关系,也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所以该同学将数据进一步处理,作出“”图,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和相关数据,可以推算出小摆锤的机械能______J(保留4位有效数字)。若该图线的斜率绝对值为k,事后另一个同学再次重复进行实验,并将释放点抬高,并保持不变,测出了新的四组数据重新作图,图线的斜率绝对值为。则k______。(选填“>”、“=”或“<”)。
四、综合题(共33分。第19题、第20题每题2分。第21题、第22题、第25题每题3分。第23题8分,第24题6分,第26题每题6分,在列式计算、逻辑推理以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求给出必要的图示、文字说明、公式、演算等。)
钓鱼活动
钓鱼是古老的中华文化活动,可以修身养性,颇受人们喜爱。钓鱼活动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例如鱼竿中有杠杆原理,弹性的鱼线中有缓冲原理;鱼漂通过浮力与重力平衡可以传递信号等等。
19. 如图甲为某鱼漂的示意图,鱼漂上部可近似为圆柱体。当鱼漂受到扰动后会上下振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水面波动影响,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某一时刻开始鱼漂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A. 在时刻鱼漂加速度为零
B. 振动过程中鱼漂机械能守恒
C. 在时刻鱼漂动量最小
D. 在到过程鱼漂所受到合外力的冲量方向竖直向下
20. 如图所示,王老师在河边钓鱼,鱼漂位于A点,S为其他人员在水面上引起的沿竖直方向振动的波源,M、N是水面上的两块固定挡板,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波源S的振动引起A点鱼漂上下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减小波源的振幅,鱼漂的振动会减弱
B. 增大波源的振幅,鱼漂的振动会减弱
C. 减小波源的波长,鱼漂的振动会加强
D. 增大波源的振动频率,鱼漂的振动会加强
21. 左老师某天在湖边钓鱼,他发现湖中钓鱼的鱼漂上下浮动,可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他通过观测绘制出了鱼漂的振动图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又根据湖面的波纹绘制出了水的波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图乙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水波在时的波形图,图甲是图乙中离原点0~4m范围内某质点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鱼漂上下振动的周期为
B. 该列波的波速为2m/s
C. 该波传播过程中遇到频率为1Hz的机械波时能产生干涉
D. 图甲是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22. 如图,小船静止在水面上,站在船尾的姚老师不断将船尾舱的鱼水平抛入左方船头的舱内(鱼可视为质点,抛出点高度保持不变,一条鱼落入船头的舱内后再抛出下一条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使鱼始终可保证落入船头的舱内,人抛出鱼的速度应逐渐增大
B. 为使鱼始终可保证落入船头的舱内,人抛出鱼的速度应保持不变
C. 抛完所有鱼后,小船静止,船相对岸位置不变
D. 抛完所有鱼后,小船静止,船相对岸向右移动了一些
23. 万老师钓鱼时先把鱼饵通过鱼线收到鱼竿末端,然后用力将鱼饵甩向远处。如图所示,在a位置开始甩竿,鱼饵被甩至最高点b时迅速释放鱼线,鱼饵被水平抛出,最后落在距b水平距离水面上d点。已知开始甩竿时鱼竿与竖直方向成53°角,鱼饵的质量为。甩竿过程竿可视为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转动,且O离水面高度、到鱼竿末端鱼饵的距离。鱼饵从b点抛出后,忽略鱼线对其作用力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已知,。求:
(1)鱼饵在b点抛出时的速度大小;
(2)从b到d的过程,鱼饵速度的变化量。
(3)从a到b的甩竿过程,鱼饵机械能的改变量。
风洞的应用
风洞通过人工产生和控制的气流,模拟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可以对物体产生不同规律的相互作用,进而研究物体在气体中的运动规律。风洞是进行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中国的风洞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尤其在高超声速领域表现出色。
24. 如图甲,吴同学用吹风机模拟风洞进行实验。该同学手持电吹风垂直向电子秤的托盘吹风,圆形出风口与托盘距离较近且风速恒定,吹在托盘上的风会从平行于托盘方向向四周散开,简化图如图乙。当电吹风设置在冷风挡位(即未启动内部电加热功能)垂直向托盘吹风时,电子秤示数与无风时放上一质量为m的砝码时一致,设出风口半径为r,空气密度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对于吹风机该档位正常工作时的情况,
(1)求出风口风速。
(2)根据吹出风动能的变化,求电吹风吹风输出的机械功率。
25. 在竖直方向风洞实验中,先后两次将同一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并落回抛出点,第一次的空气阻力大小与速率成正比,物体运动的图像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时刻落回抛出点,落回时速率为;第二次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定,物体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在时刻落回抛出点,落回时速率也为。则与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6. 高速列车的速度越高,空气阻力的影响越大,所以高速列车的车头需通过风洞实验优化空气动力学设计。某动车组由8节车厢编组而成,其中第1、3、5、7节为动力车厢,其余为无动力车厢。已知每节动力车厢有2400kW的大型电动机提供动力,每节车厢除了行驶中受恒定的摩擦阻力外,还会受到风阻作用,第1节列车所受风阻,其余每节车厢所受的风阻,表达式中v表示动车行驶速度,k为比例系数,为。试求:
(1)该型号动车组最大行驶速率。
(2)以最大速率匀速行驶时,第3节车厢对第2节车厢作用力大小。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 物理 期末考试 试卷(A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12题,第1题至第8题为单选题,第9题至第12题为多选题。第1题至第5题每题2分,第6题至第8题和第12题每题4分,第9题至第11题每题3分,共35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BD
【10题答案】
【答案】BC
【11题答案】
【答案】AC
【12题答案】
【答案】BD
二、填空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13题答案】
【答案】 ①. 5 ②. 先增大后减小
【14题答案】
【答案】 ①. 异种 ②.
【15题答案】
【答案】 ①. B ②. 小于
【16题答案】
【答案】 ①. = ②. 逐渐增大
三、实验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共16分)
【17题答案】
【答案】(1)
(2)
(3)
(4)A点距小锁头重心距离的负值
【18题答案】
【答案】(1)1.736
(2)偏大 (3) ①. 0.016 ②. =
四、综合题(共33分。第19题、第20题每题2分。第21题、第22题、第25题每题3分。第23题8分,第24题6分,第26题每题6分,在列式计算、逻辑推理以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求给出必要的图示、文字说明、公式、演算等。)
【19~23题答案】
【答案】19. D 20. A 21. ABD 22. BD
23. (1);(2);(3)
【24~26题答案】
【答案】24. (1);(2) 25. A
26. (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