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电钮(niǔ) B.旗帜(zhì)
C.瞻仰(zhān) D.擎着(qín)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日蔻 险要 制服 粉身碎骨 B.检阅 拒离 完毕 气壮山河
C.高潮 一致 眺望 居高邻下 D.政府 坦克 预定 惊天动地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高低起伏)
B.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
C.万水千山只等闲(只当作平常的事)
D.三军过后尽开颜(个个笑逐颜开)
4.小海的演讲稿中用到了很多四字词语,其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了革命的胜利,革命先辈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B.革命先辈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事迹,让人听后心潮澎湃。
C.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居高临下的伟业。
D.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做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5.在演讲活动中,丽丽同学写了一篇题为“争做党的好少年”的演讲稿,稿件中有以下几句话,但顺序乱了,请你帮她排列一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成长中难免遇到困难。②困难便成了他们成长的拦路虎。③而有的人把困难当成试金石,愈挫愈勇。④有的人遇到困难就害怕,退缩了。⑤最终他们战胜了困难,成就了自己。
A.①④②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④②③⑤① D.②④⑤③①
6.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杨根思打出了最后一颗子弹,然后毅然决然地抱起炸药包,拉响导火索,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____”的精神永远为我们所铭记。横线上应填(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D.位卑未敢忘忧国
二、填空题
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噢(ō āo)   ,原来在那千钧(jūn j n)   一发的时刻,是好心的路人救下了落入水中的孩童。
8.先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1)将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动   动 纹   不动 痛痛    粉身   骨
(2)这名攀岩者正在悬崖峭壁上奋力攀爬,即使面临   的危险,也毫不退缩。
(3)炎热的午后,悦悦迫不及待跳入泳池中,   地游起来。
9.根据情境提示,完成填空。
(1)曹植用诗句“   ,   ”展示了英雄们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2)“慈母手中线,   。临行密密缝,   ”这几句诗采用白描手法,通过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展示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慈母形象。
(3)我国的领土面积虽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这正如李纲所说:“   ,   ,   。”
(4)陆游的诗句“   ”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表明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不敢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
(5)在《游子吟》中,寄托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的诗句是“   ,   ”。
三、看拼音写词语
10.看拼音,写字词。
(1)他扔shǒu liú dàn   总要把胳膊lūn   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2)fù bān zhǎng   告诉我们,只有抓紧tiě suǒ   ,quán shén guàn zhù   ,小心谨慎,才能顺利dù hé   。
(3)山势xiǎn yào   ,战士们仍坚持pān dēng   ,依托大树和岩石向rì kòu   射击。不少敌人坠落shān jiàn   fěn shēn suì gǔ   。
四、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寂静 安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声调 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情 热烈 热心)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1.在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
12.“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话题突然转变
C.声音延长 D.表示话语的中断
13.选文按照   顺序,写了   和   两个场面。
14.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什么?
15.“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写写你的理解。
五、古诗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②以水沃面。食不给③,啖(dàn)粥而读。既仕④,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⑤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⑥,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⑦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有删改)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②辄:总是,就。③给:供应。④既仕:考取功名做官后。⑤谪:贬官。⑥食不重肉:吃饭不用两道肉食,借指饮食节俭。⑦士:读书人。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依(依靠)
B.或夜昏怠(有的人)
C.辄以水沃面(洗)
D.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儿女)
17.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18.【思维导图】联系选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并填一填。
1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人可以在天下人忧伤之前先忧伤,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B.读书人可以在天下人哭泣之前先哭泣,在天下人都快乐之后才快乐。
C.读书人应当先比天下人都忧愁,然后比天下人都快乐。
D.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六、现代文阅读
残缺的馒头
曹德权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展开决战。
③距惠通桥不到五十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剩下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吃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二十四小时,即使剩下一兵一卒。
④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跑去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就在这时候,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四野的饥民们一拥而上,钻进车厢去抢馒头!
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点 面)的描写。第⑥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点 面)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⑤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馒头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啪啪的举枪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⑥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身,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骨瘦如柴。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馒头,双眼惊骇而哀痛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⑦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着。他丢下机枪,面朝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敌人拼刺刀哇!你们……”
⑧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⑨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连同她咬过一口的馒头也递上去,说:“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了多杀敌人,好吗?”
⑩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问:“你叫什么名字?”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小翠。”
大胡子少校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敌人,一定让你吃上又大又白的馒头,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拿着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个缺口的馒头。他们在找一个叫小翠的小女孩。
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前,说:“她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的,在三天前饿死了!”
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
三十四年后,一位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个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选自《北方人》,有删改)
20.【思维导图】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梳理故事情节,小沛同学在默读完选文后,尝试用这种方法梳理小说情节,有几处他不太确定,请你帮帮他。
21.【批注阅读】小沛同学关注到了选文在描写饥民抢馒头的场景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你帮助他完成文中的批注。
22.小沛同学关注到选文的体裁是小说。读小说,应关注   和   ,感受人物形象。这篇小说人物众多,对人物形象也塑造得十分鲜明,相信你一定深有体会。请你结合小说内容,完善下面的“小说人物阅读卡片”。
小说人物阅读卡片 人物:   (限填1人) 人物形象:   (填词语,至少写出1个) 相关情节:   温馨提示:①从文中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②用精练的语言分点列出理由。③回答清晰有层次。(结合情节概述,不得照抄原文)
23.小沛同学读小说时,留意到大胡子少校前后跪了两次,他分析认为,这两次跪下时的心理不同: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两处均为多选)
A.因为看着饿得皮包骨的饥民,少校充满同情,内心是痛苦的。
B.因为小姑娘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少校对她充满敬意。
C.因为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吃过一口食物,少校恳求饥民理解他的难处。
D.因为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很愧疚、心痛。
E.因为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少校跪下乞求上苍保佑我军打败敌人。
24.【思辨探究】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一个特写镜头,小沛同学觉得这个特写镜头有深意,你是如何理解这位将军断断续续说的话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一谈。
七、写作题
25.我们每个人都参加过校内外的很多活动,如运动会、升旗仪式、植树活动、拔河比赛……哪一次活动令你印象最为深刻呢?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活动吧!题目自拟,不少于 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ō;jūn
8.【答案】(1)一;不;丝;快快;碎
(2)粉身碎骨
(3)痛痛快快
9.【答案】(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游子身上衣;意恐迟迟归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4)位卑未敢忘忧国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答案】(1)手榴弹;抡
(2)副班长;铁索;全神贯注;渡河
(3)险要;攀登;日寇;山涧;粉身碎骨
【答案】11.肃静,语调,热烈
12.A
13.时间;升国旗;宣读公告
14.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使人民当家作主,站了起来。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是众望所归,符合民意的。所以当听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广场上的人们热烈地鼓掌、欢呼。
15.中国人民挺直腰杆当家作主了,不再受压迫、受剥削了。
【答案】16.B
17.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18.为官时;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刻苦自励;志向远大、心怀天下、刻苦勤奋
19.D
【答案】20.大胡子少校奉命运送物资去前线;小姑娘明战情,率先归还馒头;大胡子少校再寻小姑娘,得知其死讯
21.面;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饥民们既对馒头充满渴望,又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的心理
22.情节;环境;小翠;善良、懂事明理;小翠饱受战争之苦,忍饥挨饿,终于抢到馒头,得知前线弹尽粮绝,宁愿饿死也要率先还粮,可见其善良、懂事明理,令人敬佩。
23.AC;BD
24.小说结尾中将军临死前还保存着这个干馒头,说明他认为这个馒头的价值非常大,临终前他让人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是想让人们传承小姑娘的爱国精神,珍惜和平,在关键时刻能够舍弃小我的利益去保全国家、民族的利益。
25.【答案】范文:
一次有意义的拔河比赛
岁月像湍湍激流,不断冲刷我的记忆,多彩的校园生活,许多事情已经模糊,但在我心灵深处,有一件事,一直令我难忘。
记得那是去年的秋天,老师为了让我们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我们的观察力,组织了一场拔
河比赛。老师把我们分为两个队,一个是“猛虎队”,另一个是“雄鹰队”。我被分到了“雄鹰队”。两队实力相当,互不相让,同学们一个个英姿飒爽、昂首挺胸,一场针锋相对的比赛即将展开了。
随着老师的哨声,比赛开始了。双方队员握紧绳子,他们一个个脚蹬着地,身体向后倾,拼命向自己的方向拽绳子。绳中间的红绸带一会儿移向“猛虎队”,一会儿又移向“雄鹰队”,互不相让。双方啦啦队的队员们,也齐声呐喊,不停地为自己队擂鼓助威。我的手都拽红了,可绳子还是不动一下,双方进入僵持状态。此时,我方的队长李明都急红了眼,你看他脸憋得通红,龇着牙、咧着嘴,双手紧握绳子铆足了劲向自己队伍方向拉。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队都使出了全力,随着啦啦队的呐喊声,红绸一下子移向了我方,我们“雄鹰队”胜了。后来两局我们队乘胜前进,连续获胜,最终我们取得了胜利。
这次拔河比赛,使我明白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每当我困难时,我一想到这次比赛,就信心倍增。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拔河比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