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市七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为提高大棚中番茄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增施氮肥和磷肥,促进茎、叶生长,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B.施用农家肥以提高温室中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C.遇到阴雨天气,开灯补充光照D.高密度栽植,以增加个体数量2.某生物探究小组以红色苋菜叶片为实验材料,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如图甲、乙两组分别是以层析液和蒸馏水分离色素得到的结果。已知植物花青素易溶于无水乙醇和蒸馏水,不溶于层析液中,光合色素不溶于蒸馏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色素过程中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充分B.甲组滤纸条从上往下第三条色素带的颜色是蓝绿色C.层析后乙组滤液细线处的颜色是无色D.紫红色的花青素分布在液泡中,乙组滤液细线上方的色素带的颜色是紫红色3.为了研究某种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者做了以下相关实验:将长势相同的该植物幼苗分成若干组,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暗处理1h,再光照1h,测其干重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2℃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24小时恒温26℃条件下,若光照时间超过4.8小时,该植物幼苗能正常生长C.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加,C3的含量减少D.将该植物放在H218O的水中培养,光照一段时间后可以在该植物体内发现(CH218O)4.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某同学在显微镜下找到①~③不同时期的细胞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①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向细胞两极移动B.细胞②中的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细胞板上C.细胞③处于分裂间期,该时期染色体复制后数量不变D.实验过程中,解离后应立即染色,以免影响染色效果5.下图是某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下列细胞中最可能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B.C. D.6.酿酒酵母(2N=32)通过出芽形成芽体进行无性繁殖(图1),出芽与核DNA复制同时开始,一个母体细胞出芽达到最大次数后就会衰老、死亡。科学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酿酒酵母最大分裂次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甲和乙与酿酒酵母的最大分裂次数有关B.酿酒酵母出芽过程中出现16个四分体C.溶液丙可降低酿酒酵母的最大分裂次数D.该实验结果为延长细胞生命周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7.A/a、B/b为两对等位基因,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①②④⑤B.③⑥过程表示受精作用C.图1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4的原因之一D.图2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aaB_中所占的比例为1/168.如图A、B表示某经济植物M的花色遗传、花瓣中色素的控制过程简图,植物M的花色(白色、蓝色和紫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甲乙均为纯系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合A、B两图可判断A图中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B.F1自交时,雌雄配子有4种结合方式,F2中紫花:蓝花:白花=9:3:4C.植物M的花色遗传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D.若A图F1植株测交,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白色:蓝色:紫色=2:1:19.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假设Ⅱ-1无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人群中乙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B.Ⅱ-2的体细胞中基因A最多时为4个C.I-3的基因型为AaXbY,其A基因来自I-1的概率为1/2D.若Ⅲ-4与Ⅲ-2婚配,生一个男孩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5/810.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⑤与⑥形态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细胞⑤衰老后其细胞膜发生的变化是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a、b、c过程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相同D.治疗癌症常用原理是抑制b过程中DNA复制达到终止癌细胞增殖的目的11.某实验小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做了如下的实验(注:不同元素释放的放射性强度无法区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部分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可能都有放射性B.T2噬菌体的DNA复制所需要的RNA聚合酶是在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C.该实验保温时间过短对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大小几乎无影响D.搅拌不充分或保温时间过长都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增大12.如图表示小鼠细胞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过程需要两条链做模板,两条子链延伸方向均为3′→5'B.过程c中多个结构③沿着②链移动,可迅速合成大量相同的蛋白质C.人体内肌肉细胞与造血干细胞都能发生a、b和c三个过程D.①结构中某基因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属于基因突变1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获得三倍体,其稻穗和籽粒都比较大B.洋葱根尖细胞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C.圆粒豌豆的DNA插入一小段外来DNA序列,出现皱粒豌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正常分裂,结果染色体数目加倍14.如图为某植物根尖细胞的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I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B.基因a、b、c的末端都存在终止密码子C.I、Ⅱ也可能发生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D.若a发生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但基因碱基对的氢键数一定改变15.自然状态下,二倍体小茧蜂(2n=20,无Y染色体)为雌蜂,单倍体小茧蜂为雄蜂,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不同的卵细胞直接发育为雄蜂的概率基本相同)。雄蜂进行减数分裂I时仅一极出现纺锤体从而产生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无染色体的“芽体”,减数分裂Ⅱ正常进行。研究人员通过人工培育获得了二倍体雄蜂,小茧蜂的X染色体有三种类型(X1、X2、X3),含相同X染色体的受精卵会发育成雄性,含不同X染色体的受精卵会发育成雌性,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单倍体小茧蜂体内的一个细胞中有1个或2个染色体组B.单倍体小茧蜂可形成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精子,形成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C.人工培育的二倍体雄蜂有3种性染色体组成D.某二倍体雄蜂(甲)与某雌蜂(X1X3)交配,子代F1中二倍体雄性与雌性的比例为1:1,则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1X1或X3X3二、解答题16.据报道: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为每亩最高1603.9公斤,曾创造纪录。袁隆平生前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亩产更高的“海水稻”研发,下图表示水稻叶肉细胞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部分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结构为 的场所(选填:光反应、暗反应),该结构属于 (选填:细胞膜、叶绿体膜、类囊体薄膜),秋天该结构中的 (填色素名称)容易被分解,剩余的色素主要吸收 。(2)光反应使得光能转化为 中活跃的化学能;图中驱动ATP合成酶催化合成ATP的能量直接来自 。(3)海水稻是指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水稻。青岛海水稻耐盐碱性好,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米更高,且不易遭受病虫害,减少了农药使用量。但如果土壤中盐碱度过高会抑制光合作用速率,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推测主要原因可能是 。17.下图1表示某动物(2n=16)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只显示部分染色体)。请分析回答:(1)图1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 (填数字序号)阶段;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 ;C过程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2)图2中甲、乙、丙属于减数分裂的有 ,图2各细胞能在该动物的 中观察到。(3)图2中乙图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2的 细胞。(4)图2中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1中 (填数字序号)阶段;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对应图1中的 (填数字序号)。18.研究发现,H2S可以还原二硫键,破坏蛋白质高级结构,从而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图1-1中①~⑤分别表示硫化氢可能的影响细菌的作用机制,其中②表示通过影响细胞膜从而达到抑菌的作用,字母a、b、c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F、R表示不同的结构;图1-2表示该细菌细胞中X基因的表达过程。(1)图1-1中,④表示硫化氢可能抑制了b过程所需的 (酶)发挥作用。将1个F用3 P标记后,放在32P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5次,则含32P的F有 个。(2)图1-2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 (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3)图1-2中“甲”代表甲硫氨酸,其反密码子为5'- -3'(填碱基序列)。若X基因对应mRNA的部分序列为5'-UCAGCU-3',则X基因上非模板链的对应序列为:5'- -3′。(4)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顺序如图所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 (填“甲”或“乙”)链转录形成的。若该mRNA中,腺嘌呤和尿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42%,转录形成它的DNA区段中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25%,则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19.我国盐碱地规模大,但主要粮食作物难以生长。下图是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两性花植物普通水稻(2n=24)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的育种方案,据图回答:(1)若对普通水稻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 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2)过程①的目的是使萌发的种子发生 (填可遗传变异类型),进而选育出耐盐的新品种。该育种方法具有非常大的盲目性,原因是 。(3)若过程①处理并筛选得到的耐盐植株经基因检测是由于单基因突变导致的,且耐盐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则过程②的目的是 。经过程②一代自交,筛选得到的耐盐植株中纯合子占1/3,则经过第三代自交并筛选获得的耐盐植株中纯合子占 。(4)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耐盐新品种,可选途中过程 (填数字)所用的方法,该过程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该方法中秋水仙素的作用对象是 。三、实验题20.某双子叶植物(2N=24)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其叶型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粒致死。(1)宽叶基因与窄叶基因的根本区别是 ;宽叶和窄叶的基因型共有 种。(2)现以杂合宽叶雌株和宽叶雄株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由授粉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是 ;若F2中发现了一株XbXbY的窄叶雄株(不考虑基因突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3)生物科技工作者用X射线处理该植物,发现一条常染色体上一段染色体转移,连接到Y染色体上,从而出现了新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 。(4)现有该植物另外三个纯合品系(甲:aaEEDD、乙:AAeeDD、丙:AAEE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三对相对性状。欲研究控制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让甲×乙,乙×丙杂交分别得到F1,再让F1自交,统计发现两个杂交组合的F2均出现了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由此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分析上述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A C D B D B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C B D C B16.(1) 光反应 类囊体薄膜 叶绿素(或叶绿素a和叶绿素b) 蓝紫光(2) ATP、NADPH(或[H]或还原型辅酶Ⅱ) H+的电化学势能(3)盐碱度过高,导致根系吸水量减少,植物缺水,气孔导度降低,CO2吸收量下降,光合速率下降;盐碱度过高,导致根系吸水量减少甚至失水,影响代谢,抑制光合作用17.(1) ③⑥ 受精作用 8或16(2) 乙、丙 卵巢(3)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乙(4) ② ①18.(1) RNA聚合酶 32(2)从左向右(3) CAU TCAGCT(4) 乙 17%19.(1)12(2)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3) 提高能稳定遗传的耐盐植株的比例 7/9(4) ③ 染色体(数目)变异 单倍体幼苗20.(1)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4/四(2) 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2:3:1 雌株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异常(3)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易位、移接)(4) 不合理 该方案只能确定A、a和E、e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E、e和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不能确定A、a和D、d的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