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越区位条件。(重点)?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因、外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难点)?3.结合图文材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 自主研习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1.资源优势 煤田 ,开采条件好离法国东北部 较近河流众多,水源丰富2.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 。?有四通八达的 和公路网3.水陆交通便利 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 4. 广阔: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 问题磁场?(1)攀钢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川滇交界的四川省攀枝花市,是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建设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原先仅有七户人家的荒山峡谷建设起来的攀钢已经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铁路用钢生产基地,品种结构最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在攀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二、鲁尔区的衰退?5.产业结构 ,以重工业为主。?6.煤炭工业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 炼钢,使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 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劳动力成本 ,使鲁尔区煤价缺乏市场竞争力7.钢铁工业:出现了世界性的 的状况。?8.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问题磁场?(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东北部受到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的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地位显著下降。目前,匹兹堡的钢铁产量只相当于以往高峰时期的70%~80%。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的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构成严峻挑战。?①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②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9.经济结构的 和产业 。?(1)改造 ;?(2)发展 ;?(3)重视发展 。?10.依托 和 推进产业转型。?11.建立发达的 。?12.大力发展 。 问题磁场?(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8年3月17日,国家正式确定甘肃白银、河南焦作、江西萍乡、湖北大冶、吉林白山、云南个旧、辽宁阜新、黑龙江伊春、吉林辽源、辽宁盘锦、宁夏石嘴山和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等12个城市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被国家确定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这12个城市如何通过国家扶持再造产业优势,全面解决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①这些城市面临的问题有哪些??②为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 自主核对: 1.储量大 洛林铁矿?2.十字路口?3.铁路 水运网?4.市场 问题磁场?(1)接近铁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有国家政策支持;地形起伏大,平地少。?5.单一?6.新技术 上升?7.供过于求 8.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问题磁场?(2)①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的衰退,既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其内部的原因。从内部原因来看,东北部工业区出现了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问题,许多传统工业外迁,新兴企业不愿来此落户,导致区域经济衰退。?②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来的发展优势基本消失,其人地关系日趋紧张。?9.多元化 转型 (1)传统工业 (2)新兴产业 (3)第三产业?10.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11.交通网络?12.环境保护 问题磁场?(3)①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较低、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工作滞后,就业压力比较大等。?②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接续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第三产业;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业层次;运用科学技术,更新设备,提高资源开采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等。疑难探究?探究一 鲁尔区主要工业部门与资源间的联系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地发展煤炭、钢铁、电力、化工和机械制造业等。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的两大经济支柱。?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联系密切,具体如下所示:?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鲁尔区工业发展所需的铁矿石,初期主要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来则来自瑞典等国。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使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其中,内河航运尤为重要,因为鲁尔区所需的铁矿石主要经荷兰的鹿特丹港通过内河运入,而工业产品的输出也主要依靠这条运输线;方便的陆上交通,把鲁尔区与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探究二 鲁尔区的衰退1.产业结构单一?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高度集中于少数重工业部门 2.“煤炭危机”——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知识拓展 什么是能源消费结构?为什么石油、天然气能冲击煤炭地位??能源消费结构是指各类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与煤炭比较,石油和天然气有很多优点:首先,石油和天然气都具有流体的性状,开采、运输、装卸、使用均比煤炭方便得多,费用也低得多。其次,石油和天然气容易燃烧,发热量又高,1吨石油相当1.5吨好煤的发热量,而且不象煤炭燃烧后留下很多煤渣、煤灰,污染环境。第三,从石油中可以提炼出各种性能的润滑油脂。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比含碳为主的煤炭更适合作化工原料。因此,石油、天然气得到广泛应用,使得煤炭作为主导能源的地位发生动摇,消费量开始下降。3.“钢铁危机”——世界性钢铁过剩?世界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 世界性钢铁过剩于科技进步,钢铁的替代品增加,钢铁市场竞争激烈由于科技进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市场作用的加强,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由靠近能源地→铁矿石→市场和交通便利地,在市场所在地和交通便利地区出现新建钢铁工业,钢铁市场供应量增加,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鲁尔区钢铁过剩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力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治理费用低,钢铁价格比鲁尔区低,导致鲁尔区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感悟归纳图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生产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老化;外因是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具体如下图所示: 探究三 鲁尔区整治措施面对困境,鲁尔区开始大力推动经济转型,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1)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通过合并、统一管理等,对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进行改造。从图2-4-7可以看出,图示煤炭基地和炼钢高炉个数锐减十几倍,煤炭就业人数和钢铁就业人数缩小十倍左右。可见,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大为减少,从业人员大幅削减。但同时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另外,还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煤炭、钢铁工业进行嫁接改造,以期重新焕发活力。?(2)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化、汽车、信息等部门的中小企业,通过这样调整,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图表点拨] 图2-4-8 鲁尔区工业的变化?通过对比20世纪50年代与20世纪90年代的鲁尔区,可以看出在工业门类上20世纪50年代主要侧重的是煤炭工业,其次为钢铁,另有部分化学工业。到了20世纪90年代鲁尔区的工业已经走向了多元化,除了原有的煤炭、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之外,又增加了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加工工业等,原有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数量大大减少。?(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服务业。工业旅游是指一些工业企业利用其自身厂区、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产品以及独特制造工业流程、工人工作生活场景等为主要吸引物,组织有兴趣的游客参观、体验的一种别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图表点拨] 图2-4-9 鲁尔区的工业旅游?鲁尔区把上世纪遗留下来的大批工矿改造成历史文物,以此带动旅游服务业。这不仅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省了大量资金,而且美化了环境,为吸引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还有利于解决众多人员的失业问题。?图2—4—10鲁尔区产业人数的变化?鲁尔区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结构更加多元化,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①鲁尔区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不断增加,第二产业人口不断下降。②鲁尔区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在1983年基本超过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1999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到了65%。?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产业的现代化转型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为了适应这种转型,从1961年开始,鲁尔区的城市如波鸿、多特蒙德、埃森都陆续建起大学,13年内,这里从一个没有大学的地区成为欧洲境内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①科研机构和大学为该区工矿企业的改造和转型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形成巨大的生产力。?②高等教育的发展为该区产业结构的转型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1)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现全区拥有铁路线长度近10000km,年货运量超过150Mt。铁路货运量占德国铁路货运总量的40%。?(2)鲁尔区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3)莱茵河鲁尔区段是莱茵河航运最繁忙的地段。6条水运内河航道,为鲁尔区在最大限度发挥本区水运优势的基础上搞好水陆联运,加速南北向交通线路的建设,组成统一的运输系统,把全区彼此分隔的工业区和城市紧密地衔接起来提供了方便。?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平方米。通过对各种污染的有效治理和绿化,给新兴产业的进驻创造了优美的环境。通过吸引新兴产业,区内经济结构向多元化转型。?鲁尔区还建起了大量风景优美的产业园区,吸引企业来落户。建产业园区的目的是让企业人员感觉“在公园里上班”。每个园区集中了大量的服务性或高科技企业,设施都十分优美别致。办公楼十分讲究建筑艺术和外观美感,周围环境非常安静宜人,往往被树林或者绿地包围。盖尔森基兴的科学园位于郊区,集中了几十家信息通信等高科技公司。?现在经过整治后的鲁尔区不仅产业结构比较协调,经济由衰退转向繁荣,而且改变了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地区。纵观鲁尔区由繁荣到衰退再到繁荣,其发展历程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大中型企业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对一些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如辽中南重工业区更具有积极意义。 感悟归纳“对症下药”分析鲁尔区可持续发展措施?鲁尔区实施的各项措施是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来的,其目的是解决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下图所示: 误区警示 一、鲁尔区煤铁资源丰富,因而发展钢铁工业条件优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田埋藏浅、煤层厚,开采条件十分优越;但鲁尔区铁矿石资源缺乏。鲁尔区有多条运河和天然河流,形成相互交织的水运网,加上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网络,共同组成了一个综合而又完整的运输系统。极为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为鲁尔区发展“移铁就煤型”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发展钢铁工业所需的铁矿石可从瑞典、法国、俄罗斯等邻近国家获得。因此鲁尔区虽然没有铁矿,但钢铁工业仍然十分发达。对点训练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中不包括( )?A.煤炭资源储量丰富?B.市场广阔?C.铁矿资源丰富?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答案 C?解析 德国鲁尔区的发展是建立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之上的,这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铁矿资源贫乏,需要进口铁矿。? 二、传统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鲁尔区(缺少铁矿,但离铁矿区近)、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后来出现的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则属临海型工业区。 对点训练?下图所示四个城市中,与鲁尔区内钢铁工业生产相比,区位因素最为相似的是( )A.① B.②?C.③D.④?答案 D?解析 鲁尔区钢铁工业所需的铁矿石几乎全靠进口,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图中所示四个工业区中,①③为“临海型”布局方式,②④为“资源型”布局方式,而②附近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因此④最相似。案例研究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蕴藏着某种丰富的资源,在长期开发过程中形成以该种资源为基础的主导产业,这样的地区一般称为资源型地区,如山西大同地区、黑龙江大庆市、河南焦作市。我国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1)经济发展过分依赖非可再生资源(本区主要资源),其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经济结构单一。(2)随着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企业效益迅速下滑,下岗失业人员大增。(3)开发资源过程中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新兴产业不愿进驻。(4)原先资源型企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迫使很多企业发展困难。?案例研究以中国的资源型城市焦作作为经济转型的范例,来归纳因资源而发展的城市,通过经济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规律。? 1.焦作经济衰退的原因?对这一点可与鲁尔区衰退的原因相比较进行归纳、概括。如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开采成本的加大、技术的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等,因此两地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清除污染美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2.焦作的经济转型?焦作市自然条件优越,除原煤外,耐火黏土、铝钒土等矿种丰富,水资源充足,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都从焦作经过,公路铁路交通便利,焦作市山川秀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小麦、玉米等作物的主产区。因此,为把这些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焦作市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战略调整,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并完成四个转移,对于这方面内容同学们应重点把握。在学习焦作市经济转型的措施时,可与鲁尔区进行比较,如同是发展旅游业,鲁尔区主要发展工业旅游,而焦作因有很好的自然景观,可以发展自然风光旅游,借此进一步理解焦作市的经济转型具有特色。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照搬照抄。?3.归纳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一般规律?资源枯竭型城市因资源而兴起,经济结构往往都比较单一,因此随着资源枯竭经济转型首先考虑的就是产业间、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使经济结构多元化,多条腿走路;同时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部门进行嫁接改造,激发活力。其次要立足本地其它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新的优势产业。第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资源主导逐步转向科技主导。?不同的城市,其发展历程及城市资源都各不相同,因此只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式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按照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经济转型。这也是本案例研究需要体会的内容。 要点例析 考查要点 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 例1 有关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左岸?B.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C.鲁尔区是在当地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工业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解析 鲁尔区主要位于莱茵河右岸,也就是莱茵河支流鲁尔河流域。鲁尔区是德国以煤炭、钢铁为主的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鲁尔区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煤田为鲁尔煤田。但是铁矿并不丰富,需要进口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的铁矿石,近年来也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铁矿石。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发展了钢铁工业和重型机械工业。?答案 D 变式训练1读下面“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答案 A?解析 德国鲁尔区经济发达,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考查要点 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及其整治措施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框图中字母代表的鲁尔区传统工业部门的名称:?A,B,C,D。?(2)填出下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河流名称:?①,②。?(3)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如、、、信息业、食品和服装工业等;重视发展第三产业,鲁尔区的旅游是当前发展的一个热点;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和。?(4)上图中流经德国鲁尔区的①河曾遭受严重污染,鱼虾难觅,今日却清澈洁净,成为欧洲人度假休闲胜地之一,试分析该河成功治理的有效途径。?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鲁尔区工业发展条件、工业部门之间的关系及整治措施的能力。首先掌握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其次掌握在优势条件基础上发展了五个传统工业部门。第三,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鲁尔区开始衰退,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整治的主线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结构多元化。?答案 (1)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 机械制造工业 化学工业 (2)莱茵河 鲁尔河 (3)汽车工业 石化工业 电子工业 工业 企业合并 技术改造 (4)①制定和严格执行防治污染的政策法规,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②对工业污水、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③科学种田,预防和减少农业污染。 ④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 ⑤禁止向河里倾倒各种垃圾(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变式训练2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读下面“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和“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1978年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20.012.8第二产业比重(%)64.349.6第三产业比重(%)15.737.6东北产业结构变化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 。?(3)图中,字母A表示 工业,B表示 工业。?(4)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产工艺过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发的旅游项目。开发工业旅游最主要的条件是(填代号) 。?A.资源的游览价值 B.地区接待能力?C.市场距离 D.旅游环境承载量?(5)试分析图中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答案 (1)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 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3)机械工业 森林 (4)A (5)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解析 第(1)题,考查我们对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钢铁基地得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原料丰富,从东北地区煤炭产业占主导,得到该地区能源充足;从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得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市场条件好;从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稠密的地区之一,得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运输条件好;从东北地区机械工业发展早,得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技术基础好;从东北地区是我国建国初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2003年我国实行“振兴东北”战略,可知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第(2)题,通过对1978年与2005年的产业构成数据比较就可得到东北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第(3)题,从钢铁工业为机械工业提供原料,煤炭需求量大,得到A为机械工业,从B提供木材且又是造纸工业的原料,得到B为森林工业。工业旅游是新的旅游项目,与其他旅游项目一样,其开发的最主要条件是资源的游览价值。最后结合鲁尔区整治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益得到图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考题精析例 (2010·山东文综)读下图,回答问题。?(1)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下表内容: 工业区区位条件鲁尔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自然条件①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交通内河航运、陆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内河航运、陆路、航空和 ② 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市场市场广阔市场广阔劳动力③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2)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解析 第(1)题,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形成的工业区,其劳动力素质较高;而沪宁杭工业区有上海港等港口,海运发达。第(2)题,结合教材,将鲁尔区采取的措施回答即可。?答案 (1)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 ②海洋运输 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开阔视野鲁尔区的工业旅游?鲁尔区从1989年提出“IBA计划”,运用国际博览会形式,通过工业旅游开发,达到区域复兴。经过长达10多年的摸索,走过了一条从零星景点的独立开发到区域性统一开发的模式,工业旅游已成为鲁尔区的新时尚。从景点开发模式来看,大致有四种具体模式:?(1)博物馆开发模式。最典型的是将一个建于1854年的老钢铁厂改建为一个露天博物馆,其特色是设计了可提供儿童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故事,导游由原工厂志愿者担任。活化了旅游区的真实感和历史感。?(2)休闲、景观公园开发模式。蒂森公司将1985年停产的一家企业改造为以煤、钢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该公园占地2.3平方千米,内容丰富多样,既有青少年活动场所,又可进行各种文艺演出活动。?(3)购物旅游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即在工厂原址新建大型购物中心,旁边仍保存原有工业设施的博物馆,还配套建有美食文化街、体育中心、游乐园、影视设施,吸引大量旅游和购物的人流。?(4)传统的工业区转换成现代科学园区、工商发展园区、产业园区等。1998年,区域规划机构制定了一条连接全区旅游景点的区域性旅游路线,这条被称为“工业遗产之路”连接了19个工业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博物馆和12个典型工业城镇等,并规划了25条旅游线路,几乎覆盖整个鲁尔区。工业旅游的开发在改善区域功能和形象上发挥了独特的效应。 市场适应能力差某一工业部门衰退将引起全区生产衰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