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9张PPT)苏教版2019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章 不等式3.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3.通过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提升数学抽象及数学运算素养.情景导入我们知道,实数可分为正数、零和负数,任给一个实数,它只可能为正数、零和负数中的一种. 那么,对于任意两个实数 a,b,它们的差 a-b 也只可能为正数、零和负数中的一种.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例如多与少、大与小、长与短、高与矮、远与近、快与慢、涨与跌,轻与重,不超过或不少于等.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反映在数量关系上,就是相等与不等.相等用等式表示,不等用不等式表示.【等式】指的是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不等式】指的是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文字语言 符号表示当a-b为正数时,称a>b; a>b a-b>0当a-b为零时,称a=b; a=b a-b=0当a-b为负数时,称a<b. a<b a-b<0.新知探究1.实数比较大小的基本事实在小学和初中,我们知道等式有如下基本性质:● 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 性质1 如果a>b,那么bb,即a>b b性质2 如果a>b,b>c,那么a>c,即a>b,b>c a____c.性质3 如果a>b,那么a+c____b+c.性质4 如果a>b,c>0,那么ac____bc;如果a>b,c<0,那么ac____bc.性质5 如果a>b,c>d,那么a+c____b+d.性质6 如果a>b>0,c>d>0,那么ac____bd.>>><>>新知探究2.不等式的性质性质1若 a > b,则 b < a.分析 要证 b < a ,只要证 b - a < 0.证明 因为 a>b,所以 a-b>0.又因为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所以-(a-b)<0,即 b-a<0.所以 b<a.性质2若 a > b,b > c,则 a > c.分析 要证 a>c,只要证 a- c>0.证明 因为 a>b,b>c,所以 a-b>0,b-c>0.由两个正数的和是正数,得(a-b)+(b-c)>0,即 a-c>0.因此 a>c.性质3若 a>b,则 a+c>b+c.分析 要证 a+c>b+c,只要证(a+c)-(b+c)>0,即 a-b > 0.证明 因为a > b,所以 a-b>0.又因为 (a+c) -(b+c) = a-b,所以 (a+c) -(b+c) > 0.故 a+c > b+c.本性质告诉我们,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实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利用它可以把不等式中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不等式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即a + b > c a > c - b.性质4若 a > b,c > 0,则 ac > bc;若 a > b,c < 0,则 ac < bc.证明 ac-bc=(a - b)c.因为 a>b,所以 a-b>0.因此,当c>0时,(a-b)c>0,从而 ac>bc;当c<0时,(a-b)c<0,从而 ac < bc.本性质告诉我们,不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性质5若 a>b,c>d,则 a+c > b+d.证明 由 a > b 和性质3,得 a+c > b+c.又由 c > d 和性质3,得 b+c > b+d.于是,由性质 2,得 a+c > b+d.本性质告诉我们,两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所得的不等式和原不等式同向.性质6若 a>b>0,c>d>0,则 ac>bd.证明 因为a>b>0,c>0,由性质4,得 ac>bc.因为c>d>0,b>0,由性质4,得 bc>bd.由性质 2,得 ac>bd.特别地,当 a=c,且b=d时,有a2>b2.以后,我们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结论:若 a>b>0,则 an>bn( n∈N*).本性质告诉我们,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乘,所得的不等式和原不等式同向。性质 5 和性质 6 也可以看成是前面性质的推论.以上性质是求解和证明不等式的基础.例 1课本例题课本练习例 2已知 a>b,c<d,求证:a-c>b-d.证法1 由a>b,得 a-b>0;由c<d,得 d-c>0.因为(a-c) -(b-d) =(a-b)+(d-c) >0,所以 a-c>b-d.证法2 因为c<d,所以-c>-d.又因为 a>b,所以 a+ (-c) >b+ (-d).即 a-c>b-d课本例题证明 (1)因为a>b,c>0,所以ac>bc,即-ac<-bc.又e>f,即f∵a0,ab>0,练一练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证明时,要善于寻找欲证不等式与已知条件的关系,利用相应的不等式性质证明;要注意观察一个不等式是不是在某个已知条件的两边同乘(除以)一个常数;一个不等式是不是某两个同向不等式相加得到的;一个不等式是不是将一个不等式的两边取了倒数而得到的等等.概念归纳例 3比较两数(a2+1)2与 a4+a2+1的大小.解: 因为 (a2+1)2- (a4+a2+1)= a4+2a2+1-a4-a2-1=a2.当a=0时,a2=0,所以(a2+1)2 =a4+a2+1;当a≠0时,a>0,所以 (a2+1)2>a4+a2+1.课本例题【解】运用作差法:作差变形定号定论0是相等与不等的分界线,它也为比较实数的大小提供了标杆.这里,我们借助多项式减法运算,得出了一个明显大于0的数(式).这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常用方法.练一练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基本步骤概念归纳作差变形定号结论a-b采用配方、因式分解、通分、有理化等手段判断差与0的大小利用实数a,b大小比较的基本事实错因分析1.若a>b,则ac2________bc2.易错警示 忽视因式可能为0错解:因为c2>0,且a>b,所以ac2>bc2,故填>.易错防范:上面的解法错在忽视了c=0的情况.当c=0时,ac2=bc2.防范措施是使用不等式的性质时,不可忽视条件.正解:因为c2≥0,且a>b,所以ac2≥bc2,故应填≥.2.若A=a2+3ab,B=4ab-b2,则A,B的大小关系是( )A.A≤B B.A≥BC.A>B D.大小关系不确定错因分析因忽视配方法在判断符号中的应用致错错解:因为A-B=a2+3ab-4ab+b2=a2+b2-ab,所以A,B的大小关系不确定.B防范措施1.用作差法比较两个数(式)的大小时,其关键是变形,一般采用配方、因式分解、通分、有理化等手段变形,这样有利于定号.特别是作差后的式子为二次三项式时,常考虑因式分解或配方法变形.2.注意培养逻辑推理素养和数学运算素养.归纳总结错用不等式的性质1.已知1≤a-b≤2,且2≤a+b≤4,求4a-2b的取值范围.错解:1≤a-b≤2,①2≤a+b≤4,②错因分析这个方法错在哪里?提示:上面的解法看上去似乎每一步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实际上答案是错误的.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看不等式4a-2b ≥3什么时候取等号,由上述解题过程可知,当 ,才取等号,而此时a-b=0,不满足①式,因此4a-2b是不能等于3的.同理可验证4a-2b也不能等于12.出现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这一性质是单向的,用它来做变形,是非同解变形,因此结论是错误的.归纳总结错因分析防范措施1.建立待求取值范围的整体与已知取值范围的整体的关系,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运算,求得待求的取值范围.2.同向(异向)不等式的两边可以相加(减),但这种转化不是等价变形,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多次使用这种转化,就有可能扩大其取值范围,所以我们选用不等式的性质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时务必小心谨慎,必要时改换求解的思路和方法.归纳总结课本练习1. 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由 a>b,能否得到ac2>bc2?不能解:当c=0时,ac2=bc2=0,∴当c=0时,不能得到 ac2>bc2.当c≠0时,c2>0,∴ ac2>bc2,∴ c≠0 时,能得到 ac2>bc2,故 c=0时,不能得到ac2>bc2;c≠0 时,能得到 ac2>bc2 .(2) 由 a>b,c>d,能否得到 a-c > b-d 不能解:由 a>b,c>d 不一定能得到 a-c>b-d.例如,令 a=3,b=2,c=-1,d =-2,满足 a>b,c>d,但是 a-c=b-d,故 a>b,c>d 不一定能得到 a-c>b-d.1. 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课本练习(3) 由 a>b,c>d,能否得到ac>bd 不能解:由 a>b,c>d 不一定能得到 ac>bd.例如,令a=3,b=2,c=-2,d=-3.满足a>b,c>d,但是ac=bd,当 a>b>0,c>d>0时,可以得到 ac>bd.故只有 a>b>0,c>d>0时,可以得到ac>bd.1. 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课本练习3. 比较两数 (x+1)(x2-x+1)与(x-1)(x2+x+1)的大小.解:(x+1)(x2-x+1)=x3-x2+x+x2-x+1=x3+1,(x-1)(x2+x+1)=x3+x2+x-x2-x-1=x3-1,∵ x3+1>x3-1∴ (x+1)(x2-x+1) >(x-1)(x2+x+1),综上所述,结论为:(x+1)(x2-x+1) >(x-1)(x2+x+1)课本练习4. 已知 a < b < 0,求证: a2 > b2.证明:∵ a<b<0,∴-a>-b>0.(→或由 a<b<0 得 ∣a∣>∣b∣>0,进而得 a2>b2.由不等式性质6,得(-a)2>(-b)2,即a2>b2.课本练习课本练习题型一 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真假a+b<0,ab>0,则a+ba3>b3,④正确.故不正确的不等式的个数为2.C典例剖析①③综上,真命题的序号是①③.对于②,若a=7,b=6,c=0,d=-10,则7-0<6-(-10),②错误;对于③,对于正数a,b,m,若a所以0不等式的性质常与比较大小结合考查,此类问题一般结合不等式的性质,利用作差法或作商法求解,也可以用特殊值法求解.题型二 证明不等式∵a>b>0,c∴a+b>0,c+d<0,b-a<0,c-d<0,∴(a+b)-(c+d)>0,(b-a)+(c-d)<0.∵e<0,∴e[(a+b)-(c+d)][(b-a)+(c-d)]>0.∵a>b>0,∴a-c>b-d>0,∴(a-c)2>(b-d)2>0,1.不等式证明的实质是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的大小;2.证明不等式可以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也可以用作差比较法证明,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时,不可省略条件或跳步推导.题型三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范围解 ∵3∴1-4典例剖析求含字母的数(或式子)的取值范围时,一要注意题设中的条件,二要正确使用不等式的性质,尤其是两个同方向的不等式可加不可减,可乘(同正)不可除.B一、选择题1.设xA.x2ax>a2C.x2a2>ax解析 ∵xa2.∵x2-ax=x(x-a)>0,∴x2>ax.又ax-a2=a(x-a)>0,∴ax>a2.∴x2>ax>a2.分层练习-基础2.设a当c>0时选项B成立,其余情况不成立,则选项B不正确;|a|=-a>-b,则选项C正确;B∵a>b>c,∴b-c>0,c-a<0,b-a<0,A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C4.已知a,b,c∈R,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解析 当c=0时,A不成立;当c<0时,B不成立;ACD5.(多选题)已知a,b,c,d∈R,则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A.若a>b,c>b,则a>cB.若a>-b,则c-a解析 选项A,若a=4,b=2,c=5,显然不成立;B正确;选项C,不满足倒数不等式的条件,如a>b>0,c<0选项D,若a=-3,b=2,显然不成立.故选ACD.D.若a2>b2,则-a<-b又因为12解析 由15又因为12(-24,45)①②④7.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②a>b -2a<-2b c-2a解析 ∵a>b>c>0,y2-x2=b2+(c+a)2-a2-(b+c)2=2ac-2bc=2c(a-b)>0,∴y2>x2,即y>x.同理可得z>y,故z>y>x.z>y>x三、解答题9.判断下列四个命题的真假.(2)∵a>b,|c|≥0,当c≠0时,|c|>0,∴a|c|>b|c|.当c=0时,|c|=0,∴a|c|=b|c|=0.∴(2)是假命题.(3)当b-a>0.∴(-b)n>(-a)n.∵n为奇数,∴-bn>-an.∴an>bn.∴(3)是真命题.∵c>a>b>0,∴c-a>0,c-b>0,a-b>0.B11.若a>b>0,c法二 依题意取a=2,b=1,c=-2,d=-1,代入验证得A,C,D均错误,只有B正确.分层练习-巩固13.已知1≤a+b≤4,-1≤a-b≤2,求4a-2b的取值范围.∴4a-2b=2u+2v-u+v=u+3v.∵1≤u≤4,-1≤v≤2,∴-3≤3v≤6.则-2≤u+3v≤10,即-2≤4a-2b≤10.故4a-2b的取值范围为[-2,10].法二 令4a-2b=x(a+b)+y(a-b),∴4a-2b=(x+y)a+(x-y)b.∴4a-2b=(a+b)+3(a-b).故4a-2b的取值范围为[-2,10].14.已知x∈R,a=x2-1,b=2x+2.(1)求a+b的取值范围;(2)求证:a,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0.(1)解 a+b=x2-1+2x+2=(x+1)2≥0.故a+b的取值范围为[0,+∞).(2)证明 假设a,b都小于0,即a<0,b<0,∴a+b<0.又a+b=x2+2x+1=(x+1)2≥0,这与假设所得结论矛盾.故假设不成立,∴a,b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0.分层练习-拓展感受·理解习题3.12. 已知a ≠b,比较 a2-ab 与ba-b2 的大小.解: a2-ab-(ba-b2) = a2-ab-ba+b2= a2-2ab+b2= (a-b)2∵ a ≠b,∴ (a-b)2>0,∴ a2-ab > ba-b2.3. 已知 x≠0,比较(x2+2)2与x4+x2+4的大小.解: (x2+2)2 - x4+x2+4= x4+4x2+4-x4 - x2-4=3x2,∵ x≠0,∴ 3x2>0,∴ (x2+2)2 - x4+x2+4 >0,∴ (x2+2)2 > x4+x2+4 .4. 证明下面的结论:(1) 如果 a>b>0,c>d,且 c>0,那么ac>bd;证明:由题知 a>b>0,c>d,c>0,若d>0即c>d>0,由不等式的同向可乘性得 ac>bd,若 d=0,则bd=0,又ac>0,所以 ac>bd,若 d<0,则bd<0,又ac>0,所以 ac>bd,综上 ,ac>bd;(2) 如果 a<b<0,c<d<0,那么 ac>bd;证明:由题知 a<b<0,c<d<0,则-a>-b>0,-c>-d>0,∴ (-a)·(-c) >(-b)·(-d),即 ac>bd;5. 设m为实数,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m(x+2)x+m.思考·运用8. 已知 a<b<0,求证:a4> b4.证明:∵ a<b<0 ,∴ a-b<0,且 a+b<0.从而 (a-b)(a+b)>0,即 a2-b2>0.又∵ a>0,b>0,∴ a+b>0,从而 (a2-b2)(a2+b2)>0,即a-b>0,故a4>b4.9. 已知 a > b > 0,求证:9. 已知 a > b > 0,求证:探究·拓展11. 已知b g糖水中含有a g(b>a>0),若再添m g(m>0) 解在其中,则糖水变得更甜(即糖水中含糖浓度变大).试根据这个事实写出 a,b,m 所满足的不等关系,并给予证明.1.牢记2组性质(1)等式的3个性质;(2)不等式的7个性质.2.掌握不等式性质应用的条件:(1)使用的前提条件.(2)是否可逆.3.注意1个易错点注意不等式性质的单向性或双向性.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