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第2节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 第1课时 教案课 题 第三章 第2节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日地之间距离,了解太阳大气分层的主要结构及其活动对人类的主要影响。科学思维: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对模拟实验中太阳中心进行理解和构建,并能通过图表数据分析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探究实践:通过小组探究实践活动,理解什么是太阳中心,对活动的设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态度责任:通过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探究活动,体会科技进步对太空探索的推动,形成追求真理、大胆求证的科学品质。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教学难点 利用模拟实验,理解太阳中心。教学方式 讲授式、研讨式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八大行星模型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演示PPT3-5】播放视频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你对太阳系的了解有哪些呢?引出课题:我们生活在太阳系中,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看视频并思考:与地球相邻的是哪两个行星?八大行星的运动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演示PPT6-9】出示图片讲解八大行星的排布由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除此之外太阳系中还有其他天体,比如小行星、彗星和矮行星等。出示资料讲解: 柯伊伯带,又称作伦纳德-柯伊伯带,是位于太阳系的海王星轨道(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外侧,在黄道面附近的天体密集圆盘状区域。图片和视频展示:早在17世纪,伽利略就开始用望远镜对太阳系进行观测,逐步揭开了太阳系神秘的面纱。1990年,人类发射了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避开大气层的干扰,从而观测到银河系以外更多、更遥远的星系。随着观测仪器的进步,我们探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太阳系的更多答案终将在未来逐渐揭晓。板书:一、太阳系的组成1、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其他天体: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演示PPT10-11】提问:我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为什么早前人类对于地心说和日心说有着巨大的争论,直到16世纪才被人们所知?小组活动,体验“什么是太阳系中心”,活动中思考以下问题:刚才同学和手电筒模拟的分别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代表地球,同伴代表太阳,你能够仅仅根据本活动中的观察结果来判断哪个是太阳系的中心吗?你对这个实验有何疑问?【演示PPT12-14】提问: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东升西落,温暖地球,你对太阳有什么了解?教师播放视频进行小结:太阳是一颗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直径大约是1.4×106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表面温度约为5500℃,中心温度高达1.5×107℃。太阳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约为地球的33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108千米。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谈谈植物的哪些形态特征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讲解:光在真空中1年内传播的距离等于1光年。天文学上常用光年作为单位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太阳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生长、空气和水的循环都与太阳息息相关。【演示PPT15-17】提问:太阳已有约50亿年历史,思考太阳为什么能释放如此大的能量。太阳的结构又是怎样的?讲解:光球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它发出的可见光最强,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色球层位于光球之外。由于色球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因此人们平常看不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或者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用肉眼看见。色球层和日冕相对亮度较暗,所以平时看不到。【演示PPT18-21】引出话题: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类型及发生的相应层次,你知道吗?讲解:常见的太阳活动主要有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黑色小斑点,只是因其温度比周围区域低,看上去比周围暗。太阳耀斑是太阳色球层上出现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日珥是太阳色球层上喷射出的糊状大气。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通常太阳耀斑日珥的出现与太阳黑子的活动有关。板书:二、太阳的结构【演示PPT22-23】出示资料讲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出示图片提问:分析图片,太阳黑子数量变化有何规律?讲解并引出话题: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离我们最近一次太阳黑子高峰期发生在什么时候?下一次高峰期大约发生在什么时候?对我们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演示PPT24】实践活动:①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②通过科普书籍或相关网站收集与太阳活动相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演示PPT25-26】随堂练习通过练习,加强对此章节的知识点强化。【演示PPT27】课堂小结【演示PPT28】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回答听讲、记录思考、讨论小组活动思考、回答思考、回答听讲、记录思考、回答听讲、记录思考、回答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记录思考、回答听讲、思考、记录 通过人类借助观察仪器对宇宙进行观测的历程回顾,激发学生兴趣,感受科技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以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太阳系中心,体会人类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认识过程。借助资料、视频、图表、数据的分析,归纳总结太阳大气结构以及太阳活动类型特点。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合作,总结太阳活动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建构相关知识的体系,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科普实践活动。板书设计 第2节 太阳系的组成与机构(1)一、太阳系的组成1、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其他天体: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二、太阳的结构(共28张PPT)第三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第1课时3.2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科学浙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科学观念: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日地之间距离,了解太阳大气分层的主要结构及其活动对人类的主要影响。2.科学思维: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对模拟实验中太阳中心进行理解和构建,并能通过图表数据分析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探究实践:通过小组探究实践活动,理解什么是太阳中心,对活动的设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4.态度责任:通过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探究活动,体会科技进步对太空探索的推动,形成追求真理、大胆求证的科学品质。重点重点新课引入请同学们想一想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你对太阳系的了解有哪些呢?知识讲解太阳系的组成我们生活在太阳系中,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看视频并思考:与地球相邻的是哪两个行星?八大行星的运动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地球水星金星土星木星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彗星本图不代表天体大小和距离的实际比例关系矮行星柯伊伯带柯伊伯带,又称作伦纳德-柯伊伯带,是位于太阳系的海王星轨道(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外侧,在黄道面附近的天体密集圆盘状区域。知识讲解太阳系的组成早在17世纪,伽利略就开始用望远镜对太阳系进行观测,逐步揭开了太阳系神秘的面纱。知识讲解太阳系的组成1990年,人类发射了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避开大气层的干扰,从而观测到银河系以外更多、更遥远的星系。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探究实践小组活动体验“什么是太阳系中心”为什么早前人类对于地心说和日心说有着巨大的争论,直到16世纪才被人们所知?探究实践小组活动根据教材探索活动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刚才同学和手电筒模拟的分别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代表地球,同伴代表太阳,你能够仅仅根据本活动中的观察结果来判断哪个是太阳系的中心吗?你对这个实验有何疑问?体验“什么是太阳系中心”不能知识讲解太阳大气分层的主要结构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东升西落,温暖地球,你对太阳有什么了解?知识讲解太阳大气分层的主要结构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谈谈植物的哪些形态特征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光在真空中1年内传播的距离等于1光年。天文学上常用光年作为单位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500秒知识讲解太阳大气分层的主要结构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谈谈植物的哪些形态特征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太阳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生长、空气和水的循环都与太阳息息相关。知识讲解太阳大气分层的主要结构太阳已有约50亿年历史,思考太阳为什么能释放如此大的能量。太阳的结构又是怎样的?知识讲解太阳大气分层的主要结构太阳大气层的结构色球层位于光球之外。由于色球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因此人们平常看不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或者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色球日冕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用肉眼看见。光球光球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它发出的可见光最强,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知识讲解太阳大气分层的主要结构日全食条件下看到的日冕日全食条件下看到的色球层肉眼观察下的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相对亮度较暗,所以平时看不到。知识讲解太阳活动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类型及发生的相应层次,你知道吗?知识讲解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就是太阳表面(光球层)的黑斑,实际上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往往做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知识讲解太阳活动耀斑是指太阳表面(色球层)出现的突然增亮的斑块。耀斑是太阳色球层的强烈的活动现象,是太阳大气的爆炸现象。太阳耀斑知识讲解太阳活动日珥(色球层)是太阳物质喷射出来又落回太阳表面形成的环状结构。日珥知识讲解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5)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6)导致紫外线增强,伤害人类身体健康。知识讲解太阳活动分析图片,太阳黑子数量变化有何规律?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离我们最近一次太阳黑子高峰期发生在什么时候?下一次高峰期大约发生在什么时候?对我们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探究实践小组活动实践活动1、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2、通过科普书籍或相关网站收集与太阳活动相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日珥镜课堂练习太阳系小行星带位于 ( )A. 水星和金星之间 B. 金星和地球之间C. 地球和火星之间 D. 火星和木星之间D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故选:D.课堂练习美国太空总署发现,2019年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预示太阳表面活动正进入“极小期”,并于2020年进入“小冰河期”。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A. 耀斑、日珥等活动明显减弱 B. 无线电通讯受到干扰C.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 D. 地球是个椭圆形球体D耀斑、黑子、日珥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太阳活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表面活动进入“极小期”,会导致地球对流层的温度下降,使得全球气温下降,使地球进入“小冰河期”,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故ABC与题意不符;地球是个椭圆形球体与太阳活动无关,故D符合题意。太阳系的结构与组成(1)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太阳系太阳的结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他天体: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光球层:太阳黑子日冕层:太阳风色球层:太阳耀斑、日珥作业布置010203作业布置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预习“行星及其卫星”的相关内容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 第1课时 教案.doc 3.2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 第1课时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