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甘孜州2024-2025学年全州统一调研考试高二下期信息技术期末试题(选考)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 只将答题卡交回。一、判断: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信息的编程加工里,算法设计是编程的核心。( )2.数据处理的目的是将数据转换为信息。( )3.信息系统拥有了最好的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管理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4.计算机内存包含硬盘、光盘、优盘等( )5.现在出行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自驾、骑共享单车、坐公交车、打网约车等。网约车服务商会采集用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常见的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聚类分析、特征探索等。( )6.ASCII 码中:数字<小写字母<大写字母。 ( )7.在大型电商购物系统中,正因为引入了分布式处理,将任务分散到不同的计算机分别完成,均衡各个计算机的负载,才提高了处理订单的实时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8.小明的手机在熄屏状态下,可以刷手机坐公交,进小区大门,这是因为他的手机开通了 NFC 功能,利用的是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RFID)。( )9.十六进制的加法与减法运算完全与十进制相同。 ( )10.在Python中,print("abc" * 3)的执行结果是"abcabcabc"。( )二、选择: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5分,共45分。11.在 Python 语言中,已知列表Lst3=[50,46,68,60],min(Lst3)的值为( )A.46 B.68C.60 D.5012.在Python中,字符串运算符“+”的作用是把字符串进行连接,则表达式"20"+"22"+"20+22"的运算结果是( )A.422022 B.202242C.202220+22 D.424213.某停车场管理系统具有车辆识别、费用计算等功能。通过车牌识别技术采集车牌号码、入场时间、出场时间等数据并存储在系统的数据库中,结合二维码支付系统,根据支付状态控制闸机。系统管理人员可通过浏览器或客户端软件对后台数据进行管理。下列关于该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维码识别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 B.系统计算费用时需要查询数据库C.摄像头直接控制闸机开或关 D.网络架构模式仅采用B/S模式14.下列关于人工智能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智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不会带来社会担忧B.混合增强人工智能不需要将人的认知模型引入到智能系统C.联结主义人工智能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学习提升智能水平D.符号主义人工智能包含知识库和推理引擎两个部分15.下列有关信息及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是存储信息的实体B.信息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C.信息可以脱离载体进行传递和共享,在传递过程中没有损耗D.信息可以加工和处理使其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但其形态肯定不会改变16.特定领域内具有专家水平解决问题能力的程序系统称为( )A.事务处理系统 B.信息管理系统 C.决策支持系统 D.专家系统17.以下不属于事务处理系统的是( )A.天气预报 B.网络购物系统 C.医院挂号系统 D.嘀嗒网约车系统18.下列有关信息编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数据的压缩是信息的编码过程B.某编码方案用10位二进制数对字符进行编码,最多可表示1000个字符C.ASCII码共有128个,最大的ASCII码值是128D.已知字符“9”的ASCII码值为39H,则字符“10”的ASCII码值是3AH19.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则输出a的值为( )A.1 B.4 C.8 D.1220.下列关于WiFi的叙述正确的是( )A.WiFi能够将计算机、手机、IPAD等终端设备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B.WiFi终将取代有线网络C.WiFi信号就是移动通讯信号D.WiFi就是指无线网络技术21.某公司编写了一个根据员工年终考核量化分值评定等级的Python程序,程序代码如下所示。当输入员工年终考核量化分值88.8后,程序运行结果是( )A.考核等级为:A等 B.考核等级为:B等C.考核等级为:C等 D.考核等级为:D等22.小明要编写一个程序,能实现对用户输入的数据,判断其为奇数还是偶数,请你帮他完成以下代码:在“if( )”处补充代码( )n=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数: ")) if( ): print("这是一个偶数")else: print("这是一个奇数")A.n/2==0 B.n//2==0 C.n%2==0 D.n%10==023.有如下python程序段:def ds (s, i):if "a" <=s[i]<="z" :s=s[:i]+s[i+1:]elif "0" <=s[i]<="9" :s=s[:i]+str((int(s[i])+6)%10)+s[i+1:]return ss="Yy23mm4";i=0while is=ds(s, i)i+=1print(s)执行上述程序段后,s的值为( )A."89mm0" B."Y89m0" C."Y29m0" D."y23m4"24.下列关于数据与日常生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数据使生活有迹可循、有源可溯B.数据一定使生活效率得以很大提升C.智能移动终端是生活数据的唯一提供者D.数据使我们的生活更安全25.用全拼输入法输入的汉字,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形式是( )。A.ASCII 码 B.汉语拼音码 C.汉字机内码 D.汉字输入码26.有一种利用打孔透光原理设计的简易身份识别卡:每张卡在规定位置上有一排预打孔位,读卡器根据透光检测判断哪些孔位已打孔,哪些未打孔.从而识别出卡的编码。如果要设计一种供1000人使用的身份卡,则书上的预打孔位至少需要A.5个 B.7个 C.9个 D.10个27.已知字符“i”的ASCII码的二进制值是1101001,如果某字符的ASCII码的十进制值是109,那么这个字符是( )A.f B.m C.h D.e28.1个字节能表示( )种状态A.7种 B.8种 C.255种 D.256种三、操作:本题共3小题,共44分。29.快递投放。快递根据体积从大到小分为A、B、C三种类型,某快递柜有大、中、小三种类型的格口,投放过程中,A类快递只能投进大格口,B类快递可以投进大、中格口,C类快递三类格口均可投进。现已知大、中、小三类格口的剩余数量和还未投放的快递类型,编写程序判断能否完成所有快递的投放。(1)若大、中、小三类格口的剩余数量分别为1、2、3,而还未投放的5个快递类型为["B","B","C","B","C"],则 (选填:能/不能)完成所有快递的投放。(2)实现上述功能的Python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cab=[3,4,8] # cab[0]、cab[1]、cab[2]分别表示大、中、小三类格口的剩余数量pac=["A","C","C","B","C","C","B","C","C","B","B","C","B","A","C"] #需要投放的快递类型num=[0,0,0]for i in range(len(pac)): d=① num[d]+=1②rest=0for i in range(3): if cab[i]+ rest >= num[i]: ③ else: flag= False breakif flag == True: print("能完成投放")else: print("不能完成投放")30.小华为家中的鱼缸搭建了一套水质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温、PH值、浑浊度等多项水质参数,并由智能终端通过IOT模块将数据传输至web服务器,同时存储到数据库中。小华可以通过浏览器随时掌握鱼缸的水质状况。若系统检测到水质参数偏离预设范围,系统中的执行器将立即启动,发出警报并自动进行水质净化处理。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的实现架构是B/S架构,确定该架构方式属于信息系统前期准备过程中的 过程(单选,填字母:A.需求分析/B.开发模式的选择/C.概要设计/D.详细设计)。(2)关于该系统中数据的传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填字母)。A.水温数据由智能终端传输到传感器B.数据库中的水质数据可以由服务器传输到客户端C.水质净化处理的控制数据由智能终端传输到执行器D.PH值数据由智能终端传输到服务器(3)智能终端上的部分程序如下:while True: #tmp存储温度数据,ph存储PH值数据 nut=pin0.read analog() error,resp= Obloq.get(" input t="+ str(tmp)+"&p="+ str(ph)+"&n="+ str(nut),10000) #其他代码略sleep(60000)观察智能终端上的代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A.服务器端程序中一定设有路由"/input"B.智能终端采用GET形式向服务器提交数据C.传感器采集数据实现了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D.执行器接在智能终端的pin0引脚上(4)水质监测系统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小华发现智能终端上传数据失败,则以下原因中不可能的是 (单选,填字母)。A.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超过预设范围 B.IoT模块出现故障C.web服务器连接网络故障 D.智能终端与IoT模块通讯故障(5)小华将系统中某一周七天的水质数据导出,部分数据如图a所示。利用Python编写程序分析每日平均浑浊度值的变化并绘制图表如图b所示。图a 图b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df= pd.read excel("data.xlsx")df.insert(1,"日期","") #插入日期列for i in df.index: t= df.at[i,"时间"] df.at[i,"日期"]=plt.plot(df.日期,df.检测值)plt.title("一周7天平均浑浊度变化趋势",fontsize=15)plt.show()①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②加框处要实现每日浑浊度值的计算,则应填入的代码依次为 (选2项,填字母)。A.df= df[df.类型=="浑浊度"] B.df= df.groupby("日期",as index= False).mean()C.df= df["类型"=="浑浊度"] D.df= df.groupby("检测值",as index= False).mean()31.某学校一年级共有n名学生参加1分钟跳绳比赛。每位学生有两次参赛成绩,两次比赛成绩按跳绳个数从高到低分别存储在文件“scorel.txt”与文件“score2.txt”中(分别如图a和图b所示),第一列是学生编号(1-n),第二列是对应的跳绳个数。校对发现第一次比赛中部分学生跳绳个数录入有误,现编写Python程序读入该部分学生正确的跳绳个数,更正第一次比赛成绩中的错误数据,取两次成绩较高值作为每位学生的最终成绩(例编号为3的学生第一次比赛成绩为200,第二次为215,则最终成绩为215),按最终成绩输出所有学生的比赛排名(如图c所示)。图a 图b 图c(1)结合图a和图b,若仅更正图a中编号为5的学生跳绳个数为199,则最终成绩第6名的学生编号为 (填数字)。(2)定义如下correct(res,sl)函数,参数res列表包含2个数据项,res[0]表示需要更正的学生编号,res[1]表示该学生更正后的跳绳个数,参数s1列表中的每个元素由学生编号和跳绳个数两个数据项组成,列表已按跳绳个数降序排序。函数功能是根据res更正s1中对应学生的跳绳个数并保持s1列表中数据的有序性。def correct(res,s1): i=0 while s1[i][0] != res[0]:#同一位学生在两次比赛中的编号不变 i=i+1 if s1[i][1] < res[1]: #实现更正后的数据保持按跳绳个数降序 s1[i][1]= res[1] while i >= 1: if s1[i][1] > s1[i-1][1]: s1[i].s1[i-1]=s1[i-1].s1[i] #A i-=1 else: s1[i][1]= res[1] while i < len(s1)-1: if s1[i][1] < s1[i+1][1]: s1[i],s1[i+1]=s1[i+1],s1[i] #B i+=1①若s1=[[3,215],[2,204],[4,190],[5,185],[11,174],[8,173]],res=[2,184],调用correct(res,s1),则划线处语句A执行次数为 ,语句B执行次数为 。②删除加框处语句,对运行结果 (选填:有/无)影响?(3)实现上述功能的部分Python代码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分别从文件“scorel.txt”与文件“score2.txt”中读取数据存到列表s1与s2中,例如s1=[[2,205],[3,200]...];读取 需要更正的数据存储到列表mis中,例如mis=[[11,188],[2,210]...]代码略'"for i in range(len(mis)): #更正有错数据 correct(mis[i],s1)n=100 #读取学生人数,存入n,代码略a=[]f=[0]*(n+1)for i in range(len(s1)): a.append([s1[i][0],s1[i][1],-1])for i in range(len(s2)): a.append([s2[i][0],s2[i][1],-1])m=2*npa=0; pb=nhead= tail=-1while pa < n or pb < m: while pa < n and f[a[pa][0]] == 1: pa= pa+1 while pb < m and f[a[pb][0]] == 1: pb= pb+1 if pa == n and pb == m: break if pb == m or ① : cur= pa else: cur= pb if head == -1: head= cur else: ② tail= cur f[a[tail][0]]=1print("比赛的最终成绩排名:")q=p= headi=1while p != -1: #输出排名。成绩相同,则排名相同 if p == head or a[p][1] != a[q][1]: ③ print("第",mc,"名:",a[p][0],a[p][1]) q=p p=a[p][2] i=i+1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 × √ × √ √ × √ A C B D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B D A A C A B C C A C D B D29.能ord(pac[i])-ord("A")flag= Truerest= cab[i]+ rest-num[i]30.BAABAt[0:6]AB31.702无pa < n and a[pa][1] > a[pb][1]或pa < n and a[pa][1] >= a[pb][1]或其他等价答案a[tail][2]=curmc=i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