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级高一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选题,每题4分,共28分;8--10题为多选题,每题6分,共18分)
1. 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周期性地上下抖动短杆,彩带上的质点b向右移动,把能量传递给质点a
B. 图乙中,若只增大弹簧振子的振幅,弹簧振子的周期将变大
C. 图丙中,图中波源沿方向运动,且B处的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低于波源频率
D. 图丁中,若A球先摆动,则B、C球摆动稳定后,运动周期相同
2. 在短道速滑接力赛中,“接棒”运动员甲在“交棒”运动员乙前面向前滑行,追上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不计阻力,则(  )
A. 乙对甲的冲量与甲对乙的冲量大小相等
B. 甲的动量变化一定比乙的动量变化快
C. 甲的动量变化量与乙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不等
D. 甲的速度变化量与乙的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
3. 如图所示,和是两相干水波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振幅。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波长均为三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且B点为AC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处于振动最弱的区
B. C点处于振动的最强区
C. 此时A、C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
D. 再经过半个周期,质点A点振动最弱
4. 如图甲所示,“水上飞人”是一种水上娱乐运动,喷水装置向下持续喷水,总质量为M的人与喷水装置,受到向上的反冲作用力腾空而起,在空中做各种运动。一段时间内,人与喷水装置在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水的反冲作用力的功率恒定,规定向上的方向为正,忽略水管对喷水装置的拉力以及空气的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间内,水的反冲作用力越来越大
B. 水反冲作用力的功率为
C. 时刻,v—t图像切线的率为
D. 时间内,水的反冲作用力做的功为
5. 人们有时用“打夯”的方式把松散的地面夯实(如图)。设某次打夯符合以下模型:两人同时通过绳子对重物各施加一个大小均为320N、方向都与竖直方向成37°的力,提着重物离开地面30cm后释放,重物自由下落将地面砸深2cm。已知重物的质量为50kg,,忽略空气阻力,则(  )
A.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约为2.48m/s
B. 物体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830N
C. 人停止施力到刚落在地面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D. 重物刚落在地面时到最后静止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6. 一名连同装备总质量为M的航天员,脱离宇宙飞船后,在离飞船x处与飞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装备中有一个高压气源能以速度v(以飞船为参考系)喷出气体从而使航天员相对于飞船运动。如果航天员一次性向远离飞船方向喷出质量为的气体,使航天员在时间t内匀速返回飞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喷出气体的质量等于
B. 若高压气源喷出气体的质量不变但速度变大,则返回时间大于t
C. 若高压气源喷出气体的速度变大但动量不变,则返回时间大于t
D. 在喷气过程中,航天员、装备及气体所构成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7. 如图甲所示,质量m=2kg小滑块在平行斜面向下恒力F作用下,从固定粗糙斜面底端开始以v0=12m/s的初速度向上运动,力F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以出发点O为原点沿斜面向上建立坐标系,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动能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斜面倾角θ=37°,取cos37°=0.8,sin37°=0.6,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斜面向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4m/s2
B. 恒力F大小为4N
C. 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D. 物块返回斜面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48W
8. 如图,假设从地球北极沿直径贯通一条隧道,一小球从S点由静止释放,小球在隧道内的运动可视为简谐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R,小球由球心O向S运动经过O时开始计时,经t0时间第1次经过P点(P点在OS之间,图中未标出),再经过4t0时间第2次经过P点,则(  )
A. 小球振动的周期为10 t0
B. O到P的距离为
C. 由S到O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力逐渐减小
D. 小球从计时开始到第3次过P点所需时间为12t0
9. 如图所示,轻质动滑轮下方悬挂重物A、轻质定滑轮下方悬挂重物B,悬挂滑轮的轻质细线均竖直。开始时,重物A、B处于静止状态且距地面高度均为h,释放后A、B开始运动。已知A、B质量相等,假设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均忽略不计,重物A上升过程中不会碰到动滑轮,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释放瞬间重物B的加速度大小为g
B. 重物A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C. 重物B刚落地时A的速度大小为
D. 重物B从释放到落地,B动能的变化量是A的2倍
10. 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停放着一辆质量为1kg的小车,其左侧是半径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AB,轨道最低点B与水平轨道BC相切,轻弹簧一端固定在C点,另一端放置一质量为1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弹簧压缩量为0.2m,储存的弹性势能,整个轨道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已知物块与水平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刚开始弹簧左端到B的水平距离为0.4m,重力加速度。,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关于物块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物块的速率为2m/s
B. 弹簧第二次恢复原长时,小车的动能为0
C. 物块能够从A点冲出轨道并返回小车
D. 物块和小车最终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二、实验题(11题6分,12题8分,共14分)
11.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两个半径相等的小球,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①在平木板表面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将该平木板竖直立于紧靠槽口处,将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固定点处由静止释放,撞到平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O;
②将平木板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并固定,再将小球a从固定点处由静止释放,撞到平木板上得到痕迹B;
③把小球b静止放在斜槽轨道水平段的最右端,让小球a仍从固定点处由静止释放,和小球b相碰后,两球撞在平木板上得到痕迹A和C。
(1)若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为了保证在碰撞过程中a球不反弹,a、b两球的质量m1、m2间的关系是m1_________m2(选填“>”“=”或“<”)。
(2)为完成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小球a开始释放的高度h
B.平木板水平向右移动的距离l
C.a球和b球的质量m1、m2
D.O点到A、B、C三点的距离y1、y2、y3
(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动量守恒,其关系式应为_______________。
12. 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1)甲组同学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为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除秒表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应该选用______。(用器材前的字母表示)
a.长度接近1 m的细绳
b.长度为30 cm左右的细绳
c.直径为1.8 cm塑料球
d.直径为1.8 cm的铁球
e.最小刻度为1 cm的米尺
f.最小刻度为1 mm的米尺
②该组同学先测出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然后用秒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用所测物理量表示)
(2)乙组同学在图甲所示装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速度传感器,如图乙所示。将摆球拉开一小角度使其做简谐运动,速度传感器记录了摆球振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的v-t图线。
①由图丙可知,该单摆的周期T=______s。
②更换摆线长度后,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l(周期二次方—摆线长)图像,并根据图像拟合得到方程T2=4.04l+0.035。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13题10分;14题12分;15题18分)
13. 质量为2m的平板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先将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木块无初速(相对地面)放到平板小车右端,如图所示,已知木块与平板小车间动摩擦因数为,待木块相对小车静止时,重力加速度为g。
(1)求木块相对小车运动的时间t;
(2)若平板小车足够长,求摩擦生热Q。
14. 一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传播,a、b为x轴正方向上的两个点(且a更靠近坐标原点),t=0时刻开始计时,a、b两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a与b间的距离为5m。求:
(1)从t=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b处的质点第三次处于波峰位置时,a振动过程中通过路程;
(2)波长λ为多少,波速v为多少?
15. 如图,固定的光滑弧形轨道AB,底端与一顺时针转动的水平传送带左端平滑连接于B点,AB的高度差为h,传送带BC的长度为,右端与水平面CE平滑连接于C点,其中CD段粗糙,长度为,DE段光滑.在E处固定一轻质弹簧,其处于原长时左端恰好位于D点.已知小物块与传送带、水平面CD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取重力加速度大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现让小物块从A点静止释放。
(1)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可调,求:
①小物块第一次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
②小物块第一次滑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的范围。
(2)若传送带速度大小,欲使小物块最终停在D点,则h应满足什么条件?
2024级高一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选题,每题4分,共28分;8--10题为多选题,每题6分,共18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C
【9题答案】
【答案】BC
【10题答案】
【答案】ACD
二、实验题(11题6分,12题8分,共14分)
【11题答案】
【答案】 ①. > ②. CD##DC ③.
【12题答案】
【答案】 ①. adf ②. ③. 2.0 ④. 9.76
三、解答题(13题10分;14题12分;15题18分)
【13题答案】
【答案】(1)
(2)
【14题答案】
【答案】(1)
(2)见解析
【15题答案】
【答案】(1)①,②;(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