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江苏专用)第03讲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专项训练)(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江苏专用)第03讲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专项训练)(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第03讲 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目录
01 课标达标练 1
题型01 自由落体的规律与应用 6
题型02 上抛运动的规律与应用 9
题型03 竖直方向多过程运动 14
02 核心突破练 15
03 真题溯源练 22
01 自由落体的规律与应用
1.两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 ,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
A.gt2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自由落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
【详解】第二个物体在第一个物体下落后开始下落,此时第一个物体下落的高度
根据
知第一个物体和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总高度分别为,,两物体未下落时相距
所以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故选D。
2.图为全红婵比赛时的情景,假设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跳台向上跃起,到达最高点后自由下落。若将全红婵视为质点,设最高点距离水面5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约为2s
B.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约为1s
C.运动员入水时速度大小约为5m/s
D.运动员入水时速度大小约为1m/s
【答案】B
【知识点】自由落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
【详解】AB.根据位移时间关系,代入数据解得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故B正确,A错误;
CD.运动员入水时速度大小,代入数据可得运动员入水时速度大小,故CD错误。
故选B。
3.图示为一个小球下落时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曝光一次。开始释放时所在位置为0点,依次测量下面6个位置与第一个位置的距离,数据如图标记,单位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0到过程的平均速度描述位置处小球的瞬时速度
B.在照片中,小球越往下越“长”的原因是小球位置相对相机角度发生了变化
C.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如图处的速度大小为
D.拍摄整张照片历时
【答案】D
【知识点】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
【详解】A.根据频闪照片提供数据,可知弹力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近似相等,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球在1.60cm处时是0.40cm到的中间时刻,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中点速度规律知,可以用0.40cm到过程的平均速度描述位置处小球的瞬时速度,故A错误;
B.小球越往下越长是因为小球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C.根据瞬时速度的计算公式,位置处的瞬时速度近似等于到位置处的平均速度,即,故C错误;
D.拍摄整张照片历时,故正确。
故选D。
4.一同学为了估测某建筑物的高度,由楼顶静止释放一物体,测得物体落地前1s内下落的高度为95m,重力加速度g取,则该建筑物的高度约为(  )
A.450m B.500m C.550m D.600m
【答案】B
【知识点】自由落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
【详解】设物体下落的时间为,则测得物体落地前1s内下落的高度为,解得,则该建筑物的高度约为
故选B。
5.某同学从一座高楼顶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如图所示,现将两个小铁球P和Q用长L=3.25m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从与楼顶等高的A处将悬吊Q球的P球由静止释放。测得Q球落地的时间t=3.2s,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高楼的高度H;
(2)P、Q球落地的时间差Δt;
(3)P球从释放到刚落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54.45m
(2)0.1s
(3)16.5m/s
【知识点】自由落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
【详解】(1)由静止释放P球后,Q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解得
(2)由静止释放P球后,P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解得
(3)P球从释放到刚落地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得
02 上抛运动的规律与应用
6.(2024·江苏镇江·一模)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甲,与此同时在甲的正上方有一物体乙自由下落,若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速率相等,则( )
A.物体甲的初速度的大小是相遇时物体速率的3倍
B.相遇时甲上升的距离是乙下落距离的2倍
C.甲在空中运动时间是乙在空中运动时间的2倍
D.甲落地时的速度是乙落地时速度的2倍
【答案】C
【知识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相遇类问题
【详解】A.设两物体从下落到相遇的时间为t,竖直上抛甲物体的初速度为,相遇时速度为v,由
解得
故A错误;
B.乙做自由落体,则
相遇时,甲的位移为
可得
故B错误;
C.由A分析可得,甲到最高点时,乙恰好落地,由对称性可知,甲在空中运动时间是乙在空中运动时间的2倍。故C正确;
D.甲下落时间与乙下落时间相等,则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可知甲落地时的速度与乙落地时速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7.某跳水运动员从离开跳板开始计时,运动员在落水前的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图中曲线为抛物线的一部分),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竖直上抛运动的v-t图象、竖直上抛运动的高度、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详解】AB.将运动员重心的运动视为竖直上抛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图像应为斜率不变的一次函数,故A、B均错误;
CD.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图像为抛物线,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8.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常用“对称自由下落法”测重力加速度g的值。如图所示,在某地将足够长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放置,自直管下端竖直上抛一小球,测得小球两次经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Ta,两次经过b点的时间间隔为Tb,又测得a、b两点间距离为h,则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值为(  )
A. B.
C. D.
解析:选B 小球从a点上升到最大高度过程中,有ha=小球从b点上升到最大高度过程中,有依据题意ha-hb=h,联立解得g=,B正确。
9.研究人员为检验某一产品的抗撞击能力,乘坐热气球并携带该产品竖直升空,当热气球以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时,研究人员从热气球上将产品自由释放,测得经11 s产品撞击地面。不计产品所受的空气阻力,求产品的释放位置距地面的高度。(g取10 m/s2)
解析:法一:分段法
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草图如图所示,在A→B段,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可知tAB==1 s,hAB=hBC=gtAB2=5 m,由题意可知tBD=11 s-1 s=10 s,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hBD=gtBD2=500 m,故释放点离地面的高度H=hBD-hAB=495 m。
法二:全程法
将产品的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定向上为正方向,则v0=10 m/s,a=-g=-10 m/s2,
根据H=v0t+at2,解得H=-495 m,
即产品刚释放时离地面的高度为495 m。
答案:495 m
03 竖直方向多过程运动
10.(2024·江苏镇江·一模)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甲,与此同时在甲的正上方有一物体乙自由下落,若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速率相等,则( )
A.物体甲的初速度的大小是相遇时物体速率的3倍
B.相遇时甲上升的距离是乙下落距离的2倍
C.甲在空中运动时间是乙在空中运动时间的2倍
D.甲落地时的速度是乙落地时速度的2倍
【答案】C
【知识点】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相遇类问题
【详解】A.设两物体从下落到相遇的时间为t,竖直上抛甲物体的初速度为,相遇时速度为v,由
解得
故A错误;
B.乙做自由落体,则
相遇时,甲的位移为
可得
故B错误;
C.由A分析可得,甲到最高点时,乙恰好落地,由对称性可知,甲在空中运动时间是乙在空中运动时间的2倍。故C正确;
D.甲下落时间与乙下落时间相等,则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可知甲落地时的速度与乙落地时速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11. 在一次低空跳伞演练中,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 m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g取10 m/s2)求:
(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
(2)以5 m/s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
(3)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解析 (1)设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h,此时速度为v0,
则有v2-=-2ah
=2g(H-h)
联立解得h=99 m,v0=50 m/s。
(2)设以5 m/s的速度落地相当于从h1高处自由落下则
h1==1.25 m。
(3)落地时速度刚好为5 m/s时在空中的时间最短。
设加速时间为t1,减速时间为t2,
t1==5 s
t2==3.6 s
总时间为t=t1+t2=8.6 s。
答案 (1)99 m (2)1.25 m (3)8.6 s
1.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足够高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物体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  )
A.物体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
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C.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是5 m/s2
D.物体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
解析:D 根据运动学公式Δx=a-a=18 m,代入t2=5 s,t1=4 s,解得a=4 m/s2,选项C错误;物体在2 s末的速度为v2=4×2 m/s=8 m/s,选项A错误;物体在5 s内的位移为x5=×4×52 m=50 m,选项D正确;物体在第5 s内的位移为18 m,故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为18 m/s,选项B错误。
2.从高度为125 m的塔顶先后自由释放a、b两球,自由释放这两个球的时间差为1 s,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b球下落高度为20 m时,a球的速度大小为20 m/s 
B.a球接触地面瞬间,b球离地高度为45 m
C.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保持相对静止
D.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离地的高度差恒定
解析:B b球下落高度为20 m时所用时间t1== s=2 s,则a球下降了3 s,a球的速度为v=g(t1+1 s)=30 m/s,故A错误;a球下降的总时间为t2= s=5 s,此时b球下降 4 s,b球的下降高度为h'=×10×42 m=80 m,故b球离地面的高度为hB=(125-80)m=45 m,故B正确;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得,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的速度差恒定,两球离地的高度差变大,故C、D错误。
3. 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篮球筐距地面高度3.05 m,某篮球运动员站立举手能达到高度 2.53 m。如图所示,他竖直跳起将篮球扣入篮中,重力加速度g=10 m/s2,他起跳的初速度约为(  )
A.1 m/s     B.2.5 m/s
C.3.8 m/s    D.10 m/s
解析:C 根据v2=2gh可得v== m/s≈3.2 m/s,因运动员竖直跳起将篮球扣入篮中,可知起跳的初速度略大于3.2 m/s,故选C。
4.如图所示,乙球静止于地面上,甲球位于乙球正上方h处,现从地面上竖直上抛乙球,初速度v0=10 m/s,同时让甲球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甲、乙两球可看作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h为何值,甲、乙两球一定能在空中相遇
B.当h=10 m时,乙球恰好在最高点与甲球相遇
C.当h=15 m时,乙球能在上升过程中与甲球相遇
D.当h<10 m时,乙球能在下降过程中与甲球相遇
解析:B 设两球在空中相遇,所需时间为t,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gt2+v0t-gt2=h,可得t=,而乙球的落地时间t1=,两球在空中相遇的条件是t<t1,整理得h<20 m,A错误;若乙球恰好在最高点与甲球相遇,满足的条件是t=t1,代入数据整理得h=10 m,B正确;由于10 m<h=15 m<20 m,可得乙球能在下落过程中与甲球相遇,C错误;当h<10 m时,乙球还没有上升到最高点就与甲球相遇,D错误。
5.如图,有一上下无底的圆筒,它的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圆筒上端中心处有一小球。现让小球和圆筒同时由静止自由下落,圆筒碰地后的反弹速率为落地速率的不计碰撞时间和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圆筒始终保持竖直,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圆筒第一次落地后,弹起的最大高度hm;
(2)若圆筒第一次反弹后落下时,下端与小球同时落地(此前小球未碰地),圆筒的长度L。
【答案】(1)
(2)
【知识点】竖直上抛运动的高度、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详解】(1)圆筒做自由落体运动,设第一次落地速率为,有
圆筒第一次落地后弹起到最高点过程中做匀减速运动,有
联立解得
(2)设圆筒下端运动到地面的时间为,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
设圆筒第一次弹起后到最高点的时间为,则
圆筒第一次弹起后与小球同时到达地面,所以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落地所经历的时间
小球下落高度
圆筒长度
解得
1.(2023·江苏·高考真题)电梯上升过程中,某同学用智能手机记录了电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电梯加速上升的时段是( )

A.从20.0s到30.0s B.从30.0s到40.0s
C.从40.0s到50.0s D.从50.0s到60.0s
【答案】A
【知识点】v-t图象反应的物理量,及图像形状反应的问题
【详解】因电梯上升,由速度图像可知,电梯加速上升的时间段为20.0s到30.0s。
故选A。
2.(2016·江苏·高考真题)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和位置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详解】CD.由题意知小球在下落的过程速度方向向下,与正方向相反,为负值,CD错误;
AB.小球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根据匀变速运动公式
可知速度与位移为二次函数,A正确,B错误。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03讲 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目录
01 课标达标练 1
题型01 自由落体的规律与应用 6
题型02 上抛运动的规律与应用 9
题型03 竖直方向多过程运动 14
02 核心突破练 15
03 真题溯源练 22
01 自由落体的规律与应用
1.两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 ,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
A.gt2 B. C. D.
2.图为全红婵比赛时的情景,假设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跳台向上跃起,到达最高点后自由下落。若将全红婵视为质点,设最高点距离水面5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约为2s
B.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约为1s
C.运动员入水时速度大小约为5m/s
D.运动员入水时速度大小约为1m/s
3.图示为一个小球下落时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曝光一次。开始释放时所在位置为0点,依次测量下面6个位置与第一个位置的距离,数据如图标记,单位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0到过程的平均速度描述位置处小球的瞬时速度
B.在照片中,小球越往下越“长”的原因是小球位置相对相机角度发生了变化
C.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如图处的速度大小为
D.拍摄整张照片历时
4.一同学为了估测某建筑物的高度,由楼顶静止释放一物体,测得物体落地前1s内下落的高度为95m,重力加速度g取,则该建筑物的高度约为(  )
A.450m B.500m C.550m D.600m
5.某同学从一座高楼顶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如图所示,现将两个小铁球P和Q用长L=3.25m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从与楼顶等高的A处将悬吊Q球的P球由静止释放。测得Q球落地的时间t=3.2s,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高楼的高度H;
(2)P、Q球落地的时间差Δt;
(3)P球从释放到刚落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02 上抛运动的规律与应用
6.(2024·江苏镇江·一模)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甲,与此同时在甲的正上方有一物体乙自由下落,若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速率相等,则( )
A.物体甲的初速度的大小是相遇时物体速率的3倍
B.相遇时甲上升的距离是乙下落距离的2倍
C.甲在空中运动时间是乙在空中运动时间的2倍
D.甲落地时的速度是乙落地时速度的2倍
7.某跳水运动员从离开跳板开始计时,运动员在落水前的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图中曲线为抛物线的一部分),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8.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常用“对称自由下落法”测重力加速度g的值。如图所示,在某地将足够长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放置,自直管下端竖直上抛一小球,测得小球两次经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Ta,两次经过b点的时间间隔为Tb,又测得a、b两点间距离为h,则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值为(  )
A. B.
C. D.
9.研究人员为检验某一产品的抗撞击能力,乘坐热气球并携带该产品竖直升空,当热气球以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时,研究人员从热气球上将产品自由释放,测得经11 s产品撞击地面。不计产品所受的空气阻力,求产品的释放位置距地面的高度。(g取10 m/s2)
03 竖直方向多过程运动
10.(2024·江苏镇江·一模)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甲,与此同时在甲的正上方有一物体乙自由下落,若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速率相等,则( )
A.物体甲的初速度的大小是相遇时物体速率的3倍
B.相遇时甲上升的距离是乙下落距离的2倍
C.甲在空中运动时间是乙在空中运动时间的2倍
D.甲落地时的速度是乙落地时速度的2倍
11. 在一次低空跳伞演练中,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 m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g取10 m/s2)求:
(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
(2)以5 m/s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
(3)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1.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足够高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物体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  )
A.物体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
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C.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是5 m/s2
D.物体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
2.从高度为125 m的塔顶先后自由释放a、b两球,自由释放这两个球的时间差为1 s,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b球下落高度为20 m时,a球的速度大小为20 m/s 
B.a球接触地面瞬间,b球离地高度为45 m
C.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保持相对静止
D.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离地的高度差恒定
3. 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篮球筐距地面高度3.05 m,某篮球运动员站立举手能达到高度 2.53 m。如图所示,他竖直跳起将篮球扣入篮中,重力加速度g=10 m/s2,他起跳的初速度约为(  )
A.1 m/s     B.2.5 m/s
C.3.8 m/s    D.10 m/s
4.如图所示,乙球静止于地面上,甲球位于乙球正上方h处,现从地面上竖直上抛乙球,初速度v0=10 m/s,同时让甲球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甲、乙两球可看作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h为何值,甲、乙两球一定能在空中相遇
B.当h=10 m时,乙球恰好在最高点与甲球相遇
C.当h=15 m时,乙球能在上升过程中与甲球相遇
D.当h<10 m时,乙球能在下降过程中与甲球相遇
5.如图,有一上下无底的圆筒,它的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圆筒上端中心处有一小球。现让小球和圆筒同时由静止自由下落,圆筒碰地后的反弹速率为落地速率的不计碰撞时间和空气阻力,运动过程中圆筒始终保持竖直,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圆筒第一次落地后,弹起的最大高度hm;
(2)若圆筒第一次反弹后落下时,下端与小球同时落地(此前小球未碰地),圆筒的长度L。
1.(2023·江苏·高考真题)电梯上升过程中,某同学用智能手机记录了电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电梯加速上升的时段是( )

A.从20.0s到30.0s B.从30.0s到40.0s
C.从40.0s到50.0s D.从50.0s到60.0s
2.(2016·江苏·高考真题)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和位置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