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知识点一 选择培养基及微生物的选择培养1.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CO(NH2)2]分解为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但分解物CO2不能为该菌提供营养。下列关于配制分离这一菌种的选择培养基的成分符合要求的是( )A.仅尿素 B.尿素+葡萄糖C.仅葡萄糖 D.牛肉膏+蛋白胨2.研究人员利用无机盐、琼脂和石油配制培养基,欲培养出石油降解菌,以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这种培养基是一种选择培养基B.这种培养基的唯一碳源是石油C.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可能是石油降解菌D.石油降解菌在未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含量较高3.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的大肠杆菌,经培养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多种菌落,不可能的原因是( )A.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B.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C.系列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D.使用涂布器时涂布不均匀4.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两者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类别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① 需要接种环(灼烧灭菌) 需要涂布器(酒精消毒)② 无须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 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③ 能纯化微生物,不可计数 既能纯化微生物,又能计数④ 最后的划线区域一定出现单菌落 稀释倍数足够大的菌液,涂布的平板才会出现单菌落A.②④ B.③④C.①④ D.②③知识点二 微生物的数量测定5.(2024·江苏泰州期末)研究小组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估测大肠杆菌的数量,每一个浓度涂布四个平板。下列关于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实验前后形成对照,因此本实验不必设置空白对照组B.涂布前将蘸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引燃,待涂布器冷却后再涂布C.为避免混淆,应在培养皿的皿盖上做标记,并将培养皿倒置培养D.用此法估测的数值往往偏小,故应以菌落数最多平板计数为准6.(2024·辽宁朝阳高二质检)养殖池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及亚硝酸,这两种物质可由硝化细菌吸收利用。在“养殖池底泥中硝化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配制添加一定浓度铵盐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筛选硝化细菌B.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和计数时,还需与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同时培养D.若空白对照组上长出了菌落,需要在实验组数据的基础上减去空白对照组的菌落数7.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研究者观察到几个有透明圈的菌落。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透明圈内的刚果红染料已被分解B.菌落②中的菌株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C.图中菌落可能是细菌也可能是真菌D.图中培养基可用牛肉膏、蛋白胨配制8.(2024·重庆八中月考)某兴趣小组在校园土壤中取样,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小明从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筛选出约12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筛选出约4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小明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和其他同学取样的土壤不同B.要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可将小明配制的培养基不加土样进行培养C.当稀释倍数太小时,可能由于菌落重叠而导致计数结果偏小D.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尿素分解菌9.(2024·江苏徐州高二检测)丙草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抑制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某研究小组从某地土壤中分离获得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计数(如下图所示),以期为修复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资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提供适宜的温度,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有利于降解菌的生长繁殖B.利用该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比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小C.配制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可以提高降解菌的浓度D.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9个10.(2024·江苏南通期中)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如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数字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B.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菌株的浓度C.B操作可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均匀地涂布在②表面D.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培养11.(2024·山东济南高二期末)某种在田间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有效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一定,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培养皿中会残留少量无菌空气)。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 处理。(2)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从物理性质、营养成分的角度要求上述培养基具备的特点是 。若需要调节培养基pH,应在灭菌 (填“前”或“后”)进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采用 法。(3)图中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可能是 ,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4)若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的接种方法为 。为了测定微生物的数量,一位同学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 0.1 mL,培养后菌落数目分别为155、160、176、149,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为 个。第2课时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1.B 根据题意可知,该土壤细菌是异养型微生物,要配制分离这一菌种的选择培养基需要含碳有机物作为碳源,尿素作为唯一氮源,B符合要求。2.D 分离获得能降解石油的菌株的关键是用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A、B正确;由于该培养基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可能是石油降解菌,有些以空气中二氧化碳为碳源的微生物也能在该培养基上生存,C正确;石油降解菌在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含量较高,D错误。3.D 出现杂菌污染的原因可能有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系列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等;使用涂布器时涂布不均匀会导致菌落分布比较集中,会导致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数目减少,不会出现多种菌落。4.D 稀释涂布平板法用到的涂布器进行酒精浸泡消毒后要在涂布平板前进行灼烧灭菌,①错误;平板划线法不需要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②正确;平板划线法不能计算出菌液中的活菌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二者都可纯化微生物,③正确;如果划线操作不规范,平板划线的最后划线区域不一定会出现单菌落,④错误。5.B 需要一个空白的培养基作对照,以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A错误;涂布器灭菌时,将蘸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 s再涂布,B正确;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时,应标记在皿底,C错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菌落密度过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D错误。6.B 要分离硝化细菌,应该用以铵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基中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A错误;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菌落计数,C错误;若空白对照组上长出了菌落,则说明培养基被污染了,实验数据无效,需重新实验,D错误。7.C 根据分析可知,透明圈不显红色的原因是其中的纤维素已被分解,A错误;菌落①形成的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最大,说明菌落①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不能判断图中菌落的微生物类型,可能是细菌也可能是真菌,C正确;图中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不可用牛肉膏、蛋白胨配制,D错误。8.D 小明筛选出的菌落数明显比其他同学多,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和其他同学取样的土壤不同,也有可能是培养基混入其他氮源或培养基被污染,A正确;要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可将小明配制的培养基不加土样进行培养,即进行空白对照,B正确;当稀释倍数太小时,可能会出现菌落重叠而导致计数结果偏小,C正确;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尿素分解菌,D错误。9.A 培养细菌时,应该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A错误;该计数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故计数结果比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小,B正确;若以丙草胺作为唯一氮源,则只有具有降解丙草胺能力的降解菌能够存活,故可以提高降解菌的浓度,C正确;根据5号试管的数据可知,每克土壤中菌株数为(168+175+167)÷3×105×100=1.7×109个,D正确。10.C 完全培养基上无法合成氨基酸的也可以生长,野生型的能在基本培养基培养,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A正确;紫外线可以提高突变的频率,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菌株的浓度,扩大培养,B正确;B操作是将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②表面,C错误;从图中可看出,D在基本培养基中无法生长,在完全培养基中可生长,说明D是氨基酸缺陷型菌落;故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培养,D正确。11.(1)稀释 (2)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 前 湿热灭菌 (3)N2 该除草剂 (4)稀释涂布平板法 1.6×109解析:(3)根据题中信息“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则可知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并不是除草剂,而是空气中的N2,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为该除草剂。(4)接种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用于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0.1 mL,培养后菌落数目分别为155、160、176、149,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为(155+160+176+149)÷4÷0.1×106=1.6× 109(个)。3 / 3第2课时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导学 聚焦 1.说明选择培养基的概念和如何设计培养基来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基于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运用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方法,概述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2.基于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数量测定原理, 设计实验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知识点(一) 选择培养基及微生物的选择培养1.选择培养基(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①依据:根据目的菌株对 的要求,到相应环境中去寻找。②实例:PCR技术中用到的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水生栖热菌中提取出来的。(2)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 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 其他微生物的生长。②选择培养基:允许 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 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小提醒: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其他微生物的代谢物生长繁殖,因此,能够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不一定都是目的菌株。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1)系列稀释操作①编号为1×102~1×107的试管中分别盛有9 mL 。②将 g土样加入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③取1 mL上清液加入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等比稀释。(2)涂布平板操作(3)培养分离:待 后,将平板倒置,放入30~37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 d。在涂布有合适浓度菌液的平板上就可以观察到分离的 。3.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1)选择培养基能使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 )(2)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其能产生脲酶。( )(4)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活菌进行计数。( )探讨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原理和操作,提高操作能力 菌落总数可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用于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送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估提供证据。如图是某样品培养简化流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对样品悬液进行梯度稀释的方法是 。(2)涂布器一般是在酒精中浸泡,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该操作的目的是 。(3)下图是涂布平板操作的示意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涂布平板操作的正确步骤是 。(4)经培养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多种菌落,可能的原因有哪些?1.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比较项目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图示过程 用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稀释后的菌液用涂布器均匀地涂布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优点 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缺点 不能计数 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相同点 都使用固体培养基,若没有特殊要求,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分离微生物2.单菌落的获得(1)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单菌落从最后划线的区域挑取。(2)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时,只有合适的稀释度才能得到单菌落。1.下列关于稀释涂布平板法相关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涂布器末端浸在盛有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消毒B.涂布前取0.1 mL的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C.将蘸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燃尽即可进行涂布D.用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2.下面是纯化微生物时采用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三个平板中所用培养液的稀释倍数相同B.图甲、乙均适合分离微生物,但乙不适合对微生物进行计数C.图甲、图乙所用的接种工具分别是接种环和涂布器D.图乙每次划线应从同一起点开始以便使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知识点(二) 微生物的数量测定1.微生物数量测定的两种基本方法2.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1)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 )(2)当菌落数目稳定时,选取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3)统计菌落数目时,统计的菌落数就是活菌的实际数目。( )(4)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均可实现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探讨 微生物的计数分析 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两种统计结果。(1)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该同学的统计结果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2)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256,该同学将21舍去,然后取平均值。该同学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否合理?为什么?(3)某同学在三种稀释度下吸取0.1 mL的菌液涂布平板,统计菌落数,得到了以下的数据,试计算1 g样品的活菌数。 平板 稀释度 平板1 平板2 平板3104 320 360 356105 212 234 287106 21 23 18对比分析微生物计数的两种方法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直接计数法(显微镜计数法)原理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体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公式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M C:某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V: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稀释倍数 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内平均细菌数×400×104×稀释倍数缺点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不能区分细胞死活结果 比实际值偏小 比实际值偏大1.某同学将1 mL土壤样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7和5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得出土壤样液中活菌大约为5.7×107个/L B.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C.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D.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是稀释液中的活菌数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常用的获取纯培养物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纯化方法的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的计数时,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数据偏大C.通常对接种室用紫外线照射30 min后,再适量喷洒苯酚等消毒液来增强消毒效果D.接种环在划线前后都需要灼烧,涂布器在接种前也需要灼烧,两种处理方法相同易错提醒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微生物的方法(1)稀释涂布平板操作要求:按照平行重复原则,同一稀释度下的菌液应涂布3个或3个以上的平板。(2)计数的时机:当各平板上菌落数目稳定时进行计数。(3)选择可用于计数的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相同稀释度的平板均符合该特点)进行计数,然后取平均值。知识点(三)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实验设计(1)土壤取样①土壤要求:酸碱度接近中性且潮湿。②取样部位:距地表约 的土壤层。(2)样品的稀释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 倍稀释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当第一次做这个实验时可以将稀释的范围放 一点。(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①培养:根据不同微生物的需要,控制适宜的培养 和培养时间。细菌一般在 ℃的温度下培养 d。②观察:每隔24 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 的记录作为结果。记录菌落的特征:包括菌落的 等。2.操作提示(1)无菌操作①取土样的用具在使用前都需要 。②实验操作均应在 进行。(2)做好标记:本实验使用的平板和试管较多,为避免混淆,最好在使用前做好标记。例如,在标记培养皿时应该注明组别、培养日期和平板上培养样品的 等。(3)制定计划:对于耗时较长的生物实验,需要事先规划时间,以便提高实验效率,在操作时有条不紊。3.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1)从土壤中取样时,土层越浅越好。( )(2)来自土壤的微生物稀释倍数越大越好。( )(3)菌落特征是鉴别菌种的重要依据。( )探讨 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计数与鉴定1.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的配方如表所示:组分 含量KH2PO4 1.4 gNa2HPO4 2.1 gMgSO4·7H2O 0.2 g葡萄糖 10.0 g尿素 1.0 g琼脂 15.0 gH2O 定容至1 000 mL(1)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是如何进行选择的?(2)为什么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2.酚红指示剂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在pH为6.6~8.0时显示橙色,pH低于6.6时呈现黄色,pH高于8.4时呈现红色。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培养基pH升高,可使酚红指示剂变红。(1)实验中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 (填“是”“不是”或“不一定是”)分解尿素的细菌,原因是 。(2)结合所给资料,说出如何对分离的菌种进行鉴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结果分析1.如图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可以分解利用尿素B.图中逐级稀释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细菌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C.培养基中可添加KH2PO4、Na2HPO4以提供无机盐和作为缓冲剂D.培养基①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②的作用是纯培养产脲酶的细菌2.(2024·江苏连云港高二期末)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时,甲同学从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土样不同,也可能是操作过程出了问题B.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可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C.让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可以证明甲同学无误D.B、C选项的实验思路都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 (1)选择培养基是指 。(2)稀释涂布平板法用于计数的原理是 。(3)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的原因是 。1.(2024·江苏南通高二月考)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B.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也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C.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尿素作为唯一氮源D.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的作用是提供无机盐和维持pH2.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接种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多于实际的活菌数B.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连续划在固体培养基表面C.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D.与平板划线法相比,稀释涂布平板法形成单菌落的效果更好3.如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应先调pH后湿热灭菌B.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以获得单菌落C.步骤③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D.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不同种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4.(2024·辽宁丹东模拟)下图所示为分离某种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实验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土样从有哺乳动物尿液的地方取,获得目的菌种的概率很高B.为验证尿素固体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做对照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37 ℃恒温培养24~48 h时,需将平板倒置D.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都是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第2课时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核心要点·巧突破】知识点(一)自主学习1.(1)①生存环境 (2)①目的菌 抑制或阻止 ②特定 抑制或阻止2.(1)①无菌水 ②10 (2) 0.1 酒精 冷却 涂布器 (3)涂布的菌液被培养基吸收 单菌落3.(1)√ (2)√ (3)√ (4)√互动探究 (1)提示:取1 mL样品上清液加入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等比稀释。(2)提示:杀死涂布器上的杂菌,防止杂菌污染。(3)提示:a→b→c→d。(4)提示:出现杂菌污染的可能原因有: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系列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等。学以致用1.C 进行涂布平板操作前,要对涂布器进行灭菌,一般的做法是先将涂布器浸在盛有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然后将蘸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A正确;将蘸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再进行涂布,C错误。2.B 根据图甲中三个平板的菌落密度可知,三个平板中所用培养液的稀释倍数不相同,A错误;甲、乙中若均为选择培养基,均可用于分离微生物,图乙是平板划线法接种后的结果,不适合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使用涂布器,平板划线法接种使用接种环,C错误;图乙每次划线应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以便使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D错误。知识点(二)自主学习1. 一 活菌 30~300 平均值 少 菌落 细菌计数板 血细胞计数板 显微镜 ⑩活菌 死菌 快速直观2.(1)√ (2)√(3)× 提示: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4)× 提示: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细菌的计数。互动探究 (1)提示:不真实。为增加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应设置重复实验,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涂布3个平板,统计结果后计算平均值。(2)提示:不合理。微生物计数时,如果实验中出现重复实验的结果差别很大的情况,应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的影响因素,找出差异的原因,而不能简单地将结果舍弃后进行计数。(3)提示:105的稀释度下取0.1 mL涂布的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都在30~300范围内,计算其平均值为(212+234+287)/3≈244。进一步可以换算出1 g样品中活菌数为(244÷0.1)×105=2.44×108。学以致用1.D 将1 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7和58,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56+57+58)÷3÷0.1×1 000×100=5.7×107,A正确;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B正确;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C正确;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是稀释液中所有菌体的数目,包括活菌和死菌,D错误。2.A 获得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因此两种纯化方法的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A正确;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的计数时,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数据偏小,B错误;通常对接种室用紫外线照射30 min,照射前可适量喷洒苯酚等消毒液来增强消毒效果,C错误;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涂布器要蘸少量酒精在火焰上引燃进行灭菌,D错误。知识点(三)自主学习1.(1)②3~8 cm (2)1×104、1×105和1×106 宽(3)①温度 30~37 1~2 ②菌落数目稳定时 形状、大小和颜色2.(1)①灭菌 ②火焰旁 (2)稀释度3.(1)× 提示:从土壤中取样时,一般取表层土。(2)× 提示:不同微生物的稀释倍数不同。(3)√互动探究1.(1)提示:该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尿素是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因此,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2)提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合成脲酶,而脲酶可催化尿素分解产生NH3,NH3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的氮源。2.(1)提示:不一定是 固氮细菌利用氮气为氮源,也能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2)提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学以致用1.D 酶具有专一性,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可以分解利用尿素,A正确;稀释度越低,细菌培养基上菌落数越多,稀释度越高,细菌培养基上菌落数越少,因此逐级稀释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细菌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B正确;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无机盐作为营养物质,培养基中添加的KH2PO4、Na2HPO4可提供无机盐,同时也可以作为缓冲剂,C正确;培养基①为选择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培养基②为鉴别培养基,通过加入酚红指示剂,观察菌落周围指示剂是否变红,不是用于纯培养产脲酶的细菌,D错误。2.D B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C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重复原则,D错误。【过程评价·勤检测】网络构建 (1)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2)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3)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课堂演练1.B 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是一种分解者,属于异养型生物,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B错误。2.D 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A错误;平板划线法不需要稀释菌液,是将菌液通过接种环连续划在固体培养基表面,B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C错误。3.C 步骤③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不能含有其他氮源,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C错误。4.D 在含哺乳动物尿液的土壤中有较多含脲酶的细菌,因此土样从有哺乳动物尿液的地方取,获得目的菌种的概率很高,A正确;取不同稀释倍数的土壤稀释液各0.1 mL,分别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尿素固体培养基上,其中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是对照,B正确;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大多数是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可能还有一些可以利用空气中氮的微生物等,D错误。8 / 8(共87张PPT)第2课时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导学 聚焦 1.说明选择培养基的概念和如何设计培养基来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基于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运用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方法,概述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2.基于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数量测定原理, 设计实验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核心要点·巧突破01过程评价·勤检测02课时训练·提素能03目录CONTENTS核心要点·巧突破01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知识点(一) 选择培养基及微生物的选择培养1. 选择培养基(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①依据:根据目的菌株对 的要求,到相应环境中去寻找。②实例:PCR技术中用到的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水生栖热菌中提取出来的。生存环境 (2)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 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 其他微生物的生长。②选择培养基:允许 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 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小提醒: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其他微生物的代谢物生长繁殖,因此,能够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不一定都是目的菌株。目的菌 抑制或阻止 特定 抑制或阻止 2.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1)系列稀释操作①编号为1×102~1×107的试管中分别盛有9 mL 。无菌水 ②将 g土样加入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③取1 mL上清液加入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等比稀释。10 (2)涂布平板操作(3)培养分离:待 后,将平板倒置,放入30~37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 d。在涂布有合适浓度菌液的平板上就可以观察到分离的 。涂布的菌液被培养基吸收 单菌落 3. 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1)选择培养基能使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 ( √ )(2)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 )(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其能产生脲酶。 ( √ )(4)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活菌进行计数。( √ )√√√√探讨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原理和操作,提高操作能力 菌落总数可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用于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送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估提供证据。如图是某样品培养简化流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对样品悬液进行梯度稀释的方法是 。提示:取1 mL样品上清液加入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等比稀释。(2)涂布器一般是在酒精中浸泡,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该操作的目的是 。提示:杀死涂布器上的杂菌,防止杂菌污染。(3)下图是涂布平板操作的示意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涂布平板操作的正确步骤是 。提示:a→b→c→d。(4)经培养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多种菌落,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出现杂菌污染的可能原因有: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系列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等。1.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比较项目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图示过程 用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稀释后的菌液用涂布器均匀地涂布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项目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优点 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缺点 不能计数 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相同点 都使用固体培养基,若没有特殊要求,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分离微生物 2. 单菌落的获得(1)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单菌落从最后划线的区域挑取。(2)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时,只有合适的稀释度才能得到单菌落。1. 下列关于稀释涂布平板法相关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涂布器末端浸在盛有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消毒B. 涂布前取0.1 mL的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C. 将蘸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燃尽即可进行涂布D. 用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解析: 进行涂布平板操作前,要对涂布器进行灭菌,一般的做法是先将涂布器浸在盛有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然后将蘸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A正确;将蘸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再进行涂布,C错误。2. 下面是纯化微生物时采用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三个平板中所用培养液的稀释倍数相同B. 图甲、乙均适合分离微生物,但乙不适合对微生物进行计数C. 图甲、图乙所用的接种工具分别是接种环和涂布器D. 图乙每次划线应从同一起点开始以便使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解析: 根据图甲中三个平板的菌落密度可知,三个平板中所用培养液的稀释倍数不相同,A错误;甲、乙中若均为选择培养基,均可用于分离微生物,图乙是平板划线法接种后的结果,不适合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使用涂布器,平板划线法接种使用接种环,C错误;图乙每次划线应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以便使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D错误。知识点(二) 微生物的数量测定1. 微生物数量测定的两种基本方法2. 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1)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 ( √ )(2)当菌落数目稳定时,选取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 )(3)统计菌落数目时,统计的菌落数就是活菌的实际数目。( × )提示: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4)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均可实现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 × )提示: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细菌的计数。×探讨 微生物的计数分析 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两种统计结果。(1)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该同学的统计结果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提示:不真实。为增加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应设置重复实验,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涂布3个平板,统计结果后计算平均值。(2)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256,该同学将21舍去,然后取平均值。该同学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否合理?为什么?提示:不合理。微生物计数时,如果实验中出现重复实验的结果差别很大的情况,应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的影响因素,找出差异的原因,而不能简单地将结果舍弃后进行计数。(3)某同学在三种稀释度下吸取0.1 mL的菌液涂布平板,统计菌落数,得到了以下的数据,试计算1 g样品的活菌数。 平板 稀释度 平板1 平板2 平板3104 320 360 356105 212 234 287106 21 23 18提示:105的稀释度下取0.1 mL涂布的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都在30~300范围内,计算其平均值为(212+234+287)/3≈244。进一步可以换算出1 g样品中活菌数为(244÷0.1)×105=2.44×108。 对比分析微生物计数的两种方法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直接计数法(显微镜计数法)原理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体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直接计数法(显微镜计数法)公式 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内平均细菌数×400×104×稀释倍数缺点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不能区分细胞死活结果 比实际值偏小 比实际值偏大1. 某同学将1 mL土壤样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7和5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得出土壤样液中活菌大约为5.7×107个/LB. 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C. 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D.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是稀释液中的活菌数解析: 将1 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7和58,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56+57+58)÷3÷0.1×1000×100=5.7×107,A正确;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B正确;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C正确;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是稀释液中所有菌体的数目,包括活菌和死菌,D错误。2.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常用的获取纯培养物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纯化方法的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B.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的计数时,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数据偏大C. 通常对接种室用紫外线照射30 min后,再适量喷洒苯酚等消毒液来增强消毒效果D. 接种环在划线前后都需要灼烧,涂布器在接种前也需要灼烧,两种处理方法相同解析: 获得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因此两种纯化方法的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A正确;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的计数时,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数据偏小,B错误;通常对接种室用紫外线照射30 min,照射前可适量喷洒苯酚等消毒液来增强消毒效果,C错误;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涂布器要蘸少量酒精在火焰上引燃进行灭菌,D错误。易错提醒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微生物的方法(1)稀释涂布平板操作要求:按照平行重复原则,同一稀释度下的菌液应涂布3个或3个以上的平板。 (2)计数的时机:当各平板上菌落数目稳定时进行计数。(3)选择可用于计数的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相同稀释度的平板均符合该特点)进行计数,然后取平均值。知识点(三)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 实验设计(1)土壤取样①土壤要求:酸碱度接近中性且潮湿。②取样部位:距地表约 的土壤层。3~8 cm (2)样品的稀释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 倍稀释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当第一次做这个实验时可以将稀释的范围放 一点。(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①培养:根据不同微生物的需要,控制适宜的培养 和培养时间。细菌一般在 ℃的温度下培养 d。②观察:每隔24 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 的记录作为结果。记录菌落的特征:包括菌落的 等。1×104、1×105和1×106 宽 温度 30~37 1~2 菌落数目稳定时 形状、大小和颜色 2. 操作提示(1)无菌操作①取土样的用具在使用前都需要 。②实验操作均应在 进行。灭菌 火焰旁 (2)做好标记:本实验使用的平板和试管较多,为避免混淆,最好在使用前做好标记。例如,在标记培养皿时应该注明组别、培养日期和平板上培养样品的 等。(3)制定计划:对于耗时较长的生物实验,需要事先规划时间,以便提高实验效率,在操作时有条不紊。稀释度 3. 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1)从土壤中取样时,土层越浅越好。 ( × )提示:从土壤中取样时,一般取表层土。(2)来自土壤的微生物稀释倍数越大越好。 ( × )提示:不同微生物的稀释倍数不同。(3)菌落特征是鉴别菌种的重要依据。 ( √ )××√探讨 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计数与鉴定1. 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的配方如表所示:组分 含量KH2PO4 1.4 gNa2HPO4 2.1 gMgSO4·7H2O 0.2 g组分 含量葡萄糖 10.0 g尿素 1.0 g琼脂 15.0 gH2O 定容至1 000 mL(1)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是如何进行选择的?提示:该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尿素是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因此,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2)为什么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提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合成脲酶,而脲酶可催化尿素分解产生NH3,NH3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的氮源。2. 酚红指示剂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在pH为6.6~8.0时显示橙色,pH低于6.6时呈现黄色,pH高于8.4时呈现红色。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培养基pH升高,可使酚红指示剂变红。(1)实验中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 (填“是”“不是”或“不一定是”)分解尿素的细菌,原因是 。提示:不一定是 固氮细菌利用氮气为氮源,也能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2)结合所给资料,说出如何对分离的菌种进行鉴定?提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结果分析1. 如图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可以分解利用尿素B. 图中逐级稀释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细菌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C. 培养基中可添加KH2PO4、Na2HPO4以提供无机盐和作为缓冲剂D. 培养基①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②的作用是纯培养产脲酶的细菌解析: 酶具有专一性,能产生脲酶的细菌可以分解利用尿素,A正确;稀释度越低,细菌培养基上菌落数越多,稀释度越高,细菌培养基上菌落数越少,因此逐级稀释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细菌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B正确;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无机盐作为营养物质,培养基中添加的KH2PO4、Na2HPO4可提供无机盐,同时也可以作为缓冲剂,C正确;培养基①为选择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培养基②为鉴别培养基,通过加入酚红指示剂,观察菌落周围指示剂是否变红,不是用于纯培养产脲酶的细菌,D错误。2. (2024·江苏连云港高二期末)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时,甲同学从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同学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土样不同,也可能是操作过程出了问题B. 将甲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可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C. 让其他同学用与甲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甲同学一致,则可以证明甲同学无误D. B、C选项的实验思路都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解析: B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对照原则,C选项的实验思路遵循了实验的重复原则,D错误。过程评价·勤检测02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1)选择培养基是指 。(2)稀释涂布平板法用于计数的原理是 。(3)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的原因是 。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1. (2024·江苏南通高二月考)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B. 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也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C. 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尿素作为唯一氮源D. 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的作用是提供无机盐和维持pH解析: 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是一种分解者,属于异养型生物,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B错误。2.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接种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多于实际的活菌数B. 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连续划在固体培养基表面C.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D. 与平板划线法相比,稀释涂布平板法形成单菌落的效果更好解析: 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A错误;平板划线法不需要稀释菌液,是将菌液通过接种环连续划在固体培养基表面,B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C错误。3. 如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应先调pH后湿热灭菌B. 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以获得单菌落C. 步骤③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D. 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不同种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解析: 步骤③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不能含有其他氮源,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C错误。4. (2024·辽宁丹东模拟)下图所示为分离某种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实验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土样从有哺乳动物尿液的地方取,获得目的菌种的概率很高B. 为验证尿素固体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做对照C.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37 ℃恒温培养24~48 h时,需将平板倒置D. 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都是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解析: 在含哺乳动物尿液的土壤中有较多含脲酶的细菌,因此土样从有哺乳动物尿液的地方取,获得目的菌种的概率很高,A正确;取不同稀释倍数的土壤稀释液各0.1 mL,分别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尿素固体培养基上,其中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是对照,B正确;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大多数是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可能还有一些可以利用空气中氮的微生物等,D错误。课时训练·提素能03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知识点一 选择培养基及微生物的选择培养1.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CO(NH2)2]分解为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但分解物CO2不能为该菌提供营养。下列关于配制分离这一菌种的选择培养基的成分符合要求的是( )A. 仅尿素 B. 尿素+葡萄糖C. 仅葡萄糖 D. 牛肉膏+蛋白胨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土壤细菌是异养型微生物,要配制分离这一菌种的选择培养基需要含碳有机物作为碳源,尿素作为唯一氮源,B符合要求。12345678910112. 研究人员利用无机盐、琼脂和石油配制培养基,欲培养出石油降解菌,以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这种培养基是一种选择培养基B. 这种培养基的唯一碳源是石油C. 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可能是石油降解菌D. 石油降解菌在未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含量较高1234567891011解析: 分离获得能降解石油的菌株的关键是用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A、B正确;由于该培养基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可能是石油降解菌,有些以空气中二氧化碳为碳源的微生物也能在该培养基上生存,C正确;石油降解菌在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含量较高,D错误。12345678910113.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的大肠杆菌,经培养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多种菌落,不可能的原因是( )A. 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B. 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C. 系列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D. 使用涂布器时涂布不均匀1234567891011解析: 出现杂菌污染的原因可能有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系列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等;使用涂布器时涂布不均匀会导致菌落分布比较集中,会导致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数目减少,不会出现多种菌落。12345678910114.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两者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类别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① 需要接种环(灼烧灭菌) 需要涂布器(酒精消毒)② 无须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 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③ 能纯化微生物,不可计数 既能纯化微生物,又能计数④ 最后的划线区域一定出现单菌落 稀释倍数足够大的菌液,涂布的平板才会出现单菌落A. ②④ B. ③④C. ①④ D. ②③1234567891011解析: 稀释涂布平板法用到的涂布器进行酒精浸泡消毒后要在涂布平板前进行灼烧灭菌,①错误;平板划线法不需要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②正确;平板划线法不能计算出菌液中的活菌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可计算菌液中的活菌数,二者都可纯化微生物,③正确;如果划线操作不规范,平板划线的最后划线区域不一定会出现单菌落,④错误。1234567891011知识点二 微生物的数量测定5. (2024·江苏泰州期末)研究小组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估测大肠杆菌的数量,每一个浓度涂布四个平板。下列关于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实验前后形成对照,因此本实验不必设置空白对照组B. 涂布前将蘸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引燃,待涂布器冷却后再涂布C. 为避免混淆,应在培养皿的皿盖上做标记,并将培养皿倒置培养D. 用此法估测的数值往往偏小,故应以菌落数最多平板计数为准1234567891011解析: 需要一个空白的培养基作对照,以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A错误;涂布器灭菌时,将蘸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 s再涂布,B正确;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时,应标记在皿底,C错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菌落密度过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D错误。12345678910116. (2024·辽宁朝阳高二质检)养殖池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及亚硝酸,这两种物质可由硝化细菌吸收利用。在“养殖池底泥中硝化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配制添加一定浓度铵盐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筛选硝化细菌B. 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 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和计数时,还需与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同时培养D. 若空白对照组上长出了菌落,需要在实验组数据的基础上减去空白对照组的菌落数1234567891011解析: 要分离硝化细菌,应该用以铵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基中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A错误;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菌落计数,C错误;若空白对照组上长出了菌落,则说明培养基被污染了,实验数据无效,需重新实验,D错误。12345678910117. 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研究者观察到几个有透明圈的菌落。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透明圈内的刚果红染料已被分解B. 菌落②中的菌株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C. 图中菌落可能是细菌也可能是真菌D. 图中培养基可用牛肉膏、蛋白胨配制1234567891011解析: 根据分析可知,透明圈不显红色的原因是其中的纤维素已被分解,A错误;菌落①形成的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最大,说明菌落①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不能判断图中菌落的微生物类型,可能是细菌也可能是真菌,C正确;图中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不可用牛肉膏、蛋白胨配制,D错误。12345678910118. (2024·重庆八中月考)某兴趣小组在校园土壤中取样,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小明从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筛选出约12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筛选出约40个菌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小明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和其他同学取样的土壤不同B. 要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可将小明配制的培养基不加土样进行培养C. 当稀释倍数太小时,可能由于菌落重叠而导致计数结果偏小D. 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尿素分解菌1234567891011解析: 小明筛选出的菌落数明显比其他同学多,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和其他同学取样的土壤不同,也有可能是培养基混入其他氮源或培养基被污染,A正确;要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可将小明配制的培养基不加土样进行培养,即进行空白对照,B正确;当稀释倍数太小时,可能会出现菌落重叠而导致计数结果偏小,C正确;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尿素分解菌,D错误。12345678910119. (2024·江苏徐州高二检测)丙草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抑制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某研究小组从某地土壤中分离获得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计数(如下图所示),以期为修复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资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234567891011A. 提供适宜的温度,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有利于降解菌的生长繁殖B. 利用该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比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小C. 配制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可以提高降解菌的浓度D.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9个1234567891011解析: 培养细菌时,应该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A错误;该计数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故计数结果比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小,B正确;若以丙草胺作为唯一氮源,则只有具有降解丙草胺能力的降解菌能够存活,故可以提高降解菌的浓度,C正确;根据5号试管的数据可知,每克土壤中菌株数为(168+175+167)÷3×105×100=1.7×109个,D正确。123456789101110. (2024·江苏南通期中)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如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数字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1234567891011A.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B.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菌株的浓度C.B操作可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均匀地涂布在②表面D.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培养解析: 完全培养基上无法合成氨基酸的也可以生长,野生型的能在基本培养基培养,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A正确;紫外线可以提高突变的频率,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菌株的浓度,扩大培养,B正确;B操作是将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②表面,C错误;从图中可看出,D在基本培养基中无法生长,在完全培养基中可生长,说明D是氨基酸缺陷型菌落;故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培养,D正确。123456789101111. (2024·山东济南高二期末)某种在田间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有效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一定,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培养皿中会残留少量无菌空气)。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 处理。稀释 (2)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从物理性质、营养成分的角度要求上述培养基具备的特点是 。若需要调节培养基pH,应在灭菌 (填“前”或“后”)进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采用 法。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 前 湿热灭菌 1234567891011(3)图中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可能是 ,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N2 该除草剂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则可知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并不是除草剂,而是空气中的N2,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为该除草剂。1234567891011(4)若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的接种方法为 。为了测定微生物的数量,一位同学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 0.1 mL,培养后菌落数目分别为155、160、176、149,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为 个。稀释涂布平板法 1.6×109 1234567891011解析:接种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用于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0.1 mL,培养后菌落数目分别为155、160、176、149,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为(155+160+176+149)÷4÷0.1×106=1.6× 109(个)。1234567891011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节 第2课时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docx 第2节 第2课时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pptx 第2节 第2课时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