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4 平均速度 副标题: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背景图:一张展示运动员在赛道上加速、匀速、减速奔跑的场景图,配合路程与时间的动态曲线,直观体现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意义,突出章节主题。 幻灯片 2:目录 平均速度的引入 平均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平均速度的计算实例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 平均速度的应用场景 课堂练习与巩固 课堂小结与拓展 幻灯片 3:平均速度的引入 - 变速运动的问题 生活中的变速运动: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物体的运动并非匀速,而是速度不断变化的变速运动。例如,汽车启动时速度逐渐加快,刹车时速度逐渐减慢;运动员跑步时会根据体力调整速度。展示汽车行驶和运动员跑步的速度变化示意图,说明变速运动的普遍性。 匀速速度的局限性:对于变速运动,无法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概念精确描述其快慢,因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不同。提出问题:如何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整体快慢?引发学生思考,说明引入平均速度的必要性。 平均速度的作用:平均速度能够粗略地反映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为描述变速运动提供了简便的方法。强调平均速度在解决变速运动问题中的重要性。 幻灯片 4:平均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 - 定义阐述 定义: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路程内通过的总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总时间的比值。它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用简洁的语言定义平均速度,强调 “总路程” 和 “总时间” 两个关键要素。 符号表示:平均速度通常用\( v_{??????} \)或\( \bar{v} \)表示,以便与瞬时速度区分开。明确符号的书写规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符号认知。 物理意义: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反映物体在每个时刻的运动快慢。通过对比匀速速度的精确描述,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和适用性。 幻灯片 5:平均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 - 理解要点 与路程和时间的对应性:平均速度具有对应性,即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必须对应这段路程的总时间,不能混淆不同路段或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例如,物体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概念。用示意图展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对应关系,强调对应性的重要性。 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速度的平均值是将物体在不同阶段的速度相加后除以阶段数,而平均速度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两者计算方法和物理意义均不同。通过实例对比,让学生明确两者的区别,避免概念混淆。 矢量性说明: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研究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暂不考虑方向,只关注其大小;在高中阶段会学习平均速度的矢量性,即包含大小和方向。简要说明平均速度的矢量性,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幻灯片 6: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 基本公式 公式表达: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_{??????}=\frac{s_{???}}{t_{???}} \),其中\( v_{??????} \)表示平均速度,\( s_{???} \)表示物体通过的总路程,\( t_{???} \)表示通过这段总路程所用的总时间。展示公式的书写形式,明确各符号的含义。 公式推导:从平均速度的定义出发,由于平均速度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因此自然得出该公式,强调公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结合定义讲解公式的由来,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本质。 单位:平均速度的单位与速度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说明单位的一致性,回顾单位换算关系。 幻灯片 7: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 变形公式 求总路程公式:根据平均速度基本公式,可推导出求总路程的变形公式\( s_{???}=v_{??????}\times t_{???} \),当已知平均速度和总时间时,可利用该公式计算总路程。展示变形公式,说明其推导过程和应用条件。 求总时间公式:同样,可推导出求总时间的变形公式\( t_{???}=\frac{s_{???}}{v_{??????}} \),当已知总路程和平均速度时,可利用该公式计算总时间。展示变形公式,通过实例说明其应用方法。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变形公式时,要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对应关系,即平均速度、总路程和总时间必须对应同一运动过程,不能混用不同过程的物理量。强调对应关系的重要性,避免计算错误。 幻灯片 8:平均速度的计算实例 - 单一过程问题 实例 1: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总共行驶了 180 千米,用了 3 小时,求汽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已知\( s_{???}=180km \),\( t_{???}=3h \),根据公式\( v_{??????}=\frac{s_{???}}{t_{???}}=\frac{180km}{3h}=60km/h \)。 展示完整的计算过程,包括已知条件、公式、代入数据、计算结果和单位,让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 实例 2:一名同学跑步锻炼,前 5 分钟跑了 1200 米,求他在前 5 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解:先进行单位换算,5 分钟 = 300 秒,已知\( s_{???}=1200m \),\( t_{???}=300s \),则\( v_{??????}=\frac{s_{???}}{t_{???}}=\frac{1200m}{300s}=4m/s \)。 强调单位换算的重要性,展示单位统一的过程和计算步骤。 幻灯片 9:平均速度的计算实例 - 多段过程问题 实例 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前半段路程的速度是 40km/h,后半段路程的速度是 60km/h,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设全程路程为\( 2s \),则前半段路程\( s_1 = s \),后半段路程\( s_2 = s \)。 前半段时间\( t_1=\frac{s}{40km/h} \),后半段时间\( t_2=\frac{s}{60km/h} \)。 总时间\( t_{???}=t_1 + t_2=\frac{s}{40}+\frac{s}{60}=\frac{3s + 2s}{120}=\frac{5s}{120}=\frac{s}{24}h \)。 总路程\( s_{???}=2s \),则平均速度\( v_{??????}=\frac{s_{???}}{t_{???}}=\frac{2s}{\frac{s}{24}}=48km/h \)。 详细展示多段路程问题的计算过程,强调设未知数的方法和总路程、总时间的计算。 实例 4: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先以 5m/s 的速度行驶了 10 分钟,接着以 4m/s 的速度行驶了 5 分钟,求小明上学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先计算各段路程,第一段路程\( s_1=v_1t_1=5m/s\times600s = 3000m \),第二段路程\( s_2=v_2t_2=4m/s\times300s=1200m \)。 总路程\( s_{???}=s_1 + s_2=3000m + 1200m=4200m \),总时间\( t_{???}=600s + 300s=900s \)。 平均速度\( v_{??????}=\frac{s_{???}}{t_{???}}=\frac{4200m}{900s}\approx4.67m/s \)。 通过多段时间问题的实例,让学生掌握不同情况下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幻灯片 10: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 概念对比 定义不同: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用简洁的语言对比两者的定义,明确概念差异。 物理意义不同:平均速度反映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是对运动的粗略描述;瞬时速度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是对运动的精确描述。举例说明两者物理意义的不同,如汽车的速度表显示的是瞬时速度,而行驶一段时间后的平均速度是整体快慢的体现。 对应关系不同:平均速度对应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用时间轴和路程示意图展示两者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幻灯片 1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 实例说明 汽车行驶中的速度: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表上的示数不断变化,每一刻的示数都是瞬时速度;而行驶一段路程后,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到的是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展示汽车速度表示意图,说明瞬时速度的实时变化和平均速度的整体计算。 跑步比赛中的速度: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瞬间的速度、中途的速度和冲线瞬间的速度都是瞬时速度,各不相同;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00 米除以所用总时间,反映了运动员全程的平均快慢。结合百米赛跑的场景,分析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 速度 - 时间图像对比:在速度 - 时间图像中,瞬时速度是图像上某一点的纵坐标值;平均速度则是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总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轴长度(总时间)。展示速度 - 时间图像,通过图像直观对比两者的差异。 幻灯片 12: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 - 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目的:学会测量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掌握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实验的价值。 实验原理: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v_{??????}=\frac{s_{???}}{t_{???}} \),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总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计算出平均速度。强调实验原理与理论知识的一致性,说明测量的科学性。 实验思路: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和运动路段,测量路段的总路程,记录物体通过该路段的总时间,代入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用流程图展示实验思路,让学生清晰了解实验步骤。 幻灯片 13: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 - 实验器材与步骤 实验器材:卷尺(或刻度尺)、停表(或秒表)、研究对象(如自行车、步行的同学、滚动的小球等)、标记物(用于标记起点和终点)。展示实验器材的实物图片,说明各器材的用途。 实验步骤: 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用标记物做好标记,用卷尺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即总路程\( s_{???} \),并记录数据。 让研究对象从起点开始运动,同时用停表开始计时;当研究对象到达终点时,停止计时,记录所用的总时间\( t_{???} \)。 重复实验 2 - 3 次,以减小实验误差。 根据公式计算每次实验的平均速度,然后求多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幻灯片 14: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 - 数据记录与分析 数据记录表:设计清晰的数据记录表,包括实验次数、总路程\( s_{???} \)(单位:m)、总时间\( t_{???} \)(单位:s)、平均速度\( v_{??????} \)(单位:m/s)、平均值等栏目。展示数据记录表的样表,方便学生记录数据。 数据分析示例:以测量步行的平均速度为例,假设三次实验的总路程均为 100 米,总时间分别为 200 秒、195 秒、205 秒,则三次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0.5m/s、0.513m/s、0.488m/s,平均值约为 0.500m/s。展示数据分析过程,说明如何计算和处理数据。 误差分析:分析实验中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如路程测量时卷尺的读数误差、时间测量时的反应时间误差等,讨论减小误差的方法,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择更精确的测量工具等。培养学生的误差分析意识。 幻灯片 15:平均速度的应用场景 - 交通出行 行程规划:在规划出行路线时,通过估算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大致计算出总行程时间,帮助人们合理安排出行计划。例如,已知两地距离和预计的平均速度,可利用\( t_{???}=\frac{s_{???}}{v_{??????}} \)计算出行时间。展示地图上的行程规划示意图,说明平均速度在行程规划中的应用。 交通管理:交通部门通过监测路段的平均车速,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拥堵情况,制定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如限速、疏导交通等,保障交通顺畅。展示交通监测设备和路况信息图,说明平均速度在交通管理中的作用。 车辆油耗估算:汽车的油耗与平均速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合理的平均速度可以降低油耗。驾驶员可以通过控制平均速度来节约燃油,减少开支。简单介绍平均速度与油耗的关系,体现其实用价值。 幻灯片 16:平均速度的应用场景 - 体育与运动 运动训练:在体育训练中,教练通过测量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分析运动员的体能分配和运动状态,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成绩。例如,分析长跑运动员各圈的平均速度,调整其跑步节奏。展示运动员训练场景和数据记录表,说明平均速度在训练中的应用。 比赛成绩分析:在体育比赛中,通过计算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度,可以对比不同运动员的表现,评估运动水平。例如,百米赛跑中,平均速度越快,成绩越好。结合比赛成绩数据,分析平均速度与比赛成绩的关系。 健身指导:普通人在健身运动时,了解自己的平均速度可以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运动过度或不足,如跑步时保持合适的平均速度以达到健身效果。举例说明平均速度在健身中的指导作用。 幻灯片 17:课堂练习与巩固 - 选择题 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C. 平均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在每个时刻的运动快慢 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静止 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3m/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6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4m/s B. 4.5m/s C. 5m/s D. 5.5m/s 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比瞬时速度更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状态 B.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 C.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单位不同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不等于瞬时速度 幻灯片 18:课堂练习与巩固 - 填空题与计算题 填空题: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v_{??????}=\frac{(\quad)}{(\quad)} \),其中\( s_{???} \)表示____,\( t_{???} \)表示____。 一个物体在 2 小时内行驶了 120 千米,它的平均速度是____km/h,合____m/s。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一般____(选填 “相同” 或 “不同”)。 计算题: 一辆客车从 A 地到 B 地,先以 60km/h 的速度行驶了 2 小时,接着以 80km/h 的速度行驶了 3 小时,求客车从 A 地到 B 地的平均速度。 2. 2024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4平均速度 第二章 机械运动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举例说明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1 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2 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学习目标 问题情境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 m栏项目中以12.91 s?的成绩夺冠(图2.4-1)。?某位同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得到比赛中刘翔的速度约为8.52 m/s?。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刘翔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速度是一成不变吗? 下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问题情境 1、定义: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t1=10s S1=300m t2=10s S2=300m t3=10s S3=300m t4=10s S4=300m 甲中的小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它的速度是不变的。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s-t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它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路程s/m 0 5 10 15 20 400 300 200 100 时间t/s 2、匀速直线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s-t 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s 5 10 15 20 路程/m 100 20 300 400 速度/m·s-1 20 20 20 20 匀速直线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v-t 图像)。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v-t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0 5 10 15 20 30 20 10 时间t/s 速度v/m·s-1 匀速直线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理想的匀速直线运动在实际中并不常见,但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不大,并且通过的路径近似是直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 中简化问题的一种理想化的处理方法。 情境问题 这些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如何描述这些运动的快慢呢? 平均速度 1、意义:用平均速度(average??velocity)?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在某一段时间内(某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快慢。 2、定义: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的比值叫做这段路程内(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公式: 4、单位与速度的单位相同。米/秒,符号 m/s 或 m·s-1 千米/小时,符号 km/h 或 km·h-1 1m/s =3.6km/h 【例题】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刘翔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s=110m,所用时间t=12.91s,利用公式v=s/t 计算它的平均速度为: v=????????=110m12.91s=8.52m/s ? 要有必要的 文字说明 代入数据,求出结果,数字后面要有单位. 计算中注意: ①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②数字的后面要写上单位. ③各物理量统一单位(国际单位制或常用单位)。 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例题】2023年5月,大连湾海底隧道正式通车。它是我国北方地区首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对于解决城市交通不畅、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连湾海底隧道的海底沉管隧道段长3 km,??设计速度为60 km/h。 某汽车从人民东路开始,经过3 min?行驶2.1 km后,进入海底沉管隧道段,再经过4 min?驶出海底沉管隧道。求汽车在海底沉管隧道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平均速度 解: 汽车在海底沉管隧道段的路程为s1=3 km, 行驶时间为 t1=4?min=??0.067h?。 汽车全程的路程为s2=2.1 km+3 km=5.1 km, 行驶时间为t2=3?min+4 min=7?min=0.117?h。 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 v=?????????可得: 汽车在海底沉管隧道段的平均速度为????1=????1????1=3?km0.067?h=45?km/h 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2????2=5.1?km0.117?h=44?km/h ? 1星题 知识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下列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匀速转弯的汽车 B.在草地上减速滚动的足球 C.加速飞向高空的飞机 D.列车在平直的铁轨上快慢不变地前进 D 2.某同学骑自行车在平直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 s内通过20 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 s 内的速度是( ) A.5 m/s B.10 m/s C.20 m/s D.40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3.[2025·池州模拟]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中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4.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由照片可知,________(填“小球”或“天鹅”)做的是变速运动,判断其做变速运动的依据是: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鹅 不同 5.一辆汽车在1 h内行驶的路程为36 km,某同学根据这两个数据作出了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该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该汽车在2 h内行驶的路程一定为72 km C.该汽车在这1 h内任意时刻的速度都是36 km/h D.该汽车在这1 h内的平均速度为36 km/h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丽丽从家出发,驾车前往体育场观看演唱会,导航记录显示全程24 km,所用时长30 min;停好车后,丽丽又以1.25 m/s的平均速度步行20 min后到达体育场。求: (1)驾车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1)所用时间t=30 min=0.5 h。 驾车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停车场到体育场的距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停车场到体育场的距离 s′=v′t′=1.25 m/s×20×60 s=1 500 m。 7.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 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 m处的速度是6 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6 m/s B.6.25 m/s C.6.75 m/s D.7.5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2星题 情境应用 8.[2025年1月合肥期末]如图甲所示的无人快递派送车已应用于很多大学城,某次该车从快递驿站出发,10 min后到第一个派送点停靠并派送快递,完成任务后再次出发开往下一个派送点,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距离为2.0 km B.10~13 min内派送车做匀速运动 C.派送车在0~10 min的平均速度大于13~17 min的平均速度 D.派送车从快递驿站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为6 km/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9.[2025·石家庄月考]考驾照时有个必考项目是科目三中的“直线行驶”,要求考生驾驶汽车在一条公路上单向直线行驶,某次考试时有一位考生以6 m/s的速度行驶前一半路程,接着以9 m/s的速度行驶后一半路程,那么汽车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 A.7.2 m/s B.7.5 m/s C.8 m/s D.10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10. (新考法)足球比赛中,一个“地滚球”经过一名球员的脚边时,这名球员立刻沿着足球运动的轨迹追赶,一会儿就将足球控制在自己脚下。这名球员追球的过程中( ) A.球员的平均速度大于足球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可能小于足球的最大速度 B.球员的平均速度大于足球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一定大于足球的最大速度 C.球员的平均速度等于足球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可能小于足球的最大速度 D.球员的平均速度等于足球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一定大于足球的最大速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点拨:此过程中,球员和足球的运动路程、运动时间都相同;此过程中足球速度越来越小,球员速度不定。 11. (新情境题)福州至厦门实现“一小时生活圈”,下表是福州至厦门G5117次高铁沿途部分站点的到达、发车时刻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车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G5117 福州 始发站 14:30 0 G5117 福州南 14:44 14:47 18 G5117 厦门北 15:50 15:57 248 G5117 厦门 16:19 终点站 279 (1)列车在15:55的速度为________km/h; (2)列车从福州南站到厦门北站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min; (3)列车从福州站到厦门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km/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 63 186 3星题 思维提升 12.[2025年1月重庆期末改编]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这种系统是无需停车即能对过往车辆实现收费的电子系统。如图乙是某高速公路出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在某高速路上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表所指的速度匀速行驶30 min后到达收费站,在进入ETC收费岛区域前s1=50 m处开始减速,经t1=4 s后运动至图中阴影区域左侧边界,然后再以6 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s2=36 m,不计车长,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1)由图甲可知,汽车的速度v=90 km/h,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总路程:s总=s1+s2=50 m+36 m=86 m,总时间t总=t1+t2=4 s+6 s=10 s,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①路程的计算:s = vt ②时间的计算:t = ???????? ? 简单的计算 平均速度 意 义 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定义: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 比值叫做这段路程内(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②公式:v=???????? ? ③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1 m/s=3.6 km/h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