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幻灯片 1:封面标题: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副标题:探寻声音的奥秘背景图:一张充满声音元素的场景图,有正在唱歌的人、弹奏的钢琴、鸣叫的小鸟和传播声波的波形示意图,直观呈现声音的多样来源与传播特性。幻灯片 2:目录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回声现象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探究课堂练习与巩固课堂小结与拓展幻灯片 3: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 多样的声音自然之声:鸟鸣声、风声、雨声、雷声等,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展示小鸟鸣叫、雨滴落下的场景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声音的多样性。生活之声:人们的交谈声、笑声、脚步声,以及交通工具的鸣笛声、家用电器的运行声等,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展示人们交谈、汽车行驶的场景图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艺术之声:乐器演奏的音乐声,如钢琴声、小提琴声、鼓声等,这些声音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展示不同乐器演奏的场景图片,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幻灯片 4:声音的产生 - 振动的作用实验探究: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将悬挂的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弹开。这些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展示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片段,直观呈现振动现象。定义阐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振动停止,物体也就停止发声。强调 “振动” 是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用简洁的语言定义声音的产生。实例分析: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鼓面被敲击时,鼓面在振动发出鼓声;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音乐声。展示声带、鼓面、琴弦振动的示意图,分析不同声源的振动情况。幻灯片 5:声音的产生 - 振动的记录与放大转换法的应用:有些物体的振动非常微小,难以直接观察,可以通过转换法将其放大。例如,在发声的桌面上放置一些碎纸屑,纸屑会跳动,从而证明桌面在振动。介绍转换法在观察微小振动中的作用,展示相关实验图片。声音的记录:早期的留声机通过将声音的振动转化为蜡筒或唱片上的纹路来记录声音,播放时,纹路的振动再转化为声音。展示留声机的图片,简单介绍声音记录的原理,体现振动与声音的关系。现代技术中的振动:在麦克风中,声音的振动使膜片振动,进而转化为电信号;扬声器则将电信号转化为膜片的振动,从而发出声音。简要介绍麦克风和扬声器的工作原理,说明振动在声音传播技术中的应用。幻灯片 6:声音的传播条件 - 介质的必要性真空铃实验: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入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会发现铃声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几乎被抽尽时,几乎听不到铃声;再放入空气,铃声又逐渐变大。该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展示真空铃实验装置图和实验过程示意图,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明确声音传播的条件,强调介质的重要性。生活实例:太空中没有空气,是真空环境,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交谈,必须通过无线电进行沟通,这是因为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结合太空场景图片,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际应用。幻灯片 7:声音的传播介质 - 固体、液体、气体气体传声:我们平时听到的大多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如人们的交谈声、广播声等。以人耳听到远处的声音为例,说明空气作为介质传播声音的过程。展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示意图,解释传播原理。液体传声: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如渔民可以通过水下声音判断鱼群的位置;潜水员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声音。展示渔民捕鱼和潜水员水下活动的图片,举例说明液体传声的现象。固体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更好,例如,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火车行驶的声音,比在空气中听到的更早;“土电话” 通过拉紧的绳子传播声音。展示铁轨听声和土电话的图片,分析固体传声的特点和优势。幻灯片 8:声音的传播方式 - 声波声波的形成:声源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这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叫做声波。就像石子投入水中会激起水波一样,声音的传播也类似水波的传播方式。用水波类比声波,展示声波传播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声波的形成。声波的传播特点: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向前移动,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通过示意图说明介质振动与声波传播的关系,强调介质不随波迁移。声波的应用:超声波(一种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可以用于医学检查(如 B 超)、清洗精密仪器等;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可用于监测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简要介绍声波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视野。幻灯片 9:声音的传播速度 - 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例如,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5200m/s,在水中约为 1500m/s,在空气中(15℃时)约为 340m/s。用表格形式呈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对比说明介质对速度的影响。温度影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在 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在 2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6m/s。说明温度对空气中声速的影响,给出常见温度下的声速值。速度计算:在已知声速和传播时间的情况下,可利用公式\( s=vt \)计算声音传播的距离,如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根据两者的时间差可估算雷电发生的距离。结合实例说明声速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幻灯片 10:回声现象 - 定义与条件回声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例如,在山谷中大喊一声,过一会儿会听到回声。展示山谷回声的场景图片,解释回声的形成。听到回声的条件: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计算得出,在空气中,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至少为 17 米时,人耳才能听到清晰的回声(根据\( s=vt=340m/s\times0.05s = 17m \))。推导听到回声的距离条件,帮助学生理解。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如蝙蝠通过发出超声波并接收回声来确定猎物的位置和距离;声呐系统利用回声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等。展示蝙蝠捕食和海底声呐探测的示意图,介绍回声的实际应用。幻灯片 11: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探究 - 实验 1: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音叉、细线、乒乓球、小锤、水面槽。展示实验器材的实物图片,说明各器材的用途。实验步骤:用小锤轻敲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观察音叉的振动(可通过将音叉靠近耳朵或观察细微振动)。将悬挂的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的变化。用小锤敲击音叉后,将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详细描述实验步骤,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步骤 1 中能听到声音,说明音叉在发声;步骤 2 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步骤 3 中水面溅起水花,进一步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幻灯片 12: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探究 - 实验 2: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器材:两个纸杯(或塑料杯)、一根长线(棉线或尼龙线)、剪刀。展示实验器材,这是简易 “土电话” 的制作材料。实验步骤:在两个纸杯底部中心各扎一个小孔,将长线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小孔,并在杯内打结固定,制成 “土电话”。两名同学分别握住一个纸杯,将线拉紧,一名同学对着纸杯说话,另一名同学将纸杯贴在耳朵上听。放松长线,再重复步骤 2,比较两次听到声音的情况。介绍实验步骤,强调线要拉紧才能有效传声。实验现象与结论:线拉紧时,能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线放松时,听到的声音很微弱或听不到。结论:固体可以传声,且传声效果与介质的松紧程度有关(这里主要体现固体是声音传播的介质)。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固体传声的结论。幻灯片 13:课堂练习与巩固 - 选择题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的运动产生的B.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 声音是由物体的温度变化产生的D. 声音是由物体的形状变化产生的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快( )A. 空气B. 水C. 钢铁D. 真空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液体中慢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固定不变的幻灯片 14:课堂练习与巩固 - 填空题与简答题填空题: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____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声音不能在____中传播。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m/s。简答题:为什么在太空中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必须使用无线电?为什么在山谷中大喊一声,过一会儿会听到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什么?幻灯片 15:课堂小结与拓展 - 核心知识点回顾声音的产生:回顾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的物体是声源,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声速与回声:梳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特点,以及回声的形成、条件和应用。实验探究:回顾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实验,强调实验在理解知识中的作用。幻灯片 16:课堂小结与拓展 - 拓展思考超声波与次声波: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如超声波探伤、次声波预警等,认识到不同频率声音的价值。展示相关应用场景图片,简单介绍其原理。声音的危害与防护:了解噪声的危害,如影响听力、干扰睡眠等,学习一些防护噪声的方法,如戴耳塞、安装隔音材料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动物的声音传播:探究动物如何利用声音交流和生存,如蝙蝠的回声定位、海豚的声呐系统等,感受生物世界的奇妙。展示动物利用声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2024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三章 声现象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学习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0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010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的世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征?清脆悦耳的鸟鸣瀑布的波涛声雷声轰鸣交响乐今天开始,我们将一同走进声音的世界,首先要共同探讨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提出猜想你能让他们发出声音吗?纸张抖动纸张直尺伸出桌面少许,拨动自己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直尺发声时在______;提出猜想感受他们发声时的共同特征:纸张发声时在______;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振动振动声音的产生为了验证猜想,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收集证据。演示:声音的产生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是声源。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叫作振动。振动发声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箜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拨弦乐器;木琴是一种打击乐器,你知道它们各是靠什么发声的吗?交流讨论贾湖骨笛:空气柱发声箜篌:弦发声木琴:木条发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C.振动停止,发声停止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B例题提出问题 声音怎样传播出去?猜想 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某些东西来作媒介。问题 老师说话的声音是怎样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的?声音的传播真空罩实验演示:真空罩实验在没有抽出玻璃罩的空气前,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吗?你能听到铃声吗?在用抽气机抽气的过程中,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吗?说明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少,你听到的铃声有什么变化?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能听到铃声。能看到振动,说明电铃发声,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铃声越来越小。声音的传播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罩内变成真空,你还能听到铃声吗?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通过真空罩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罩内变成真空,就不能听到铃声了。声音由无变弱再变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花样游泳运动员即使在水下也能保持动作整齐一致,部分原因是因为可以听到水上的乐曲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紧贴桌面的耳朵能够清楚的听到手指敲击桌面的声音“土电话” 传声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2.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作介质。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米(m)秒(s)米/秒(m/s)路程时间v=st声速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一些物质中的大致声速(常温常压)物 质 声速/(m/s) 物 质 声速/(m/s)空 气 340 花岗石 6000水 1500 钢 铁 5000硬橡皮 54 玻 璃 5000~6000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熟记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 m/s声速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敲鼓声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作声波。声波声波到达人耳后,又怎样让大脑感知 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耳蜗玻璃鱼缸中养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鱼缸→水→鱼D.水→鱼C例题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要想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从发出声音到再返回耳朵的时间大于0.1秒。当障碍物离声源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觉得声音更响亮。回声为了减小回声的影响,在音乐厅、影视院内,顶上的很多吊板、墙面都用了多孔或柔软的材料用来吸收声音。回声结合以上的学习,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听到回声的条件,请你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距发声体至少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回声计算人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周围的声音世界有了立体的感觉。科学窗:立体声例如:用两个音箱在不同方位和距离处播放音乐,能使人感觉有“立体声”效果。立体声1. (教材改编题)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相关实验。(1)图甲: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可以观察到放在纸盆上的小纸片在________。图乙: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很多水花。(2)由以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3)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作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振动振动 转换法2.二胡是通过__________振动发声的,笛子是通过__________振动发声的,“泉水叮咚”是通过________(前三空均填发声体)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________。琴弦12345678910111213141516空气柱泉水声源3.如图所示,观察“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没接抽气机时我们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用抽气机慢慢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铃声将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逐渐减弱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成为真空),我们将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但实验时仍能听到微弱的铃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12345678910111213141516不能空气不能被抽干净真空4.[2025年1月阜阳期末]黄梅戏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在表演时常用堂鼓进行伴奏,堂鼓声通过________传到现场观众的耳中。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向外传播。12345678910111213141516空气波5.(新情境题)我国花样游泳队在巴黎奥运会获得冠军,这也是花样游泳队首次获得奥运金牌。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和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中传播。液体123456789101112131415166.[2025年1月西安模拟改编]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发动机内部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固体123456789101112131415167.(原创题)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大声呼喊时的声音比小声说话时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2)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 m/s。(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4)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12345678910111213141516√×8.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 s以上。要听到自己的回声,你离障碍物的距离应____________(填“大于34 m”“大于17 m”或“小于17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 m/s)大于17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9.[2025年1月宜宾期末]研学活动中,讲解员使用“小蜜蜂”扩音器,它发出声音的声源是( )A.讲解员的舌头B.讲解员的声带C.扩音器的话筒D.扩音器的喇叭D2星题 情境应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如图是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1.(立德树人·传统文化)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内的“吟诗坛”如图所示,人们昵称其为西安的“回音壁”。当你站在“吟诗坛”的中心位置时,即使窃窃私语也能回音四起。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D.声音的直线传播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小丽同学做“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乒乓球多次被弹起12345678910111213141516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13.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见下表。12345678910111213141516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空气(15 ℃) 340 煤油(25 ℃) 1 324空气(25 ℃) 346 蒸馏水 1 437海水(25 ℃) 1 531 大理石 3 810铜(棒) 3 750 铁(棒) 5 200由表中信息可知: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表中的信息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________有关。12345678910111213141516小大温度14.[2025年1月安庆期末]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某农村新安装自来水管, 铸铁管道连通后通水加压测试, 站在水龙头旁的小点, 看见离他很远的水管另一端的小雨拿扳手用力敲了一下水管, 则小点能听见________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__(填“铁管”“水”或“空气”)传来的声音。312345678910111213141516铁管 15.(中考趋势题)小明从某网站了解到,我国准备实施一次对小天体的防御,在太空中发射撞击器,撞击小天体改变其轨道。小明激动地告诉同学:撞击器与小天体碰撞发出的巨大声音将响彻太空。你认为小明的说法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真空不能传声16.(新 考 法 2025年1月淮北期末)如图所示,某中学有一个136 m×50 m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了两个音箱S1和S2,广播操音乐响起后,李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觉得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有两个位置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A.乙、丁 B.甲、乙C.丙、丁 D.甲、丙D3星题 思维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点拨:由图可知,乙和丁距离两个声源一样远,声音同时到达,不会产生干扰,会听起来比较洪亮,而甲和丙两处则不同,距离两个声源的远近相差最大,两个声源传来的声音相互干扰,导致听不清楚,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小结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速回声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在固体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回声测距听到回声的条件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