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幻灯片 1:封面标题:4.3.1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授课教师:[你的姓名]幻灯片 2:课程引入展示图片:平静湖面倒映着岸边的树木和建筑。人们照镜子整理仪表的场景。舞蹈室里的大平面镜,能看到舞者的全身像。提问:湖面的倒影和岸边的景物看起来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相同吗?位置有什么特点?照镜子时,你在镜中的像和真实的你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像的位置在镜子的哪一侧?幻灯片 3:探究问题提出核心问题: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像的大小、位置与物体的大小、位置有什么关系?像的虚实情况如何?细化问题: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是否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幻灯片 4:实验器材准备主要器材: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用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带刻度的水平桌面或光具座(方便测量距离)。光屏(用于判断像的虚实)。刻度尺、铅笔、白纸(用于测量和记录)。器材作用说明:薄玻璃板:既能反射成像,又能透光,可透过玻璃板看到后面的蜡烛,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两支相同蜡烛:将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前作为物体,另一支在玻璃板后移动,当它与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幻灯片 5:实验装置搭建操作步骤: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薄玻璃板竖直立在直线上(玻璃板与直线垂直,直线作为平面镜的位置)。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 A,作为成像的物体。在玻璃板后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 B,用于寻找蜡烛 A 所成的像的位置。注意事项:玻璃板必须竖直放置,否则蜡烛 B 无法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实验环境光线不宜过亮,避免干扰对像的观察。幻灯片 6:实验探究过程(一)—— 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操作方法:移动蜡烛 B,从玻璃板前不同位置观察,直到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观察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大小关系。现象记录: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且蜡烛 A 和蜡烛 B 是完全相同的蜡烛。初步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幻灯片 7:实验探究过程(二)—— 像与物体的位置关系操作方法: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 A 的位置(用 A 表示)和蜡烛 B 的位置(用 A' 表示,A' 即为 A 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 A 到玻璃板的距离(即物距 u)和蜡烛 A' 到玻璃板的距离(即像距 v)。连接 A 和 A',观察连线与玻璃板的位置关系。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 | 物距 u/cm | 像距 v/cm | 像与物大小关系 | 像物连线与镜面关系 ||----------|----------|----------|----------------|----------------------|| 1 | | | | || 2 | | | | || 3 | | | | |注意事项:多次实验,改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测量和记录,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幻灯片 8:实验探究过程(三)—— 像的虚实性操作方法:当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 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个光屏。从玻璃板前观察光屏上是否能呈现蜡烛 A 的像。现象记录:光屏上没有出现蜡烛 A 的像。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虚像)。幻灯片 9: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数据分析:对比多次实验的物距和像距数据,发现像距等于物距;观察像物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发现连线与镜面垂直。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幻灯片 10: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原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物体的像。光路图展示:画出物体上某一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的光路图,标注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和像点。强调: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幻灯片 11:实验注意事项与误差分析注意事项:玻璃板要薄,避免因玻璃板两个表面反射成像形成重影,影响实验观察。实验时要从玻璃板前观察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是否重合,不能从侧面或后方观察。误差分析:测量距离时,刻度尺读数可能存在误差。玻璃板未完全竖直放置,导致蜡烛 B 无法与像完全重合,影响像的位置判断。幻灯片 12:知识应用与拓展生活中的应用:穿衣镜:利用平面镜成像让人们观察自己的穿着打扮,所成的像与人体大小相等、左右对称。潜望镜:通过两块平面镜反射光线,改变光路,使人们在水下或低处能观察到高处的物体,成像特点符合平面镜成像规律。拓展思考:为什么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左右颠倒?(结合成像原理,说明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像在左右方向上与物体相反)幻灯片 13:课堂练习选择题: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 物体面镜时,像变大 C.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D.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不垂直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 2m 处,他在镜中的像到他本人的距离是( )A. 1m B. 2m C. 3m D. 4m填空题: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简答题: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实验中为什么要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幻灯片 14:课堂总结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具有大小相等、距离相等、连线垂直、成虚像的特点。成像原理:基于光的反射,像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实验关键:正确使用薄玻璃板、相同蜡烛和刻度尺,规范操作以减小误差。幻灯片 15:课后作业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中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练习题,绘制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光路图。实践作业: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平面镜,测量自己到镜子的距离和像到镜子的距离,验证像距等于物距。尝试用小镜子和蜡烛模拟课堂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与课堂结论对比。2024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四章 光现象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学习目标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02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01温故知新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 _______________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等于 _________ 。(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所成的夹角的 __________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_______ 的。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入射角角平分线可逆我们都听过“猴子捞月”的故事,天上的月亮是真的掉到井里了吗?井里的月亮实际上是什么呢?思考舞蹈练功房里的大镜子平静的水面认识平面镜平静的水面、建筑物外面的玻璃幕墙、舞蹈练功房里的大镜子等都可以看成平面镜。通过平面镜我们能观察到物体的像。玻璃幕墙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有什么特点呢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提出问题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2.像有时大,有时小。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远一些。物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二、猜想与假设1.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器材: 薄玻璃板、支架、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一张、刻度尺、笔。薄玻璃板蜡烛A与蜡烛A等大的蜡烛B三、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2)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的目的:(3)使用刻度尺的目的:(4)光屏的作用:实验注意事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透光、成像)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为了比较确定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检验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实验表格: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序号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u/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v/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放大、缩小或相等) 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的夹角/度123实验一:当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将光屏放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的情况。现象: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四、进行实验点击按钮观看视频实验二:在玻璃板的一侧放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并将蜡烛B放在像的一侧,移动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重合。现象: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四、进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三:记录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A和B的位置,铅笔连线后,用刻度尺测量蜡烛A与蜡烛B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四、进行实验实验三:记录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A和B的位置,铅笔连线后,用刻度尺测量蜡烛A与蜡烛B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四、进行实验实验四:用量角器测量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四、进行实验实验序号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u/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v/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放大、缩小或相等) 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的夹角/度1 4.60 4.30 相等 902 6.60 6.80 相等 903 9.20 9.20 相等 90距离相等等大垂直五、记录并分析数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④像与物体对应的点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物、像关于平面镜轴对称六、实验结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当光线经过镜面反射再进入人眼时,由于人有光的直线传播的经验,于是人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S ’发出的,S ’即为 S 在平面镜中的像。ss's科学窗: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光源可以发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 人眼就看到了物体。科学窗: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ss'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为光的反射每个物(发光或反光)点,都有其对应的虚像点。 这样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就叫作虚像。虚像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但不能被光屏接收到,作图时,虚像用虚线表示。如图,MN 表示平面镜,AB 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MNABA B 方法:1.作垂线2.取等距离3.画虚像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某发光点 S 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 O1A 和 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发光点 S 的位置。O1SS1O2AB作法:1.将 AO1 和 BO2 延长交于 S1。2.过 S1 作镜子垂线,取相等距离找到 S。3.再连接 SO1 和 SO2,标上箭头。练一练1.某实验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思路】(1)探究方向: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观察像的位置、大小、________和正倒。(2)仪器选择:①可选用________作为平面镜观察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研究像和物的位置关系,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虚实12345678910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刻度尺(3)实验方法选择:先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且____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观察蜡烛A的像与蜡烛B是否完全重合,此处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4)实验次数: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进行多次实验。12345678910未点燃等效替代法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实验过程】(5)安装仪器:实验应在较________(填“明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应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6)在图甲中,在玻璃板前放置蜡烛A,小组同学在蜡烛A的________(填“同侧”或“异侧”)观察它的像,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发现两支蜡烛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____。暗垂直同侧12345678910大小相等 (7)改变蜡烛A的位置,在纸上记录像和物的位置,可得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所示,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8)移去图甲中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反复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像。相等虚12345678910【交流反思】(9)将图乙中M处的蜡烛沿直线MM′向玻璃板方向移动1 cm,则此时像与物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cm。10123456789102.某湿地公园吸引了400多只小天鹅正在此处栖息。岸边不远处,一只天鹅正在湖中浮游,身下是一个清晰的倒影,下列选项中,符合小华看到的情景的是( )D12345678910(补充设问)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物体和像关于镜面对称123456789103.[2024·连云港中考]小明身高1.7 m,距离平面镜3 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是______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m。当他向平面镜缓慢走近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7123456789103不变4.[2024·淮安中考]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12345678910解:如图所示。(变式)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12345678910解:如图所示。5.翡翠湖公园里的荷花摇曳多姿,1.5 m深的一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6 m,蜻蜓在水中的像( )A.因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B.是比蜻蜓略小的虚像C.在水面下0.9 m深处D.与蜻蜓相距1.2 mD123456789102星题 情境应用6.[2025年1月池州期末]中国象棋历史悠久。如图,在竖直立着的平面镜前水平放置一个九格的棋盘,将一颗棋子“馬”按箭头方向移动,则平面镜中所显示的棋子“馬”移动的路径是( )A.从“4”到“1”B.从“1”到“4”C.从“2”到“3”D.从“3”到“2”C123456789107.小铭通过平面镜看到小熊及坚果罐的情况如图所示,现实中小熊是用________(填“左手”或“右手”)抱着鱼。右手123456789108.[2024·无锡中考]在图中作出物体ABC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解:如图所示。123456789109.五代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华利用图1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其中A、B为大小相同的棋子。【实验过程】(1)移开图甲中的棋子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该位置,眼睛____________(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直接12345678910白纸上没有像(2)实验中发现A的像A′偏暗,于是小华进行了如图1乙所示的几种操作。①是对着棋子A照射,②和③都是对着像A′照射。①②③三种操作中可以使观察到的A的像更亮的是________。①12345678910【交流反思】(3)实验中发现不便得到像和物左右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更换为图2中的________(填“a”“b”或“c”)棋子进行实验。a123456789103星题 思维提升1234567891010. (新考法)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 )A.①B.②C.③D.④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对应的点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课堂小结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