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40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北师大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40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北师大版(2024)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5.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科:物理
年级:八年级
授课教师:[你的姓名]
幻灯片 2:课程引入
复习回顾:
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会聚作用)
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展示图片:
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时,物体靠近放大镜,像变大。
照相机拍摄远处景物和近处景物时,像的大小不同。
提问:
为什么同一凸透镜,当物体位置变化时,所成的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会发生变化?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幻灯片 3:实验探究准备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与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 u 表示)的关系。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已知焦距 f)、蜡烛、光屏、火柴。
器材组装:
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让像成在光屏中央)。
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f,例如 f=10cm。
幻灯片 4:实验探究步骤
步骤 1:调整物距 u > 2f(如 u=30cm,f=10cm)
固定凸透镜位置,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使物距 u > 2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并记录像距 v(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步骤 2:调整物距 u = 2f(如 u=20cm,f=10cm)
改变蜡烛位置,使物距 u = 2f。
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像距 v。
步骤 3:调整物距 f < u < 2f(如 u=15cm,f=10cm)
继续改变蜡烛位置,使物距 f < u < 2f。
移动光屏,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像距 v。
步骤 4:调整物距 u = f(如 u=10cm,f=10cm)
使物距 u = f,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成像。
步骤 5:调整物距 u < f(如 u=5cm,f=10cm)
使物距 u < f,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成像;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
重复实验:更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上述步骤,验证规律的普遍性。
幻灯片 5: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以 f=10cm 为例)
实验次数
物距 u/cm
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 v/cm
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
1
30
u > 2f
缩小、倒立、实像
2
20
u = 2f
等大、倒立、实像
3
15
f < u < 2f
放大、倒立、实像
4
10
u = f
不成像
——
5
5
u < f
虚像(像距为负)
放大、正立、虚像
分析数据:对比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总结像的性质随物距变化的规律。
幻灯片 6:凸透镜成像规律(一)—— 实像情况
当 u > 2f 时:
像的性质:缩小、倒立、实像。
像距关系:f < v < 2f。
应用:照相机(拍摄远处景物时,物距远大于 2f,成缩小的实像)。
光路图:画出对应的光路图,标注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
当 u = 2f 时:
像的性质:等大、倒立、实像。
像距关系:v = 2f。
应用:测量凸透镜焦距(利用物距等于 2f 时像距也等于 2f 的特点)。
光路图:画出对应的光路图。
当 f < u < 2f 时:
像的性质:放大、倒立、实像。
像距关系:v > 2f。
应用:投影仪(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在 f 和 2f 之间,成放大的实像)。
光路图:画出对应的光路图。
幻灯片 7:凸透镜成像规律(二)—— 特殊情况与虚像
当 u = f 时:
成像情况:不成像,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
应用:平行光源(将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射出平行光)。
光路图:画出对应的光路图,显示光线平行射出。
当 u < f 时:
像的性质:放大、正立、虚像。
像距关系:v > u(像与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应用:放大镜(物体在焦点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画出对应的光路图,标注虚像的位置和性质。
幻灯片 8: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实像与虚像分界点:焦点(u = f),当 u > f 时成实像,u < f 时成虚像。
放大与缩小实像分界点:2 倍焦距处(u = 2f),当 u > 2f 时成缩小实像,f < u < 2f 时成放大实像。
像的倒正: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像的位置:实像与物体在凸透镜两侧,虚像与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动态变化规律:
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近像近像变小)。
幻灯片 9:光路可逆性在凸透镜成像中的体现
原理:在凸透镜成像中,光路是可逆的。如果把物体放在原来像的位置,那么像就会成在原来物体的位置。
举例:
当物体在 u = 30cm(f=10cm)时,像在 v=15cm 处;若将物体放在 u=15cm 处,则像会成在 v=30cm 处。
应用:解释投影仪和照相机的成像关系,投影仪的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相反,利用了光路可逆性。
幻灯片 10: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实例分析
照相机:
结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或感光元件)相当于光屏。
成像原理:拍摄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物距)u > 2f,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调焦:拍摄近处景物时,物距减小,需增大像距,镜头向前伸;拍摄远处景物时,物距增大,需减小像距,镜头向后缩。
投影仪:
结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投影片相当于物体,屏幕相当于光屏。
成像原理: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f < u < 2f,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使像正立,投影片需倒放。
调焦: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需减小物距(镜头靠近投影片),增大像距(投影仪远离屏幕)。
放大镜:
成像原理: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 u < f,通过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使用方法:要使像更大,应将放大镜适当远离物体(但仍在焦点以内)。
幻灯片 1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作图方法
作图依据: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找到像点的位置。
成实像作图步骤(以 f < u < 2f 为例):
画出凸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
确定物体位置,从物体顶端画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从物体顶端画一条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物体顶端的像点,画出完整的像,标注像的性质。
成虚像作图步骤(以 u < f 为例):
画出凸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
从物体顶端画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从物体顶端画一条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交点即为物体顶端的虚像点,用虚线画出虚像,标注像的性质。
幻灯片 12:课堂练习
选择题: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 8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 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 f 可能是( )
A. 4cm B. 5cm C. 6cm D. 7cm
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虚像一定是正立的,实像一定是倒立的 B. 虚像一定是放大的,实像一定是缩小的 C. 实像和虚像都能呈现在光屏上 D. 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一定远离凸透镜
填空题:
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成缩小、倒立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
用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要看到放大的正立的像,课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
作图题:画出物体在凸透镜 2f 以外时所成的像的光路图,并标像的性质。
幻灯片 13:实验误差分析与注意事项
误差分析:
光屏上像的清晰度判断不准确,导致像距测量有误差。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像可能成在光屏边缘或 outside 光屏,影响观察。
光具座的刻度精度不够,导致物距和像距测量误差。
注意事项:
实验时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便于观察光屏上的像。
移动光屏时要缓慢,仔细寻找最清晰的像的位置。
蜡烛燃烧过程中长度会变化,需适时调整蜡烛高度,保持三心等高。
幻灯片 14:课堂总结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得出不同物距下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成像规律:明确实像、虚像的分界点和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掌握像的性质随物距的变化规律。
动态变化:成实像时 “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 “物近像近像变小”。
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设备的成像原理基于凸透镜成像规律。
作图方法: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绘制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幻灯片 15:课后作业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中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作图题。
实践作业:
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照相机成像,改变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尝试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投影仪,将手机上的图片投射到墙上,调整物距和像距,使像清晰,并分析成像原理。
2024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学习目标
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重难点)
02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
01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温故知新
F
F
F
F
一、提出问题:
通过放大镜看书,文字变大了;看远处的景物,却倒立缩小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
二、猜想:
放大?缩小?正倒?虚实?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像距v:像到 的距离。
物距u:物体到 的距离;
实验装置: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物距u
像距v
点燃的蜡烛
光屏
凸透镜
光具座
凸透镜中心
凸透镜中心
三、设计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调节烛焰、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三者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成像在光屏的中央。
(1)粗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安装在光具座上。
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上?
f =10.0cm。
三、进行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调整物体(点燃的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由远及近 ,并调整光屏位置,直到呈现一个 清晰地 蜡烛的像,然后观察像的性质(大小、正倒和虚实),并测量对应的 物距和像距 。
F
F
2f
f
物体
2F
凸透镜
光屏
三、进行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演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多次实验,观察物体的成像;
2.注意把凸透镜中心、烛焰和光屏中心调成同一高度;
3.光屏上接收到的像叫实像,一定要是清晰明亮的烛焰像;
4.及时根据像的性质记录物距和像距;
5.固定透镜,把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移动光屏接收像。
注意事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设计表格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焦距 f /cm 物距 u /cm 像距 v /cm 像的性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u>2 f ,f成倒立、缩小、实像
F
F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成像光路:当 u>2f 时
F
F
u=2f ,v=2f
成倒立、等大、实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成像光路:当 u=2f 时
F
F
f成倒立、缩小、实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成像光路:当 fu=f
不成像
F
F
平行
成像光路:当 u=f 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f
成正立、放大、虚像
F
F
成像光路:当 u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O
F
2F
F
2F
成像规律图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焦距 f /cm 物距 u /cm 像距 v /cm 像的性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f u>2f u=2f f倒立
缩小
实像
f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不成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收集数据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是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
四、分析和结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成实像时物像异侧;成虚像时物像同侧
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即物像同方向移动,像跟着物体在移动。
四、分析和结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规律精炼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下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是否完整?亮暗如何变化?
F
F
f
能成完整的像,但像变暗了
问题讨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
a.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u ≤ f )。
c.焦距太长或光具座不够长。
问题讨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实验过程中蜡烛越来越短,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应如何?
a.蜡烛向 ;b.凸透镜向 ;c.光屏向 。



问题讨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实验思路】
将点燃的蜡烛在光具座上从离透镜较远的位置(2倍焦距外)逐渐靠近凸透镜。
①观察像的特点:包括像的虚实、________、________;
②成实像时,________;成虚像时,________。
A.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
B.用光屏接收
大小
1
2
3
4
5
6
正倒
B
A
【实验过程】
(1)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
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
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1
2
3
4
5
6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如图乙所示,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以观察到该像是________立、________的实像。
(4)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
凸透镜的位置不动,继续实验:
①当蜡烛位于30 cm刻度线处时,调节光屏至________cm刻度线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

1
2
3
4
5
6
缩小
70
等大
②当蜡烛位于35 cm刻度线处时,调节光屏至适当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
③当蜡烛位于45 cm刻度线处时,从凸透镜右侧透过透镜向左看,可以看到蜡烛正立、________的虚像。此时,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实验结论】
(5)凸透镜成实像时,蜡烛靠近凸透镜
的过程中,像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且像变______(填“大”或“小”)。
放大
1
2
3
4
5
6
放大
不能
远离

2.某学习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光具座上正确安装实验器材,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倒立、________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1
2
3
4
5
6
等大
10.0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了在光屏上仍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该像的性质为倒立、________的实像。
1
2
3
4
5
6

缩小
3.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
B.成虚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C.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
D.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
C
1
2
3
4
5
6
4. (原创题)小点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实验过程】
(1)正确安装并调节好装置后,小点在
如图甲所示的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
的像,则她看到的像是________(填
“倒立”或“正立”)、________(填“放大”
或“缩小”)的。
倒立
2星题 情境应用
1
2
3
4
5
6
缩小
(2)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只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刻度________cm处,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理由是在光的折射过程中,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__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1
2
3
4
5
6
25
光路可逆 


【交流反思】
(4)实验结束后,小点看到成倒立的像时,像与物上下颠倒。像与物是否左右颠倒,下面操作一定不可行的是________。
A.用纸遮挡烛焰一侧,观察像的情况
B.用纸遮挡凸透镜一侧,观察像的情况
C.用嘴沿水平方向,且垂直光具座吹烛焰,观察像的情况
1
2
3
4
5
6
B
(5)装置优化: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F”形的LED灯,在光屏上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的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实验现象更明显(或便于观察比较,减少污染等)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由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如图所示的6个像中,一定观察不到的1个像是________。能观察到的5个像,它们出现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均填序号)

1
2
3
4
5
6
②①③⑤④
6.小点根据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三个作图,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1)当物体、凸透镜及焦距确定,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画出像的位置及大小。
1
2
3
4
5
6
解:(1)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3星题 思维提升
(2)当像、凸透镜及焦距确定,像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画出物体的位置及大小。
1
2
3
4
5
6
解:如图所示。
(3)当物体、像的位置确定,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及其中一个焦点。
1
2
3
4
5
6
解:如图所示。
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课堂小结
焦距 f /cm 物距 u /cm 像距 v /cm 像的性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f u>2f u=2f f倒立
缩小
实像
f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不成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