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13.6 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一、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在 13.5 节的实验探究中,我们已经初步发现了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本节将通过更系统的实验和理论分析,深入理解这一特点。(一)实验验证: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深度探究实验器材升级电源(可调节电压的学生电源)、三个不同规格的定值电阻(如 5Ω、10Ω、15Ω)、小灯泡(2.5V 和 3.8V 各一个)、开关、导线若干、高精度电压表(量程 0-3V 和 0-15V)。多组对比实验步骤基础串联实验:将 5Ω 和 10Ω 电阻串联,接入 6V 电源,分别测量电源总电压\( U \)、5Ω 电阻两端电压\( U_1 \)、10Ω 电阻两端电压\( U_2 \),记录数据。换用不同元件:将电阻换成 2.5V 和 3.8V 小灯泡串联,接入 6V 电源,重复上述测量。增加串联元件:将 5Ω、10Ω、15Ω 三个电阻串联,接入 12V 电源,测量总电压\( U \)和各电阻电压\( U_1 U_2 U_3 \)。改变电源电压:保持 5Ω 和 10Ω 电阻串联,将电源电压调至 9V,再次测量并记录数据。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组合电源电压\( U/\text{V} \)元件 1 电压\( U_1/\text{V} \)元件 2 电压\( U_2/\text{V} \)元件 3 电压\( U_3/\text{V} \)总和\( U_1+U_2(+U_3)/\text{V} \)5Ω+10Ω(6V)6.02.04.0-6.02.5V 灯 + 3.8V 灯(6V)6.02.23.8-6.05Ω+10Ω+15Ω(12V)12.02.04.06.012.05Ω+10Ω(9V)9.03.06.0-9.0实验结论强化通过多组实验数据可以清晰看出:无论串联的是电阻还是灯泡,无论电源电压如何变化,串联电路的总电压始终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用公式严格表示为:\( U = U_1 + U_2 + \dots + U_n \),其中\( U \)是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电源电压),\( U_1 U_2 \dots U_n \)是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二)理论解释:能量守恒视角下的串联电压规律从能量角度看,电源提供的电能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之和。根据电功公式\( W = UIt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 I \)相同、时间\( t \)相同,因此总电功\( W = UIt \)等于各用电器电功之和\( W_1 + W_2 + \dots + W_n = U_1It + U_2It + \dots + U_nIt \),两边约去\( It \)后可得\( U = U_1 + U_2 + \dots + U_n \),这与实验结论完全一致,体现了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三)典型应用场景串联分压:在需要降低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场景中,可采用串联电阻的方法。例如,将额定电压为 3V 的灯泡接入 6V 电源时,需串联一个与灯泡电阻相等的电阻,使灯泡和电阻各分担 3V 电压。电压分配规律: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这一规律将在后续欧姆定律中深入学习)。电阻越大的用电器,分担的电压越高,这也是串联电路中 “大电阻分高电压” 的原理。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同样需要通过系统实验验证,并从电路结构角度理解其本质。(一)实验验证:并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全面探究实验设计电源(电池组或学生电源)、不同规格的电阻(5Ω、10Ω)、不同功率的灯泡(2.5V 0.3A 和 2.5V 0.5A)、开关、导线、电压表。多条件实验步骤电阻并联实验:将 5Ω 和 10Ω 电阻并联,接入 3V 电源,测量电源电压\( U \)、5Ω 电阻支路电压\( U_1 \)、10Ω 电阻支路电压\( U_2 \)。灯泡并联实验:将两个 2.5V 灯泡并联,接入 3V 电源,重复上述测量。增减支路实验:在原有并联电路中增加一条 15Ω 电阻支路,测量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改变电源电压实验:将电源电压调至 6V,测量并联的 5Ω 和 10Ω 电阻两端电压。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组合电源电压\( U/\text{V} \)支路 1 电压\( U_1/\text{V} \)支路 2 电压\( U_2/\text{V} \)支路 3 电压\( U_3/\text{V} \)5Ω//10Ω(3V)3.03.03.0-2.5V 灯 //2.5V 灯(3V)3.03.03.0-5Ω//10Ω//15Ω(3V)3.03.03.03.05Ω//10Ω(6V)6.06.06.0-(注:“//” 表示并联)实验结论强化实验数据表明:无论并联的用电器是电阻还是灯泡,无论支路数量多少,也无论电源电压如何变化,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始终相等,且等于电源两端的电压。用公式表示为:\( U = U_1 = U_2 = \dots = U_n \)。(二)电路结构视角:并联电压规律的本质原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即所有支路的起点是同一个点(接电源正极),终点也是同一个点(接电源负极)。这两个点之间的电压就是电源电压,因此每个支路两端的电压自然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就像水流从同一水位高度流出,经过不同支路后汇入同一低水位,每条支路两端的水位差(水压)必然相等。(三)实际应用价值家庭电路的连接基础:家庭电路中所有用电器都采用并联连接,正是利用了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的特点,使每个用电器都能在额定电压(220V)下正常工作。独立工作保障:由于各支路电压不受其他支路影响,关闭或开启某一用电器时,其他用电器的工作电压不变,确保了用电器的独立工作特性。电压测量简化:在并联电路中,只需测量任意一条支路的电压,就可以知道其他所有支路和电源的电压,简化了测量操作。三、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对比与综合应用(一)核心特点对比表电路类型电压特点公式关键特征能量本质典型应用串联电路\( U = U_1 + U_2 + \dots + U_n \)总电压分压,各部分电压可能不等总电能等于各用电器电能之和节日彩灯、分压电路并联电路\( U = U_1 = U_2 = \dots = U_n \)各支路电压相等,等于电源电压总电能等于各支路电能之和家庭电路、独立控制电路(二)综合电路分析示例问题: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 6V,L 和 L 串联,电压表 V 测 L 电压,示数为 2V,电压表 V 测 L 和 L 总电压。求:(1)L 两端的电压;(2)V 的示数。解析:串联电路总电压\( U = 6V \),L 电压\( U_1 = 2V \)。根据串联电压规律\( U = U_1 + U_2 \),可得 L 电压\( U_2 = U - U_1 = 6V - 2V = 4V \)。V 测总电压,因此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即 6V。答案:(1)4V;(2)6V。(三)常见故障分析与电压特点的关系串联电路断路故障:若 L 断路,电压表 V 并联在 L 两端(通过 L 间接接电源),示数接近电源电压;V 测总电压,示数接近电源电压;L 两端电压为 0。并联电路短路故障:若某一支路短路,电源电压被短路,所有支路电压均为 0,可能导致电源损坏。电压表示数异常判断:串联电路中若某用电器电压为 0,可能是该用电器短路;若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可能是所测用电器断路。四、易错点辨析与常见问题解答(一)易错点辨析“串联电路电压相等” 的误区:错误认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压一定相等,实际只有当各用电器电阻相等时电压才相等,否则电压不等(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电压平分电源电压” 的误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而非 “平分”,电源电压全部加在每条支路上。电压表测量对象判断错误:误将电压表所接导线的长度作为判断依据,正确方法是看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并联在哪个用电器(或哪部分电路)的两端。(二)典型问题解答问:为什么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答:从能量角度,电源提供的总电能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之和;从电路结构,电流依次通过各用电器,电压逐步叠加,总电压自然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问:并联电路中增加支路,各支路电压会变化吗?答:在理想电源(内阻为 0)情况下,增加支路后各支路电压仍等于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实际电源有内阻时,总电流增大导致内阻分压增大,各支路电压会略有降低,但通常可认为基本不变。问:如何用电压表判断串联电路中的故障?答:将电压表并联在某用电器两端,若示数为 0,可能是该用电器短路或其他用电器断路;若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可能是该用电器断路或其他用电器短路。五、课堂实验: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综合验证(一)实验目的巩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的规律。验证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的规律。学会利用电压规律分析简单电路故障。(二)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定值电阻(2 个)、小灯泡(2 个)、开关、导线、电压表。(三)实验步骤与现象分析串联电路验证:连接串联电路,测量总电压和各元件电压,验证\( U = U_1 + U_2 \)。故意使其中一个灯泡断路,观察电压表示数变化(测断路灯泡电压时示数接近电源电压,测另一个灯泡电压时示数为 0)。并联电路验证:连接并联电路,测量电源电压和各支路电压,验证\( U = U_1 = U_2 \)。增加一条支路,再次测量,观察各支路电压是否仍等于电源电压。六、课堂小结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 U_1 + U_2 + \dots + U_n \),电压分配与电阻相关(后续学习)。并联电路电压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U = U_1 = U_2 = \dots = U_n \),这是家庭电路连接的基础。核心区别:串联分压,各部分电压可能不等;并联等压,各支路电压一定相等。应用价值:串联可实现分压,并联可保证用电器独立工作在额定电压下。故障分析:利用电压表示数变化可判断电路断路或短路故障。七、课堂练习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9V,其中一个用电器两端电压为 3V,则另一个用电器两端电压为______V。并联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6V,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为______V,若增加一条支路,该支路的电压为______V。如图所示,L 和 L 串联,电压表 V 测______电压,V 测______电压,若 V 示数为 1.5V,V 示数为 4.5V,则电源电压为______V,L 两端电压为______V。下列关于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串联电路各用电器电压一定相等 B. 并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C. 串联电路总电压一定大于各用电器电压 D. 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一定相等分析:为什么在串联电路中,其中一个用电器短路后,另一个用电器两端电压会升高?八、课后作业完成课本相关习题,计算串联电路各部分电压和并联电路电压。设计一个电路:用一个 6V 电源给两个额定电压为 3V 的灯泡供电,使它们都能正常发光,画出电路图并说明原理。在家中观察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结合并联电路电压特点解释为什么关闭电视机不会影响电灯的亮度。探究实验:用电压表测量手电筒电路中电池、灯泡两端的电压,验证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注意安全,在家长指导下进行)。2024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6 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第十三章 简单电路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2.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来分析相关的问题。学习目标1.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2.串联电路的电流有什么特点?思考: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有什么特点呢?并联电路的电流有什么特点?观察与思考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设计实验电路并画出电路图。与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相同;……一、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实验与探究实验步骤1.调节电压表指针指零,检查器材。2.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断开开关,检查电路。3.用电压表测量灯L1两端的电压,记为U1。4.用电压表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记为U2,测量灯L1、L2两端的总电压为U,记入表格。5.更换灯泡,重复步骤3、4。L1L2①测量灯L1两端的电压进行实验L1L2②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L1L2③测串联电路两端电压数据记录实验序号 L1 两端的电压U1/ V L2 两端的电压U2/ V 总电压 U / V1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U=U1+U2交流与讨论猜想假设1.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是相同的;2.与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是一样的;……实验与探究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设计实验电路图注意: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实验步骤1.调节电压表指针指零,检查器材。2.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断开开关,检查电路。3.用电压表测量灯L1两端的电压,记为U1。4.用电压表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记为U2。5.测量灯L1、L2两端的总电压为U,记入表格。6.更换灯泡,重复步骤3、4、5。②测灯L2两端的电压①测灯L1两端的电压进行实验L2SL1L2SL1L2SL1③ 测电源两端电压数据记录实验序号 L1 两端的电压U1/ V L2 两端的电压U2/ V 总电压 U / V1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两端的电压。U=U1=U2交流与讨论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1. 两节干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大约是( D )A. 220 V B. 36 VC. 15 V D. 3 V点拨: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 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 V。D234567891012. [2023·怀化中考]在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2.5 V,V的示数为4.5 V,则电路的电源电压为 V,灯L2两端电压为 V。4.5 2 234567891013. [2023·六安期中]小明选用两节新干电池、一些规格不同的小灯泡、一个电压表等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23456789101(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2)连接好电路,测量A、C两点间电压时,电压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为使测量结果更精确,接下来小明应进行的操作是 。断开 断开开关,电压表换用小量程 23456789101(3)重新连接好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与B、B与C、A与C间的电压UAB、UBC、UAC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换用不同的小灯泡,多次进行实验。第3次实验中,测量B与C两点间的电压UBC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UBC= V。2.3 实验序号 UAB/V UBC/V UAC/V1 2.0 1.0 3.02 1.4 1.6 3.03 0.7 3.023456789101(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是 (用字母表示)。(5)该实验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多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UAC=UAB+UBC 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23456789101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4. [2024·池州月考]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实验中,小明使用了两个相同的灯泡。23456789101(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把电压表接在ab两点之间时,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 V。2.8 23456789101(2)依次将电压表改接到c、d两点和e、f两点,发现电压表示数与(1)中电压表示数相同,由此他得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此实验 (填“科学”或“不科学”),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不科学 A A. 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次实验B. 将L1、L2的位置交换,再次探究C. 保持电源、灯泡不变,多测量几次电路中三处的电压23456789101(3)小明发现家里客厅的灯比卧室的灯亮,两灯对应的电压U1和U2的大小关系是U1 (填“>”“=”或“<”)U2。你判断的依据是 。= 家里客厅的灯与卧室的灯是并联在电路中的,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234567891015. 小明想测量甲乙两只串联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于是按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测量,所用电源电压为6 V不变,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引出导线接头a,将a与b处相接时,电压表示数为 V;使a与b处断开,然后与c处相接,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为4.5 V,这时乙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V。6 1.5 234567891016. [2024·芜湖月考改编]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在S1、S2都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通过L1与L2的电流一定相等B. 通过L1与L2的电流一定不相等C. L1与L2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D. L1与L2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C23456789101点拨:由图可知,在S1、S2都闭合后,两灯泡并联,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各支路电流的关系不能确定。234567891017. [2023·西安模拟]在如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则灯泡L1和灯泡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 )A. 5.6 V、1.4 V B. 7 V、1.4 VC. 1.4 V、7 V D. 1.4 V、5.6 VA234567891018. 【易错题】[2024·池州月考]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示数为6.3 V;当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5 V,则开关S断开时,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 )A. 3.8 V、2.5 V B. 3.8 V、6.3 VC. 2.5 V、3.8 V D. 6.3 V、2.5 VA234567891019.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V2示数为5 V,电压表V1示数为6 V。若电源电压为8 V,则L2两端电压为( C )A. 1 V B. 8 VC. 3 V D. 6 VC23456789101点拨: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由U=U1+UV2可得,U1=U-UV2=8 V-5 V=3 V;由U=U3+UV1可得,U3=U-UV1=8 V-6 V=2 V;由U=U1+U2+U3可得,U2=U-U1-U3=8 V-3 V-2 V=3 V。2345678910110. [科学思维]小明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V1和V2的指针位置完全一样,如图乙所示,关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DA. 若V1和V2所选量程不相同,则可能是L2短路B. 若V1和V2所选量程相同,则可能是L1断路C. 若V1和V2所选量程不相同,则可能是L1短路D. 若V1和V2所选量程相同,则可能是L2断路2345678910113.6 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一、串联电路中的电压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2.U=U1+U2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1.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两端的电压。2.U=U1=U2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