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焦耳定律(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2024)45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4 焦耳定律(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2024)45页ppt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15.4 焦耳定律
一、电流的热效应: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电熨斗通电后会发热,电暖器工作时能放出热量,电灯泡发光时也会发热。这些现象都表明,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发热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在电流的热效应中,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例如,电动机工作时会发热,如果热量过多不能及时散发,会影响电动机的正常工作甚至损坏;电线中通过电流时会发热,可能导致绝缘层老化,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如何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焦耳定律:电流产生热量的定量规律
(一)焦耳定律的发现
19 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之间的定量关系,这一规律后来被称为焦耳定律。焦耳的实验表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二)焦耳定律的内容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焦耳定律的核心内容。
(三)数学表达式
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Q = I^2Rt
\)
其中:
\( Q \) 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 I \) 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安培(A);
\( R \) 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Ω);
\( t \) 表示通电时间,单位是秒(s)。
(四)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公式的适用范围:焦耳定律适用于任何电路,无论是纯电阻电路还是非纯电阻电路,都可以用 \( Q = I^2Rt \) 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
与电功公式的关系: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此时电流产生的热量等于电流所做的功,即 \( Q = W \)。因此,在纯电阻电路中,也可以用 \( Q = W = UIt = \frac{U^2}{R}t = Pt \) 计算热量。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大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只有少部分转化为内能,此时电流产生的热量小于电流所做的功,即 \( Q < W \),这种情况下只能用 \( Q = I^2Rt \) 计算热量,而不能用 \( Q = UIt \) 等电功公式。
三、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实验目的
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电源、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不同阻值)、导线、开关、焦耳定律实验装置(如装有等量煤油的烧瓶、温度计、电阻丝等)。
(三)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某一因素的关系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这一因素,观察热量的变化。
(四)实验步骤
探究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取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丝(\( R_1 > R_2 \)),分别放入两个装有等量等初温煤油的烧瓶中,串联接入电路(保证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实验现象:阻值大的电阻丝所在烧瓶中煤油的温度升高得更多。
实验结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探究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取一个电阻丝放入装有煤油的烧瓶中,再接入一个滑动变阻器,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保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
分别在不同电流下通电相同时间,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实验现象:电流越大,煤油的温度升高得越多。
实验结论: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且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探究热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取一个电阻丝放入装有煤油的烧瓶中,接入电路。
闭合开关,分别在不同时间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现象:通电时间越长,煤油的温度升高得越多。
实验结论:在电流和电阻相同时,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五)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中要保证煤油的质量和初温相同,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
电阻丝要完全浸没在煤油中,以保证热量能充分传递给煤油。
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煤油温度过高溢出。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
四、焦耳定律的应用:利用与防止
(一)电流热效应的利用
许多用电器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例如:
电热器:如电热水器、电熨斗、电饭锅、电暖器等,这些用电器的核心部件是电阻丝,电流通过电阻丝时产生热量,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用于加热物体或取暖。
电热孵化器: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电热孵化器可以控制温度,为禽蛋孵化提供适宜的环境。
电焊:电焊时,电流通过焊条和工件之间的间隙产生大量的热量,使金属熔化,达到焊接的目的。
在这些应用中,通常需要用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作发热部件(如镍铬合金丝),以保证用电器能产生足够的热量且不易损坏。
(二)电流热效应的防止
电流的热效应也会带来一些危害,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电动机的散热:电动机工作时,电流通过线圈会产生热量,如果热量过多会导致线圈温度过高,影响电动机的寿命甚至烧毁线圈。因此,电动机通常装有散热片或风扇,以加快散热。
电线的散热:电线中通过电流时会发热,为了防止电线过热,需要根据电线的电阻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选择合适规格的电线,避免电流过大。同时,电线不能过度缠绕,以免影响散热。
电器的散热设计:许多电器(如电脑、电视机、电冰箱等)都有散热孔和散热风扇,以保证电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及时散发出去,防止电器因温度过高而损坏。
五、焦耳定律的计算实例
(一)基本计算
例题 1:一个电阻为 5Ω 的导体,通过的电流为 2A,通电 10 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解析:已知 \( R = 5 \),\( I = 2A \),\( t = 10\ \text{min} = 600s \),根据焦耳定律 \( Q = I^2Rt \) 可得:\(
Q = I^2Rt = (2A)^2 \times 5 \times 600s = 4 \times 5 \times 600J = 12000J
\)
答案:产生的热量为 12000J。
(二)纯电阻电路的计算
例题 2:一个标有 “220V 1000W” 的电热水壶,正常工作 5 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解析:电热水壶是纯电阻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 \( P = 1000W \),时间 \( t = 5\ \text{min} = 300s \)。
方法一:用 \( Q = W = Pt \) 计算:\(
Q = Pt = 1000W \times 300s = 300000J
\)
方法二:先求电阻 \( R = \frac{U^2}{P} = \frac{(220V)^2}{1000W} = 48.4 \),再求电流 \( I = \frac{P}{U} = \frac{1000W}{220V} \approx 4.55A \),最后用 \( Q = I^2Rt \) 计算:\(
Q = (4.55A)^2 \times 48.4 \times 300s \approx 300000J
\)
答案:产生的热量为 300000J。
(三)非纯电阻电路的计算
例题 3:一台电动机的电阻为 2Ω,接在 220V 的电源上,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 5A,求电动机工作 10 分钟产生的热量和消耗的电能。
解析:电动机是非纯电阻用电器,产生的热量用 \( Q = I^2Rt \) 计算,消耗的电能用 \( W = UIt \) 计算。
产生的热量:\(
Q = I^2Rt = (5A)^2 \times 2 \times 600s = 25 \times 2 \times 600J = 30000J
\)
消耗的电能:\(
W = UIt = 220V \times 5A \times 600s = 660000J
\)
答案:产生的热量为 30000J,消耗的电能为 660000J。
六、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
公式应用混淆:在非纯电阻电路中错误地用 \( Q = UIt \) 或 \( Q = \frac{U^2}{R}t \) 计算热量,导致结果错误。非纯电阻电路中只能用 \( Q = I^2Rt \) 计算热量。
单位换算错误:在计算时没有将时间单位换算为秒,或电流、电阻单位不统一,导致结果错误。
对电流热效应的利用与防止理解不清:不能正确区分哪些现象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哪些是需要防止的危害。例如,将电动机的发热误认为是有用的,而实际上电动机的发热是需要尽量减少的。
实验中控制变量法应用不当: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某一因素的关系时,没有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导致实验结论不准确。
忽略焦耳定律与电功的区别:在纯电阻电路中,虽然 \( Q = W \),但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 W \) 表示电流所做的功(消耗的电能),\( Q \) 表示产生的热量,只是在纯电阻电路中两者的数值相等。
七、课堂小结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发热的现象,电能转化为内能。
焦耳定律:电流产生的热量 \( Q = I^2Rt \),与电流的平方、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应用:适用于任何电路,纯电阻电路中 \( Q = W \),非纯电阻电路中 \( Q < W \)。
实验探究: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热量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得出焦耳定律。
应用:利用电流热效应制作电热器,同时采取措施防止热效应带来的危害(如散热设计)。
八、课堂练习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发热的现象叫做______,在这一过程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焦耳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其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Q 的单位是______,I 的单位是______,R 的单位是______,t 的单位是______。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产生的热量______电流所做的功;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产生的热量______电流所做的功(均选填 “大于”“小于” 或 “等于”)。
一个电阻为 10Ω 的导体,通过的电流为 1A,通电 5 分钟产生的热量是______J。
电热水器是利用______工作的,电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______等方式散发出去,防止损坏电机。
九、课后作业
一个标有 “220V 500W” 的电熨斗,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工作 30 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某导体的电阻为 15Ω,通过的电流为 0.5A,求通电 10 分钟产生的热量。如果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变为 1A,其他条件不变,产生的热量是原来的几倍?
一台电动机的电阻为 4Ω,接在 220V 的电源上,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 4A,求电动机工作 5 分钟消耗的电能和产生的热量。
为什么电熨斗的电阻丝要用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作?
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导体在相同电流和通电时间下产生热量的多少,写出实验方案和预期结论。
2024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5.4 焦耳定律
第十五章 电能与电功率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1.了解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控制。
2.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
间的定性关系。
3.了解焦耳定律,会利用焦耳定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目标
小明的爸爸出门前嘱咐他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爸爸回来时看到他在认真写作业,电视机也没打开,很高兴,可是用手一摸电视机的后盖就发现,小明刚看过电视。你知道他爸爸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吗?
观察与思考
电油炸锅
电饭煲
电熨斗
这些用电器通电后,都伴有热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导致导体发热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一、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观察与思考
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
(2)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
(3)可能与通电时间有关,因为通电时间越长,用电器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与探究
(1)如图所示,R2>R1,控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不变,比较温度计的示数。
电阻R2温度计的示数比电阻R1温度计的示数大
实验与探究
(2)相同时间内通过R 的电流为I,移动R0的滑片,使通过R 的 电流为2I。比较R 两次所产热的多少。
通过电流为2I 时比通过电流为I 时的温度高
(3)如图所示,控制电阻R、电流I 相同,闭合开关,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比较通电时间对电热的影响。
通电时间越长温度计示数越大
1.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一定时,通电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实验表明,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3.实验还表明,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归纳与小结
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以及通电时间有关。
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那么导体产生的热量和电阻、电流及通电时间之间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二、焦耳定律
观察与思考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I 的单位是安培(A),R 的单位是欧姆(Ω),t 的单位是
秒(s),Q 的单位是焦耳(J)。
如果用Q 表示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I 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R 表示导体的电阻,t 表示通电时间,那
么焦耳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焦耳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你能用电功率公式把它推导出来吗
W=Pt =UIt =I 2Rt
如图所示,电吹风工作时,消耗了1000J的电能,电流在电阻线上产生的热量等于1000J吗?
观察与思考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 就等于消耗的电能W,即Q=W=UIt = I 2Rt (即纯电阻电路),如:电暖器,电饭锅,电炉子等。而电吹风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电机的机械能:电能=内能+机械能,即W>Q热。
交流与讨论
例题:某电热器接在220V的电源上,其电阻是100Ω,则通电8min约产生多少热量
典例与精析
解:已知U=220V,R=100Ω,t=8min=480s。
由欧姆定律,得I= = =2.2A,
将I 的值代入焦耳定律的公式,得Q=I 2Rt=
(2.2A) x100Ωx480s≈ 2.3x105J。
答:这个电热器通电8min产生的热量约为2.3x105J。
(1)电流热效应的应用
三、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控制
(a)电压力锅
(b)电暖手宝
(c)电养生壶
(d)电饼铛
(a)电视机外壳多孔散热
(b)台式电脑CPU散热器
(c)笔记本电脑铝合金散热器
(2)电流热效应的控制
优点:清洁、无污染、热效率高,便于控制和调节等。
缺点:浪费电能,造成电线老化,影响用电器使用寿命。
电流的热效应有什么利和弊?
交流与讨论
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的有关因素
1. 如图所示为“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
系”的实验装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电流
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这运用了 (填“转换”或
“等效替代”)法。
(2)为了便于比较两种电阻丝通过电流后产生热量的多少,
甲、乙两瓶中要装入 相等、初温 (填
“相同”或“不同”)的同种液体。
温度计示数变化多少 
转换 
质量 
相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3)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实验时选用
煤油而不选用水,是因为煤油的比热容 (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比热容。
(4)若实验中发现乙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较快(R甲<R
乙),据此可初步得出结论:当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
电阻越 ,产生的热量越 。
小于 
大 
多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焦耳定律
2. [2023·马鞍山模拟]某导体的电阻为20 Ω,当通过它的电流
为2 A时,则其1 min产生的热量为 J。
4 80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3. [2024年1月阜阳期末]物理学家 做了大量的实验,
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
的关系。将一阻值为10 Ω的电热丝(不考虑电阻随温度的
变化),接入12 V的电路中,1 min内电热丝产生的热量
为 J。
焦耳 
86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4. 【易错题】一台电动机的额定电压是220 V,其电阻是1
Ω,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5 A,则电动机消耗电能的功
率是 W,工作10 s后电动机产生的热量
是 J。
易错点睛:纯电阻电路中,Q=W;非纯电阻电路中,Q
<W。电动机是非纯电阻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和产生的热
量不相等。
1 100 
25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5. [2022·安徽中考]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3 V不变,电阻
R1=10 Ω,R2=20 Ω。闭合开关S,则通电100 s电阻R1产
生的热量为 J。
1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变式】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3 V不变,电阻R1=10 Ω,
R2=20 Ω。闭合开关S,则通电1 min,电阻R1、R2产生的总热量为 J。
8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控制
6. [2023·福建中考]下列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是
( D )
A. 电视机 B. 电风扇
C. 电脑 D. 电炉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7. 【教材改编题】下列事例,属于防止电流热效应产生危害
的是 。
A. 养鸡场使用电热孵化器孵小鸡
B. 家里使用电饭锅煮饭
C. 小明妈妈用电熨斗熨衣服
D. 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
E. 电脑机箱内有小风扇
F. 电热水器利用电热丝加热水
DE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8. 将规格都是“220 V 1 000 W”的一台空调、一台吹风机
和一台电烤箱分别接入家庭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电烤箱产生的热量最多
B. 空调产生的热量最多
C. 吹风机产生的热量最多
D. 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9. 【新情境题】[2023·安徽中考改编]在某汽车尾部的挡风玻
璃上,有一种电加热除雾装置,它由5条阻值均为12 Ω的
电阻丝并联而成,简化结构如图所示。该装置与电压恒为
12 V的汽车电池接通工作1 min,产生的总热量为 J。若想加快除雾速度,可以 (填“增大”或“减小”)
电阻丝的阻值。
3600 
减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0. [2023·佛山模拟改编]某同学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
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否有关”,设计了
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图甲探究的是电热与 的关系;图乙探究的是
电热与 的关系。
电阻 
电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判断产生
电热的多少,下列实验中与此物理方法相同的选项
是 。
A.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B.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C. 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3)图乙中R3主要作用是

【拓展】根据本实验得出的结论,请思考电炉工作
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连接的导线却几乎
不发热的原因是电炉丝的 比导线的
大得多,产生的 也远多于导线。
使通过R1和R2的电流不相
等 
电阻 
电阻 
热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1. [2024年1月铜陵期末]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
R2=12 Ω,电动机M的线圈电阻R=0.5 Ω,闭合开关
S,电动机转动稳定后,电压表的示数U=4 V,电阻
R2的电功率P2=3 W,干路电流I=1 A,不计电动机
的摩擦损耗等。求:
(1)电阻R2两端的电压。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解:(1)由题意可知,定值电阻
R2=12 Ω,闭合开关S,电阻R2的电功率
P2=3 W,由P=可得电阻R2两端的电
压为U2= =6 V。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1. [2024年1月铜陵期末]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
R2=12 Ω,电动机M的线圈电阻R=0.5 Ω,闭合开关
S,电动机转动稳定后,电压表的示数U=4 V,电阻
R2的电功率P2=3 W,干路电流I=1 A,不计电动机
的摩擦损耗等。求:
(2)电动机M的发热功率。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解:(2)通过定值电阻R2的电流I2=
==0.5 A,闭合开关S,干路电流
I=1 A,故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IM=I-I2=1 A-0.5 A=0.5 A,电动机M的线圈电阻R=0.5 Ω,则电动机M的发热功率P=R=(0.5 A)2×0.5 Ω=0.125 W。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1. [2024年1月铜陵期末]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
R2=12 Ω,电动机M的线圈电阻R=0.5 Ω,闭合开关
S,电动机转动稳定后,电压表的示数U=4 V,电阻
R2的电功率P2=3 W,干路电流I=1 A,不计电动机
的摩擦损耗等。求:
(3)R1的阻值。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解:(3)由题图可知,闭合开关S,R2与电
动机M和定值电阻R1并联,由(1)得U2=6
V,故电源电压为6 V,电压表测量电动
机M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的示数UM=4 V,则定值电阻R1两端电压为U1=U源-UM=6 V-4 V=2 V,
则R1的阻值:R1===4 Ω。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2. 【中考趋势题】生活中导线与插座连接时,有人会将直
导线的裸露端直接插入接线孔,但更好的接法是先将导
线裸露端折成“U”形再插入,如图所示。这种“U”形
接法可以增大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会更安全。请你用学
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解:“U”形插入法可以增大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在长
度、材料不变时,减小连接处的电阻,根据Q=I2Rt可
得,当电流、通电时间一定时,连接处的电阻越小。连
接处产生的热量越少,更安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5.4 焦耳定律
一、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的内容
2.焦耳定律的公式
三、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控制
1.电流热效应的应用
2.电流热效应的控制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