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章末复习】(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2024)47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章末复习】(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2024)47页ppt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章末复习
一、章节知识框架
本章以 “内能” 为核心,围绕内能的概念、改变方式、相关计算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展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内能是物质内部的能量总和,是后续学习热量、比热容和热机的基础。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量度,与比热容共同构成热量计算的核心内容。
比热容反映物质的吸热特性,是热量计算的关键参数。
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效率和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体现了内能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核心知识点梳理
(一)内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物质种类等。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
改变内能的方式:
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如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热传递:实质是能量的转移(如烧水时热量从火焰转移到水),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
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用符号\( Q \)表示,单位是焦耳(J),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 “具有热量”。
(二)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符号\( c \)表示。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text{J/(kg · )} \))。
特性: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比热容不同(如水和冰)。水的比热容较大(\( 4.2 \times 10^3\ \text{J/(kg · )} \)),在调节气候、冷却、取暖等方面应用广泛。
热量计算公式:
吸热:\( Q_{\text{ }} = c \cdot m \cdot (t - t_0) \)
放热:\( Q_{\text{ }} = c \cdot m \cdot (t_0 - t) \)
(\( c \)为比热容,\( m \)为质量,\( t_0 \)为初温,\( t \)为末温)
(三)热值
热值的定义:1 kg(或 1 m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用符号\( q \)表示,是燃料的特性。
单位:固体、液体燃料为焦每千克(\( \text{J/kg} \)),气体燃料为焦每立方米(\( \text{J/m}^3 \))。
燃料燃烧放热公式:
固体 / 液体:\( Q_{\text{ }} = m \cdot q \)
气体:\( Q_{\text{ }} = V \cdot q \)
(四)热机
定义: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工作原理:以四冲程内燃机为例,通过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循环工作,仅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内能→机械能),其余冲程靠飞轮惯性完成。
分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内燃机应用最广,汽油机用于轻型交通工具,柴油机用于重型设备。
热机效率:
定义:热机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能量之比,\( \eta = \frac{W_{\text{ ¨}}}{Q_{\text{ }}} \times 100\% \),效率总小于 100%。
影响因素:燃料燃烧充分程度、热量损失、机械摩擦。
提高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热量损失、减小机械摩擦、改进结构。
热机与社会发展:推动工业革命和现代交通发展,但带来环境污染(废气、噪声)和能源消耗问题,未来向新能源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如氢燃料发动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三、知识间的联系与转化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热量是内能转移的量度,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但内能变化还可通过做功实现。
比热容与热量计算的关系:比热容是热量计算的核心参数,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时,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小。
热值与热机效率的关系:热值反映燃料放热能力,热机效率反映能量利用效率,两者共同影响热机的能耗和环保性。
能量转化链:燃料化学能→燃烧→内能→热机→机械能,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效率取决于各环节的能量利用率。
四、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 1:内能与热量计算
质量为 2 kg 的水,温度从 20℃升高到 70℃,求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 c = 4.2 \times 10^3\ \text{J/(kg · )} \))
解析:
根据吸热公式\( Q_{\text{ }} = c \cdot m \cdot (t - t_0) \),代入数据:\(
Q_{\text{ }} = 4.2 \times 10^3\ \text{J/(kg · )} \times 2\ \text{kg} \times (70 - 20 ) = 4.2 \times 10^5\ \text{J}
\)
答案:\( 4.2 \times 10^5\ \text{J} \)。
例题 2:燃料燃烧与热机效率
一辆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 25%,行驶时消耗汽油的热值为\( 4.6 \times 10^7\ \text{J/kg} \),若汽车行驶时发动机做的有用功为\( 9.2 \times 10^7\ \text{J} \),求消耗汽油的质量。
解析:
由热机效率公式\( \eta = \frac{W_{\text{ ¨}}}{Q_{\text{ }}} \),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_{\text{ }} = \frac{W_{\text{ ¨}}}{\eta} = \frac{9.2 \times 10^7\ \text{J}}{25\%} = 3.68 \times 10^8\ \text{J}
\)
再由\( Q_{\text{ }} = m \cdot q \),得消耗汽油的质量:\(
m = \frac{Q_{\text{ }}}{q} = \frac{3.68 \times 10^8\ \text{J}}{4.6 \times 10^7\ \text{J/kg}} = 8\ \text{kg}
\)
答案:8 kg。
例题 3:热机工作过程分析
简述四冲程汽油机中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并说明为什么热机效率总小于 100%。
解析:
压缩冲程: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燃料燃烧释放内能,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效率小于 100% 的原因:燃料燃烧不充分损失能量;热量通过气缸壁、排气管散失;机械部件摩擦消耗能量。
五、易错点提醒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混淆:误认为 “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忽略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等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的情况。
热量概念误用:将热量视为状态量,错误表述为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正确表述应为 “吸收 / 放出多少热量”。
比热容与热值的特性混淆:两者都是物质(燃料)的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但比热容针对所有物质,热值仅针对燃料。
热机效率计算错误:混淆 “有用功” 与 “总功”,或忽略燃料燃烧不充分对实际放热的影响。
能量转化方向混淆:如压缩冲程是机械能→内能,而非内能→机械能;做功冲程相反。
六、章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冰块没有内能 B.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 物体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 D.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
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
A. 用水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B. 夏天在教室地面洒水降温
C. 北方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D.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小
关于热机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效率越高,消耗燃料越少 B. 效率越高,做的有用功越多
C. 效率越高,能量利用率越高 D. 改进技术后效率可达到 100%
四冲程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热量后,甲的温度升高更多,则甲的比热容( )
A. 大于乙 B. 小于乙 C. 等于乙 D. 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______的动能与______的总和叫做内能,单位是______。
质量为 5 kg 的水,温度从 30℃升高到 50℃,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 c_{\text{ ° }} = 4.2 \times 10^3\ \text{J/(kg · )} \))。
汽油的热值为\( 4.6 \times 10^7\ \text{J/kg} \),其物理意义是______,完全燃烧 2 kg 汽油放出的热量为______J。
热机是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的机器,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排气四个冲程。
热机工作时,燃料燃烧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做______,另一部分则以______的形式散失,因此热机效率总小于 100%。
三、计算题
质量为 10 kg 的水,温度从 25℃降低到 15℃,放出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 5 kg 的铁块吸收,铁块的温度升高多少?(\( c_{\text{ ° }} = 4.2 \times 10^3\ \text{J/(kg · )} \),\( c_{\text{é }} = 0.46 \times 10^3\ \text{J/(kg · )} \))
一台汽油机的效率为 20%,行驶时消耗 5 kg 汽油,求:
(1)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汽油热值\( q = 4.6 \times 10^7\ \text{J/kg} \));
(2)发动机做的有用功。
某太阳能热水器装有 100 kg 水,经过一天照射后,水温从 20℃升高到 60℃,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若这些热量由燃烧煤提供,至少需要燃烧多少千克煤?(煤的热值\( q = 3 \times 10^7\ \text{J/kg} \),假设热量全部吸收)
四、简答题
冬天搓手和用热水袋取暖都能使手变热,说明两种方式改变内能的实质有何不同。
结合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分析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汽车。
2024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章末复习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授课教师: . 班 级: . 时 间: .
知识结构
热量的计算
内能与热机
热量与
热值
比热容
热机
内能
定义
物理意义
热值的定义
水的比热容
大的应用
热量的定义
热量的计算
做功
热传递
影响因素
改变内能的方式
定义
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能量转化
汽油机的结构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重点回顾:内能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分子____能与分子__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因素: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变剧烈,内能_____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对于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内能就越_____。
返回知识结构图


增大
减小

返回知识结构图
3.改变内能的方式
方式 实质 发生条件 实例 说明 联系
热传递 能量的转移 存在温度差 a.用热水袋取暖; b.晒太阳; c.将水烧开;d.烤火御寒等 通过“高温→低温”判断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 变物体的内能上是_______的
做功 能量的转化 外界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 a.钻木取火;b.搓手取暖;c.用活塞压缩气体; d.弯折铁丝,弯折处 发热等 通过 关 键 字 词 “搓 手”“压 缩 ”、“摩 擦 ”、“锻 打” 等判断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等效
例1 如图所示是我国红旗-9防空导弹进行试射时的场景。导弹上升过程中,因与空气摩擦而生热,其内能将______(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这是用________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利用天然气来做饭时,主要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食物的内能。
典例精析
增大
做功
热传递
通过 关 键 字 词 “搓 手”、 “压 缩 ”、“摩 擦 ”、“锻 打” 等判断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存在“高温→低温”的过程,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重点实验突破
实验探究:内能做功
实验过程: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口,
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实验现象:橡胶塞被冲出去,试管口出现“白雾”。
实验分析:酒精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酒
精燃烧将水加热至沸腾,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冲出去,水蒸气的________能转化为塞子的________能;水蒸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________形成小水滴。

热传递

机械
液化
返回知识结构图
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_的多少叫作热量,用Q表示,热量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
能量
焦耳
J
重点回顾:热量与热值
2. 热值:
(1)定义:把某种燃料________燃烧放出的________与其________之比,叫作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________表示。
(2)特性:热值的大小取决于燃料的种类。
(3)单位(符号):________(固体、液体),________(气体)。
质量
完全
热量
J/kg
q
J/m3
(4)公式:燃料完全燃烧放热Q放=________(固体、液体)或Q放=________(气体)。
(5)意义:热值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返回知识结构图
1千克
qm
qV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0 ℃的冰没有内能
B. 要使物体内能增加,必须使其吸收热量
C.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D. 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典例精析
D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对物体做功或热传递
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只能说吸收或放出
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重点回顾:比热容
1. 定义:在物理学中,用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热、放热性能,比热容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1kg的某种物质,_____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______。
2.物理意义: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
3. 特性:物质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______和_______。
4.符号:________;单位符号:________________。
返回知识结构图
热量
温度
c
J/(kg·℃)
种类
状态
5. 计算应用: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Q吸=______________;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Q放=______________。
6.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a.暖气用水作传热介质;b.冷却液;c.傍晚往秧田灌水;d.人工湖调节气温等 。
返回知识结构图
cm(t0-t)
cm(t-t0)
典例精析
例1 在如图所示,重庆网红“木桶鱼”是在木桶里放入高温的鹅卵石,再加入调制好的鱼和汤,鹅卵石放热使汤沸腾,则质量为1 kg的鹅卵石从300 ℃降到250 ℃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J;用锅盖紧密盖住木桶,桶内气压升高,则汤的沸点会______(选填“升”
“降低”或“不变”)。[c鹅卵石=0.8×103 J/(kg·℃)]
4×104
升高
求放出的热量,用公式Q放=cm(t0-t)
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
典例精析
例2 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易形成海陆风。陆风和海风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的。形成海陆风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是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其中______图反映海风形的时间是白天,_____图反映陆风形成的时间是晚上。
水和土地的比热容不同


白天地面升温快,大海升温慢,地面热空气的密度小,因而上升,海面较冷的空气就会来补充;晚上地面降温快,大海降温慢,地面冷空气密度较大而下降,海面较热的空气上升,地面冷空气来补充
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
例3 质量为50 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J,这些热量如果完全由煤气燃烧来提供,至少需要________kg的煤气。[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 J/kg]
典例精析
6.3×106
0.15
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 4.2×103 J/(kg·℃)×50kg×(50℃-20℃)=6.3×106J,
需要煤气的质量为m=
水吸收的热量完全等于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重点实验突破
1.实验主要器材
(1)测量仪器:停表、天平、_________
(2)组装顺序:____________
(3)选择相同的热源的目的:保证相同加热时间内_____________相同
2.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实验采用_______、_______相同的不同种类物质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设计和进行实验】
温度计
自下而上
放出的热量
初温
质量
(2)转换法:
a.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物质的吸热能力,温度变化快的物质吸热能力________;
b.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要的加热时间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________。
温度变化的快慢

升高相同的温度

物质 质量m/kg 初温t0/℃ 末温t/℃ 加热时间t/min
【数据处理和分析】
3.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每隔相同时间测量一次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并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对不同物质进行加热的好处:
①与酒精灯相比,更容易控制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________;
②内部加热,热量损失________。
5.误差分析:测量值与真实值有差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________。
【交流、反思与误差分析】
相同

存在热量损失

典例精析
例 为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实验前,小明同学取________和质量________的水和食用油进行实验。
初温
相等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控制被加热物质的初温和质量相同,比较升高的温度
(2)当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加热时间的长短”或“温度变化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3)小明同学用________的酒精灯进行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变化的多少
相同
使两种液体在相
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使物质受热均匀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控制被加热物质的初温和质量相同,比较升高的温度
返回知识结构图
(5)小明每隔2 min测量一次水和食用油的温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分析图像,当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
时,___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吸收的
热量更多。(均选填“水”或“食用油”)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在
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
食用油

不等于

升高相同温度,食用油用时短,吸收热量少
返回知识结构图
(6)若被加热水的质量为0.2 kg,则0~6 min内,
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J。
[c水=4.2×103 J/(kg·℃)]
(7)实验后同组的小红同学对小明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
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
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6×104
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收
相同的热量(或避免两个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温度从5℃升高到20℃
水吸收的热量,根据公式Q吸=cm(t-t0)计算
热源相同
重点回顾:热机
1.热机:是利用内能________的机械。内燃机是最常见的一种热机,内燃机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2.原理:
返回知识结构图
做功
汽油机
柴油机
化学能
内能
机械能
燃烧
做功
3.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返回知识结构图
冲程名称 _______冲程 ______冲程 ______冲程 ______冲程
工作示意图
进气门 打开 关闭 关闭 关闭
排气门 关闭 关闭 关闭 打开
活塞运动 由上到下 由下到上 由上到下 由下到上
能量转化形式 机械能转化为_____能 内能转化为_______能
吸气
压缩
做功
排气

机械
4.四冲程内燃机特点:
(1)每个工作循环飞轮转两圈,完成一次做功冲程。
(2)依靠飞轮的惯性完成吸气、压缩、排气冲程。
(3)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
返回知识结构图
项目 汽油机 柴油机
原理图
结构 汽缸顶部有火花塞、无喷油嘴 汽缸顶部有喷油嘴、无火花塞
返回知识结构图
项目 汽油机 柴油机
燃料 汽油 柴油
一个工作循环 吸气冲程 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只吸入空气
压缩冲程 压缩程度较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压缩程度较大(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 压缩末,火花塞点火,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对外做功 压缩末,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柴油自燃产生高温高压燃气对外做功
排气冲程 排出废气 排出废气
效率 不高;20%~30% 稍高;30%~45%
适用范围 小汽车、飞机等 载重汽车、轮船、坦克等
内能与热量
1. 【多角度整合】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 × )
(2)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 √ )
(3)0 ℃的物体没有内能。 ( × )
(4)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
的物体。 ( × )
(5)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 × )
×

×
×
×
2
3
4
5
6
7
1
(6)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 × )
(7)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所含热量越多。
( × )
(8)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
不变。 ( × )
×
×
×
2
3
4
5
6
7
1
2. 【物理与日常生活】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坐在电火箱旁
取暖,也可以跳绳使身体发热。前者是通过 的
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后者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人
体的内能。(均填“做功”或“热传递”)
热传递 
做功 
2
3
4
5
6
7
1
热值与比热容
3. [2024·阜阳月考改编]2023年5月30日,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
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火箭使用一种
叫做偏二甲肼的液体燃料,是因为该燃料具有较大的
( A )
A. 热值 B. 比热容
C. 密度 D. 体积
A
2
3
4
5
6
7
1
4. 【原创题】如图是2023年9月14日~16日沿海城市福建厦门和内陆城市安徽宿州两地的气象信息。则( B )
A. 图乙是宿州的气象信息
B. 沿海城市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是海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
C. 沿海城市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是海水的内能比砂石的内能少
D. 沿海城市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是海水吸收热量比砂石吸收热量少
B
2
3
4
5
6
7
1
热机
5. 如图1所示为某柴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
(第5题图1)
2
3
4
5
6
7
1
(1)该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 ,其一个工作
循环的正确顺序是 。
(2)没有利用飞轮惯性完成的冲程是 。该冲程中活塞
向 (填“上”或“下”)运动,气缸内气体的温
度 ,内能 (填“增加”“减小”或
“不变”),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空气 
乙丁甲丙 
甲 
下 
降低 
减小 
内能转化为机械
能 
2
3
4
5
6
7
1
(3)【创新题·新考法】下列选项中是小明学习气功的四个
基本动作,他联想到这四个动作与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
的四个冲程很相似。请你判断与压缩冲程相似的
是 。
 
A 
A. 气沉丹田 B. 排山倒海
 
C. 打完收工 D. 鼻孔吸气
2
3
4
5
6
7
1
(4)【物理与工程实践】光发动机可用于卫星的能源补充,
原理如图2,密闭气室中N2O4在光照下会分解,使气室
气压增大,推动活塞右移,无光条件下发生逆反应;控
制光照即可实现活塞往复运动。活塞右移过程相当于图
1 所示的冲程。
甲 
(第5题图2)
2
3
4
5
6
7
1
(5)某单缸四冲程内燃机1 s内对外做功15次,则其飞轮的转
速为 r/min。若做功冲程推动活塞一次做功
1 200 J,则该内燃机工作时的功率是 W。
1 800 
1.8×104 
2
3
4
5
6
7
1
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6. [2024·芜湖月考改编]图甲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
实验装置,该实验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
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
吸收的热量。
2
3
4
5
6
7
1
(1)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
液体,选用 (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通过比较 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相同 
加热时间 
2
3
4
5
6
7
1
(2)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相关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两液
体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乙虚线部
分可知,小华采用的是 (填“方案一”或
“方案二”)。
方案二 
2
3
4
5
6
7
1
(3)当两液体均加热到30 ℃时,a液体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液体吸收的热
量, 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a液体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则b液体的比热
容为 J/(kg·℃)。

于 
a 
2.1×103 
2
3
4
5
6
7
1
热量计算
7. [2023·六安模拟]某款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时,行驶100 km消耗6 L汽油。已知汽油的密度ρ=
0.75×103 kg/m3,汽油的热值q=4.2×107 J/kg,水的比热
容c水=4.2×103 J/(kg·℃)。
(1)求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
3
4
5
6
7
1
解:(1)消耗汽油的体积V=6 L=6×10-3 m3,消耗汽油
的质量m=ρV=0.75×103 kg/m3×6×10-3 m3=4.5 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4.5 kg×4.2×
107 J/kg=1.89×108 J;
2
3
4
5
6
7
1
7. [2023·六安模拟]某款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时,行驶100 km消耗6 L汽油。已知汽油的密度ρ=
0.75×103 kg/m3,汽油的热值q=4.2×107 J/kg,水的比热
容c水=4.2×103 J/(kg·℃)。
(2)若发动机的效率为30%,求小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
力大小。
2
3
4
5
6
7
1
解:(2)小汽车发动机做的功W=Q放η=1.89×108 J×
30%=5.67×107 J,小汽车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F==
=567 N,小汽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
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则阻力f=F=567 N;
2
3
4
5
6
7
1
7. [2023·六安模拟]某款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时,行驶100 km消耗6 L汽油。已知汽油的密度ρ=
0.75×103 kg/m3,汽油的热值q=4.2×107 J/kg,水的比热
容c水=4.2×103 J/(kg·℃)。
(3)若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都用来加热水,使水从20 ℃升
高到70 ℃,求水的质量。
2
3
4
5
6
7
1
解:(3)水吸收的热量Q吸=Q放=1.89×108 J,水的质量
m水===
900 kg。
2
3
4
5
6
7
1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