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同步导学案
知识框架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原因,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内因与外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性。
时空观念:结合时间轴和地图,梳理拜占庭帝国从建立到灭亡的关键时间节点(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灭亡后拜占庭延续、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和疆域变化,建立时空概念。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查士丁尼法典》节选史料,分析法典的核心内容与原则,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佐证历史结论。
历史解释:通过小组讨论,归纳罗马民法大全的积极意义及拜占庭帝国对后世的贡献,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现象与历史影响。
家国情怀:认识到法律制度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理解文明传承的价值,培养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历程;《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背景、组成及核心内容。
难点:罗马民法大全的积极意义;拜占庭帝国在文化、法律等方面对后世的贡献。
基础考点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繁荣:东罗马帝国处于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2.《罗马民法大全》:
组织者 查士丁尼
目的 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组成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评价 进步性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局限性 仍然承认奴隶制
辨易混 《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帝国灭亡:
(1)原因:外族的入侵;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十字军东征的打击;新崛起的奥斯曼人的不断进攻。
(2)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2.帝国影响:
(1)对文化:对东西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对欧洲: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达标训练
1.下侧内容是某同学历史学习笔记的一部分,据此分析其学习主题是 (  )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团·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共》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
2.《查士丁尼法典》承认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但法典又规定如果主人非法杀害或过分虐待自己的奴隶,将受到处罚。这表明该法典(  )
A.调和了阶级的矛盾 B.保障了奴隶的权益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彰显了公平与正义
3.拜占庭帝国时代,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香料,波斯的地毯,西欧的毛织物, 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木材、皮毛、蜂蜜、琥珀,纷纷运抵君士坦丁堡,其中大部分商 品转销到其他地区。这体现出拜占庭帝国(  )
A.阻断了亚欧大陆贸易 B.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
C.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D.主导了当时的国际关系
4.历史课后,同学们对所学内容展开评论。甲同学说:“这部法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乙同学说:“这部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5.某历史研究小组在整理“消失的帝国”专题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描述:该帝国延续近千年,鼎盛时期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其完备的法律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保存的古典文化更是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重要养料。这个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波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6.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推测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可填入的内容是(  )
A.古埃及文化 B.拜占庭文化
C.古巴比伦文化 D.古印度文化
7.他是拜占庭帝国一位伟大的皇帝,他敕令组织编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献,最终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些法律文献统称为(  )
A.《汉谟拉比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民法大全》
8.教师在介绍某一历史人物时,着重提到了“东罗马帝国”“《罗马民法大全》”“欧洲民法基础”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应是(  )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查士丁尼D.查理曼
9.美国作家克尔·H·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指出:“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执政期间得到了实施……也许再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该法典是指(  )
A.《汉摸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法国民法典》
10.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在复习时,写了以下关键词。该同学复习的主题应是(  )
罗马帝国分裂 查士丁尼《罗马民法大全》 君士坦丁堡陷落
A.罗马帝国的兴衰 B.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C.亚历山大东征记 D.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东京城是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相套,城墙外都有护城河,宫城即皇城,内城即旧城,外城为新城。全城道路十字相交,主要道路两旁多为商铺,有茶铺、酒铺、药铺等,晚上灯火通明,商旅不绝。白矾楼、蓬菜池、泰山庙、大相国寺、开宝寺等分布城内,蔚为壮观。
——摘编自刘春迎《北宋东京城研究》
北宋东京城平面图 君士坦丁堡平面图
材料二: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的移民城市,公元四世纪初为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建立。城市中心是大皇宫,屋面用大理石制造,宫墙外是大竞技场,举行各种大赛,可容纳十万人。绕城建立了结构复杂的城墙体系,剧场、公共浴池、梁谷仓和教堂分布各处,商业区面积极大,东西方的商人在这里汇合,商品种类繁多。
——摘编自尤里乌斯·诺里奇《拜占庭三部曲》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北宋东京城和罗马古城君士坦丁堡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方城市特点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10 CCBCC BDCCB
11.(1)相同点:都是政治经济重心,都有宗教场所;都有严密的防御体系。
不同点:东京城规划比较整齐;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交通以陆路为主。君士坦丁堡布局不规整;建筑多为砖石结构;海运发达。
(2)原因:在政治制度上,宋代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突出皇权至上;君士坦丁堡继承罗马帝国政治制度,强调公民权利。在经济发展上,宋代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商业经济繁荣;君士坦丁堡是欧亚海陆交通枢纽,商业发达。在思想文化上,宋代强调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和皇权至上;君士坦丁堡信奉基督教。在地势地形上,东京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建设;君士坦丁堡坐落于山丘之上,紧邻海峡,建设用地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